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高职化工专业教学进行现状分析,结合高职的培养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及实施办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 化工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教革
1.前言
高职化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着眼于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它强调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适度,使学生成为面向化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产生并被及时推广应用,化工生产对技术应用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大大提高。然而,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尚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专院校沿袭本科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不能满足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新办或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尚未真正“脱胎换骨”,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很难满足当前化工技术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中居于核心地位。实践教学不仅传授知识与技术,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经历准备、观察、操作和完成后的总结分析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且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极为重要的环节,针对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建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现状分析
传统的高职高专教育由于忽视实践教学,致使实践教学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不到有效培养。从现状看,高职高专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观念落后,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视实践的能动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理论知识多,实践指导少,针对性差;试验方法、试验步骤教条化;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从属于理论课程,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多;缺乏针对化工职业技能培养的系统性生产、工艺、综合实验实训。
(3)忽视校外實训基地建设,无法推行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效果不理想,学生“走马观花”为主,没有机会进行实际岗位操作训练。
(4)校内实训基地缺乏,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力度不够,实践教学考核难以落实。
(5)实验室以课程划分,呈“单一课程、单一实验室、单人管理”的模式,功能单一,设备重复投资、资源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不高。专业实验内容达不到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的。
(6)实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双师型”教师数量少、水平低,队伍结构和“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不合理,难以做到实践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总之,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思想认识上落后、管理模式封闭,实验实训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校外实训基地数量缺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对传统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采取相应措施切实解决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些难题,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3.教改内容
本项目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改革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为重点,以适应行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合实验教学和专业实训教学内容,合并、重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训室。对相近课程的实验、实训内容进行整合,打破课程界限安排实验实训教学,改变实验、实训室专为某一课程服务的状况,做到教学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金效益。
(2)优化专业设置。对现有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进行调查,科学增减专业,也可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化工发展现状及趋势增设特色专业,以满足当地化工企业的人才需求。
(3)加强与化工企业的合作,打造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学、人才培养、科研、生产等方面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4)建立校内化工生产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为基础,建立校内化工生产实训基地。研究“工学结合”相关机制,使“工”与“学”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参与化工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化工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胜任工作岗位。
(5)全面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素质,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学习培训等措施,切实提高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或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6)配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结构。比如:
按化工厂“四班三倒”的工作时间到具体操作岗位跟工人师傅学习生产操作技能。生产实训结束后,按照劳动部门的要求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成绩合格者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4.教改实施方法
本教改项目的实施,采取试点、分析、比较,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的方式进行。坚持“123”方针,即一条主线:以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二个体系: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并重,两者相辅相承;三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就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改工作。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与兄弟院校相互交流,认真吸取外校有益经验,并结合专业及地区特点,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路子。
(2)建立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教师参与到实践环节的教学中;鼓励教师下厂锻炼,提高自身“双师”素质;鼓励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取得工程系列资格证书。
(3)从企业引进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或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为客座教师,定期指导学生实践。
(4)由系组织教师对实验、专业实训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讨,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理论性太强的实验,增设技术性、操作性、综合性实验。
(5)充分发挥专业教学委员会的作用,聘请化工企事业单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为专业委员会委员,共同研究生产实训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综合性等问题,提高生产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
(6)以学校现有的化工实验实训条件为基础,筹集一定的资金,建立校内化工生产实训基地。有生产任务时,让学生参与化工生产;没有生产任务时,给学生提供模拟生产操作练习。
(7)以资源有效利用为原则,对实验实训和校内化工生产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由系安排专人全面负责管理,统一安排各类实践教学。
(8)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在线产品进行筛选,精心设计典型化工实例,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这些典型化工实例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因此可提高教学效果。
(9)编写配套教材,针对项目实施的具体实践内容,突出对实际操作的具体指导。
(10)对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实践教学规律。
5.结论
通过以上实践教学改革,可强化形成化学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和新机制,构筑适用于地方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富有校本特色的实验教学、实践训练中心和配套实验教学大纲、教材(教参)体系,为社会培养化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人才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资料,2000,(06).
[2]彭惠芳,戴远威.试论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及改革方向[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02).
[3]马燕.我省两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中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D].西北大学,2007.
[4]胡国利,马三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理念[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01).
[5]成亚萍.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J].职教论坛,2004,(27).
[6]刘元丰.关于修订高职专业培养计划的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关键词:高职教育 化工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教革
1.前言
高职化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着眼于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它强调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适度,使学生成为面向化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产生并被及时推广应用,化工生产对技术应用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大大提高。然而,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尚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专院校沿袭本科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不能满足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新办或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尚未真正“脱胎换骨”,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很难满足当前化工技术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中居于核心地位。实践教学不仅传授知识与技术,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经历准备、观察、操作和完成后的总结分析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且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极为重要的环节,针对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建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现状分析
传统的高职高专教育由于忽视实践教学,致使实践教学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不到有效培养。从现状看,高职高专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观念落后,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视实践的能动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理论知识多,实践指导少,针对性差;试验方法、试验步骤教条化;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从属于理论课程,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多;缺乏针对化工职业技能培养的系统性生产、工艺、综合实验实训。
(3)忽视校外實训基地建设,无法推行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效果不理想,学生“走马观花”为主,没有机会进行实际岗位操作训练。
(4)校内实训基地缺乏,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力度不够,实践教学考核难以落实。
(5)实验室以课程划分,呈“单一课程、单一实验室、单人管理”的模式,功能单一,设备重复投资、资源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不高。专业实验内容达不到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的。
(6)实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双师型”教师数量少、水平低,队伍结构和“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不合理,难以做到实践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总之,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思想认识上落后、管理模式封闭,实验实训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校外实训基地数量缺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对传统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采取相应措施切实解决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些难题,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3.教改内容
本项目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改革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为重点,以适应行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合实验教学和专业实训教学内容,合并、重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训室。对相近课程的实验、实训内容进行整合,打破课程界限安排实验实训教学,改变实验、实训室专为某一课程服务的状况,做到教学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金效益。
(2)优化专业设置。对现有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进行调查,科学增减专业,也可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化工发展现状及趋势增设特色专业,以满足当地化工企业的人才需求。
(3)加强与化工企业的合作,打造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学、人才培养、科研、生产等方面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4)建立校内化工生产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为基础,建立校内化工生产实训基地。研究“工学结合”相关机制,使“工”与“学”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参与化工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化工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胜任工作岗位。
(5)全面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素质,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学习培训等措施,切实提高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或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6)配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结构。比如:
按化工厂“四班三倒”的工作时间到具体操作岗位跟工人师傅学习生产操作技能。生产实训结束后,按照劳动部门的要求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成绩合格者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4.教改实施方法
本教改项目的实施,采取试点、分析、比较,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的方式进行。坚持“123”方针,即一条主线:以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二个体系: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并重,两者相辅相承;三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就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改工作。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与兄弟院校相互交流,认真吸取外校有益经验,并结合专业及地区特点,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路子。
(2)建立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教师参与到实践环节的教学中;鼓励教师下厂锻炼,提高自身“双师”素质;鼓励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取得工程系列资格证书。
(3)从企业引进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或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为客座教师,定期指导学生实践。
(4)由系组织教师对实验、专业实训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讨,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理论性太强的实验,增设技术性、操作性、综合性实验。
(5)充分发挥专业教学委员会的作用,聘请化工企事业单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为专业委员会委员,共同研究生产实训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综合性等问题,提高生产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
(6)以学校现有的化工实验实训条件为基础,筹集一定的资金,建立校内化工生产实训基地。有生产任务时,让学生参与化工生产;没有生产任务时,给学生提供模拟生产操作练习。
(7)以资源有效利用为原则,对实验实训和校内化工生产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由系安排专人全面负责管理,统一安排各类实践教学。
(8)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在线产品进行筛选,精心设计典型化工实例,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这些典型化工实例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因此可提高教学效果。
(9)编写配套教材,针对项目实施的具体实践内容,突出对实际操作的具体指导。
(10)对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实践教学规律。
5.结论
通过以上实践教学改革,可强化形成化学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和新机制,构筑适用于地方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富有校本特色的实验教学、实践训练中心和配套实验教学大纲、教材(教参)体系,为社会培养化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人才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资料,2000,(06).
[2]彭惠芳,戴远威.试论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及改革方向[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02).
[3]马燕.我省两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中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D].西北大学,2007.
[4]胡国利,马三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理念[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01).
[5]成亚萍.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J].职教论坛,2004,(27).
[6]刘元丰.关于修订高职专业培养计划的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