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学科本位”思想利弊的再思考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学科本位思想在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但在当今科技发展和教育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的时代,现代教育课堂必须摒弃学科本位思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关注和思考现代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变化,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学科本位;学科互补;学科整合;学科渗透;合作交流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1-006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1.026
  学科本位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
  应当说,学科本位思想可以促进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逐步丰富,促成各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在教育领城,学科教师的这种本位思想为国际科学教育及其发展、为学科领域基础性、拔尖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人们从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历史可知,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繁、难、偏、旧等,而且教学也更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学科本位思想的缺点是,没有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没有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目繁多并缺乏整合,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的经验。
  课程的设置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不过分强调科学体系自身的完备。1960年以前,美国教育研究是以“学科本位”为价值取向,自1960年开始,教育研究凸显出以“问题本位”为价值取向的研究,突出地表现为教育研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反应。促使教育研究价值取向由“学科本位”转向“问题本位”,主要是社会矛盾导致的结果。因而,我国的新课程发展,首先应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
  化学学科教师拥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水平,同时有能理解和贯彻“课程”的能力,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且能驾御课堂的能力,资深或优秀教师还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测评等方面的经验和储备,这为化学教师利用化学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综合能力、非智力因素、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成为可能,也为怎样有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如何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是化学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费时多,效率差,基本上是一种劳苦型的传统教育。长期的这种劳作,使得广大教师的学科本位思想和意识更为浓厚,学科教学实践中又是很少结合当今社会前沿、热点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又相互脱节,同时违背了儿童认识事物的兴趣爱好,严重制约了学科教学效益,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化学教师学科的本位思想主要表现在:过于强调化学作为自然学科这一独立的分支,坚守化学课堂就是培养化学人才,系统地传授化学知识是化学课程最主要的任务,所谓化学基础就是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化学教师学科本位思想产生负面作用的根本原因。
  如何从根本上克服学科本位思想所带来的各种弊端,从而培养既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又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创新性人才,笔者认为化学教师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科互补”的联带功能
  自然学科本无分类,人类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对自然学科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分类研究,这是研究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化学教师要从学科教育功能的多重性入手,在涉及多门学科内在知识和结构时,在学科教学内容的渗透性和教学方法的互补性进行研究与实践,对当前学科课堂教学单纯性进行改革,提高多学科整体教学效益。
  二、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内容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化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充分认识“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用教材”,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改变传统的传授法,拓宽教材内容,把自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引进化学的课堂,让学生自由想象,充分表达交流,在交流中学习、优化,做化学学习的主人。
  三、注重合作交流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相关观念和教学模式,《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化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把这些摆正在我们今天的课堂,可以“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化学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这一重要理念。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落实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不断展现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
  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并不是不要学科课程,而是要克服传统课程的封闭性,给传统学科课程增添时代内容和生活活力,使他们有机地融合起来。化学与生活和社会本身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化学教学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利用各种实际情景组织教学活动,为贴进生活实际,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的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实验基地、高校等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在涉及自然、生活和社会问题时,要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做好各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恢复他们之间本来天然存在但被人为割裂的内在联系,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   五、充分考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科学需要技术的支撑,科学与技术走向融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亚利耶·瓦谢尔,以奖励他们在“发展复杂化学体系的多尺度模型”方面所作的贡献,三位科学家长期致力于开发计算机程序来研究化学反应,创造性地让经典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在化学研究中“并肩作战”,为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和预测化学过程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令人惊奇的是,马丁·卡普拉斯原来是位文学学士,后来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化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是位生物学家,亚利耶·瓦谢尔是研究分子生物学的科学家。三位科学家获奖至少给我们的启发是,今天的科学研究成果必须是团队合作与学科交叉导致的创新。这表明人类科学的研究光靠经典的学科理论和实验其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新兴的现代科技手段。三位科学家获奖实际上是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手段与传统学科结合研究的重大突破与创新。
  今天的基础教育也不例外,在基础教育的同时,我们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联系社会需要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南大教科院哲学博导桑新民教授在他的太极学堂教育理论中阐述到好的课堂的标准,认为好的课堂应当是最开放的学堂,弹性最大的课堂,教育技术含量最高的课堂,学习资源最丰富的学堂,交流范围、层次、水平最高的堂,管理水平和学习水平最高的堂,其中把教育技术含量提到了一个优先的位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参考文献
  [1] 杜晓利. 教育研究价值取向重心的转移:从“学科本位”到“问题本位”——以《哈佛教育评论》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2):7-11
  [2] 宋心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裴娣娜. 现代教学论(第一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张韫. 大数据改变教育[J]. 素质教育大参考,2013,(11B)
  [4] 桑新民. 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J]. 开放教育研究,2012,(2)
其他文献
要过新年了,爸爸带我和弟弟去买烟花。来到烟花店,哇,好多的烟花,长的、短的、胖的、瘦的,有长方体的、正方体的、还有圆柱体的,摆满了整个屋子。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5例住院患者,其中妊娠高血压67例(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7
本文结合工程中双连拱隧道开挖导洞法施工工艺,分析了中导洞与中隔墙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提出了隧道防排水问题的防治措施。
本文把博弈学习虚拟行动规则的学习时间一般化,研究不完全学习过程中参与人策略选择的收敛性及效用一致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当学习时间不完全时,在学习一致到达的条件下,虚拟
谁说没有翅膀就不能飞翔我没有翅膀也能飞翔
活动目标1.学习撕纸的技巧,发展幼儿的手指精细动作。2.大胆撕贴,乐意参加美术活动,充分感受美术活动的趣味性、艺术性及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要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努力做到课前精备、课上精问、精练,构建常态、和谐、形态优美的“生态”课堂。
目标管理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凭借这种管理制度,可以使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本文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