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很常用的一种上课方式,但要构建高效课堂,需要认真探讨提问的方法手段。作者从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入手,探讨信息技术课中的有效提问,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课堂提问;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18-0056-02
从概念上理解,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等设计问题并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课堂上了解学生、反馈教与学的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一环。笔者就从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入手,探讨信息技术课中的有效提问,构建高效课堂。
一、信息技术课目前的状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十分重视动手操作的课,重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我们现在上课,为了完成一节教学设计,大量翻阅资料,有网上的、书上的、专家的经验,取之亮点为我所用,每一知识点可谓面面俱到,课堂提问也总是在“是”与“不是”、“对”与“不对”之间徘徊,每一堂课虽然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但课堂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却差强人意。
二、开课提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一节成功的课往往与导入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备课时,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寻找教学切入点,设计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切入到新课中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度。在导入部分设问时要注意:既要有共同兴趣的问题,又要有疑而问;避免空洞、无意义的问题。
三、把握好提问时机,抓住问题的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点拨、善于发问、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鼓励学生求知、求同、求异,激发学生探索、讨论的热情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学,课堂教学也就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
1.找准切入点,合理设问
提问问题的关键,就是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的解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合理设问,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例如在“Windows资源管理”一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浏览(Browse)磁盘内容时,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进行比赛,看谁最快最多。此问题的设置含有挑战性的方法,同时把本节课的重点也融入了进去,学生对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很感兴趣,学习起来就很投入。
3.适时提问
在重点处和难点处适时提问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案例:第三章 表格设计 第一节 创建表格
教师出示课程表、公司财务表、统计表,问:“观察这三个表,你认为可用什么办法把它们完好地表达出来?”学生讨论并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把它们做出来。教师让学生总结各自的创建方法并示范。教师再问:“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最快地创建表格呢?创建出来的表格,又用什么方法进行修改?”
教师在“创建表格”环节设置两个疑问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把本节课的难点摆在了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在脑海中已经有些散乱的印象,但是教师通过此问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集中到了一点,学生也很快进入了状态,问完后教师并未进入下一环节,而是“再问”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把难点进一步升华。
4.设置“矛盾”与“疑点”,引发思考,层层追问
抓住矛盾,设置疑点,能形成一种认知上的冲突。
案例:文件管理
问题1:如果给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增加新的内容,还要不要再次保存?
问题2:如果对一个文件保存时,会不会每次弹出首次保存时的“另存为”对话框?
问题3: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名称保存,怎么做?
问题4: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位置保存又怎样?
问题5: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中的内容进行删除操作,不保存而是退出,再次打开该文档能看到被删除的内容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5个问题,这些问题紧密联系,由浅入深,通过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而引发思考,为使学生对“保存”操作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教师采取层层追问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注重课堂提问的细节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在课堂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常常会随时对学生提问。课后再想一想,这些问题实在没必要,看似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实这种课堂中的热闹、动态都是表面的,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的所谓“问题”,是有违课程改革理念的,对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如在教学《标题的美化艺术》中,教师要求学生加上文章标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移动插入点时,有的用方向键移动,有的用鼠标移动,此时教师问学生能否发现最快捷的移动方法,学生也正感疑惑,问题一出,学生会用心去思考,教师再进行操作提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编辑:王天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课堂提问;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18-0056-02
从概念上理解,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等设计问题并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课堂上了解学生、反馈教与学的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一环。笔者就从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入手,探讨信息技术课中的有效提问,构建高效课堂。
一、信息技术课目前的状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十分重视动手操作的课,重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我们现在上课,为了完成一节教学设计,大量翻阅资料,有网上的、书上的、专家的经验,取之亮点为我所用,每一知识点可谓面面俱到,课堂提问也总是在“是”与“不是”、“对”与“不对”之间徘徊,每一堂课虽然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但课堂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却差强人意。
二、开课提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一节成功的课往往与导入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备课时,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寻找教学切入点,设计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切入到新课中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度。在导入部分设问时要注意:既要有共同兴趣的问题,又要有疑而问;避免空洞、无意义的问题。
三、把握好提问时机,抓住问题的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点拨、善于发问、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鼓励学生求知、求同、求异,激发学生探索、讨论的热情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学,课堂教学也就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
1.找准切入点,合理设问
提问问题的关键,就是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的解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合理设问,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例如在“Windows资源管理”一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浏览(Browse)磁盘内容时,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进行比赛,看谁最快最多。此问题的设置含有挑战性的方法,同时把本节课的重点也融入了进去,学生对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很感兴趣,学习起来就很投入。
3.适时提问
在重点处和难点处适时提问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案例:第三章 表格设计 第一节 创建表格
教师出示课程表、公司财务表、统计表,问:“观察这三个表,你认为可用什么办法把它们完好地表达出来?”学生讨论并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把它们做出来。教师让学生总结各自的创建方法并示范。教师再问:“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最快地创建表格呢?创建出来的表格,又用什么方法进行修改?”
教师在“创建表格”环节设置两个疑问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把本节课的难点摆在了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在脑海中已经有些散乱的印象,但是教师通过此问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集中到了一点,学生也很快进入了状态,问完后教师并未进入下一环节,而是“再问”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把难点进一步升华。
4.设置“矛盾”与“疑点”,引发思考,层层追问
抓住矛盾,设置疑点,能形成一种认知上的冲突。
案例:文件管理
问题1:如果给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增加新的内容,还要不要再次保存?
问题2:如果对一个文件保存时,会不会每次弹出首次保存时的“另存为”对话框?
问题3: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名称保存,怎么做?
问题4: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位置保存又怎样?
问题5: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中的内容进行删除操作,不保存而是退出,再次打开该文档能看到被删除的内容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5个问题,这些问题紧密联系,由浅入深,通过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而引发思考,为使学生对“保存”操作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教师采取层层追问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注重课堂提问的细节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在课堂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常常会随时对学生提问。课后再想一想,这些问题实在没必要,看似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实这种课堂中的热闹、动态都是表面的,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的所谓“问题”,是有违课程改革理念的,对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如在教学《标题的美化艺术》中,教师要求学生加上文章标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移动插入点时,有的用方向键移动,有的用鼠标移动,此时教师问学生能否发现最快捷的移动方法,学生也正感疑惑,问题一出,学生会用心去思考,教师再进行操作提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