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时常看到孩子伸出自己的手指头“数”算着什么,嘴里念叨着“1、2、3、4、5、6、7......”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计数,他可能只是由记忆背诵出数的排列,并没有经过真正的思考和数算,不具数的实际意义。而合理性的计数方法是,能够理解“1”指的是一件物品,“2”指的是两件物品......以此类推。孩子学习计数要经过一个心理发展过程,一个缓慢的数的概念建构过程。因此,家长应学会利用身边的“教具”,系统地对孩子进行算术的指导。
蒙特梭利的幼儿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并不是一般人们所指的综合的数学,而是其中算术的一小部分。那么她指导幼儿期算术教育的目的何在呢?
1.透过幼儿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熟悉数量,认识逻辑性的数量概念并有系统地进行学习。
2.培养幼儿对整体文化的吸收、学习,以及形成人格时所需要的抽象力、想像力、理解力和判断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些认识数的小游戏:
数板(适合3岁的儿童)
材料:纸板1块,红、蓝画棒各1枝,剪刀1把,长方形垫布1块,托盘1个。
制作:按3cm(或自定)为一个单位,如:1为3cm的纸板条,代表“1”的量,2为6cm的纸板条,代表“2”的量......共裁出代表1~10的纸板条,最长(30cm)的纸板条代表“10”的量。将纸板条即“数板”,分别涂上红蓝相间的颜色,相邻两数的纸板条长度皆相差3cm。“数板”是作为连续“量”的教具。将做好的“数板”放在托盘中,垫布放在“数板”条上面。
目的:从长度教1~10的量,记忆数词的名称,从1~10导入数的概念。
操作步骤:
1.把垫布铺在桌上,将“数板”从托盘中取出,散放在布上。
2.让孩子用目测的方法分辨出1~10的顺序,将数板由下往上排列。
3.拿起最小单位的“数板”,介绍“这是1”。
4.让孩子以“1”为单位,逐一对比,领会相邻两个数多1(或少1)的概念。
5.将数板按大小顺序一一放回托盘中。收拾好“数板”,放回原处。
变化延伸:用吸管等物,按上述教学思想将吸管一段一段地剪出,将一节吸管当作量,穿在线绳上,练习1~10的数算。这样既能密切亲子关系,又能达到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
砂纸数字板(适合3岁半儿童)
材料:厚纸板10块,每块长8cm,宽12cm(或自定),砂纸1张,彩色粗水笔1枝,剪刀、托盘各一个。
制作方法:在砂纸背面用水笔写出1~10的数字,按字形分别剪出,再分别用双面胶带粘在厚纸板的中间。按照1~10的顺序,将数字板整齐排列于托盘内。
目的:让孩子认识0~9的数字和数词,作为练习书写数字前的预备。
操作步骤:
1.取出教具放在桌上,拿出砂纸数字板“1”。
2.将食指、中指伸出并拢,按字形描写数字“1”,同时说出其名称“1”。
3.将“1”的数字板排放于左上方,再取出“2”的数字板,重复上一步骤,并介绍名称“2”。用此方法介绍所有的砂纸数字。
4.最后将砂纸数字板按1~10顺序收回到托盘中。放回原处。
变化延伸:找出厚一点的纸板(或别的东西),按数字形状剪下,放在玻璃板上,让孩子触摸每个数字。这也是认识、熟悉数字字形和名称的方法。
“纺锤棒与纺锤棒箱”(适合4岁以上儿童)
材料:旧挂历纸八九张、胶水1瓶、卫生纸纸芯10个、橡皮筋8根、长方形的盒子2个。
制作方法:
1.将挂历纸裁成宽6cm、长10cm的长方形纸45张,分别卷成45根纸棒,用胶水粘牢,当作纺锤棒,放入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中。
2.将10个卫生纸纸芯的底部用纸封住,分别在纸芯的外面写上数字0~9,当作纺锤棒箱。
目的:指导0(零)的概念,加强数与量的结合概念。
操作步骤:
1.家长坐在孩子的右侧,将标有0~9号码的纸卷筒并排放在前面。
2.让孩子从1~9顺序念。
3.家长读出1的数字后,拿起一根纺锤棒,一边说“1”,一边把纺锤棒放进标“1”的纸卷筒中。
4.家长读出“2”的数字后,取出两根纺锤棒说“2”,放入“2”号纸卷筒中。然后再取出来,放在左手手掌上,用一根橡皮筋把2个纺锤棒扎起来,再放回2号卷筒里。(不用解释为什么,只是照着做即可)
5.家长问孩子:“你想试试吗?”给孩子一个练习的机会。
6.依同样的方法一直进行到9,这时盒子里的纺锤棒应该正好用完。
7.最后,家长指着空的盒子,念叨着“0”,说“0”表示什么都没有。让孩子看看“0”号卷筒也是空的。
8.全部练习过后,按顺序把纺锤棒放回到盒子里,将捆绑“2”以上纺锤棒用的橡皮筋取下,放回小盒子里。将教具放回原处。
备注:扎起来的可看作数棒。数棒代表的是连续不可分离的量,纺锤棒则学习到分离的量的概念。在数一根根纺锤棒的同时,也可以靠橡皮筋和手掌的触觉体会“束”的感觉。(用手心平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