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流传因果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zzf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图系绢本,淡着色,画幅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酷爱书画、擅长丹青的宋徽宗阅图后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他用瘦金体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
  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宋室皇宫内的金银珠宝、名贵文物被金兵席卷一空,《清明上河图》也沦落到金兵手中,但并没有引起上层统治者的注意,只被以普通字画的身份在民间辗转变卖。
  元朝建立以后,《清明上河图》被重新收入皇宫。
  
  偷梁换柱
  
  元朝统治者的祖辈本是远在漠北高原的游牧民族,政权建立还不足百年,内府的收藏鉴别能力远逊于南宋。《清明上河图》入元宫后,长期与其他画作一起被冷落到秘书监内。到元朝后期至正年间(公元1335年——1368年),元宫内一裱匠用临本换真本,将《清明上河图》真迹从宫中盗出来,并随即卖给了朝内一酷爱书画的显官。显官得画不久却被派往真定(今河北正定县)驻守。显官府内负责保管此画的人,又趁机将画盗出,卖给了杭州人陈某。陈保存数年后,听说显官将从真定归京,情急之下便打算卖掉《清明上河图》,以免惹祸。这时客居北京的江西人杨准,听到这一消息,急忙登门买画。杨准,字公寿,号玉华居士。他儒雅风流,博古通今,住在北京期间,十分留意搜访古物。杨准倾囊以授,购回《清明上河图》,便借故回乡。第二年,杨准将得图经过录在图后裱纸上。翌年,杨准家忽然来了一位贵客,杨准一见喜出望外。来客是江西新喻(今新余县)人刘汉龙。刘汉龙在书画界也是个小有名气的鉴赏行家,与杨准相交甚厚。杨准忙将《清明上河图》拿出来与好友共赏。刘汉龙见图后震惊无比,在杨准跋后变题一跋,称图是“稀世珍玩”,要杨准的后代世世珍藏。
  但是,世事往往不能遂人心愿,在以后的200多年中,此图多次易主,并于嘉靖年间转至长洲人陆完手中。陆完,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名气及权力都很大。陆完死后,其儿子急于用钱,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明代大奸臣之一的严嵩父子强行索去。隆庆时,严嵩父子被弹劾,终于官场失势,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再度收入皇宫。
  
  太监偷盗
  
  明朝中叶以后,《清明上河图》被一个叫冯保的人从宫中盗出。冯保深州(今河北深县)人,号双林,嘉靖时为秉笔太监。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穆宗死后,10岁的万历皇帝继位。冯保与外臣勾结,假传遗诏言“阁臣与司礼监同受顾命”。不仅如此,万历皇帝举行登基仪式时,冯保就立在万历帝身后,群臣参拜小皇帝,也就等于参拜了他。后来,冯保事发,被逐出宫,死在南京。
  冯保本人写得一手好字,万历六年(1578年),冯保在《清明上河图》后面题跋,称自己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干事司礼监太监”。以后,冯保又将《清明上河图》变卖,在民间流传起来。
  
   最后归宿
  
  《清明上河图》到清朝后先由陆费墀(安徽相乡人)收藏,后被毕沅购得。毕沅(1730——1797),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毕沅死后,清廷认为毕沅任湖广总督期间,“教匪初起失察贻误军机”,不但将毕家世职革去且将其全家百口全部杀掉,其家产也全部被抄没入宫。
  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其收在紫禁城的迎春阁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了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8月,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一片狼籍。混乱之中,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10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将它收入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干将之一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清明上河图》强行从故宫博物院“借”出,据为己有。他还伙同邱会作、吴法宪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贵文物。林彪倒台后,《清明上河图》才又重见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图的内容
  
  《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代都有临摹本,且大小繁简不同。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摹本有30幅。
  《清明上河图》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清明上河图》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皆统组一起,真实自然,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整部作品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有如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画家张择端的过人笔力,不愧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现在这些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
  《清明上河图》究竟有没有佚去后半部,它到底还有多少难解之谜,这一切,都吸引着中外学者、专家进行探索。
其他文献
京西多古墓    北京西郊香山海淀一带,向来被称为“风水宝地”,这里是历史上的京畿地区,是历代帝王贵胄、骚人墨客涉足游憩之佳境。在我国传统的隆丧厚葬习俗的影响下,这里很自然地成为帝王后妃、皇亲勋戚、太监官吏以及名士文人死后丧葬的理想处所。“京西多古墓”,是多年来流行的说法。从玉泉山北之金山往西到香山,山脉连绵,坟茔错落,当地有“一溜边山府,七十二座坟”的顺口溜。这里的“府”是对封建王侯墓地的吉称,
不管是什么人都一视同仁,“全心全意”为对方服务,作为公职人员的大长今,不是“半心半意”一半为自己,一半为对方。  观看韩剧《大长今》,我们看到了更多似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崔尚宫利用职权之便,勾结政府官员,为经商的哥哥谋利,然后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这种腐败行为令我们眼熟;崔尚宫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种谋利的手段,当作与他人做交易的工具,而不是把诚信和敬业作为工作的基础,这在我们的周围,也不鲜见
世界很多大媒体对中国的环境污染及食品安全不断给予超乎寻常的关注,中国有的城市竟被称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但这些报道并非捕风捉影。
屁股决定脑袋,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可爱的论断。虽然简单,却实在有它的道理。而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则应该学会撇开浮云,扒拉一下研究对象的屁股究竟坐在什么位置。这样,对于正确理解他
灰色聚类法对竹皮河水质的综合评价刘义荣,许登清湖北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宜昌师专化学系一、前言灰色聚类法是把环境系统做为一个灰色系统来研究,将聚类因子对不同聚类指标所
水环境中痕量的极性有机物的色谱──质谱鉴定的研究黄志丹,田世忠,邓南圣,景治中,吴英霞,黄淦泉湖南省电力试验所,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前言水体中能引起致突变和致癌效应的有机污染
进行了20多年的医改被国务院下属的研究机构宣布不成功,由这样的权威机构否定医改,在新中国历史上罕见,消息也迅速在受困于高昂医药费的民众中炸开了锅.
期刊
<正> 杀虫脒(chlorodimeform,chlorophen-amidine,Galecron,Spanone)是高效的有机氮杀虫、杀螨剂,对水稻、棉花等多种害虫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取代666、DDT的农药。我国
小山喜欢核桃就是喜欢揉核桃的这份悠闲,所以他喜欢揉着核桃,踱着方步,眼睛四处乱转,脑子胡思乱想——不像街上多数人走路那样,直挺挺的往前追着什么似的。    毕业后的小山先是去了一个海边小城,因为听说那边美丽而富饶。呆了一年,并没有得到多少惊喜,于是他又跑去了京城。  这个城市是座古城,小山觉得这里充满了魔力。逛胡同儿,听京剧、听相声、听鼓曲,这些东西让生在北方的小山觉得既新鲜又亲切。后来,他又迷上
停下为生活奔波而匆忙的脚步,于对他人的眺望和凝视中返观自身,并重新审视自己正置身其中的现实和人生,这就是纪录片所能给予我们的最直接的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