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观察微波透热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7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青霉素联合替硝唑;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微波透热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创面渗液消失、肉芽组织生长所用平均时间及创面愈合平均时间比较上,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波透热疗法治疗剖腹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可有效促进切口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微波透热疗法;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女性肥胖患者呈增多趋势,而随着剖宫产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肥胖产妇由剖宫产手术引起的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也呈上升的趋势。我院通过采用微波透热疗法治疗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7例剖腹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9.4±5.8)岁;全部患者均为单胎剖腹产,术后发生脂肪液化,其中29例患者切口为横切口,8例为纵切口。患者多为术后1w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切口脂肪液化诊断标准
术后3~7d后,发现手术切口部位出现淡黄色水样物,红肿不明显或轻微硬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血象正常,渗出液涂片检查可见脂肪滴;切口位置不愈合,周围无压痛,无组织坏死征象。
1.3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根据切口渗液多少,给予全部或部分拆除缝线,每天换药1~2次,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800万U青霉素联合0.4g替硝唑,1次/d,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微波透热治疗,治疗前先对手术切口进行清创处理,给予干燥纱布吸干伤口水平,反复挤压,排出渗出物,较为严重的拆除一针缝合,给予冲洗后,放置引流管,抽出皮下液状物,使用干燥纱布包扎,给予微波透热治疗,距离皮肤10cm,2次/d, 30min/次,使用体表圆形辐射器,照射完毕后,给予碘伏棉球轻拭切口,再覆盖敷料,腹带加压包扎,直至切口愈合,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切口完全愈合,上皮覆盖,颜色正常,无疤痕;有效:治疗后,切口拆线后仍需清创处理,伤口无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创面在一定程度上愈合;无效:以上改善皆无,创面有恶化现象。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7例,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5例,有效率66.7%,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其中观察组患者创面渗液消失、肉芽组织生长所用平均时间为(4.9±1.2)d,对照组患者创面渗液消失、肉芽组织生长所用平均时间(9.0±1.3)d,观察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9.2±2.5)d,对照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16.9±3.1)d,两组患者在创面渗液消失、肉芽组织生长所用平均时间及创面愈合平均时间比较上,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切口脂肪化是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层厚,手术难度大,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脂肪组织与细胞造成伤害,引起脂肪组织缺血,无菌性坏死,造成渗液增多,影响切口愈合。微波透热疗法采用一种频率为300MHz~300000MHz,波长为1mm~1m的超高频电磁波,通过对局部组织产生热效应的作用,达到温热、解痛、消肿、抗炎的作用。采用微波照射,使微波与生物体相互作用,促进生物体产生致热效应,使局部温度升高,微波场可产生离子热效应和偶极子热效应,使生物体表面及内部温度同时升高,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将代谢产物及致痛炎性物质带走,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再生能力,促进切口愈合。
本组研究中,给予剖宫产患者应用微波透热疗法治疗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性抗感染治疗的患者。患者治疗后5d左右,即可观察到切口明显愈合,局部红肿及渗出液消失,切口周围有红色肉芽组织的产生,周边血运丰富,表皮生长活跃,且患者均表示无痛感或不适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采用微波透热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可有效促进切口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闫妍.微波照射治疗妇产科腹部术后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1(4):35-36.
[2]魏鹤群,陈伟琴,鲍洪兰.微波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体会[J].江西医药,2010,11(45):1160-1161.
【关键词】微波透热疗法;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女性肥胖患者呈增多趋势,而随着剖宫产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肥胖产妇由剖宫产手术引起的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也呈上升的趋势。我院通过采用微波透热疗法治疗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7例剖腹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9.4±5.8)岁;全部患者均为单胎剖腹产,术后发生脂肪液化,其中29例患者切口为横切口,8例为纵切口。患者多为术后1w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切口脂肪液化诊断标准
术后3~7d后,发现手术切口部位出现淡黄色水样物,红肿不明显或轻微硬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血象正常,渗出液涂片检查可见脂肪滴;切口位置不愈合,周围无压痛,无组织坏死征象。
1.3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根据切口渗液多少,给予全部或部分拆除缝线,每天换药1~2次,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800万U青霉素联合0.4g替硝唑,1次/d,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微波透热治疗,治疗前先对手术切口进行清创处理,给予干燥纱布吸干伤口水平,反复挤压,排出渗出物,较为严重的拆除一针缝合,给予冲洗后,放置引流管,抽出皮下液状物,使用干燥纱布包扎,给予微波透热治疗,距离皮肤10cm,2次/d, 30min/次,使用体表圆形辐射器,照射完毕后,给予碘伏棉球轻拭切口,再覆盖敷料,腹带加压包扎,直至切口愈合,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切口完全愈合,上皮覆盖,颜色正常,无疤痕;有效:治疗后,切口拆线后仍需清创处理,伤口无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创面在一定程度上愈合;无效:以上改善皆无,创面有恶化现象。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7例,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5例,有效率66.7%,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其中观察组患者创面渗液消失、肉芽组织生长所用平均时间为(4.9±1.2)d,对照组患者创面渗液消失、肉芽组织生长所用平均时间(9.0±1.3)d,观察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9.2±2.5)d,对照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16.9±3.1)d,两组患者在创面渗液消失、肉芽组织生长所用平均时间及创面愈合平均时间比较上,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切口脂肪化是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层厚,手术难度大,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脂肪组织与细胞造成伤害,引起脂肪组织缺血,无菌性坏死,造成渗液增多,影响切口愈合。微波透热疗法采用一种频率为300MHz~300000MHz,波长为1mm~1m的超高频电磁波,通过对局部组织产生热效应的作用,达到温热、解痛、消肿、抗炎的作用。采用微波照射,使微波与生物体相互作用,促进生物体产生致热效应,使局部温度升高,微波场可产生离子热效应和偶极子热效应,使生物体表面及内部温度同时升高,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将代谢产物及致痛炎性物质带走,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再生能力,促进切口愈合。
本组研究中,给予剖宫产患者应用微波透热疗法治疗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性抗感染治疗的患者。患者治疗后5d左右,即可观察到切口明显愈合,局部红肿及渗出液消失,切口周围有红色肉芽组织的产生,周边血运丰富,表皮生长活跃,且患者均表示无痛感或不适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采用微波透热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可有效促进切口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闫妍.微波照射治疗妇产科腹部术后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1(4):35-36.
[2]魏鹤群,陈伟琴,鲍洪兰.微波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体会[J].江西医药,2010,11(45):116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