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先学后教”的导学模式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901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先学后教”导学课堂模式近来被全国各地的教育学家所认可并推广。而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这就为思想品德课堂实行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领域。“小组合作、质疑导学”倡导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把思想教育、知识传授、案例分析、行为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用一个实际课例介绍了“小组合作、质疑导学”课堂的操作模式及体现导学中三个重要环节的落实。
  关键词:先学后教;思想品德课;质疑导学;小组合作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是木匠,我是先生。先生问木匠,木匠问先生。你问我,我问你,问来问去,我问成了先生木匠,他问成了木匠先生。先生和木匠在一起问来问去问出了学问,问出了本领。这是他们在一起相互交流质疑合作的结果。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与人相互交流质疑,才有合作、互助,才能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所以,作为当今的教育者,就应该从小培养学生交流质疑的能力。
  一、“合作质疑”之必要
  1.新的課标有要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倡导“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质疑导学”模式,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又通过把“释疑”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需要,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产生创新意识。
  2.学科特点相一致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而学生在面临信息瞬息万变、各种价值观、诱惑与机遇并存的社会生活,如何去合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的人文关怀,体现课程的价值。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实效的现实要求,也是摆在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3.学生需求得到满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只有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形式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有兴趣去关心、探究周围的现实问题。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如上图所示)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人类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获取的知识在大脑中的保留痕迹:听讲——只能留下5%,阅读——可以保留10%,声音、图片——可以达到20%,示范——可以记住30%,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做中学(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教别人(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
  可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交流质疑是非常高效的一种学习手段,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做过的”去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讲道理,摆事实,加强相互交流质疑来促进互助学习,有利于相互提高学习能力。
  二、“合作质疑”之实施
  1.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应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其实质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要学,会学,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着力凸显导学三环
  (1)精拟学案,有助生疑
  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往往好像什么都已经懂了,发现不了问题,找不到有疑问的地方,而当课堂上教师要他回答问题时却又答不上来。为此,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设计好问题,启发学生边预习、边思考,从课本内容中去探究、挖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然后再参与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而在拟定问题时我们要做到:首先,题目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其次,题目难易要适中并且具有启发性。再次,题目要有新鲜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多角度来审视、思考和剖析同一问题。
  (2)课堂讨论,提升质疑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不断的质疑和探讨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培养思辨的能力。如,在学习八年级法律知识《财产属于谁》一框时,有一小组对老师学案中提出的疑问“埋在地底下的文物属于谁?”这一问题作出了小组讨论后公认的答案,一致认为这是属于国家的财产。但这时就有其他小组发问:“若这个文物上刻有该村某一户人家的已故祖辈的姓名时,该财产应属于谁呢?”这一质疑使课堂讨论发生了逆转,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开始活跃并发生碰撞,此时,教师只要当一回听众即可,如果讨论不够激烈,教师还可以假装无知,或扮演一个“刁民”,煽风点火让质疑声更多些,比如教师反问“难道这文物上刻的名字就一定是该村的村民祖辈吗?有可能是同名同姓呢?再说也不能排除有人为了得到此宝贝故意刻上去的呢?……”最终的答案当然连教师也很难给出,但这堂课让学生了解了财产的分类(个人、集体、国家)及个人财产必须是以合法为前提的。总之,有了质疑就有思考,有了思考就会有学习的欲望。
  (3)关注社会,激发质疑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根据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为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借助实际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约束和自我生成。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框时,我引入了“彭宇案”(扶老人被陷)让学生进行思考:“你如何评价这类事件?遇到这样的事件你会怎么处理?好人那么难做,是不是以后就不用做好人了?”让学生站在自我和他人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实施操作,课例证明(以《我的情绪我做主》为例)
  (1)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通览教材,确定学习目标,编制“导学提纲”给学生“定向”,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方法、时间安排等,帮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全局”,确定重点、难点,可以使学生在“自学”和“合作”中有所依靠和遵循,做到心中有数。
  如,《我的情绪我做主》的学习目标为:知道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情绪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学习工作生活,初步树立起我的情绪我做主的掌控意识。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个人独立的学习。否则,便无法进行交流,必然会出现优等生“垄断”的局面,要参与讨论和探究必须具备前期认知能力,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先通读课本,弄清课文中的意思,扫清字面障碍;独立完成导学案中较简单的基础知识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长要认真负责,调控好小组纪律,监督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认真学习课本,力争把基础知识部分掌握好。
  (2)合作探究,质疑展示
  第一步,根据导学案进行组内小展示,学生把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进行互批解决,对于难度较大或自己有疑问的题目,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具体做法是:首先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在本小组中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成员经过讨论交流,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答案,最终达成组内共识。
  如,《我的情绪我做主》中设计的基础题为:什么是情绪?情绪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并在课本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做好记号;搜集有关情绪的词语,每类型至少一个成语。
  小展示:互相批阅第一和第二题,交流第三题。
  第二步,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难度较大的问题即小展示中交流的第三题,进行大展示和点评。
  导学第三题:选择一组关于情绪的成语进行“你演我说”展示。(一组演示,其他组猜测。)然后说说这种情绪对人有什么影响,并举例说明!最后由别组对该同学解释不明白或不满的地方提出质疑,该组同学进行进一步解释。(注意:有三个环节,建议每个环节分别由不同的同学展示。)
  这一环节当然是整堂课的高潮,在这一环节既有小组内的合作讨论,分工表演,又有和别的小组的竞赛及质疑和释疑。每个小组都要对展示组的展示发言给予一个分数评价,最后由教师汇总,给每组一个合理分数。这种组间交流,使学生在互教互学、互评互议、互相启发的过程中,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对比,落实目标
  针对学习内容,设计难易适度、覆盖学习目标的过关试题,测评学生的目标达成度,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课时达标题后,各小组交换批改,然后公示各小组平均对题或错题个数,优胜小组可得加分。当然,在出巩固反馈题时教师也需用智慧,想办法让学生犯点小错误,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错误中加深对正确知识的理解。
  如,《我的情绪我做主》的反馈题是:
  填空:一个人有情绪是不聪明的,一个人有情绪是很不聪明的,一个人有情绪是极其不聪明的,一个人有情绪是愚蠢的,一个人有情绪是 ,一个人有情绪是 ,一个人有情绪是 。
  这个反馈题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需要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情绪的复杂多样及处理不同情绪的正确方法,而教师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掉入陷阱,从而进行纠错提升,加深印象。
  (4)中肯评价,精心总结
  课堂的最后,需要对整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小结,以往这项任务一定是由教师来完成的,但现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在之前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归纳和概括。
  如,《我的情绪我做主》一课,最后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情绪的四种基本方式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来。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在这堂课中所学的情况了。
  教师最后的任务就是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例如,可以评选“最佳小组”和“最佳发言人”等。
  4.探索之后,甘甜多多
  (1)学生好学,感到快乐
  传统的课堂评价注重的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至于学生学得是否精彩往往被忽视。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这种情况:学生好学,喜学,乐学,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乐趣,养成了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敢于质疑的习惯。
  (2)师生融洽,民主和谐
  在合作学习中,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种形式、多个维度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在面对自己不会的难题时,我会选择坦然地告之教师也不会,然后与学生在课后一起查阅资料去解决和突破。这样学生非但不会鄙视教师的“无知”,相反会敬佩教师的实事求是和踏实求学的精神,从而师生的感情也会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彼此拉近。
  (3)合作意识得到增强
  这种新的教学法由于以小组为单位,这样一来,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共同合作和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小组内部,每个成员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小组之间,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竞争氛围促进了每个小组的整体进步。
  三、“合作质疑”之困惑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們积极进行了学生合作学习和学会质疑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还存在着各种困惑,最大的困惑就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不够高明、丰富。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某种教学方法,第一次使用时,学生比较新鲜,有极高的兴趣,第二次、第三次,兴趣就慢慢淡下去,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样。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持续保持积极状态下的求知欲望呢?
  我想,这些也应该是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去突破的课题。实践表明,合作是时代的主流,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有新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大胆尝试与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锻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何松林.追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的有效性.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2.
  [2]赵树存.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质疑.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9(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我们发现,低年级写话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做到“我手写我口”。  在低年级
摘 要: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错字连篇,不懂语法,甚至有的学生连基本的遣词造句都做不到,更谈不上有什么真情实感了。因此,希望能找到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初中学生;作文水平;抓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计划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抓基础  语文基础不扎实,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试想,整篇作文错字连篇,语法不通,怎么算得上是好文章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非常强调基
[案例背景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以“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全力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
摘 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使他们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德育;道德;网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是清末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的,但我认为“少年强”的关键在于教育,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且教育的关键在
摘要: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实情感的重要手段,当前农村小学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居住环境密切相关。如何通过改善农村小学作文选材取向来指引学生更好地表达内心思想,克服农村小学生写作中因课外读物较少、精神体验不足而出现的问题,是重要的探讨课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选材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和修辞技巧表达内心情感、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作文是学生初识人生的情感体
2012年3月23日,我批阅了一个学生的周记,内容全是骂我的话,而且骂得很露骨。看完这篇周记,我仔细想了想最近做过的一些事情,在处理他的打架违纪事件时我过于严厉了,致使该学生有所抵触,造成不良的影响。对此问题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有不当的地方。在一次班会上,我读了这篇周记,首先我赞扬了这位学生的勇气,接下来我给学生解释了他在周记中指责我的所有问题。尔后我很诚恳地告诉大家,老师在平时可能
摘 要: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利用好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展开教学的前提。通过对一节示范课的赏析,感悟课堂教学的精彩源于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  关键词:认知起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常见的四种作文开头的方法,即“开门见山式、修辞添彩式、情景渲染式、题记式”。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作文开头常见的四种方法。  三、教具学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元代乔梦符曾提出“凤头、猪肚、豹尾”的好文章标准。  “凤头”意即文章的开头如凤凰的头一样。而凤凰这种传说
有这么一则令人深思的故事,说的是中国老师、日本老师和美国老师怎样教孩子画苹果的故事。  中国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主要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得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么画的。”  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里拿一只苹果走
摘 要:古诗距离现实生活极为遥远,古今语言的差异,时代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都造成了小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并且低段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若教师只是就文字而文字地组织古诗教学,那将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面对这样的两“难”问题,从古诗、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教学入手寻找解决的切入口,以提高教学效果为落脚点,对“如何合理采用‘诗画套餐’的古诗教学策略,以促使低段学生乐学、易学、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