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对中国建筑哲学以及对园林景观建筑的影响都极为深遠。而景观建筑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烙印,是宗教文化的实物载体,在城市建设中都透露出传统宗教文化的缩影。笔者从儒教、道教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方面分析它们对建筑景观的影响,以便与众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关键词:宗教文化 财富 影响深远 景观建筑
建筑景观是苍茫大地上人类智慧的点点滴滴的记载,是装点着人类生活的璀璨星辰,也是传统宗教文化的实物载体。无论它们形式如何,年代是否久远,都焕发出人类智慧与力量的奇光异彩,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珍品。景观建筑也能体现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也是人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改造的体现,能够体现出人的主观意识和哲学世界观。可以说,中国传统宗教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中,还是在居民景观建筑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
而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在景观设计中就出现了急功近利和盲目照搬等问题,丢掉了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传统宗教文化,缺少了创新与改革。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能利用优秀的传统宗教文化,与时俱进,继续发挥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儒家文化与景观建筑
儒家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儒教,也叫儒学,儒家思想崇尚“中庸”之道,也就是强调“善”,而“中庸”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而今也是中华民族内在的主流思想。
1.儒家思想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我国的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的建筑的影响,一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儒家文化讲更强调礼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而这些主流思想至今也会影响到居民景观建筑的建筑风格。如“礼”的内核就是秩序与和谐,也就是宗法和等级制度。那么,在景观建筑中就会表现为自觉地以建筑形式区分人的等级, 在传统建筑中用装饰、颜色等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具体的体现。例如,黄色是最为尊贵的颜色,在普通百姓的民建和生活中是不允许随意使用的,都是在宫廷建筑才中常用到黄琉璃瓦,同时配以龙凤题材的和玺彩画, 可以说是皇家专用的。在古代,即使是人死后所使用的坟园在占地面积、坟丘高度、墓碑形制等方面也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得违反,否则会受到刑法制裁。
儒家所宣扬的“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认为宇宙的终极本体与人的道德原则是统一的,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的人方是理想人格。正是古书所记载的“以类合一, 天人一也”。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对我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及景观建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更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加关注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美,要求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主张整个环境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机结合。
而中庸之道更强调社会的一种“内聚”性, 即团结和睦。追求在“向心内聚”的基础上达到统一和谐。中庸之道讲究不走极端,万事万物都可共存,以最大的宽容性包容一切,不论正反,不论中外。如“万园之园”——圆明园,就是以“西洋”为基调,糅合“东土”的“语汇”,创造出在当时东西方人士看来都颇“中意”的建筑美。中庸之道以模糊二者之间的界线,突出它们的共同点来使其和谐,达到中庸。
2.儒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审美意识的影响
儒家更强调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推崇“学而优则仕”,主张以礼制来维系社会。所谓的“礼”主要是指社会的等级制度、法律规定以及伦理道德规范。
儒家思想在很多典型的私家皇家型园林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庭园平面布局中很少有中轴线的存在,这都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如北京和南京城的空间秩序,也影响着民居房屋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如北京四合院和紫禁城的室内设计等等。此外,还有很多建筑都是采用中轴对称、数进院落布局,在此不一一举例。
此外,儒家思想还对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所强调的礼制也正是园林建筑的体量与用材上的要求和体现。如在明清时期,建筑装饰用色是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的,如明黄最为显贵,只能是为皇室所独有,而黑、灰、白则是民居的专用色。此外,在非寺庙园林及建筑的整体布局中,为体现森严的礼制观念,自古以来便存在着强调“尊者居中”的对称均衡布置的中轴线,比如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城市中轴线、颐和园仁寿殿建筑群中轴线等。在中轴线上,儒家重礼之倾向体现得最为充分。而“天人和一”思想也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进而影响到我国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把人工美和自然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二、道家思想与中国景观建筑
1.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审美意识的影响
中国的园林艺术极具特点,布局严谨而巧妙,技术精湛而高超,山明水秀的风景,鸟语花香的境界,诗情画意的精髓,形成了自然写意主义风景式。而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山水艺术风格的形成影响巨大,尤其是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深远。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社会环境很少动荡,正是新旧社会制度更替时期,道家哲学思想应运而生。《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的中心含义就是“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强调一切取法自然。道家的“师法自然”也是中国园林的最高境界。
当时,人们欣赏自然,更喜爱摹仿大自然。这样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审美意识逐步形成,社会上还掀起了构筑庭园的热潮,这样中国园林初步形成了自然山水式园林的艺术格局。但这时的山水园林并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而是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等艺术处理手段,以“有若自然”的基调,以山水为园林的基本构架,对山水的欣赏提高到审美的高度,也初步确立了我国古典园林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艺术原则。 2.道家思想在中国园林艺术手法的影响
首先,我要談谈道家思想在造园的技术工艺上的体现。“无为”是道家根本的人生态度,它要求人们要因循事物的自然状况,顺应万物的本性及其内在规律。山水园林和山水画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谓外师造化,即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中得心源,则是指并非刻板地照搬照抄自然山水,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审美意识升华。例如在造园的技术工艺上,南北朝的园林中已经出现了比较精致而结构复杂的假山。通过对假山的塑造,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遐想,使人仿佛置身大自然的群山中,艺术的再现了美妙的大自然。
3.道家思想在造园元素上的体现
正是有了“无为”思想,才有了“宜亭斯亭,宜榭斯榭”、“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等造园手法。当然在造园组景过程中也要遵循已有的环境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然后进行建筑、堆山、引水,进行植物配景等,要突出自然景物特色的同时能做到构园巧妙。如,舫或舟等构景要素在造园的设计元素中会的重复出现等,这都能营造园林的隐逸氛围,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中园林在哲学与美学构造中体现出道家的无为思想。
此外,老庄哲学中的“虚实相生”体现在自然景观中的山和水的恰当组合上, 山、水各具特质,都与大地相连,这都是园林设计和景观营造在选址时必须要考虑和依靠的,这在早期建于自然山水中的帝王苑囿和之后在城市中的以自然山水为景观环境的私家园林都有体现,这些景观、园林也都实现了人为创造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
结语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沉淀,给炎黄子孙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人们不应该只注重物质上的享受,而应该努力追求精神和内心的宁静和闲适,在建筑景观设计和营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元素和内容,为中华儿女传递讲更多的归属感,有效促进人和自然的长久发展、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民.传统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2]安运华.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园林[J].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
[3]郑皓.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
[4]杨杨、杨桑桑.浅析现代景观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j].浙江建筑.2009.4
建筑景观是苍茫大地上人类智慧的点点滴滴的记载,是装点着人类生活的璀璨星辰,也是传统宗教文化的实物载体。无论它们形式如何,年代是否久远,都焕发出人类智慧与力量的奇光异彩,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珍品。景观建筑也能体现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也是人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改造的体现,能够体现出人的主观意识和哲学世界观。可以说,中国传统宗教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中,还是在居民景观建筑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
而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在景观设计中就出现了急功近利和盲目照搬等问题,丢掉了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传统宗教文化,缺少了创新与改革。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能利用优秀的传统宗教文化,与时俱进,继续发挥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儒家文化与景观建筑
儒家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儒教,也叫儒学,儒家思想崇尚“中庸”之道,也就是强调“善”,而“中庸”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而今也是中华民族内在的主流思想。
1.儒家思想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我国的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的建筑的影响,一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儒家文化讲更强调礼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而这些主流思想至今也会影响到居民景观建筑的建筑风格。如“礼”的内核就是秩序与和谐,也就是宗法和等级制度。那么,在景观建筑中就会表现为自觉地以建筑形式区分人的等级, 在传统建筑中用装饰、颜色等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具体的体现。例如,黄色是最为尊贵的颜色,在普通百姓的民建和生活中是不允许随意使用的,都是在宫廷建筑才中常用到黄琉璃瓦,同时配以龙凤题材的和玺彩画, 可以说是皇家专用的。在古代,即使是人死后所使用的坟园在占地面积、坟丘高度、墓碑形制等方面也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得违反,否则会受到刑法制裁。
儒家所宣扬的“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认为宇宙的终极本体与人的道德原则是统一的,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的人方是理想人格。正是古书所记载的“以类合一, 天人一也”。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对我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及景观建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更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加关注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美,要求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主张整个环境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机结合。
而中庸之道更强调社会的一种“内聚”性, 即团结和睦。追求在“向心内聚”的基础上达到统一和谐。中庸之道讲究不走极端,万事万物都可共存,以最大的宽容性包容一切,不论正反,不论中外。如“万园之园”——圆明园,就是以“西洋”为基调,糅合“东土”的“语汇”,创造出在当时东西方人士看来都颇“中意”的建筑美。中庸之道以模糊二者之间的界线,突出它们的共同点来使其和谐,达到中庸。
2.儒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审美意识的影响
儒家更强调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推崇“学而优则仕”,主张以礼制来维系社会。所谓的“礼”主要是指社会的等级制度、法律规定以及伦理道德规范。
儒家思想在很多典型的私家皇家型园林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庭园平面布局中很少有中轴线的存在,这都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如北京和南京城的空间秩序,也影响着民居房屋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如北京四合院和紫禁城的室内设计等等。此外,还有很多建筑都是采用中轴对称、数进院落布局,在此不一一举例。
此外,儒家思想还对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所强调的礼制也正是园林建筑的体量与用材上的要求和体现。如在明清时期,建筑装饰用色是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的,如明黄最为显贵,只能是为皇室所独有,而黑、灰、白则是民居的专用色。此外,在非寺庙园林及建筑的整体布局中,为体现森严的礼制观念,自古以来便存在着强调“尊者居中”的对称均衡布置的中轴线,比如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城市中轴线、颐和园仁寿殿建筑群中轴线等。在中轴线上,儒家重礼之倾向体现得最为充分。而“天人和一”思想也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进而影响到我国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把人工美和自然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二、道家思想与中国景观建筑
1.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审美意识的影响
中国的园林艺术极具特点,布局严谨而巧妙,技术精湛而高超,山明水秀的风景,鸟语花香的境界,诗情画意的精髓,形成了自然写意主义风景式。而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山水艺术风格的形成影响巨大,尤其是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深远。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社会环境很少动荡,正是新旧社会制度更替时期,道家哲学思想应运而生。《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的中心含义就是“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强调一切取法自然。道家的“师法自然”也是中国园林的最高境界。
当时,人们欣赏自然,更喜爱摹仿大自然。这样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审美意识逐步形成,社会上还掀起了构筑庭园的热潮,这样中国园林初步形成了自然山水式园林的艺术格局。但这时的山水园林并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而是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等艺术处理手段,以“有若自然”的基调,以山水为园林的基本构架,对山水的欣赏提高到审美的高度,也初步确立了我国古典园林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艺术原则。 2.道家思想在中国园林艺术手法的影响
首先,我要談谈道家思想在造园的技术工艺上的体现。“无为”是道家根本的人生态度,它要求人们要因循事物的自然状况,顺应万物的本性及其内在规律。山水园林和山水画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谓外师造化,即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中得心源,则是指并非刻板地照搬照抄自然山水,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审美意识升华。例如在造园的技术工艺上,南北朝的园林中已经出现了比较精致而结构复杂的假山。通过对假山的塑造,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遐想,使人仿佛置身大自然的群山中,艺术的再现了美妙的大自然。
3.道家思想在造园元素上的体现
正是有了“无为”思想,才有了“宜亭斯亭,宜榭斯榭”、“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等造园手法。当然在造园组景过程中也要遵循已有的环境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然后进行建筑、堆山、引水,进行植物配景等,要突出自然景物特色的同时能做到构园巧妙。如,舫或舟等构景要素在造园的设计元素中会的重复出现等,这都能营造园林的隐逸氛围,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中园林在哲学与美学构造中体现出道家的无为思想。
此外,老庄哲学中的“虚实相生”体现在自然景观中的山和水的恰当组合上, 山、水各具特质,都与大地相连,这都是园林设计和景观营造在选址时必须要考虑和依靠的,这在早期建于自然山水中的帝王苑囿和之后在城市中的以自然山水为景观环境的私家园林都有体现,这些景观、园林也都实现了人为创造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
结语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沉淀,给炎黄子孙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人们不应该只注重物质上的享受,而应该努力追求精神和内心的宁静和闲适,在建筑景观设计和营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元素和内容,为中华儿女传递讲更多的归属感,有效促进人和自然的长久发展、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民.传统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2]安运华.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园林[J].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
[3]郑皓.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
[4]杨杨、杨桑桑.浅析现代景观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j].浙江建筑.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