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创意产业基地的发展和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趋势,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状况不能满足当前人才需求,供需层次出现不平衡。就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目前状况来看,专业设置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弱、学生文化知识欠缺,以及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完整等都是影响高质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寻找解决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对策
上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艺术设计在社会上得到了认可,发展迅速,其学科地位也更加清晰明确。设计方面的代表人物尹定邦说:“设计其实就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文明的一种广泛活动。或者用更为简单的话来说,设计是一种文明”。目前,中国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高涨形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上千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并且几乎所有的综合类高校都成立了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办学热和考研热。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教学背景
(一)创新教育是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推崇创新性、创造力。目前创意产业在英国、美国等国家发展比较成熟,他们已经成为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中国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创意产业,对于中国的创意产业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目前中国的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很多城市建立了创意产业基地,积极推进行业发展。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之下,对我国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产业升级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
据资料显示,目前情况下很多设计公司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懂操作、会技能技法的应用型设计师,更是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跨学科的沟通与学习能力、良好的交际能力。企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较之以往有很大不同,这对艺术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学生文化知识缺失
我国艺术类学生生源文化基础不高一直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分数要比普通类低很多,再加上近些年不断扩招导致一些大学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而普降分数线,由此引发我国高校培养的艺术类毕业生文化知识薄弱,进入国际市场缺乏发展潜力。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设置不科学,没有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所设置的专业方向都是一般通用专业,专业特色和专业方向不明确,导致学生毕业之后没有某方面的特殊技能和艺术设计才能。我国一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视觉传达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几个专业方向,而日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会更加细化,如建筑设计专业细化为居住环境设计、建筑城市规划设计、环境工学及构造学、室内设计等,这种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教师知识结构欠缺
据不完全统计,很多专科院校是由以前的中专和中师学校升级而来,本科院校是专科院校通过合并而来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之下是很难胜任教学任务的。很多艺术设计教师本身是教美术绘画的,缺少设计方面的知识结构,所以很容易就将学生引入错误的境地。也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所以在教学中只能将以前老师讲的内容重复给学生,对于社会上新的艺术理念和设计创造等知识知之甚少,从而形成艺术设计教育的恶性循环。
(四)学生实践能力偏低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它需要设计人员直接面对实际业务,解决实际问题。而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与企业用人标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师实践能力较弱,很多教师没有一线企业设计经历,只是理论教条的传授者,对于真实设计需求则没有能力实现,指导学生也就无从谈起了。二是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突出的是个性化、创新性,而我国设计专业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特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模式和方法进行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创造的灵感与创新的勇气。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一)加大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力度
近年来各高校艺术招生看似蓬勃发展,实则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目前生源质量差的问题,还要从招生制度的改革做起。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考核要区别于一般绘画专业学生的招生,在考核学生基础绘画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入对学生设计方面的考核,比如让学生对某一个个案进行创作,并详细表述个人的创意思想。这样不仅考核了学生的创意能力,在表达创意的过程中也考核了学生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个人整体素养。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培养T型人才,招生时把学生是否具有拓宽知识面的潜力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并且加大对文化科目的考核,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来才能塑造更好的作品。所以,国家在进行扩招的同时要对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招到真正的设计型人才。
(二)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环节都离不开实践,如果所学知识没有和实践进行结合,只能是纸上谈兵,根本想不出好的创意搞不出好的策划。如包装设计需要了解市场状况、商品的特点,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只有前期掌握了这些情况才有可能做出客户满意的方案。同时学生还要了解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印刷、包装结构等相关知识,高校应该建立系统的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学习,否则所学知识只能成为空壳。目前供需情况比较突出,一方面用人单位高薪难请到优秀的设计人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综上所述,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想尽办法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培养和就业实现无缝对接。
(三)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高校教育与社会的脱轨很最要的原因是教师与社会的脱轨。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走出校门跨进另一个校门,所学知识在社会上没有进行实践的机会,所以也只会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没有新鲜感。对于高校教师,要加强在职培训和学习,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当然教师队伍呈现目前的局面和政府不重视也有很大关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工资低下,和社会上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工资悬殊很大,这就导致一部分教师走出校门从事企业设计,把教师作为自身的第二职业,有些教师不愿在教学科研方面花时间下功夫,这和我们的社会体制也有一定的关系。建议国家对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区别对待,对于一些有理论水平又具备高实践能力的教师提供较高工资待遇,不但要留住这些教师的人更要留住教师的心。
(四)细化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向
我国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定位不明确,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某个行业的特殊设计能力。就目前而言,我国不缺乏艺术设计通用型人才,我们欠缺行业设计专才,如我国近几年急需玩具设计、钟表设计、首饰设计、服装鞋类设计、家居用品设计的人才。高校在专业方向定位时需要更加细化,突出行业特点,这是我国高校专业定位的通病。我们需要向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学习,把高校专业设置放到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去对待,每一个专业的设置都需要进行严谨的调研与论证,改掉一窝蜂学专业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烈胜.“设计系统管理”---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新课题[J].职教论坛,2012(27).
[2]黎芳.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课程---《Photoshop》项目实践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2012(14).
[3]唐愚程.艺术设计课程项目化与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美与时代(中),2012(07).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对策
上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艺术设计在社会上得到了认可,发展迅速,其学科地位也更加清晰明确。设计方面的代表人物尹定邦说:“设计其实就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文明的一种广泛活动。或者用更为简单的话来说,设计是一种文明”。目前,中国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高涨形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上千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并且几乎所有的综合类高校都成立了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办学热和考研热。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教学背景
(一)创新教育是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推崇创新性、创造力。目前创意产业在英国、美国等国家发展比较成熟,他们已经成为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中国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创意产业,对于中国的创意产业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目前中国的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很多城市建立了创意产业基地,积极推进行业发展。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之下,对我国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产业升级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
据资料显示,目前情况下很多设计公司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懂操作、会技能技法的应用型设计师,更是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跨学科的沟通与学习能力、良好的交际能力。企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较之以往有很大不同,这对艺术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学生文化知识缺失
我国艺术类学生生源文化基础不高一直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分数要比普通类低很多,再加上近些年不断扩招导致一些大学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而普降分数线,由此引发我国高校培养的艺术类毕业生文化知识薄弱,进入国际市场缺乏发展潜力。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设置不科学,没有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所设置的专业方向都是一般通用专业,专业特色和专业方向不明确,导致学生毕业之后没有某方面的特殊技能和艺术设计才能。我国一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视觉传达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几个专业方向,而日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会更加细化,如建筑设计专业细化为居住环境设计、建筑城市规划设计、环境工学及构造学、室内设计等,这种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教师知识结构欠缺
据不完全统计,很多专科院校是由以前的中专和中师学校升级而来,本科院校是专科院校通过合并而来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之下是很难胜任教学任务的。很多艺术设计教师本身是教美术绘画的,缺少设计方面的知识结构,所以很容易就将学生引入错误的境地。也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所以在教学中只能将以前老师讲的内容重复给学生,对于社会上新的艺术理念和设计创造等知识知之甚少,从而形成艺术设计教育的恶性循环。
(四)学生实践能力偏低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它需要设计人员直接面对实际业务,解决实际问题。而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与企业用人标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师实践能力较弱,很多教师没有一线企业设计经历,只是理论教条的传授者,对于真实设计需求则没有能力实现,指导学生也就无从谈起了。二是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突出的是个性化、创新性,而我国设计专业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特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模式和方法进行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创造的灵感与创新的勇气。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一)加大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力度
近年来各高校艺术招生看似蓬勃发展,实则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目前生源质量差的问题,还要从招生制度的改革做起。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考核要区别于一般绘画专业学生的招生,在考核学生基础绘画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入对学生设计方面的考核,比如让学生对某一个个案进行创作,并详细表述个人的创意思想。这样不仅考核了学生的创意能力,在表达创意的过程中也考核了学生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个人整体素养。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培养T型人才,招生时把学生是否具有拓宽知识面的潜力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并且加大对文化科目的考核,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来才能塑造更好的作品。所以,国家在进行扩招的同时要对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招到真正的设计型人才。
(二)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环节都离不开实践,如果所学知识没有和实践进行结合,只能是纸上谈兵,根本想不出好的创意搞不出好的策划。如包装设计需要了解市场状况、商品的特点,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只有前期掌握了这些情况才有可能做出客户满意的方案。同时学生还要了解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印刷、包装结构等相关知识,高校应该建立系统的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学习,否则所学知识只能成为空壳。目前供需情况比较突出,一方面用人单位高薪难请到优秀的设计人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综上所述,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想尽办法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培养和就业实现无缝对接。
(三)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高校教育与社会的脱轨很最要的原因是教师与社会的脱轨。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走出校门跨进另一个校门,所学知识在社会上没有进行实践的机会,所以也只会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没有新鲜感。对于高校教师,要加强在职培训和学习,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当然教师队伍呈现目前的局面和政府不重视也有很大关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工资低下,和社会上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工资悬殊很大,这就导致一部分教师走出校门从事企业设计,把教师作为自身的第二职业,有些教师不愿在教学科研方面花时间下功夫,这和我们的社会体制也有一定的关系。建议国家对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区别对待,对于一些有理论水平又具备高实践能力的教师提供较高工资待遇,不但要留住这些教师的人更要留住教师的心。
(四)细化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向
我国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定位不明确,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某个行业的特殊设计能力。就目前而言,我国不缺乏艺术设计通用型人才,我们欠缺行业设计专才,如我国近几年急需玩具设计、钟表设计、首饰设计、服装鞋类设计、家居用品设计的人才。高校在专业方向定位时需要更加细化,突出行业特点,这是我国高校专业定位的通病。我们需要向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学习,把高校专业设置放到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去对待,每一个专业的设置都需要进行严谨的调研与论证,改掉一窝蜂学专业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烈胜.“设计系统管理”---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新课题[J].职教论坛,2012(27).
[2]黎芳.高职高专艺术设计课程---《Photoshop》项目实践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2012(14).
[3]唐愚程.艺术设计课程项目化与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美与时代(中),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