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小学作文评改的几点建议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评改是作文指导的继续,通过评改作文,教师能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准确地向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训练和培养,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但时下教师对作文的评改存在着劳而少功的现象,教师用尽心机地批改,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真正理解教师批改作文的意图,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改进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评改;能力;鼓励;赞美;更新观念
  作文评改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了解学生习作效果和获得作文教学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要积极探索作文评改方式上的创新,使作文评改走向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评改。下边谈一下我的几点建议:
  一、精准把握学生作文的本质,明确教师进行评改的目标
  我们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自己一些相关信息的最基本训练,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过高的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更不是天才,所以,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但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只会适得其反,那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的心理。所以教师在评改他们的作文时,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删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评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从最基础的地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评语应当以鼓励为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评”
  在评改学生们的作文时应从多种角度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地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与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统一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要求“优质化”,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只要求通顺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一成不变的标准衡量全体学生。教师评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合二为一的观点,用全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眼光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观念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
  三、教师的作文批阅方式应多样化,不能只依赖于评语
  教师的作文评改表述应该是形式多样的,可以是书面语言评价,也可以是口头语言交流的;可以采用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平时所做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唯一的方法。过去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事实上,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给老师后,教师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评讲,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而对自己的习作连认真地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即使老师把他们的作文改得再仔细,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徒劳无功。所以我们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针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目的,灵活运用多种作文评改的方式、方法,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其作文的质量信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四、大力发挥学生自评的作用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绝不是只要老师单方面一努力就能完成的,教师是不可能包办代替得了学生写好作文的,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还得靠学生自己,教师要把作文的评价与批改和其他作文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外,不要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我们要认真上好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在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习作认真进行修改,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因此,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要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我们要更新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的方式,本著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评改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使作文评改真正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他们能乐于写作,主动发扬自己的优点,弥补不足之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其他文献
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发展机遇,大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中职的语文课程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文化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为了更好为职业教育服务,培养合格的综合型中职人才,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途径。  一、加强阅读训练,体会语言美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的语言是非常优美的。当我们反复阅读这些作品时,就会产生一种美感,使人有一种愉
人类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的传播迅速并且容易过时,音乐教学面对丰富庞杂的网络信息资源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我国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开始
摘 要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活动中最核心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更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共同塑造优秀的旅游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学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A Discussion on the Employability B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人的整体素质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此种背景下企业对于人才的个人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以人才培养为主的院校对自身的教学进行
摘 要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利用企业资源来开展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某职业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该专业还停留在表面层次的合作,并没达到深入的共育程度,校企合作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加深。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企业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education "W
在新劳动合同法实行后,医院应重新审视编外聘用人员的管理机制.管理和使用好编外聘用人员显得紧迫而现实.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的一位黑人女作家,曾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发表过许多本小说,并且都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许多读者都喜欢上了这位女作家的作品,这是因为她的小说有着与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儒学中所蕴含的教育观念,即使是在今天,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托,为完成这一历史
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以W药厂为例,通过对W药厂医药代表队伍人力资源现状的实际调查和分析,探索如何规范医药代表行为,提升医药代表工作积极性,并提出相应的人力资
摘 要 论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农林类院校大学生“能够接受到农村就业”的比例较高,但是“更愿意到农村就业”的比例很低。从大学生自身因素和家庭社会资本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发现,户籍或者家庭居住地在农村还是城市两个变量,对农林类院校大学生“能否接受到农村就业”和“是否更愿意到农村就业”均有重要影响,而专业是否涉农这一变量对“是否更愿意到农村就业” 的影响不显著等主要结论,并分析了隐含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