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管理好班级,笔者认为必须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用我们的知识和涵养去浸润和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科学地上好班会课,与学生交流相处要有爱心,更要有细心、耐心。本文就如何做一个学生喜爱的班主任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有助于教育教学实践,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一、做有知识有涵养的新型班主任
大量教学实践经验表明,一个学科教学一流、知识丰富的教师能让学生产生敬佩感,更愿意服从这样的教师的教导和管理。笔者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喜欢阅读经典名著,有时候还和学生一起研究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和事件。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感觉不到一种教师的优越感,反而和我走得很近。我和学生一起挖掘经典名著中的优秀文化,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德育,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
学生的品德是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和道理外,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他们的父母和老师。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哪些是善,哪些是恶。而这些都不应该是班会课上空洞的说教,教师应该用言行来以身示范。我们要有一种被模仿的意识,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恰当,待人接物要有礼,甚至是教学过程中读书、写字、形体姿势等细微之处都应到位。因为行为是意识和思想最为直接的反映,我们应该让学生接受正确的信息,并用正确的行为来感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上好班会课,培育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十分注意利用班会这个阵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班会内容要翔实、具体、生动、形象,所举的案例和陈述必须具有说服力,切忌将班会课上成批评课,或是将一周班级事件“一二三”式地罗列,更不能只是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简单的空洞说教,或是针对学校的具体要求进行“关、卡、压”。
班会的时间、方式要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班级上每天都有好的或不好的事情发生,班会课不应该受到每周一次的时间局限,不要总以开会的形式进行。有时候班级上出现的一个问题,班主任只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也许几分钟就解决了,拖到班会课也许会忘记。
班会课上要对班级发生过的事件进行评价,对于评价策略,笔者认为必须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学生喜欢的是客观、正确地评价的班主任,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笔者评价学生有三个基本标准:是否团结同学、助人为乐,是否刻苦学习,是否自觉遵守纪律。当然,在班级内部后进生甚至是“双差生”还是有的,对于这部分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笔者认为攻心为上,首先和后进生做朋友,用心观察并帮助他们,当他们和班主任成为朋友后,他们才会认为班主任的批评是善意的、积极的,才会积极地配合,教育才能成功。
三、走在学生中间,用爱管理班级
1.课间走进学生中间
课间十分钟,我很多时候走到学生中间,要么解答他们上课没听明白的问题;要么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询问学生上课是否听明白,哪些内容要深讲细讲,以便做好课后反思和总结;要么和学生一起到教室前面的空地上玩各种自创的游戏,师生无尽的欢声笑语在自由的空气中荡漾,学生们欢蹦乱跳的身影在这儿尽情地跃动,很好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脚步等待在放学后
每天放学后有学生喜欢逗留在学校里玩,在操场上散步,或是打球,等等。我始终坚持把脚步停留到最后,等待所有的学生都离开了学校,心上的一根弦才放松下来,确保掌握每个学生在学校的动向。
3.要有宽容学生的胸怀
学生是年少、纯真、无邪的,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他们常以惊人之举张扬自己的个性。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多给予学生宽容和理解,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他们进行教育疏导;要多赏识学生,重用能力强而不一定成绩优秀的学生当班干部可以使其充满自信,同时让学生管理班级事务,使班上的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都想着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在班集体这一平台上发挥自己的特长。班上人人都有这一想法,全体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必然得到增强,同时,班干部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是合作者,教学和管理都需要学生的配合,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宽严适度,严爱统一”。当班主任做到严而不失仪表风度,爱而不失威信,严和爱并存时,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班级管理才能成功,学生的学习环境才能和谐。
(责任编辑陈剑平)
一、做有知识有涵养的新型班主任
大量教学实践经验表明,一个学科教学一流、知识丰富的教师能让学生产生敬佩感,更愿意服从这样的教师的教导和管理。笔者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喜欢阅读经典名著,有时候还和学生一起研究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和事件。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感觉不到一种教师的优越感,反而和我走得很近。我和学生一起挖掘经典名著中的优秀文化,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德育,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
学生的品德是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和道理外,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他们的父母和老师。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哪些是善,哪些是恶。而这些都不应该是班会课上空洞的说教,教师应该用言行来以身示范。我们要有一种被模仿的意识,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恰当,待人接物要有礼,甚至是教学过程中读书、写字、形体姿势等细微之处都应到位。因为行为是意识和思想最为直接的反映,我们应该让学生接受正确的信息,并用正确的行为来感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上好班会课,培育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十分注意利用班会这个阵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班会内容要翔实、具体、生动、形象,所举的案例和陈述必须具有说服力,切忌将班会课上成批评课,或是将一周班级事件“一二三”式地罗列,更不能只是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简单的空洞说教,或是针对学校的具体要求进行“关、卡、压”。
班会的时间、方式要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班级上每天都有好的或不好的事情发生,班会课不应该受到每周一次的时间局限,不要总以开会的形式进行。有时候班级上出现的一个问题,班主任只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也许几分钟就解决了,拖到班会课也许会忘记。
班会课上要对班级发生过的事件进行评价,对于评价策略,笔者认为必须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学生喜欢的是客观、正确地评价的班主任,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笔者评价学生有三个基本标准:是否团结同学、助人为乐,是否刻苦学习,是否自觉遵守纪律。当然,在班级内部后进生甚至是“双差生”还是有的,对于这部分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笔者认为攻心为上,首先和后进生做朋友,用心观察并帮助他们,当他们和班主任成为朋友后,他们才会认为班主任的批评是善意的、积极的,才会积极地配合,教育才能成功。
三、走在学生中间,用爱管理班级
1.课间走进学生中间
课间十分钟,我很多时候走到学生中间,要么解答他们上课没听明白的问题;要么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询问学生上课是否听明白,哪些内容要深讲细讲,以便做好课后反思和总结;要么和学生一起到教室前面的空地上玩各种自创的游戏,师生无尽的欢声笑语在自由的空气中荡漾,学生们欢蹦乱跳的身影在这儿尽情地跃动,很好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脚步等待在放学后
每天放学后有学生喜欢逗留在学校里玩,在操场上散步,或是打球,等等。我始终坚持把脚步停留到最后,等待所有的学生都离开了学校,心上的一根弦才放松下来,确保掌握每个学生在学校的动向。
3.要有宽容学生的胸怀
学生是年少、纯真、无邪的,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他们常以惊人之举张扬自己的个性。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多给予学生宽容和理解,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他们进行教育疏导;要多赏识学生,重用能力强而不一定成绩优秀的学生当班干部可以使其充满自信,同时让学生管理班级事务,使班上的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都想着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在班集体这一平台上发挥自己的特长。班上人人都有这一想法,全体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必然得到增强,同时,班干部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是合作者,教学和管理都需要学生的配合,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宽严适度,严爱统一”。当班主任做到严而不失仪表风度,爱而不失威信,严和爱并存时,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班级管理才能成功,学生的学习环境才能和谐。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