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白牦牛绒毛品质分析

来源 :中国畜牧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g86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集1~7岁天祝白牦牛体侧部、肩胛部及背部绒毛,测定其纤维直径、长度、断裂强力、伸长率等品质指标,分析性别、年龄及躯体部位对绒毛品质的影响,以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的性别、年龄及躯体部位影响绒毛品质,母牦牛绒毛纤维直径显著大于公牦牛;公、母牦牛绒毛纤维直径、自然长度、伸直长度、断裂强力指标在不同年龄间存在显著差异,3~6岁牦牛绒毛品质指标均高于1~2岁且相对稳定;体侧部绒毛纤维直径、自然长度显著低于背部,断裂强力显著高于背部.绒毛纤维直径、长度、断裂强力间存在弱或中等程度正相关,且断裂强力与长度间达显著水平(P<0.05或P<0.01).
其他文献
环境-饲料-动物源性产品全链条养殖生产过程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过量的重金属从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引起动物生长性能下降、器官受损、代谢紊乱.重金属大量蓄积在动物产品中也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此外,未被吸收的重金属通过粪尿排泄到环境中进而在土壤中蓄积,导致土壤中金属元素污染,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本文对畜禽养殖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现状、危害及其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行综述,并对其在动物养殖中的安全控制提出了建议.
大枣多糖是大枣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由单糖组成的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大枣多糖具有调节血糖及补血、调节动物肠道健康、提高机体免疫、抗氧化及抗衰老等较多生物学功能.目前大枣多糖在鸡、猪、羊、牛等畜禽上都有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综述了大枣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上的研究,并对大枣多糖在畜禽上的应用提出展望,为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旨在克隆狮头鹅血管活性肠肽I型受体(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 Receptor 1,VIPR1)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组织表达规律.通过RACE、RT-PCR技术获取狮头鹅VIPR1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分析;采用qRT-PCR检测该基因在115日龄狮头鹅22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成功获得该基因全长cDNA共2402 bp序列,5\'-UTR、3\'-UTR和ORF分别为203、861、1338 bp,该基因编
为了研究农华麻鸭胸肌生长发育规律及筛选胸肌选育的测定指标,本实验通过分析胸肌的分化生长率、相对生长系数、拟合胸肌发育的数学模型,比较胸肌直接和间接选择效果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型相比,Logistic曲线更适合描述农华麻鸭胸肌的生长发育规律,适宜作为胸肌发育的指导模型,显示出商品鸭的最佳上市周龄应该在8周龄之后.此外,农华麻鸭胸肌是晚熟性状,在7周龄时是选育胸肌的最佳时段,且龙骨长度较适合作为选育胸肌的间接选择指标.本研究结果为农华麻鸭的选育、饲养管理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试验旨在测定不同类型猪的肉品质,筛选适合当地环境的生猪品种或组合.采用单因子设计,将初始体重为(31.50±7.85)kg的巴克夏猪×浦市铁骨猪、湘村黑猪和巴克夏猪×巴马香猪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析胴体性状、肉品质及微量元素、脂肪酸、氨基酸含量.预试期3 d,正试期105 d.结果显示:3个处理组猪的胴体性状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熟肉率及24 h贮存损失均为湘村黑猪<巴克夏猪×浦市铁骨猪<巴克夏猪×巴马香猪(P<0.05);湘村黑猪肉中铜含量高于巴克夏猪×巴马香猪(P<0.05),巴克夏猪×
德州驴是我国优秀的地方驴品种,近年来出现存栏量持续下降、品种不断退化等问题,对德州驴进行选育提高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本研究旨在估计德州驴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初步确定数量化的育种目标性状,将德州驴选育为皮肉兼用型的东阿黑驴,为东阿黑驴的育种方案制定及优化奠定基础.研究在对山东东阿集团黑驴育种核心群2016—2018年生产和育种状况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市场情况,构建了东阿黑驴的生物经济模型,利用差额法估算了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并确定了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研究结果中各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分别为:断奶
本实验旨在利用随机森林模型研究羔羊哺乳期死亡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因素.选取102只健康新生羔羊,记录母羊胎次、产羔数,测定初乳品质和羔羊出生后24 h血清蛋白含量、羔羊初生重、30日龄重和45日龄重,每天记录羔羊腹泻率与死亡率,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对羔羊哺乳期死亡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腹泻率与羔羊死亡概率呈正相关(P<0.05);初生重、血清蛋白含量与羔羊30日龄重、45日龄重、0~30日龄日增重、0~45日龄日增重均呈正相关(P<0.05);随产羔数增加羔羊30日龄重、45日龄重和0~30
为了实现我国地方牛遗传资源保存,本研究首次采集了峨边花牛、平武黄牛、凉山黄牛的耳缘组织,采用组织块原代培养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牛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然后冷冻保存和复苏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后复苏率、微生物污染情况和细胞的核型与细胞遗传标记分析,并以分子标记和G带带纹进行了3个地方品种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牛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S”型,培养细胞95.9%±8.3%为成纤维细胞,冷冻后细胞复苏率达到92.3%±2.9%,培养细胞未发现细菌、支原体污染;3个品种的牛皮肤成纤
为揭示ATIC、AMPD1和CAPN1基因对我国家养雉鸡(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黑化雉鸡)肌纤维特性和肉质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雉鸡的胸肌和腿肌进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雉鸡胸肌ATIC、AMPD1和CAPN1基因表达量,并与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和部分肉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雉鸡胸肉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绿雉鸡腿肉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绿雉鸡胸肉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蒙古雉鸡腿肉肌纤维密度最高;ATIC和AMPD1
本研究对495只宁都黄公鸡生长、体尺、屠宰的3组数据共20个指标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宁都黄公鸡的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各指标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生长性状与体尺性状、生长性状与屠宰性状、体尺性状与屠宰性状3组性状间第一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967和0.875,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贡献率分别为87.45%、99.74%和94.52%.典型相关分析比简单相关分析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宁都黄公鸡3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有16周龄体重、体斜长、胸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