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的沃土——“农家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aini1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一旦脱离生活,头脑就会空虚,思想就会枯竭,文章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不仅自然风光美、农家新居美、人的心灵美,辽阔的农村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为使背临风景秀丽的山水,置身淳朴率真的农村的农家孩子,写出具有乡土味的文章,我尝试着从寻找作文与生活的契机点入手,引领他们发现农家景,捕捉农家事,走进农家人,体验农家情,使“农家”的生活在农家孩子的笔尖下“乐”了起来。
  一、发现农家的景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水则情溢于水。农家那山涧的溪流,翠微的山岚;那翠绿的草木,鲜红的花……若能走进此景用心感受,得其韵,悟其神,何愁描不出七彩的绚丽?
  1、走进“农田”
  (1)敏于发现——作文前,带领学生到家乡田间地头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实地观察。说说看到什么?
  例:“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橘林,看到了满目的绿。”
  “看到了蓝天白云下燕子在空中飞舞。”……
  (2)情感抒发——追问怎样的绿?怎样的橘林?你想到了什么?
  “苹果绿、翠绿……有的绿的发黑,有的绿的发蓝。一片片绿叶从树上飘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绿蝴蝶,当我拾起一张,我便想到生命,当我触摸他,我便想到环保,当我闻这片绿叶,我便想到我的家乡土地……” 。
  “看见橘林,我便想到了星星点点的橘花,想起密密麻麻挂枝头的青涩的小橘粒,还想起乡亲们剪橘子的情景,想到了满脸汗水,一身泥渍的父亲。……”
  (3)倾情写作——朴实的话语,真实的感受,不带半点扭捏与造作,这些发自内心的想法,唤起了孩子们的抒情欲望,激起了他们写作的冲动。
  由此,生动、具体地反映当地农家生活风貌的习作便产生了:《家乡的橘林》《家乡的绿色》《哦,我们的田野》等。
  2、细看“农家”
  农家环境是社会这一大环境的缩影,农家的学习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在写以爱家乡为题材的文章中,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工厂,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
  袁枚说:“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妙词。”农家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是他们的摇篮,更是他们的写作素材。教师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带他们去田野细看绿树红花,倾听百虫啾啾,允吸新鲜空气,这是在教他们感受实在的农家生活;让他们细察家乡变化,体会社会的进步,这是教他们品味农家生活。
  二、捕捉农家的事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圣人孔子周游世界,意在寻找生活题材,积累、丰富写作内容。我们的孩子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事:锄草、喂鸡、摘橘子;捉知了、小河里游泳,光着脚丫抓鱼、摸螺丝;小伙伴们三、五一群的游戏……生活给孩子们造就了一个个精彩的场景,而这些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
  以阅读教学《车塘捕鱼》为例:师问“车塘”与“捕鱼”两部分,哪部分精彩?(注:文本中车塘部分是重点,捕鱼部分一笔带过)生:都觉得捕鱼精彩!
  “塘里的水一‘车’干,大家伙儿便迫不及待地向塘中涌去:只见一位大叔见鱼滑溜,干脆用手里的铁桶往泥浆里扣,连鱼带泥一起掏起……”。
  “一条黄鳝在泥水中蠕动着,尽管不起眼,但还是未能逃脱一位大嫂的眼睛,只见她小心翼翼走过去,‘嗖’两只长满老茧的手狠狠地钳住了它——就只见那黄鳝在无力地挣扎。”
  “最有趣的数那位老奶奶了,瞧,一大把年纪了还慢悠悠、慢悠悠地往塘中走,呀!不小心踩着了一只乌龟,一滑,向后翻去,后面的大婶忙扶住,可大婶自己也没站稳,便不由自主地往后倒……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池塘里掀起一阵笑声……”。
  孩子们的回答给了我意外,更给了我启示:他们喜欢描述自己的生活场景,喜欢品味自己的农家生活!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只要适时引领,一段段精彩的画面就会在孩子们对农家生活的体验中,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1、再现农田劳作
  学生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动,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教师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如摘橘子、包橘子等劳动,在教学中我们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劳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跟随父母给橘树施肥、锄草、治虫等过程中你又学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
  2、体会农村变化
  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在迅猛发展,如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等。经济的发展给农村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等。正正反反的素材,都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
  3、突现农艺农技
  农艺农技是农家的传家宝。学生身在农村,在耳濡目染之下,一些农艺都职掌于心。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写作素材指导他们写出有份量的文章来。
  (1)科技小论文——关于种植和养殖的科技的知识:养蜂为什么可以使油菜增产;家中橘林嫁接后为什么能多产,为什么甜度能提高;水产养殖螃蟹如何合理喂食……。
  (2)观察日记——农家地大物博,适合养花种树,适合养一些小动物,因此,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种植些花草,也都养些小动物。教师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在养花种树,和小动物的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无疑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三、走近农家的人
  文章是生活与智慧碰撞的火花,只有人的情感与体验到达一个高峰时,文章才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我们知道,城市里的孩子,由于种种因素,较多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而农家的人们却是“邻里好,赛金宝”,他们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因此,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方面的事例就发生在孩子们的身边,农家人的热情、朴实、善良的品质正牵引着孩子们。因而在“写人”中,教师要让他们紧紧抓住身边人的一言行,一心声,一细节去细细品味,再来抒发自己内心激情。
  1、亲近农家人,用心去观察
  农家人最大的特点是朴实、善良、热情,且不善于表达。因而,写作时就要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灵感,一个感动的动作,一件感人的事例,一个让人震惊的瞬间……去品味,去描写,去抒发自己的感情。如农家人的待人接物方面;或从农家人粗鲁言语中体会关心;或从农家人爽朗笑声中体会大气等。
  2、抓住农家事,悉心去描写
  如写亲情的温暖,乡亲的淳朴,长辈的和蔼及长辈的陈旧思想等,要想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那就要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最真实,最朴实的事例反映。比如:在干农家活中,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农家有大小事,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等。
  3、抓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特点
  没有亲身体验,作者不可能捕捉到生动的乡村人物素材;没有亲身体验,作者也不可能运用人物对话、行动、心理,写出农村人物的个性特点。而农家孩子就生活在农家,农家人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刻在他们心中,影响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所以,在“写人”中,教师只要让他们紧紧抓住身边人的一言行,一心声,一细节去细细品味,就能写出一个富有乡土味的农家人来了。
  如习作《我的农家父亲》,有个孩子就这样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刻画了他的农家父亲不怕苦,不怕累的特点:……为提高家里的生活水平,父亲承包了鱼塘。这天晚上,乌云密布,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担心他的鱼啊!已经9点多了,父亲才在母亲的劝说下睡下了。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点砸在鱼塘,更砸在父亲的心里。他在雨声中惊醒,胡乱地将衣裤套在身上,慌乱中,竟将裤穿发了。父亲急急忙忙的抓起一把雨伞,冲出了家门……直到第二天清晨六点,他才满身湿淋淋地回到了家。父親这样做,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他的孩子。
  我被他的爱深深地感动着,更为他的辛劳而心痛着。
  俗话说:仓中有粮,心中不慌。让孩子们写自己身边的人,是让他们体验身边的亲情,感受身边的温情,是让他们为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父母和农民们唱一曲赞歌。
  四、体验农家的情
  农家自有农家乐,农家自有农家情!这乐这情正来源于我们自己熟悉的、真实的农家学生,因而要想让农家孩子的作文真情流溢,就要让他们写出自己生活中的乡土味来,就要指导孩子们把写作的目光投向农家一人一物一情。
  1、浓浓之乡情
  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像赶农时、互帮抢农活、乡邻间的茶会、修桥筑路、出资出力等等。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比较出村与村、户与户间的大同小异,体验农家人的纯情之美。
  2、趣味之乡俗
  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
  习作教学案例:重阳节是个极其普通的节日,对于城里的孩子几乎无从知晓。然而在农村,重阳节的隆重决不亚于过年,孩子们有特别的感受。于是我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每当重阳节到来,妈妈就早早地起床,在厨房里忙:煎、炒、炖……厨房里不时飘出阵阵诱人的香味;我呢,闻着香无福享,因为这一天有个规定:只有长辈们动了筷,大家才可以大饱口福;爸爸呢?不停地打电话,又叫这個,又是叫那个,忙得不可开交。爸爸说呀,谁家的客人多就象征着谁家兴旺……”。
  “开饭的时候,先请最年长的落座,再按辈分依次坐下。爸爸妈妈给长辈敬上一杯酒,向老人道一声祝福。我们小孩子也要举杯祝长辈们健康长寿。一家人就在欢声笑语、互道祝福中共进晚餐……”。
  孩子们互相交流中:人中见情,事中显情,借景抒情。一篇篇具有乡土特色的文章由此运营而生了。
  新课程理念倡导我们,语文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辽阔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农家孩子生活素材的优势,让农村孩子用大海一样的激情,用大山一样的粗狂,用充满泥土气息一样的质朴语言去把握身边的人,描写身边的事,描绘身边的景,抒发身边的情,从而让这块沉寂已久的“农家”生活土壤在孩子们的笔尖下“乐”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教育活动是有情感的作用,在教师的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充分利用教师情感作用会对学生学习数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感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把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能力相当的学生会取得不同的成绩,甚至能力差的学生可能比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更好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激励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来说,学生的成绩
摘要:高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活动谈一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 化学 探究性    一、探究性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严格来讲,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完全是对己有的并且被充
【摘 要】本文围绕《约客》一课的教学过程,从古诗的多元化解读需求和古诗多元化解读策略两方面分析了古诗多元教学的必要。  【关键词】初中古诗 阅读 多元化 教学    一、古诗本体的多元解读因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手定稿之四十中说: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他也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
摘要: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此问题从一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法指导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1、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谈及。现代教学理论认
【摘 要】新课程将科学实验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科学探究 二氧化碳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的,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新课程将科学实验探究作为
【摘 要】本文结合新课程数学教材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动机、将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以及过好语言关、图形关、推理关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空间与图形入门教学应关注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 入门 教学    新课程数学教材将传统“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把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同时增加了图形变换等方面的内容。但空间与图形的入门教学仍是教师感到困惑的一个
排球训练大体是以垫传球,发球.扣球,吊球,网前球为训练的系列方法加技  术战术组成,我从事多年的排球训练工作,现就排球基本技术的几个切入点来谈谈排球训练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求和同仁们进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移动的技术  在移动技术中难以解决的是:抱手移动和移动不及时。抱手移动是初步学习排球运动队员的常见毛病,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击掌垫球,刚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让队员做自垫
【摘要】做好大学生读者的满意工作,目的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追求目标;读者满意    在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特别是财经院校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跟读者的阅读满意是分不开的,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发展速度,需求日益加快,无论是对纸质文献的需求,还是对电子文献的需求,读者的信息量都日益丰富,变化无穷。我作为一名高校读者工作的管理员,应该怎样去面对读
长期以来受升学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常处于“师授生受”的状态。综观我们的数学课堂,往往呈现出这几种现象:(1)旁观现象: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有部分学生怀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实验操作,看着别人发言,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2)学生交流只指向老师:有的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眼睛里只有老师,他所要交流的对象只有老师,这个课堂就是师生两人世界;有的学生在其他同学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