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常在北京逛街的游客来说,成贤街不会是最有魅力的街,它是北京城里惟一保留着旧牌坊的街,尽管它的两厢复古式装饰显得有点矫情,有点不真,但走下来内心里依旧有回味。
松堂斋里有茶室,坐禅似的坐在茶室一角,守着茶海,惬意地喝着功夫茶。有一位众称朱珠的姑娘一边泡着茶一边讲茶具茶经茶道,讲得头头是道。同伴是茶迷,品的茶喝的茶,都非等闲之品,对茶道也是颇有研究的,很快就与姑娘探讨起禅茶来,竟探讨出不同的禅意。姑娘所说的禅茶指的是这里的供给,不仅是指茶,还包括环境、空间、供茶者的情义,她说禅茶是对生活追求的一种方式,这种追求是茶馆的也是茶客的。茶,我们点的是最便宜的一种,却不因价廉而粗涩,味香味甘,服务也不因价廉而简怠。一心一意的待客之道,就像养茶宠,认真而精心。茶宠有小动物有童子,都是紫砂的,用茶养出来光亮、滑润,摸着开心,还能发出呵呵的声音。很多茶客成了这里的回头客,买下茶宠让他们代养。回头客中不仅有茶客,还有乐友。姑娘的身边戳着一把古筝,乐友们自发地形成了一个俱乐部,定时不定时地举办音乐会。姑娘说她所有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来的,但我总觉得她的茶与养生健身的学问不可能全是来自书本,细问之下才知她本是医学院毕业的医生。
同伴很想在乐友聚会时再来,在闹市中的这方清幽的小天地里,在恬淡与轻松中走进岁月深处,体味岁月中禅味的生活。姑娘把一个茶客的话送给了我们:“不要催促上帝的安排,给生活一点时间。”
松堂斋和它的主人
成贤街的成贤之盼
成贤街因孔庙、国子监而成街而存在。在街道上体验感受往昔建筑的辉煌已不可能。据李松堂说,成贤街的四座牌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被偷梁换柱了,侵华的日本人干的,他们说保护中国古建,借装修把木柱变成了水泥的,石件都偷换了,整个比例的失调,内行人一看就能看出来。
孔庙山门外东西两侧的下马碑是清代设置的,看到它们,多少都有些欣慰。两通碑,均高约4米,碑身正背两面分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满、汉、蒙、回、托忒、藏六种文字。经历数次修缮的孔庙第一道门先师门依旧是元代的建筑风格,门前原有的嵌琉璃雕花砖影壁已不见了。公元14世纪,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下令袭旧典建宣圣庙。宣圣庙是宋朝对孔庙的称谓。元成宗铁木尔大德六年,宣圣庙正式在今土上兴建,大德十年建成。先师门古朴简洁而又精美的元代风格的木建筑在北京已很罕有。孔庙院内,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三进院,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建筑的风采在先师门内才充分显示出来,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是中轴线上的主建。大成门内是为中心庙院,青砖铺地,古柏参天,院中甬道两旁的11座清代碑亭十分惹眼,密度大,高峻而堂皇,大成门外先师门内的数排高大的进士提名碑更令人瞩目,上面题刻着元、明、清三代进士的名号。不过,在题名碑上找元代的进士名已经很难了,明代往往是把元代的进士名挖去后再用。今天的人一般不会重视碑上的刻文,只对提名碑的气势感到震撼,由此浮想联翩。我感兴趣的是大成门东孔庙历代沿革展中的一个电脑视屏,点击状元题名,可以看到极具趣味性的状元冠名:四万两状元、因名成状元、鸭蛋状元、饽饽状元、以画著称状元、幸运状元、悲剧状元等等,再按状元雅号点击,你就会看到雅号何以得之的典故,一个个点下去,一个个极富个性特点的人生便展现出来。鸭蛋状元,是旧戏曲创作的好素材,这位来自广东的状元黄士俊,做秀才时,家境贫寒,常受妻家奚落,为赴京赶考到岳丈家借盘缠,竟连门都未让进,只给了他两个鸭蛋就给打发走了,是岳父家的仆人倾囊相助才得以上路的。高中后,他以鸭蛋为题,写了一篇喜笑怒骂的文章给岳父,文中警句甚多,一时广为流传。幸运状元本指明嘉靖年间的一位状元,步步高升,直升到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位居首辅,却从无建树,一个地道的庸才。明乾隆年间的一个状元,也可被列为幸运状元的。殿试时,他本名列第十,乾隆爷阅卷,发现他既是解元,又是圣元,心想,本朝还没有一个三元呢,于是大笔一挥,就让他跃居了榜首,成了大清的第一个三元状元。清王朝267年,只有两位三元,最后一位是皇帝的老师。
状元的故事文字都不长,但搜寻汇集和编纂这样的故事却颇费工夫,孔庙博物馆的人做这项工作仅仅是博人一笑吗?
孔庙有通向国子监的门,左庙右学,是封建时代传统的建筑规制,这边是祭先师之地,这边是最高学府,能进这座学府,定非等闲之辈。今天高等学府的学子们自诩为天之娇子,站在国子监的门槛,将身自比,我想比出的定是一身寒气。若不是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你敢说你能成幸运者走近最高学府?进了这所学府,当官的路差不多就算铺成了,一是有了直线授官的机遇,二是通过科举升官,中举的概率要比从各个地方来的考生大得多,录取比例大都在50%以上,有的年代还达到了90%。古称国子监街为成贤街不是没有道理的。成贤路很辉煌,那是古代学子人生之路上的金光大道,却也是社会最为黑暗的一角。也可以说,成贤者未必是贤。
在国子监晃悠的多是青年人,看模样,大都是高中以上的学生,尤以大学生为多。比起古建来,国子监原状陈列展、科举制度展、状元文化展或许更适合他们,能令他们有所感悟。
松堂斋里有茶室,坐禅似的坐在茶室一角,守着茶海,惬意地喝着功夫茶。有一位众称朱珠的姑娘一边泡着茶一边讲茶具茶经茶道,讲得头头是道。同伴是茶迷,品的茶喝的茶,都非等闲之品,对茶道也是颇有研究的,很快就与姑娘探讨起禅茶来,竟探讨出不同的禅意。姑娘所说的禅茶指的是这里的供给,不仅是指茶,还包括环境、空间、供茶者的情义,她说禅茶是对生活追求的一种方式,这种追求是茶馆的也是茶客的。茶,我们点的是最便宜的一种,却不因价廉而粗涩,味香味甘,服务也不因价廉而简怠。一心一意的待客之道,就像养茶宠,认真而精心。茶宠有小动物有童子,都是紫砂的,用茶养出来光亮、滑润,摸着开心,还能发出呵呵的声音。很多茶客成了这里的回头客,买下茶宠让他们代养。回头客中不仅有茶客,还有乐友。姑娘的身边戳着一把古筝,乐友们自发地形成了一个俱乐部,定时不定时地举办音乐会。姑娘说她所有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来的,但我总觉得她的茶与养生健身的学问不可能全是来自书本,细问之下才知她本是医学院毕业的医生。
同伴很想在乐友聚会时再来,在闹市中的这方清幽的小天地里,在恬淡与轻松中走进岁月深处,体味岁月中禅味的生活。姑娘把一个茶客的话送给了我们:“不要催促上帝的安排,给生活一点时间。”
松堂斋和它的主人
成贤街的成贤之盼
成贤街因孔庙、国子监而成街而存在。在街道上体验感受往昔建筑的辉煌已不可能。据李松堂说,成贤街的四座牌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被偷梁换柱了,侵华的日本人干的,他们说保护中国古建,借装修把木柱变成了水泥的,石件都偷换了,整个比例的失调,内行人一看就能看出来。
孔庙山门外东西两侧的下马碑是清代设置的,看到它们,多少都有些欣慰。两通碑,均高约4米,碑身正背两面分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满、汉、蒙、回、托忒、藏六种文字。经历数次修缮的孔庙第一道门先师门依旧是元代的建筑风格,门前原有的嵌琉璃雕花砖影壁已不见了。公元14世纪,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下令袭旧典建宣圣庙。宣圣庙是宋朝对孔庙的称谓。元成宗铁木尔大德六年,宣圣庙正式在今土上兴建,大德十年建成。先师门古朴简洁而又精美的元代风格的木建筑在北京已很罕有。孔庙院内,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三进院,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建筑的风采在先师门内才充分显示出来,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是中轴线上的主建。大成门内是为中心庙院,青砖铺地,古柏参天,院中甬道两旁的11座清代碑亭十分惹眼,密度大,高峻而堂皇,大成门外先师门内的数排高大的进士提名碑更令人瞩目,上面题刻着元、明、清三代进士的名号。不过,在题名碑上找元代的进士名已经很难了,明代往往是把元代的进士名挖去后再用。今天的人一般不会重视碑上的刻文,只对提名碑的气势感到震撼,由此浮想联翩。我感兴趣的是大成门东孔庙历代沿革展中的一个电脑视屏,点击状元题名,可以看到极具趣味性的状元冠名:四万两状元、因名成状元、鸭蛋状元、饽饽状元、以画著称状元、幸运状元、悲剧状元等等,再按状元雅号点击,你就会看到雅号何以得之的典故,一个个点下去,一个个极富个性特点的人生便展现出来。鸭蛋状元,是旧戏曲创作的好素材,这位来自广东的状元黄士俊,做秀才时,家境贫寒,常受妻家奚落,为赴京赶考到岳丈家借盘缠,竟连门都未让进,只给了他两个鸭蛋就给打发走了,是岳父家的仆人倾囊相助才得以上路的。高中后,他以鸭蛋为题,写了一篇喜笑怒骂的文章给岳父,文中警句甚多,一时广为流传。幸运状元本指明嘉靖年间的一位状元,步步高升,直升到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位居首辅,却从无建树,一个地道的庸才。明乾隆年间的一个状元,也可被列为幸运状元的。殿试时,他本名列第十,乾隆爷阅卷,发现他既是解元,又是圣元,心想,本朝还没有一个三元呢,于是大笔一挥,就让他跃居了榜首,成了大清的第一个三元状元。清王朝267年,只有两位三元,最后一位是皇帝的老师。
状元的故事文字都不长,但搜寻汇集和编纂这样的故事却颇费工夫,孔庙博物馆的人做这项工作仅仅是博人一笑吗?
孔庙有通向国子监的门,左庙右学,是封建时代传统的建筑规制,这边是祭先师之地,这边是最高学府,能进这座学府,定非等闲之辈。今天高等学府的学子们自诩为天之娇子,站在国子监的门槛,将身自比,我想比出的定是一身寒气。若不是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你敢说你能成幸运者走近最高学府?进了这所学府,当官的路差不多就算铺成了,一是有了直线授官的机遇,二是通过科举升官,中举的概率要比从各个地方来的考生大得多,录取比例大都在50%以上,有的年代还达到了90%。古称国子监街为成贤街不是没有道理的。成贤路很辉煌,那是古代学子人生之路上的金光大道,却也是社会最为黑暗的一角。也可以说,成贤者未必是贤。
在国子监晃悠的多是青年人,看模样,大都是高中以上的学生,尤以大学生为多。比起古建来,国子监原状陈列展、科举制度展、状元文化展或许更适合他们,能令他们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