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带写,读后练笔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0r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也是语文学习的“牛鼻子”。廓清课本的地位与作用,尝试运用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把读的“感悟”变成写的“感悟”。读,读到精处;练,练到实处,使学生能真正学有所得。系统、科学地练笔,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以读悟写,以写促读,读写同步推进,是形成与发展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读;写;训练;特征
  
  要论提高写作水平,提供条件让学生广泛阅读不能不说是有效的办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学中,我首先是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期通过多读得益。不过,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学中我更致力于课内,希望能在课堂教学中摸索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可行的路子来,这就是我的“以读带写,读后练笔”教学实验。经过两年的实验,我感觉到收效是比较大的,实验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大优于对比班级。
  “以读带写,读写相应”不是我的创见。“读写结合”早已成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原则之一,不过从“读”到“写”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有它的内在规律性,有待于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去深入探索。
  “读写结合”是通过模仿实现的,这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实用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古人云:“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刘知几认为“模仿”是写作的人效法他人作品,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必要手段。
  其实,任何学习开始时都离不开“依葫芦画瓢”,可见以“模仿”作为主要途径的“读后练笔”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只要我们掌握好从“读”到“写”的内在规律并施以科学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这一“例子”让学生“模仿练笔”,无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我的“以读带写,读后练笔”教学实验,谈不上对“读写结合”有深入研究,只是在它的表面探探路,看是否可以这样走。“以读带写,读后练笔”我主张有目的地读,重点强调了练笔这个环节。概括起来可归结到下面四点。
  一、重点课文力求确定一个练笔训练
  首先,确定好练笔训练点。训练点的内容,一般都是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但也可以是次要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否容易理解,接受和借鉴。
  如课文《夜走灵宫峡》,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侧面表现手法的运用,它正面写成渝,侧面表现成渝父亲忘我劳动的主人翁精神。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这一表现手法是难于接受的,借鉴更不容易。我在引导学生读这篇课文时,将重点放在作者是怎样通过言谈、举止、表情刻画“小大人”成渝形象的分析上,以此作为训练点的内容,要求学生借鉴作者的手法写一位自己熟悉的小孩,并特别强调富有孩子气的举止、表情的描绘,结果学生笔端出现了许多有血有肉的孩子形象。我想倘若把重点放在侧面表现手段的运用上,学生未必有多少可得。
  要使学生练好,更重要的还得引导学生读好。读是前提,只有让学生深刻领会训练的内容,才会练到实处,所以,确定好练笔训练点后,要注意引导学生精读。讲读教学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例,给学生习作以启示。一篇课文,往往有多方面的写作技巧可供借鉴,讲读课文时,我不主张面面俱到,一定要集中精力,取其精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突破一点,使学生深入理解,然后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练笔。这样,学生确实可以扎扎实实地学到一点东西,至少比面面俱到收效要大得多。对于一篇课文的处理,我认为确实需要点“大无畏”精神,它给我们提供的东西,不必每一点都拿到手,能拿到一点,真正属于自己,我看就可以满足了。
  总之,一篇课文,就某一点,读,读到精处,练,练到实处,使学生确实能真正有所得。
  二、读后及时练
  练笔应尽量在课堂内完成。我们的练笔,大多只写片断,篇幅不长,要求学生快速完成,使学生吸收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读后及时练,一则符合记忆心理学上与遗忘作斗争的原理,遗忘的一般规律是先快后慢,巩固工作应在遗忘前进行,读后结合,对于课文中的好写法,通过练笔理解它、落实它,逐步积累,充实记忆储备,能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二则我们的练笔大多以片断的形式进行,它不求全,难度低,学生易学易写,并可迅速知道自己的习作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容易引起兴趣,调动起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同时,学生接受了训练点的内容,都很希望立即变成自己的东西,乐于即刻动笔,兴致极高,读后及时练,可以借助学生的这种动笔热情。
  我引导学生分析到孔乙已外貌以形传神的精彩描绘时,当即就从班上找出一外貌极富特征的同学让学生描绘,要求不但抓准特征,而且要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其性格,即传神。同学们兴致极高,笔一下子全抖开了,不到五分钟,部分学生便写好了。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他,瘦瘦的,高个,脸庞黑中带黄,像是不经常洗,那双细眯的眼睛,看上去无精打采,不很精神,但那双眼珠子转来转去却非常快。他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已看不出是黄色,帽里大约塞了纱巾什么的(格尔木的小伙子喜欢在帽子里塞纱巾),已消失了军帽的轮,就像头顶上放着一个黑黄的大馒头……”这段描写,不仅抓住了那位同学的特征,而且做到了以形传神。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不但理解了课文深刻的内涵,而且也学到了外貌描写的方法,这一点算是真正有所得了。
  三、练笔注重“写身边景,抒心中情”
  “读后练笔”借鉴原文的技法,通过练掌握它,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单有“例子”不行,还须有东西让学生练,因为“练笔”毕竟不是单纯的模仿。注重“写身边景,抒心中情”,一是学生有东西可写,更重要的是便于学生“练”。先有“物”或“境”,才能成“意”,“意在笔先”。
  指导学生练笔,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这样借鉴起课文来才会得心应手。
  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便布置学生写“格尔木的春天”,读了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我便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纪律是学习的保证”的道理。读过《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等说明文后,我便布置学生写自己非常熟悉的“格尔木的气候”,要求准确地抓住格尔木气候的特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加以说明,而且条理要清楚。结果大多数同学的练笔都符合要求,且有不少很令人满意。这就是因为练笔的内容熟悉,所以能很好地借鉴“读”所得的技法。这次练笔,大部分学生准确地抓住了格尔木干燥、少雨,冬长夏短,日温差大的气候特点,而且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十分清楚,更可贵的是有几位同学还能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分析格尔木独特气候的成因,说明方法也被很好地运用到练笔中去了。
  有位同学就格尔木气候“冬长夏短,冬冷夏凉”这个特征写道:“格尔木气候的另一特点是冬长夏短,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四季不很分明,冬天长达五六个月之久,无霜期不到六十天,冬天十分寒冷,最低气温达-25℃,一月份平均气温为-9℃。冬季漫长,以致格尔木的春天迟迟到来,三月份,内地同纬度的地区已是春暖花开,而格尔木还处在寒冬之下。格尔木夏季短促,只有六、七两月,虽说是夏季,但并不炎热,最高气温也不过30℃,十分凉爽,如果不是干燥,倒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这段练笔抓住格尔木气候的一个特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给了较为准确、清楚的说明。
  无论是练笔还是作文,都不要勉强学生写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更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内容尚无可写,又怎能谈到写作方法的借鉴和写作技巧的运用呢?“写身边景,抒心中情”学生有东西可写,才会有兴致“练”;写的内容熟悉,才会练得自如。
  四、有意识地加强练笔的系统性
  教学的系统性原则要求遵循严格的逻辑顺序来教授知识,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系统性,能付出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大的效益。系统不是部分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的,系统对要素的制约通过结构起作用。
  在指导学生练笔的过程中要特别处理好片段练笔与篇章作文之间,片断练笔本身之间的有机联系。我们的“练笔”以片断为主,这种孤立性的练笔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不免显得零碎,也缺乏有机的内容,应使之系统化,把它落实到篇章作文中去,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在这过程中,我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1)竭力将每段练笔都统一到本单元的篇章作文中去,通过篇章作文使零碎的练笔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例如我在教《小桔灯》一课时,布置的练笔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一个人物的精神面貌”;《社戏》一课的练笔是要求学生写“爸爸不让我看这集精彩电视剧的焦急心情”;《最后一课》的练笔是写出在某件事上的“懊悔”心理;《夜走灵宫峡》的练笔是要求通过言谈、举止、表情写自己熟悉的小孩。就练笔本身而言,这四个练笔片断各是一个独立体,是些零碎的片断,但这四个片断都是依据这几篇作品而设计的。
  学习这几篇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文是《我不该那样对待他》,作了两点要求:①将这四篇课文的练笔内容或表现手法运用到作文中去;②语言、动作、心理、表情的描写要能准确表现人物精神面貌。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觉得有内容可写,而且也觉得有写法可依。大多数同学都能将片断练笔中所得灵活运用到篇章作文中去,练笔中零碎的片断成了篇章作文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练笔内容讲究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求也依据学生的能力由低到高。在这当中,尤其注意同一练笔内容要求层次一步步提高。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春》,布置学生写“格尔木的春天”,只要求学生借鉴课文对格尔木的春天从“春草、春风、春天的人”等方面作多角度的描绘,不作其它过高要求。读了《白杨礼赞》,我仍然布置学生写“格尔木的春天”,但要求准确抓住春天的特点立意,抒发对戈壁新城建设者的赞美之情,不少同学不但能借鉴朱自清先生的《春》从多角度作形象生动的描绘,而且还能借鉴茅盾先生的立意,准确抓住格尔木春天“迎着寒风,披着白雪,忍受着难耐的干渴,迈着艰难的步伐一步一步走进戈壁滩”的顽强和坚忍不拔的特点,借以赞美了戈壁新城建设者跟恶劣气候,艰苦环境作斗争的顽强拼搏精神。
  显然,学生的练笔水平由于系统性的加强而逐步提高。总之,练笔应注重系统性,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学校里流行中性风格,不少女生打扮得越来越像男生,女生间交往也出现一些同性亲密的现象,这些是否就是同学间说的“同性恋”?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学校和家庭要怎样看待?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女生;同性恋;界定;同性倾向;关注    新学期开学,我们班转来了一个新生,乍一看就是一个“酷小子”:不对称式的短发,Hip-hop式的T恤和牛仔裤,举手投足都像一个男生。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通过螺旋板载荷试验,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的研究。对试验数据分析,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并对同一层土进行不同深度及不同尺寸的试验,以考虑埋深和尺寸对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特殊使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创设促使学生创新的课堂氛围
<正>小儿肺炎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婴幼儿的健康,因此对小儿肺炎的防治是医学界的课题之一。维生素A缺乏是降低小儿的抗感染能力导致小儿肺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平时听课完毕,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议:某老师的课讲得真有味,一句废话都没有,听起来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而某老师的课真乏味,啰里啰唆,废话连篇,听这样的课简直是一种折磨。不难听出,“有味”是因为“一句废话都没有”,是因为讲授有效;“乏味”是因为“废话连篇”,讲授无效。  有效讲授是一门学问,它要求执教者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因势利导,顺势而教;它要求执教者驾驭课堂、调动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积极进行“有效、高效课堂”的探索,近几年来,我校大力推行“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有改革创新意识,深入备课,精心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學。  关键词:转变观念;备课;先学后教;有效;高效课堂    一、转变思想观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预应力空心板梁的性能良好,安全可靠,结构轻巧、制造简便、经济合理、并可工厂化大批量生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上。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条件、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