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功勋卓著。他人生经历的若干个“最后一次”可圈可点,仅从这些方面即可一睹他治军、治国、治党的卓越才能,有胆识、有魄力、有度量,统揽全局、举重若轻的领袖品格。
最后一次复出
邓小平一生经历过三次大落大起。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及其后的政治形势发展,为邓小平1977年夏的第三次复出提供了契机。
1977年3月,华国锋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会议开始,华国锋就给各组组长打招呼,说“有两个敏感问题:一个是小平同志出来工作的问题,一个是天安门事件平反的问题,希望各组讨论的时候不要触及”。
尽管如此,有些同志还是冲破了华国锋设置的禁区,触及这两个重要问题。最有影响的是陈云的书面发言和王震的发言。
对党内外的呼声,华国锋没有置之不理。3月14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表示:邓小平同志的问题应当解决,但是要有步骤,要有一个过程。4月10日,邓小平给华国锋、叶剑英和党中央写信,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邓小平以“准确、完整”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表现了一个政治家敏锐的眼光。
5月24日,邓小平同王震、邓力群谈话。他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说:马恩列斯毛没有说过“凡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
这时,要求邓小平复出的呼声更加高涨了。在这样的形势下,华国锋顺乎党心民意,按3月工作会议期间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主持召开党的十届三中全会,让邓小平复出。1977年7月17日,全会一致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
最后一次正式出国访问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公报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决定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为了进一步增进中美双方的了解、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受到了美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在8天的访问中,邓小平与卡特总统进行了深入、坦率、诚恳的会谈。会谈中,邓小平同卡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
邓小平的出访掀起了美国全国性的“中国热”。这是30年来的第一次,这种影响力对于改变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2月6日至8日,在访美归国途中邓小平访问日本。这次访问美国和日本,是邓小平最后一次正式出国访问。
最后一次非正式出国访问、
最后一次去车站迎接外国客人
中朝两国的关系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两国领导人就像走亲戚一样,经常来往,商量问题,交流情况,互相支持。邓小平为巩固与发展中朝友谊而不遗余力。为此,他一生曾四次访朝。
1982年4月27日,邓小平和胡耀邦内部访问了朝鲜,同金日成举行了多次会谈,表明中国高度重视与朝鲜的传统友谊,定格为“特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那时邓小平已78岁了,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国访问。
1989年11月5日至7日,应中共中央邀请,金日成对我国进行非正式访问。
当金日成乘坐的专列抵达北京时,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前往车站迎接。
金日成看到85岁高龄的邓小平还亲自出马到车站迎接他,十分感动,快步上前,和邓小平紧紧拥抱。
邓小平对朝鲜劳动党、政府和朝鲜人民为争取祖国自主和平统一、缓和朝鲜半岛局势而进行的斗争表示坚决支持。这是邓小平和金日成的最后一次会面。
辞去最后一个职务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人共同约定“一齐退下来,而且是一退到底。即退出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后来,经过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并征求多方意见,决定邓小平、陈云、李先念3人“半退”,即退出党的中央委员会,但仍担任一定职务。
1989年9月4日,邓小平说:“退休是定了,退了很有益处。如果不退休,在工作岗位上去世,世界会引起什么反响很难讲。如果我退休了,确实不做事,人又还在,就还能起一点作用。”
对于退休时的职务交代,邓小平说:“军委要有个主席,首先要确定党的军委主席,同时也要确定国家军委主席。”他加重了语气,一字一句地说:“我提议江泽民同志当军委主席。”同一天,邓小平郑重地向政治局呈上了请求退休的报告,要求实现“全退”。邓小平终于说服了中央常委。政治局决定,将邓小平退休问题提交十三届五中全会讨论。
1989年11月,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表决,接受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
最后一次正式会见外宾
1989年11月13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正式会见了他政治生涯中的最后一批外宾———斋藤英四郎(当时任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为高级顾问、河合良一(当时任日中经济协会会长)为团长的1989年度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
当着几十位日本客人,邓小平心态平静、语气随和地说:“我们都是老朋友了,欢迎你们。在我离开领导职务之际,应该见见老朋友。多年来,你们在中日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尽了很大努力,非常感谢你们。你们这个团可能是我见的最后一个正式代表团。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我已经85岁了,再不退,不知到哪天就变成终身制了。”虽然是短短几句话,虽然还是那一口熟悉的浓重的四川乡音像以往那样说得明快、平和,但却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同志,将正式告别他60多年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最后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
1992年,金秋10月,是收获的季节。中共迎来了十四大的召开。人们非常关心邓小平是否出席本次大会,邓小平作为十四大特邀代表接受了邀请。
12日上午9时,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观众收看十四大开幕电视转播时,不约而同地搜索邓小平的身影。然而,开幕式上,没有见到邓小平。在随后的会议期间也没有见到邓小平,闭幕式上也没见他出现。
其实,邓小平和全国人民一样,十分关注十四大。十四大报告第4稿出来时,他花了两个半天时间仔细审阅,又用两个半天时间对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十四大开幕那天,邓小平坐在家中电视机前,认真听了江泽民宣读的报告。他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关注着十四大。19日下午,十四大代表接到通知,全体代表去人民大会堂。
当邓小平出现在大会堂宴会厅,2000多名代表的掌声像海啸一般在大厅中回响。“小平同志您好!”“祝小平同志健康长寿!”这些肺腑之言伴着掌声此起彼伏。身着银灰色中山装的邓小平,迈着稳健的步履,沿着红色地毯走到代表面前,边走边招手致意,时而停下脚步同代表亲切握手。
这是邓小平最后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取消中顾委这个机构。
最后一次视察北京
邓小平退休了,他要出来逛一逛京城。1993年10月31日,是个星期天。邓小平一行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的陪同下,乘坐一辆乳白色面包车逛京城。
这次出行前的1个月,邓小平就惦记着要出来,看看北京新建的马路、老百姓的房子。退休以后,在北京巡视,他不止一次地让张百发为他当向导。他说过,我现在是普通老百姓了,不要过多地惊动部长、市长。
车子缓缓行进。邓小平兴致勃勃,窗外掠过的每一幢高大建筑物,他都要问问是什么楼,国际饭店、海关大楼……
张百发提议: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请您看看世界公园和建设中的北京西站。他还介绍说:“西客站是京九铁路的起点。1996年这条铁路建成后,您不用坐飞机,坐火车就可以从北京直达香港,实现您1997年去香港看看的愿望。”
邓小平听后连连点头说:“好,好!”
这是邓小平最后一次视察北京。
(根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整理)
最后一次复出
邓小平一生经历过三次大落大起。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及其后的政治形势发展,为邓小平1977年夏的第三次复出提供了契机。
1977年3月,华国锋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会议开始,华国锋就给各组组长打招呼,说“有两个敏感问题:一个是小平同志出来工作的问题,一个是天安门事件平反的问题,希望各组讨论的时候不要触及”。
尽管如此,有些同志还是冲破了华国锋设置的禁区,触及这两个重要问题。最有影响的是陈云的书面发言和王震的发言。
对党内外的呼声,华国锋没有置之不理。3月14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表示:邓小平同志的问题应当解决,但是要有步骤,要有一个过程。4月10日,邓小平给华国锋、叶剑英和党中央写信,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邓小平以“准确、完整”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表现了一个政治家敏锐的眼光。
5月24日,邓小平同王震、邓力群谈话。他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说:马恩列斯毛没有说过“凡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
这时,要求邓小平复出的呼声更加高涨了。在这样的形势下,华国锋顺乎党心民意,按3月工作会议期间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主持召开党的十届三中全会,让邓小平复出。1977年7月17日,全会一致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
最后一次正式出国访问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公报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决定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为了进一步增进中美双方的了解、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受到了美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在8天的访问中,邓小平与卡特总统进行了深入、坦率、诚恳的会谈。会谈中,邓小平同卡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
邓小平的出访掀起了美国全国性的“中国热”。这是30年来的第一次,这种影响力对于改变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2月6日至8日,在访美归国途中邓小平访问日本。这次访问美国和日本,是邓小平最后一次正式出国访问。
最后一次非正式出国访问、
最后一次去车站迎接外国客人
中朝两国的关系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两国领导人就像走亲戚一样,经常来往,商量问题,交流情况,互相支持。邓小平为巩固与发展中朝友谊而不遗余力。为此,他一生曾四次访朝。
1982年4月27日,邓小平和胡耀邦内部访问了朝鲜,同金日成举行了多次会谈,表明中国高度重视与朝鲜的传统友谊,定格为“特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那时邓小平已78岁了,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国访问。
1989年11月5日至7日,应中共中央邀请,金日成对我国进行非正式访问。
当金日成乘坐的专列抵达北京时,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前往车站迎接。
金日成看到85岁高龄的邓小平还亲自出马到车站迎接他,十分感动,快步上前,和邓小平紧紧拥抱。
邓小平对朝鲜劳动党、政府和朝鲜人民为争取祖国自主和平统一、缓和朝鲜半岛局势而进行的斗争表示坚决支持。这是邓小平和金日成的最后一次会面。
辞去最后一个职务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人共同约定“一齐退下来,而且是一退到底。即退出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后来,经过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并征求多方意见,决定邓小平、陈云、李先念3人“半退”,即退出党的中央委员会,但仍担任一定职务。
1989年9月4日,邓小平说:“退休是定了,退了很有益处。如果不退休,在工作岗位上去世,世界会引起什么反响很难讲。如果我退休了,确实不做事,人又还在,就还能起一点作用。”
对于退休时的职务交代,邓小平说:“军委要有个主席,首先要确定党的军委主席,同时也要确定国家军委主席。”他加重了语气,一字一句地说:“我提议江泽民同志当军委主席。”同一天,邓小平郑重地向政治局呈上了请求退休的报告,要求实现“全退”。邓小平终于说服了中央常委。政治局决定,将邓小平退休问题提交十三届五中全会讨论。
1989年11月,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表决,接受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
最后一次正式会见外宾
1989年11月13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正式会见了他政治生涯中的最后一批外宾———斋藤英四郎(当时任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为高级顾问、河合良一(当时任日中经济协会会长)为团长的1989年度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
当着几十位日本客人,邓小平心态平静、语气随和地说:“我们都是老朋友了,欢迎你们。在我离开领导职务之际,应该见见老朋友。多年来,你们在中日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尽了很大努力,非常感谢你们。你们这个团可能是我见的最后一个正式代表团。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我已经85岁了,再不退,不知到哪天就变成终身制了。”虽然是短短几句话,虽然还是那一口熟悉的浓重的四川乡音像以往那样说得明快、平和,但却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同志,将正式告别他60多年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最后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
1992年,金秋10月,是收获的季节。中共迎来了十四大的召开。人们非常关心邓小平是否出席本次大会,邓小平作为十四大特邀代表接受了邀请。
12日上午9时,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观众收看十四大开幕电视转播时,不约而同地搜索邓小平的身影。然而,开幕式上,没有见到邓小平。在随后的会议期间也没有见到邓小平,闭幕式上也没见他出现。
其实,邓小平和全国人民一样,十分关注十四大。十四大报告第4稿出来时,他花了两个半天时间仔细审阅,又用两个半天时间对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十四大开幕那天,邓小平坐在家中电视机前,认真听了江泽民宣读的报告。他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关注着十四大。19日下午,十四大代表接到通知,全体代表去人民大会堂。
当邓小平出现在大会堂宴会厅,2000多名代表的掌声像海啸一般在大厅中回响。“小平同志您好!”“祝小平同志健康长寿!”这些肺腑之言伴着掌声此起彼伏。身着银灰色中山装的邓小平,迈着稳健的步履,沿着红色地毯走到代表面前,边走边招手致意,时而停下脚步同代表亲切握手。
这是邓小平最后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取消中顾委这个机构。
最后一次视察北京
邓小平退休了,他要出来逛一逛京城。1993年10月31日,是个星期天。邓小平一行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的陪同下,乘坐一辆乳白色面包车逛京城。
这次出行前的1个月,邓小平就惦记着要出来,看看北京新建的马路、老百姓的房子。退休以后,在北京巡视,他不止一次地让张百发为他当向导。他说过,我现在是普通老百姓了,不要过多地惊动部长、市长。
车子缓缓行进。邓小平兴致勃勃,窗外掠过的每一幢高大建筑物,他都要问问是什么楼,国际饭店、海关大楼……
张百发提议: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请您看看世界公园和建设中的北京西站。他还介绍说:“西客站是京九铁路的起点。1996年这条铁路建成后,您不用坐飞机,坐火车就可以从北京直达香港,实现您1997年去香港看看的愿望。”
邓小平听后连连点头说:“好,好!”
这是邓小平最后一次视察北京。
(根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