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言绝句的起承转合(下)

来源 :考试·双语读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近体诗的谋篇布局不外乎“起承转合”,五七言绝句篇章短小,大家可由此进行“起承转合”的训练。因篇幅原因,本期刊发下篇。
  作者简介:徐于斌,女,江苏盐城人,著名诗人,盐城市诗词协会主席,湖海艺文社秘书长。
  三、转
  绝句要写得好,第三句很关键。转,要富于变化,但又不能与前两句相去太远,同时要承担导出结句的责任。也就是说,第三句既要在诗意内容上求“变”,又要在章法气脉上求“贯”。在承上启下的分工方面,二三两句,各有侧重,第二句主承上,第三句主启下。写第三句时,第四句应该就在心中了。只要第三句铺垫得当,第四句水到渠成。因此,要振奋全篇,转捩翻新,逗出成功的结句,第三句得备足精气神。古人总结的转法技巧很多,这里简要讲四种。
  1.设想推进。第三句往往借助一些关联词假设、揣度、推想,转而振起全诗,导出深意。如:
  司空曙《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前两句写渔人垂钓归来,懒系渔船,江村笼罩在一片宁静的夜色之中。第三句以“纵然”一转,设想这只“不系”之船,即使被夜风吹走,又能吹到哪里去呢?肯定也是在“芦花浅水边”,抒写江村的美丽、闲适与安宁。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前两句写在巴山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诗人书写家书,首句即为“寄北”之语。第三句用“何当”二字设问,遐想归家团聚之日,共剪烛花,窗前夜话,回味两地相思的温馨场面,那时也许会说到今夜我在巴山夜雨之中一边思念家人一边写家书的事情吧。全诗曲折回环,摇曳生姿,深情脉脉。
  王安石《孟子》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王安石一生崇拜孟子,并以此为激励。第一二两句写先哲大儒虽不可拜见,但每读其书,顿觉有了人生的参照与目标。第三句着“何妨”二字推进设想,自己哪怕被世上所有人指责为“迂阔”,但只要有孟子这样的精神风标在,就不会感到寂寞无助,以此抒发自己高傲不屈的情怀。
  2.就势上步。前两句在思想内容上或意境语势上做好了铺垫,第三句无需借助关联虚词,乘势上步,推开新局。如: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是为东晋时高门望族的聚居地,开国元勋王导、指挥淝水之战的大将谢安都曾居此巷。起首两句寓情于景。朱雀桥也是东晋鼎盛时期的代表建筑之一,如今遗迹荒凉,野花丛生;乌衣巷口,夕阳西下。有前两句铺垫,蓄势已足,第三句就是上步,导出深意:当年显赫人物王(导)谢(安)楼堂前的燕子,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沧海桑田,不言而喻。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名作意丰辞美,写出了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襟抱。一、二两句写秦淮河上烟笼月罩,酒家林立。有酒家,必有供商贾官僚娱乐的歌女(即商女),第三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自然导出,笔锋直指不顾国家兴亡而沉迷声色的乱象。
  陆游《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这首诗写诗人重游沈园思念爱妻的伤感。前两句写在夕阳西斜、画角声声的音像笼罩之下,沈园的楼台池塘,暗淡凄凉,似乎不是当年诗人与爱妻同游的沈园了。物是人非之蓄势已足,第三句顺步一转,写那桥下绿色的春波,曾经倒映过爱妻身影,“伤心”二字,下得沉痛。
  3.回环对比。前两句从一个方面写,第三句在内容上逆转回环,与前面两句形成对比,以抒情达意。如:
  许浑《塞下曲》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诗写战争之残酷。前二句写桑乾河北一战,将士半数战死沙场;第三句反转对比,从前线转到后方。牺牲士兵的家属,不知斯人已没,犹自牵肠挂肚,心系冷暖,寄来过冬棉衣。全诗不着一字情语,却借两厢对比,催人泪下。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诗赞幽竹之品格。前两句描写谷口暮春时分的情形,黄鸟(黄鹂)、辛夷花、杏花,这些凡花俗鸟纷纷随时令变化无情远去;第三句用“始怜”二字一转,推出 “不改清阴”的“幽竹”,形成与前面所写花鸟的对比,彰显其不随流俗、异于凡花俗鸟的品格。
  王昌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诗借汉代班婕妤于长信宫故事,写宫女之幽怨。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清晨奉帚打扫后,手把团扇漫步徘徊。徘徊之际定然思绪万千,第三句一转,将自己洁白的玉颜与黑色的寒鸦相比,深感不如。因为寒鸦飞过昭阳宫,身上还带着日影(日影即指君恩也);而自己冷落于深宫,无缘皇上一顾。
  4.宕开跳转。第三句宕开一笔,跳跃转折,警策醒目,局面顿开。有在时空上跨度大,有在情绪上起伏快,有在意象上跳跃速。如:
  杜牧《江楼》
  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醺。
  谁惊一行雁,冲断过江云。
  首句写饮酒,次句写微醺,第三句用“惊”字跳开,转写冲云之雁,意境顿开。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年轻少妇春暖花开之时,浓妆登楼之态,着力于她的“不知愁”;第三句着一“忽”字,写主人公情绪陡转,顿生悔意。为什么呢?也许,想起与夫婿折柳赠别的情景;也许,赏春无伴,自感孤单。总之在她心中,爱人欢聚、赏春乐事高于“觅封侯”求功名,展现少妇的单纯可爱。
  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首句紧贴题意,写送别场景;次句写行人舟发,桨摇波荡,暗接心绪。如果仅看前半首,或许只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出乎人意之处,三四句思路跳转,以春色喻相思,新奇别致,诗格顿高。
  四、合
  合,要能够煞得住,收得拢。风回气聚,要令诗篇结构完满;画外余音,又要使言有尽意无穷。古人对于结句要求甚高,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彩佳构。
  1.展开画面。以画面作结,最易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收到余味不绝的效果。如:
  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诗写十年未遇,征途偶见,相逢之日又成分别之时的复杂情感。第三句设问:此地一别,人向何处;第四句以景作答:夕阳之中群山林立。其前路漫漫之感,人生漂泊之叹,尽含画面之中。短短二十字,能将乍逢又别的事情与情感,表达得游刃有余、充满诗情画意,当是得益于“夕阳千万峰”这一精彩结句。
  赵嘏《经汾阳旧宅》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
  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影夕阳多。
  诗写旧宅重回的感慨。夕阳西下,槐影斑驳,说明昔日歌舞之地已经荒凉不堪。以景作结,留给人想象空间。
  陈独秀《春日忆广州绝句》
  江南目尽飞鸿远,隐约罗浮海外山。
  曾记盈盈春水阔,好花开满荔枝湾。
  诗以“好花开满荔枝湾”作结,将镜头定格在荔枝湾春花烂漫的画图上,寄托作者对于广州春天的美好回忆。
  2.传递声响。结句描写声响,令人如闻其声,有余音不绝之感。如:
  李端《溪行遇雨寄柳中庸》
  日落众山昏,潇潇风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此为寄友人之作,结句突出一声猿啼,两处共听,实是写思念至深。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半钟声,反衬宁静;而愈是宁静,钟声愈是清晰传空,令人如闻袅袅不绝之回音。
  秦观《邗沟》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诗写星寒霜落之夜,邗沟侧畔一片菰蒲,疑无人迹;结句凸显一串人家笑语,打破寂静,传递无限生机与温馨。
  3.遥致情思。诗人将情思抛向深念的对方或更辽阔的境界,收到空灵而又缠绵的艺术效果。如:
  祖咏《望终南残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俗云霜前冷雪后寒,诗人遥望终南山的残雪,挂怀城中人之冷暖,温情厚道,打动人心。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说友人遭贬,诗人心情沉重,满怀牵挂与同情。结句写欲将一腔情谊,托付于一轮皓月,陪伴友人左右,一路直到夜郎西。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人怀抱,温柔敦厚,推己及人。十五月圆之夜,诗人想到多少人举头望月,又有多少人秋思满怀。结句“不知秋思落谁家”,情境之遥远广阔,已经超越了个人之间思念。
  4.特写细节。结句突出描写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如:
  皇甫曾《淮口寄赵员外》
  欲逐淮潮上,暂停鱼子沟。
  相望知不见,终是屡回头。
  “屡回头”,这个动作细节,足以表现对友人的依恋不舍。
  戴复古《江村晚眺》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前两句写落日江头,潮退浪静,渔舟系岸;结句写在一片静谧之中,唯白鸟见人惊起,飞入芦花丛中,顿使全诗静中添动,生意盎然。
  王禹偁《泛吴松江》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能够抓住生活细节的人,必定善于观察。诗写泛舟江上,孤单凄清,环顾夕阳之下,唯鹭鸶仿佛诗人恋恋不舍,结句特写它翘足对窗的动作神态,可谓细致入微。
  起承转合的方法远不止以上列举。而且,任何方法都只是相对而言,为的是启发思考,便于把握与认知。特别是本章在列举诗例时,为避免重复,如果一首诗同时使用几种技法,我们只取其一点。例如,某首诗结句展开画面,这不妨碍它同时运用其他方法,我们不会用同一首诗反复示范。从另一层面讲,文无定法,每首诗各有机杼。如何真正理解与把握,还有待多读多写,多加体悟,反复揣摩,从心知到笔知,娴熟驾驭各种方法,创作出优秀作品。
  要之,掌握起承转合,仅仅是掌握谋篇布局的一些方法技巧,而写作的根本在于,我们要使自己的思想情感丰富起来。思想情感如何丰富呢?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正义感、是非观,使自己有品节、有人格。然后,以这样的襟怀眼光看人观世,立身处世,就会爱倍于他人,憎倍于他人,血热情浓,永葆赤子之心。如此,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写诗的动力与源泉。
其他文献
在国家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人文精神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动学生,让他们主动的学习,以更好的提高其自觉学习的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必须要思考的事情。我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也对这个问题作了积极的思考与探讨,先谈一下自己肤浅的见解。  在教学中,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释放,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充
期刊
编者按:  郑人元,湖北当年的中考状元、“太空少年”、曾收到美国九所大学邀请后到华盛顿大学就读而后毕业的小伙,撰写博文,畅谈在美读大学后对中国教育的感悟。阅读,问问自己:“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希望大家从这篇文章中汲取正能量,快乐、阳光且有意义地生活。  今天接到一个妹妹的电话,她刚查到了高考成绩,问我明天填志愿该填什么专业,她爸爸说金融工程好,以后去银行就业,收入稳定,要
期刊
编者按:近体诗的谋篇布局不外乎“起承转合”,五七言绝句篇章短小,大家可由此进行“起承转合”的训练。因篇幅原因,文章将分上下篇刊发。  作者简介:徐于斌,女,江苏盐城人,著名诗人,盐城市诗词协会主席,湖海艺文社秘书长。  对于初学者而言,一要重视词汇,这就需要多读古人名作,增加文言的词汇量,二要学习章法,懂得一首诗如何谋篇布局。对于近体诗而言,谋篇布局不外起承转合四字,五七言绝句篇章短小,初学者可多
期刊
亲爱的女儿:  昨天我去参加了你的颁奖典礼,看着你站在舞台上捧起奖杯,我比你更骄傲,仿佛那个奖杯是授给我的一样,满心都是欢喜。然而,在为你高兴的同时,我心里又掺杂着一丝忧虑。  我知道,这不是你第一次获奖。你从小就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在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比赛中,你逐渐长大成人。你喜欢对别人说:“让成功伴我成长。”可是孩子,只有成功才能伴你成长么?我想可能是这些比赛没有让你真正品尝过失败的滋味,让你始终
期刊
成长,是一种抽丝剥茧;成功,是一场破蛹成蝶。  成长中,我们面对一次次突如其来的暗战和猝不及防的挑战,在黑暗中咀嚼着只属于我们自己的酸甜苦辣,然后被时光缓慢地拔节,进而雕琢成一个全新的自我,一步步迈向成功之巅。而成功,正是成长的顶点,是我们一生仰望的高地。  纪德在《窄门》中说过:“没有进步的状态,不管多幸福,我也不稀罕;没有进展的快乐,我嗤之以鼻。”我想,成长的独特的意义便在于此。第一次的蹒跚学
期刊
当曾经的冰公主以傲然的姿态站在政治家这个男人的世界里时,你无法想象那张平和的脸上经历过什么,你只看到苦难的伤口上开出了一朵又一朵的蓝莲花。那是历经成长之后成功者的生命姿态。  众所周知,铸剑的过程是异常艰辛的,必须经过不断打磨、淬火、冷却,方能成为良材美器。同样,一个人想要成功,成长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2012年,当朴槿惠成为韩国首位女总统,《时代周刊》给予她“巨人女儿”的称号时,我却说——
期刊
法国“农民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年轻时一幅作品也卖不出去,这使他陷入了贫穷与绝望的深渊。后来,他回归乡间,虽然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作画,而且一改画风,更多地表现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因为他从小就看着农民在近乎不人道的繁重的劳动中求生存。因此,当他眺望大自然时,也就毫不忽略在自然中与大地融为一体的人类。他凭借着《播种者》《牧羊少女》《拾穗者》等作品震惊了法国画坛——最终
期刊
编者按:  斯坦福大学,是美国的一所私立大学,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关于它的建校史,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只是,故事还是故事,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真相,可从下面这篇文章获得。  最近连续收到两个朋友转发给我的电邮,说的都是有关斯坦福大学建校的事,内容如出一辙。大致说的是:有一对穿着俭朴、其貌不扬的老夫妇来到哈佛大学求见校长,遭到哈佛校长及其秘书的冷遇,原本这对夫妇想捐一大笔钱给哈佛,后来
期刊
世上目前还没有一条定义成功的标准,或者说世上就没有成功,成功永远都在迷雾笼罩的前方。但人们的内心里却有一根衡量成功的标杆,譬如木匠认为鲁班是成功的,画家认为毕加索是成功的,像我这样的中学生认为清华、北大学子是成功的。至于鲁班、毕加索抑或是顶尖高校的学子却不一定认为自己有多成功,他们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成功”了。  世上定义成长的标准却是存在的。从生理层面上看,当第一批胡须在你脸上定居抑或俏美的脸
期刊
编者按:  在幼儿园的时候,你想吃草莓,但许多小朋友都想要苹果,于是你也去抢苹果。可是“你能确定那只苹果就是你想要的吗?”这里的“苹果”可以放大理解成“青春奋斗”。问问自己,我们还有没有平常人的心境,有没有自己的态度,而不是以别人的态度为态度。  答案或许可以从2013年12月9日,四川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得主、国家级精品课《中国诗歌艺术》的讲授者王红教授在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