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深入,走进《珍珠鸟》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m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珍珠鸟》(人教版五上),心中总有一种感动在流淌。文字虽是简简单单的,但其中的情感却是浓浓的,渐渐地,如花香丝丝浸润心脾。再读文章,我的注意力一次次驻足在“渐渐”上。珍珠鸟是渐渐壮大胆子的,“我”对它慢慢增加呵护,它对“我”渐渐产生信任。这一切变化,都是在“润物细无声中”渐渐进行的。于是,围绕“渐渐”,我构想展开以下几个板块的教学。
  板块一:知整体,着眼 “渐渐”
  本单元训练重点之一是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因而课始,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可让学生自由交流对小鸟的印象,理清思路,概括内容:课文主要介绍了小鸟从怕人向不怕人渐渐转变的过程。
  板块二:抓转变,理解“渐渐”
  一、探寻显性的“渐渐”
  小鸟渐渐转变的具体表现很明显。我们可以先请学生快速读读课文,再画出有关句子。学生最有可能先找到第十自然段。我们不难发现小鸟地点的变化:先到书桌上,然后到杯子上,再到稿纸上,说明小鸟的胆子渐渐变大。这是显性的线索。
  二、摸索隐性的“渐渐”
  1.发现行动的“渐渐”。
  还有隐性的线索,请学生圈圈动作,试着从动作上体会出“渐渐”。(学生圈出动作词:落、蹦、喝、瞧、跑、蹦)不难发现,小鸟的动作幅度是渐渐变大的,结合地点的变化,小鸟的活动也是渐渐和人亲近的。
  2.倾听内心的“渐渐”。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看行动,听心声,我们依然能发现“渐渐“的变化轨迹。(放录音,出示以下心理描写文字。)
  我是一只小小珍珠鸟。我落在主人的书桌上,心里七上八下。妈妈说别靠近书桌,危险,可伙伴们却说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近了,更近了,嘘——轻点,千万别被发现!
  “哦,一切正常!我蹦!”我蹦到了主人的杯子上,松了口气。“哟!好香,这是主人常喝的茶吗?我喝点没事吧?”我俯下头来喝茶,再瞧他的反应:“老冯,你笑了!原来这茶就是让我喝的呀!”
  我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笔尖蹦来蹦去,心花怒放:“老冯,你这就是妙笔生花呀,我也会,你看!”
  看着它的动作,听着它的心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七上八下”“松了口气”“放开胆子”,小鸟的胆子越来越大。表现在行动上的胆子越来越大:先占人家的地方,再喝人家的水,最后还捣人家的乱。)我试图通过“读、找、听”多种活动,让学生的心也和小鸟“渐渐”贴近,读懂鸟的心理。从“渐渐”这个独特的视角,缩短了学生、珍珠鸟、作者心与心的距离,
  3.朗读体验“渐渐”。
  作者是这样写的,我们也这样来读。老师当作者,让学生当小鸟。小鸟是一点点挨近“我”,学生也从后面开始“开火车”往前读,离我越来越近,看能不能读出“小鸟”的胆子也渐渐变大。
  4.复述过程的“渐渐”。
  在冯骥才看来,小鸟的胆子是那样渐渐变大的。在小朋友你们眼里,小鸟的胆子是怎么变大的呢?教师引导:你能不能看着黑板上的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渐渐变化的过程?
  板块三:补心理,内化“渐渐”
  阅读是对语言的吸收,表达是对语言的倾吐。刚才“言为心声,行为心表”是建立在“听心声”“理解动作的渐渐”基础上的。同样,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揣摩想象,仿写心理的“渐渐”。所以,可设计“透过动作,想象心理”的练习:
  第8自然段: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假如现在你就是小鸟,每做一个动作时,你会想什么呢?请选择藏在一个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写下来。(落—站—啄—撞)
  我希望在这一“吸”一“呼”的循环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巩固学生对“渐渐”的理解和运用。
  板块四:抓内因,漫溯 “渐渐”
  此文是略读课文,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在最后的板块,定格鸟和人相依的温馨画面,采用教师放手,学生自读自悟、写感触、相互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悟到正是“我”的尊重、照顾、呵护,才有小鸟对“我”渐渐的信任。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我以为,“渐渐”即是《珍珠鸟》一课语言的秘妙。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龙泉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
其他文献
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语文教研团队为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阅读和写作两大问题,切实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专家邓华香校长的带领和董波主任的具体实施下,开启了“1 N 1”读写一体化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以语用为指导思想,阅读和写作双线并进,构建新的语文课堂结构,创新“读写融通”的独特之路。  一、从“内容理解”走向“言语表达”  语文课堂的高耗低效一直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追
张胜辉校长是我的老朋友了。我们相识于2001年的国培班。胜辉为人厚道、实在、真诚,重情重义。记得十多年之前,我到河南安阳讲学,胜辉兄弟听说之后,专程从洛阳赶到安阳看我,特别让我感动。后来胜辉带领学校语文名师工作室加入我们“12岁之前的语文”联盟,交往就更频繁了。每次联盟活动,胜辉必带领老师与会,或献课,或沙龙,或探讨教学问题,或交流教育感悟。胜辉兄弟特别勤奋,爱学习,爱思考,经常在微信中看到他热情
【教学实录】  一、调动感官小游戏  师:先来聊聊天啊。我们的身体可以通过哪些感觉器官去感知身边的事物、周围的世界?  (生说)  师:是的,我们的眼睛能看,耳朵能听,鼻子能闻,舌头能尝,皮肤能感觉,脑海里能有念头,世界就这样映照在我们的心里。好,下面我们来使用一下自己的感觉器官,说出你的感觉。伸出你的手指,摸一摸贴着你脸庞的耳朵外侧的这个东西,有什么感觉?  (生说)  师:摸耳屏跟摸耳垂带给我
一、热潮:互联网时代中的大势所趋  习作是学生的“痛”,也是语文教师的“痛”。面对教师布置的习作,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写完之后的修改、誊抄也令人不快。学生交上来的一本本习作,教师也将面临写批语评语、督促修改的繁重工作。为了攻克这些难点,许多一线教师都进行了大胆改革。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随着科
【教学实录】  一  师:(指课题)课前读过这个故事的小朋友举手?(生齐举)既然都读过,愿不愿意帮帮我?  生:(齐)愿意!  师:(指课题上的空缺)“路”,我忘了怎么写,谁来教教我?  生:左边足字旁,右边是“各”。  师:好奇怪,“路”为什么是足字旁呢?  生:因为走路要用脚啊。  师:这样啊,难怪有人说:千里之行——(生:始于足下。)难怪有首歌这样唱:敢问路在何方——(生:路在脚下。)  【
在追求数量、追求效率的当下,整合更多的文本用作教学的内容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这其中有不少课例体现了一定的思维水平和探究意识,然而也有不少课例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在整合的数量上,一味做加法,似乎数量越多越有文化含量,内容越丰富越能体现驾驭水平;又如,在整合的策略上,经常让学生进行价值取舍,其结果还是走向教师或者文本的价值期待;等等。  以《乡下人家》一课为例。  【课例回放】  1.播放乡下风光视
课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场所与途径,信息技术与教学要实现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最根本的立足点。《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进‘教育 互联网’发展。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巧妙而创造性地融入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成为了现阶段研究的热点。  “动”之有备——融合的准备
摘 要: 云服务数字化学习背景下的网络直播课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调查了高校教师网络直播课程教学效果,总结和分析了。网络直播课程教学过程存在问题,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 数字化教学 网络直播课程 有效性 教学策略     一、引言  2018年4月13日我国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整合,利用无线网
【内容介绍】  《百万英镑》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集,里面收录了近20篇脍炙人口的小说。这些作品生活画面感强,人物形象鲜明,从内容上说,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和人性的丑恶之处;从语言表达上说,运用了幽默和讽刺的手法,耐人寻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小说《百万英镑》,还被拍成了电影,曾获第77届奥斯卡的四个奖项,可谓经典中的佳作。但是,由于作品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的认知水平与作品表达的中心有
一、缘起——现实和理想有  落差  统编本教材对课外阅读很重视,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每册都编排了“快樂读书吧”专栏,如表1。  纵观统计表,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编排用心——关注学情,有序提升阅读要求。  1.阅读主题在有序提升。一年级上册学拼音时,没有设置主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年级下册读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二年级上册读童话故事;二年级下册读儿童故事;三年级上册读童话故事,三年级下册读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