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就是“以读为本”吗?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qu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时间大部分用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即“以读为本”)必需通过学生的读书实践来实现。于是,有的老师在一堂课上,就会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轰轰烈烈地去读。难道课堂上多读就是“以读为本”吗?
  如《丰碑》一课,一位教师导入新课后,便让学生自由朗读,感知新课,然后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再读课文时,便让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出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狂风呼啸的恶劣天气,要有感情的读出将军神态的严肃、心情的悲痛。最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堂课的朗读,都是先让学生去自由读,然后再指名读后,师生共同评价:“读得好不好?”“读出感情了吗?”接着再指名读,再评价,最后齐读。一堂课下来,课堂上书声朗朗,学生们读得轰轰烈烈、口干舌燥。没有老师得指导,甚至连范读也没有,学生读得平平淡淡,收获甚微。真是难以想象,学生们怎么能读出将军如此复杂的心情呢?难道这就是“以读为本”吗?
  启示:“以读为本”决非是让学生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地去读。它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产生共鸣,灵活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让教师们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从文章的重点语句中品析出感情,这样才能有所收效。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其中不少名家名篇。教学中,教师深入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有感情朗读的能力。(1)适时范读。如《蜗牛的奖杯》(苏教版第四册)一课中第三自然段,教师先范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听老师朗读的过程中,你发现老师在朗读时注意了些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明确:“得意洋洋、成天、冠军、惟恐、生怕、睡、偷、天长日久”这些词要重读,“不知道、到了晚上、偷了去”要读得快些。然后让学生训练,再指名读,教师加以评价。通过这样的范读,能使学生明确:读书要通过重音、语速的变化、语调的抑扬顿挫等才能读好对文本的理解。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学生的读书能力,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2)适时问读:就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后,老师提出问题,不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而是把课文中能回答问题的语句读出来。如《五彩池》第二自然段可以这样读:“站在山顶上看,眼前的五彩池可真多,能数的清吗?”学生就会重读“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这些词语,在一问一读中,就能读懂内容,品味情感。另外,还有引读、分读、画读、伴读、看读等方法,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灵活运用,恰当地引导,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
  其次,要引导学生与言语对象产生共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与言语对象产生共鸣。如果没有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只是让學生说,写出了什么感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情去读。这种泛泛地读,读不出真感情。如《丰碑》这课中,不要急于给学生框定“自豪、悲痛、自责”等感情范畴,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假如你是将军,面对着冻僵的军需处长,这时,你会想些什么?你又会说什么?你会怎样做呢?这样一来,你就会引导学生进入将军心灵深处,自然学生就能读出将军的复杂心情。
  再次,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重点语句中品析出感情。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读都是诗。作者的情感表达常常隐匿于文字深处。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去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让学生在品味中感悟,从而积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丰碑》中,可先让学生自读,思考:“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将军的内疚、自责?又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将军的自豪?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久久地、缓缓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敬了一个军礼?”等等,让学生去揣摩和感受语句的内涵,然后再去读。这样,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将军灵魂深处的东西,学生的情感与将军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学生带着这种体验,能读不好吗?
其他文献
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其根源在于,物理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接收而忽视对知识的转化;过于注重物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个体内的潜能的开发;过于重视传统理论知识的建立而忽视实践活动。由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重继承、模仿而缺乏对新知识进行质疑和批判、创新的能力,因而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多数并不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创
期刊
21世纪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从本质上讲是创新型经济,基本特征是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首要特点是创新能力,而知识经济对教育的要求就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在激烈竞争的信息时代,一个民族、国家或社会,不创新就死亡,创新是如此重要,以至成为当代教育的全球性话题。从表面看,历史学是研究过去的事情,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似乎与创新风牛马不相及。其实不然,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功能的分析上,可以发现历
期刊
创新教育指的是“创新的引导者”——教师,运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素质。人类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必须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对创新教育的理解,谈一下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创新教育: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关键;兴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东西。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尤其是信息学科,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性的先导,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
期刊
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科学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一、多问细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本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好物理的核心问题是掌握课本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许多学生却错误地认为能熟练地记住定律、概念、公式等就是掌握了课本的知
期刊
化学的教学工具应用于化学教学之中,已经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随着各个学校校园网的开通, Internet 的普及,网络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网络教学是通过传輸课件的方式来实现的,网络课件集教学内容、学习栏目和交互功能于一体,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正是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表现。本文根据制作化学网络课件的经验,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化学网络课件的制作。  一、
期刊
空犹孤独,它埋葬着一大片一大片忠骨。在我看来,空有时候就是孤独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代名词。我们在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分享过那深不可测的孤独。但他们不是谈论自己的孤独,只是坚守自己的命运。而我自命孤独,不过是寂寞罢了。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陆游的空是悲愤的,又是满怀期盼的,你能说他的空,空了吗?  不是,这是孤独的
期刊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常有部分学生上体育课不主动,对教师布置的练习内容缺乏积极性,多采用应付的态度。这就对搞好体育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一大障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甚多,但主要的是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不能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所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学生成为体育的终身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凝聚班集体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劳心伤神,而中职“继班主任”(即中途代接班主任)则更不好当。通过多年的工作和一学期的继班主任工作,笔者认为,处处用心、把握技巧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一、用心点火(建章立制、督促落实、活动创新)  中途接任,班集体虽已形成,但学生和“继班主任”之间尚有许多格格不入。继班主任得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对语文课程的如下阐述:“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以人为本,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鲜活、发展的生命个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该是最大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