人是什么?——孔子面对“攸关技术”的回答

来源 :孔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uuhh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攸关技术正在挑战关于“人是什么”的基本价值观念.所谓“攸关技术”,是指那些关乎人的存在与本质、从而导致人伦忧患的技术,例如可以在肉体“硬件”方面造人的基因工程,可以在心灵“软件”方面造人的人工智能,乃至可以灵肉一体地造人的克隆技术.可见,不论是肉体还是心灵的存在,人本身都不足以保证人之为人的独特本质;恰恰相反,正是近代以来的人本主义导致了技术的狂悖.因此,唯有孔子的“天本主义”才是人类防止人性沦亡、人道泯灭的最后防线.这就是说,人之存在及其本质的根本保证不在“人为”,而在“天然”的“自然”.鉴于攸关技术不断突破底线,今天必须发出一道最强有力的戒令:敬畏天命,禁止造人!
其他文献
一rn“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经典.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源自先秦儒家的四位代表人物,即孔子、曾子、子思、孟子,故又被称作“四子书”,简称“四书”.此“四子”,不仅皆有“圣”名——古人尊孔子为“至圣”、曾子为“宗圣”、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而且师承明晰,线索宛然.随着历史的推移,这四位圣贤人物及其思想言论,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日益彰显,并最终成为早期儒家“学脉”和“道统”的奠基者和代言人.
期刊
“后花园诗丛”是花城出版社2015年隆重推出的一个系列诗集品牌,曾使沉寂多年的诗歌出版在行业内部和市场中掀起一股强劲的旋风.在线上线下多维立体宣传全覆盖的当下去回顾6年前一个营销案例的意义何在?作为这套丛书的策划人、责任编辑和营销推广人,我认为回顾的重点不在于分享技术层面的经验,而在于发扬贯穿案例始终的认真态度和执着精神.
期刊
儒家传统理念中圣王的确立以德位兼备为前提.在今文经学视域中,孔子为圣王谱系之“集大成者”,为解决孔子有德无位所导致的理论困境,儒者创设孔子素王说以圣化孔子.自汉代董仲舒后,此论与谶纬结合,广为传播.汉人又推阐孔子为汉制法说,一方面为汉家统治提供合法性依据,另一方面又可使王道教化积极匡正现实政治.何休既认可孔子为汉制法,又强调此法贯于百王,使孔子制法兼具现实性与超越性维度,其普适性意涵得以充分彰显.作为制法者的孔子,亦成就其至圣地位,为万世所景仰.
自曾子五十九代孙曾质粹于嘉靖年间奉诏东归嘉祥故里、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搜辑曾氏文献、弘扬曾子思想以敦宗睦族即成为曾氏翰博的中心任务.由此,曾氏家族志的编纂成为辨证曾氏后裔世系、激励子孙、光大宗圣德业的主要途径.明万历二十三年至清光绪十六年间,嘉祥曾氏《宗圣志》共经历四次编修.一是万历二十三年李天植纂修《曾志》,二是崇祯二年吕兆祥重修《宗圣志》,三是乾隆四十六年曾毓墫编撰《武城家乘》,四是光绪十六年王定安编辑《宗圣志》.通过考察曾氏志的编纂历程、体例沿革及其长短得失,不仅可以了解曾氏家族志的具体状况,也可借
今年以来,我们把学人年谱“移到”头条文章之后.这样的编排,让之前只是杂志附录的学人年谱可以被进行学术检索和引用.当然这样安排后,看到的读者也多了起来,有学者主动联系编辑部,希望也能把自己的学术年谱刊出.自己给自己做年谱,这正是我们当初策划这个栏目的目的.
期刊
“歌诗”是春秋时代诸侯国邦交活动的重要方式.春秋初期,诸侯国间正常的邦交活动遵循“歌诗必类”的原则;春秋中后期,诸侯国间开展邦交活动时的歌诗“不类”情况增多,使得原本属于文化层面对等互动的外交歌诗活动,表现出向政治话语衍变的趋势.“歌诗”由“必类”到“不类”,既反映了春秋时代以诗歌为载体的礼乐文明的蜕化,又透露出“争霸”先于“尊王”的思想倾向与社会秩序趋于混乱的历史动向.是否遵守“歌诗必类”原则,不仅成为当时考察和判断诸侯邦交关系的晴雨表与温度计,而且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先秦时期诗歌与政治间的密切关联.
王阳明的《大学》诠释在其心学思想体系中至关重要,这引起了 日本著名阳明学者冈田武彦先生的高度重视.本文以王明阳的《大学》观为基础,依托相关文献,首先阐明冈田武彦对王阳明《大学》观内在嬗变的理解、检讨与反思;其次探究冈田武彦基于王阳明《大学》观所做出的思想开拓.冈田认为学问头脑的转变促成了王明阳《大学》观的思想变迁,但这与《大学》本旨是否相合却值得商榷.王阳明《大学》思想与冈田武彦晚年的身学说、“共生”理念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联系,“致知”说对冈田“致身”说的提出具有启迪意义,而“万物一体之仁”则为“共生理念
《群书治要》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精粹集成,其中贯穿着中国传统的“治道”思想,体现了儒家圣贤政治的逻辑规律.本文在研究中国传统“治道”双重含义的基础上,将儒家政治的特征概括为圣贤政治,并提出儒家圣贤政治的逻辑体系是以道为体,以仁政为相,以“修身为本”,“教学为先”,“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为径,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归,其效用自然是家齐、国治、天下平.儒家圣贤政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名作杯”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暨论文大赛是《名作欣赏》一向重视的活动,今年已成功举办五届。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一直秉承对青年写作的重视,希望为文学青年提供发声平台,助力其文学梦想的实现。  大赛前四届的参赛作品仅限于文学作品,分诗歌组、小说组、散文组和非虛构组,今年则增设了论文组别;以往的获奖作品均以增刊的形式刊出,今年论文大赛一、二等奖的获奖作品,我们要做更大胆的尝试,不以增刊形式刊出,而是直接放置
期刊
《中庸》“未发”问题曾引起许多学者的探讨,其中朱子、船山和牟宗三是较具代表性的三位思想家,其观点分别代表了理学、气论哲学与新儒家学说.朱子持分离解,以心性二分立论,主张以实然之心凝聚众理,然后发之中节合宜;船山持生成解,他认为“未发之中”包含着气化良能之心的挺立、意志之起用、人性之生成、人情之表露,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牟宗三持内在超越解,他以超越之心为核心解释“未发之中”,强调超越之心在逆觉工夫下实现自我超越,主宰情感使之顺畅条贯,中节合宜.以上三家学说,各有立论依据,皆具合理之处.然通过分析《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