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文:打造一种“新江南文人”生活方式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no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水乡,气质悠然。这得天独厚的土地滋养出了一大批文人墨士,也令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此生根发芽。明式家具作为独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家具,如今已被公认为是在中国整个家具发展过程中,最为成熟和唯美的家具,深受众多家具爱好者的喜爱。
  而独具慧眼的周纪文,早在20年前就已经将目光聚焦在了当时并不为人所看好的明式家具上,这份果断和坚持,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并非人人都有勇气能够做到。
  收藏之后 学会分享
  今年底,由周纪文倾力打造的“灵岩山房江南文人家具博物馆”即将在上海江桥的沈家祠堂内隆重开幕。由于约定了人物专访的缘故,本刊率先参观了目前正处于试运营的博物馆。


  沈家祠堂始建于1916年,是由祖籍安徽的上海建筑设计院工程师沈安邦建造而成。留学归来的他,在设计时加入了欧式风格,令整体建筑在今天看来依旧保留着现代的经典,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而外墙上依稀可见的战乱时的弹孔却清晰地见证了它的历史。据悉,这栋建筑曾废弃许久,是在热心市民的不断关注之下才重新受到地方的重视,于2009年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2010年升级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就是在这样一栋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内,一件件精美的榉木家具呈现在世人面前。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示的家具大概有60件左右,只占了周纪文所有收藏的1/4。“基本上我已经完成了中国现存榉木家具的全系列收藏,市面上60%~70%的精品都在我手上。”他自豪地说道。
  据悉,灵岩山房所展示的江南明式家具是以江南本地的纯“血种”硬木榉木为主要材质,其性坚重强韧、料大耐磨、纹理漂亮。而馆内所收藏的精品,几乎囊括了所有江南明式文人家具的品类,形成了一个殊为难得的专题性收藏,弥补了江南地区中国明式家具实物系列留存的空白。
  周纪文称,在收藏之后,自己越来越明白分享的乐趣。博物馆的成立不仅让众多“家具发烧友”激动万分,更重要的是希望可以对更多普通民众起到普及教育的作用,让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文人家具+榉木”的完整体系
  提到自己第一次接触明式家具,周纪文称是在90年代初。“当时我还在纽约,在拍卖预展时经常会看到明式家具,潜移默化下就对其产生了兴趣。但真正开始系统的收藏则是在回国之后。”他说道。


  明式家具形成于明中后期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流域,因此想要“淘”到好的宝贝,收藏者往往都会从这片区域开始,周纪文也不例外。90年代中期,周纪文在偶然的一次同里之旅中,无意间发现一家古玩店,与店里的长者聊了几句之后,对方就表示在家中有一个值得收藏的柜子。“他从家里的床底拉出一个高1米的小书柜,是非常经典的明式家具,很漂亮。”回忆起当时初见时的情景,周纪文的眼中还是闪过了一丝亮光。
  最终,他顺利地将这件家具收入囊中。而在遇到他之前,这个书柜已经在床底下待了4年的光景,这不禁让周纪文感慨道:“自那以后,我就觉得器物和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缘分,有时候它就是在茫茫人海中,等着你。这份默契和缘分都是注定好的。”
  1985年,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出版了《明式家具鉴赏》,不仅奠定了家具在艺术领域内的地位,也为艺术品收藏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向。这本书对周纪文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开始专注于系统地学习明式家具的特点。而作为南方人,骨子里就有浓厚的文人情结,因此在追溯明式家具的起源过程中,他就发现中国家具中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明式文人家具”。


  因此早在收藏初期,周纪文就已经确立了“文人家具”的收藏方向。他坦言一开始也是各种类型都收,但是后来就逐渐发现榉木是江南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因为它具备了文人所追求的两个要求。“首先它是一个良材,好的家具都是用带赤色的‘血榉’制作而成,它的物理特性、密度比例都是和黄花梨、红木不相上下的;其次它的纹理以山峦重叠、云水回绕的‘宝塔纹’为主,这些也與文人寄情山水的内心不谋而合。”周纪文认为榉木完全符合明清时期文人的审美,因此在确认方向之后,他开始花费精力和时间逐渐填补市场的这一空白,也让我们得以在今天看到如此完美的带有内涵的历史文物。
  不是天才但拥有一点“偏执的热爱”
  如今的周纪文对于明式家具的造型,特点都烂熟于心,他能轻易地辨别真伪,对于自己收藏的每一件家具都设定了博物馆的收藏标准。但这样的成就也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才得来。
  “我不是一个天才,我的成长经历和其他人都一样,走过弯路,也交过学费。”他承认自己在最初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的确是有点自视清高。“当时我在玩古书画,众所周知这是整个艺术门类中最难的,所以自然就会觉得对于器物收藏肯定是信手拈来的。”于是年轻气盛的他一开始就收购了很多家具,花了大量的金钱。但在过了一两年之后他就开始后怕,因为随着知识的积累,他发现很多器物都不符合博物馆的收藏标准,这才逐渐开始调整心态,认真地学习明式家具的鉴赏。“我经常说,我的成长之路不是跳跃式的,而是从最初的懵懂,慢慢积累成大家,是一步一个脚印完成的。”


  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周纪文也会在碰到挫折时抱怨,但随后他就学会了反省自身,在他看来,如果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别人的话,人是无法进步的。“首先肯定是自己不懂,不然别人也无法拿不对的东西来忽悠你;其次就是内心深处有贪便宜的想法,否则不会因为价格有落差就急于收购。”在总结了这两点之后,周纪文更加认真地学习明式家具收藏的相关知识,并逐渐成为行业内的专家。对于这些经历,他调侃道都是用钱砸出来的。“但这不是土豪式的砸法,而是记忆式、反省式的,促使自己不断地提升。因此所谓精品并不是自然而然就归于一个人的,除了缘分之外,还与很多知识领域、为人处世都有着深刻的关系。”   想要在某个领域内有所成就,单凭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羡慕周纪文如今的收藏,赞叹他独到的眼光,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二十余年来,对于明式家具的收藏,已经不单单是用热爱来形容,更多的则是偏执。
  最初,周纪文是学习经济的,并成立了高科技企业。但从纽约学成归来后,为了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收藏,他变卖了公司的股份,全身心地投入到明式家具的研究和收藏中。谈到这段經历,周纪文感慨地说道:“那时候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就在思考自己日后究竟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我想,十年之后中国也不会缺少我这样的企业家,但是如果我不继续收藏的话,明式家具就会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流失,这是用再多的钱都弥补不回来的遗憾。”于是,在想通了这点之后,他就决定了自己未来要走的道路。


  但这其中自然也存在着一定的诱惑和牺牲。多年来,一些其他类型的收藏在市场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价值也是水涨船高,如果周纪文在当时就转移目标的话,他的收益会变得相当可观。但出于对明式家具的喜爱和偏执,他坚持了下来。所以对于自己现在的成就,他谦虚地表示并不是因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而是自己始终将“历史文化的传承”作为收藏最重要的一点。“这是时代留给我的机遇,我很感恩,也很高兴因为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欣赏到了这些精致典雅的家具作品。”
  以“新文人雅集”的姿态面向大社会
  在大致完成了明式家具的收藏体系之后,周纪文开始希望向社会普及这些作品的价值。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周纪文提供了13件家具,负责布置“亩中山水园”主要建筑中的家具陈设,力图呈现出浓浓的江南风情。由于整体效果非常好,所以后来还被组委会列为VVIP场所,接待重要客人的到访。
  而位于上海中心37楼的“半亩园”也出自周纪文之手。他表示,自己近10年来经常会去苏州和日本京都,汲取各处园林景致、工艺之精华,研究二者园林的差别,而在此基础上,也就更加激发了他想要去还原一个纯中式的明式园林的想法。因此他欣然接受了设计“半亩园”的邀请。但由于地形形态不规整,所以设计施工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不过最终呈现出来的“半亩园”,不仅效果可观,亦可看到不少周纪文过去的收藏痕迹,比如在竹艺馆的竹洞处,以一种明代挂竹帘的方式垂挂着一组两百年前的竹帘;类似的藏品为园林所用的还有“半亩园”最后一处景别的那方“制晨塔”,塔后搭配一株八百年的天竺,用最经典的园林元素留下一个充满禅意的收尾。
  周纪文表示,从明式家具到明式庭院的设计,并不是一次跨界,而是水到渠成的过程。“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家具还是庭院,我都是很认真地在学习和研究,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恰巧在这个时间点迸发了出来,所以一切会显得特别的自然。”
  在周纪文位于博物馆的办公空间内,茶具、花艺、古典家具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美轮美奂地安静着,仿佛让人回到了明清时期文人相聚,谈诗作画的场景中。他称随着收藏的深入,自己越来越欣赏文人雅客般的惬意生活,那种源于内心的沉静安宁,能够改变人们对于周围环境、事物的看法,让整个人都显得轻松自在。而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当下的氛围中更好地展示出来,以此感染身边更多的人。
其他文献
秋冬之交,万物开始萧条,却是上海艺术界开始勃发的时刻。从上海艺博会开始,到热热闹闹的西岸艺博会、ART021,当然还有学术重磅上海双年展,几个展览彼此呼应,建构出一幅欢腾的上海艺术图景。作为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的“城市项目”,震旦博物馆也在今年11月至明年3月间在其水晶厅里推出数字媒体和影像装置先驱艺术家胡介鸣的特展:“时间之光 —— 胡介鸣·记忆拼图”。  “宅男艺术家”养成之路  胡介鸣1957
期刊
或者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书法对他们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也只是一种因素,比如在笔触上的对中国和日本书法体会,而这些体会与最终的中国和日本的书法没有任何的关系,在此,格林伯格反对将抽象表现主义理解成中国书法的主张是对的。  在1955年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写的为抽象表现主义作总结的《“美国式”绘画》中,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对于从轮廓线的形式主义传统发展出来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是受到中国书法影响的这一说法作了明确的
期刊
劳伦斯是瑞士人,为了帮助中国推动当代艺术,受内心感召与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上海。20年前在上海波特曼开店香格纳,之后转战复兴公园和M50,今秋进军浦江西岸工作。如此已廿载矣……  允许笔者借用毛主席当年《纪念白求恩》的口吻,来简约叙述一下瑞士人劳伦斯在中国当代艺术走过的这段历程。其实在2014年秋末,《财富堂》曾经采访过劳伦斯,他由此成为杂志11月刊的封面人物。而倏忽之间,又是两年过去了,香格纳画
期刊
11月8日深夜,大选揭晓,事前倍受主流媒体嘲讽的共和党候选人“土豪”唐纳德·特朗普竟然咸鱼翻身,当选美国第58届总统,而呼声颇高的前总统夫人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败北。查看一下选举结果地图,东西两岸是蓝的(支持民主党的),而中部、南部绝大多数的州则全线飘红(支持共和党的)。纽约州在近几十年来一直是民主党的阵地,这次的失利让人不禁担心藏家们的情绪,对接踵而至的艺术市场风向标——夜场拍卖更是捏了一把汗
期刊
今年11月,尤其是截至13日的第二周,上海的艺术圈分外热闹:第三届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与第四届ART021,两家艺博会同时举办;与此同时,主题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的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也在这一周的周五开幕;更多上海名声鹊起的私人美术馆、画廊也在这一周见缝插针地举办大大小小的展览。难怪媒体同行要惊叹这是“疯狂的一周”了!当一切已经尘埃落定,媒体的喧嚣也成为绕梁的余音时,笔者打算围绕“
期刊
Jessica Morgan  Dia 艺术基金会总监的周日  Jessica Morgan,Dia艺术基金会的新任掌门人。在搬到纽约之前,她在伦敦担任泰特美术馆馆长。现在她住在SOHO区的伍斯特街上,用周末时间来熟悉纽约的艺术世界。“这不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挚爱”,46岁的Jessica Morgan这样说道。她的丈夫,Ulrich, 48岁,是一名时尚设计专家,他们还有个11岁的儿子,Kon
期刊
国外艺术市场的动荡局面,从某种程度上也引起了行业内的躁动,甚至于很多艺术收藏爱好者都开始担忧这是否会引起“蝴蝶效应”。曾经看似光鲜亮丽的艺术机构为何不再具备吸引人的魅力?频繁更换高层的现象又会否波及国内艺术圈?新型商务模式的诞生是不是操纵这一系列变动的幕后黑手?……本刊就这些问题特别采访了艺术圈内的资深人士,听听他们对这些现象的看法。  1.国内外艺术圈频现动荡,以您看的话,这是由来已久,还是近几
期刊
1980年代中期以来,徐冰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早期的创作是“新潮美术”,以及19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的作品是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天书》。从一开始,徐冰就十分着重观念化的表达,强调方法,重视语言实验,力图借助语言自身的内部批判来实现个人对文化现代性的思考。1990年代是徐冰创作的重要时期。其中,一条创作主线与艺术取向,是讨论全球化语境中,西
期刊
当代艺术作为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最重要特质是其无所畏惧且旗帜鲜明的文化立场,通俗而言,这种先锋特质往往体现在对既有美术史的否定和颠覆之上——摒弃传统审美经验的视觉图式,注重社会学叙事的个体考量、自我生存现状的反思以及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实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西方美学系统下的当代艺术以其创作途径的丰富性和介入现实的有效性,成功在中国范围内完成了一场文化扫荡。  国内当代艺术界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问题
期刊
在这温暖的世界尽头  你才会真正明白  能相聚都是緣份  而一别就是永远  这个“世界的尽头”,就是Ushuaia,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有人类居住的南美大陆最南端的城市,离乌斯怀亚港口1000海里之外,就是一片白茫茫的冰河之洲~南极洲。  经过近30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从阴霾的上海,越过炎热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终于来到了这座皑皑雪山下的小镇~Ushuaia乌斯怀亚。  一下飞机,心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