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景昭(约1356-约1428),字文进,明初重要的宫廷花鸟画家,活跃于明永乐(1403-1424)到宣德(1426-1435)时期。其画风延续北宋黄筌画派的工笔重彩传统,并融合南宋院画风格。边景昭以画花鸟闻名,《无声诗史》卷二记其“宣德间供事内殿,甚得主眷(甚得皇帝宠爱)。其所绘花卉翎毛,极其工致,与吕纪齐名。”《图绘宝鉴续编》记其“善翎毛花果,花之娇笑,鸟之飞鸣,叶之正反,色之蕴藉,不但勾勒有笔,其用墨无不合宜,宋元之后,殆其人矣。”当时,师法边景昭的画家非常多,他的几个儿子和甥、婿等,因能传其画法,也颇知名,且皆被留在宫廷作画。
边景昭作画深入生活,体察细微,注重物象的形神特征,其筆下的作品,花有姿态,鸟有神采。他画的翎毛与蒋子成的人物、赵廉的虎,曾被称为“禁中三绝”,是明代院体画家中影响较大的工笔花鸟画名家,有《竹鹤图》传世。
这幅绘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的《三友百禽图》,极具典型性,堪称边氏最具宫廷花鸟特色的佳构。画面左侧3棵粗壮的竹子与梅、松的枝杈交错伸展,下半部有土坡、湖石。松、竹、梅岁寒三友并植,寓意君子之德;百鸟云集,隐喻百官朝拜天子,顺承天意、熙宁祥和的立意,凸现吉祥瑞应的象征意义。同时,象形刻画也生动活泼,尤其是百鸟的动姿,或跳踯或鼓噪,或饮啄或顾盼,或露或藏,或高瞻远瞩,或转首探望,或自理羽毛,或追逐嬉戏,悉尽其态,无一重复,气氛热闹欢快,仿佛鸣声婉转,绕树三匝。诸鸟细致入微的描绘,使品类清晰可辨,布满全幅的构图,呈现“茂密”的特点,非具有高度的观察能力和精绝技巧者不能达。整个画面生机盎然,繁而不乱,组织有序,画风工细精微又富装饰性。
对于鸟的画法,边景昭不但继承了南宋的传统,更上溯到五代黄筌的画法,勾勒后着色,着色后再加勾,色与墨皆比黄筌画得厚,但比南宋画秀雅,从中可以看出明代的气息和边氏的个人风格。图中松、竹、梅的画法亦然,虽然取自南宋,但比南宋画严谨,秀润工整。石头的画法更明显地来自南宋,先用硬笔勾勒,再加以斧劈皴法,但不似南宋皴法那样激荡。
《三友百禽图》款署:“永乐癸巳(公元1413年)七月。陇西边景昭写三友百禽图于长安官舍。”古人习惯将京城称为“长安”,证明此作成于首都南京,可能是应制之作。幅中松、竹、梅和石为主要架构,坡石、梅干轮廓和皴纹的用笔已较疏放,但通幅基本上仍是双勾填彩之法,展现工整细丽面貌,符合宫廷品味。画上钤印四方:“边氏文进”“湘府殿赐”“怡情动植”“多识于草木鸟兽”(孔子语)。
边景昭是明初宫廷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宗法北宋院画风格,却也在同中显异。基本上来说,在布局方面,北宋重视前后的层次,表现空间感,边景昭的安排则采用由下往上层叠的方式;在笔墨方面,北宋用色细腻,温润柔和,边景昭用色则较为明丽,北宋的用笔在工细中不失生动,笔法应物而生,边景昭则已出现重复使用的用笔,并在工细外加入南宋马远、夏圭较放逸的笔趣。边景昭对生态的观察非常仔细,钤印中的“多识于草木鸟兽”,正可印证此画草木鸟兽皆来自于自然真实物像。
总的看来,边景昭这幅画的风格基本上和元画无涉,而属于南宋的流风,但又大异于南宋画风。南宋的画是简洁的,此画则详细,反复增加,不仅是画面的内容增加,更是用笔增加。因而,画中的形象更加丰满,但却缺少南宋那样利索和生动的感觉。其次,南宋绘画下笔迅猛,有一股猛烈的气势,边画则下笔稳健,因而,他的画更加雄浑厚重且工整严谨,但却缺少南宋那样激烈的情绪。这不仅是边画和南宋画的区别,也正是明代前期一代画风和南宋画的区别。此外,南宋画家笔下的线条硬而刚,基底却有无穷的力量;明人学南宋的画,线条硬而不刚,外状更加浑凝,基底力量不足。但边景昭的画下笔还是颇深入的,基底力量不足的缺点也是不存在的。
边景昭作画深入生活,体察细微,注重物象的形神特征,其筆下的作品,花有姿态,鸟有神采。他画的翎毛与蒋子成的人物、赵廉的虎,曾被称为“禁中三绝”,是明代院体画家中影响较大的工笔花鸟画名家,有《竹鹤图》传世。
这幅绘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的《三友百禽图》,极具典型性,堪称边氏最具宫廷花鸟特色的佳构。画面左侧3棵粗壮的竹子与梅、松的枝杈交错伸展,下半部有土坡、湖石。松、竹、梅岁寒三友并植,寓意君子之德;百鸟云集,隐喻百官朝拜天子,顺承天意、熙宁祥和的立意,凸现吉祥瑞应的象征意义。同时,象形刻画也生动活泼,尤其是百鸟的动姿,或跳踯或鼓噪,或饮啄或顾盼,或露或藏,或高瞻远瞩,或转首探望,或自理羽毛,或追逐嬉戏,悉尽其态,无一重复,气氛热闹欢快,仿佛鸣声婉转,绕树三匝。诸鸟细致入微的描绘,使品类清晰可辨,布满全幅的构图,呈现“茂密”的特点,非具有高度的观察能力和精绝技巧者不能达。整个画面生机盎然,繁而不乱,组织有序,画风工细精微又富装饰性。
对于鸟的画法,边景昭不但继承了南宋的传统,更上溯到五代黄筌的画法,勾勒后着色,着色后再加勾,色与墨皆比黄筌画得厚,但比南宋画秀雅,从中可以看出明代的气息和边氏的个人风格。图中松、竹、梅的画法亦然,虽然取自南宋,但比南宋画严谨,秀润工整。石头的画法更明显地来自南宋,先用硬笔勾勒,再加以斧劈皴法,但不似南宋皴法那样激荡。
《三友百禽图》款署:“永乐癸巳(公元1413年)七月。陇西边景昭写三友百禽图于长安官舍。”古人习惯将京城称为“长安”,证明此作成于首都南京,可能是应制之作。幅中松、竹、梅和石为主要架构,坡石、梅干轮廓和皴纹的用笔已较疏放,但通幅基本上仍是双勾填彩之法,展现工整细丽面貌,符合宫廷品味。画上钤印四方:“边氏文进”“湘府殿赐”“怡情动植”“多识于草木鸟兽”(孔子语)。
边景昭是明初宫廷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宗法北宋院画风格,却也在同中显异。基本上来说,在布局方面,北宋重视前后的层次,表现空间感,边景昭的安排则采用由下往上层叠的方式;在笔墨方面,北宋用色细腻,温润柔和,边景昭用色则较为明丽,北宋的用笔在工细中不失生动,笔法应物而生,边景昭则已出现重复使用的用笔,并在工细外加入南宋马远、夏圭较放逸的笔趣。边景昭对生态的观察非常仔细,钤印中的“多识于草木鸟兽”,正可印证此画草木鸟兽皆来自于自然真实物像。
总的看来,边景昭这幅画的风格基本上和元画无涉,而属于南宋的流风,但又大异于南宋画风。南宋的画是简洁的,此画则详细,反复增加,不仅是画面的内容增加,更是用笔增加。因而,画中的形象更加丰满,但却缺少南宋那样利索和生动的感觉。其次,南宋绘画下笔迅猛,有一股猛烈的气势,边画则下笔稳健,因而,他的画更加雄浑厚重且工整严谨,但却缺少南宋那样激烈的情绪。这不仅是边画和南宋画的区别,也正是明代前期一代画风和南宋画的区别。此外,南宋画家笔下的线条硬而刚,基底却有无穷的力量;明人学南宋的画,线条硬而不刚,外状更加浑凝,基底力量不足。但边景昭的画下笔还是颇深入的,基底力量不足的缺点也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