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彭泽刚,男,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正高级教师。现为昭通市昭阳区首届名校长,昭通市人民政府督学、昭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昭通市诗词协会会员、昭通市首届名校长、昭通市名师、昭通市学校内涵发展项目本地专家、昭通市首届名校(园)长学术工作室主持人,云南省名校长工作坊坊主、“云南省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培养对象、云南省首届文化名校长、云南省第一届中小学教育评估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乡村教育家成长助推计划”培养对象、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2006年2月任凤凰中学校长至今。
凤凰中学位于昭通市昭阳区城乡接合部美丽的凤凰山下,学校建筑雄伟,校园绿树成荫。这里鸟语花香,凤岭飞霞,恩波蜃楼,雨公云鬟,由于地势居高临下,因此,凤凰中学又享有昭阳“布达拉宫”之美誉。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凤凰中学已经由一所农村薄弱学校转变为一所优质示范性初级中学,由几乎无人问津的学校转变成教育同行们纷纷前来观摩的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学习的殿堂,成为昭通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彭泽刚,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校长,用自己的经历,印证了“天道酬勤”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一、优化环境,做幸福人生“梦工厂”的奠基者
1. 情系乡村,百折不挠
彭泽刚任盘河中学校长后,由于盘河中学地处特大滑坡体下游,学校后面的山滑坡体和泥石流严重威胁着学校师生和财产安全,加之学校地理位置偏僻,远离乡政府所在地,严重制约了学校发展。为此,彭泽刚经过不断努力,全力争取学校迁址新建。凭着对改变家乡教育落后面貌的热情,通过彭泽刚的积极争取,1998年,盘河中学整体迁址新建项目被政府立项。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在学校经费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他积极奔走呼吁,盘河中学搬迁项目得到了乡、区、市、省级有关领导的支持。1999年,盘河中学迁址新建工程终于在乡政府所在地大花村新址破土动工。2000年,学校教学楼竣工。为顺利迎接“普九”验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带领全校师生投工投劳,将盘河中学整体从7.5公里外的三寨村搬迁到大花村新校区。从此,学校位于盘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政府所在地,解决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僻留不住教师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2. 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由于工作的杰出表现,彭泽刚于2004年11月被调到凤凰镇中心学校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其间,凤凰办事处中心学校六年级的毕业统测总平均分甚至超过部分城区小学。
由于彭泽刚教学管理能力突出,2006年被调到凤凰中学任校长。当时的凤凰中学,只有42名教职员工,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突出,教学质量较低,学校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被老百姓戏称为“干休所”。当时,很多好心的朋友建议他不要去,一所烂学校,一铺烂摊子,千万去不得。有的领导建议他带几个行政人员一起去,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坚信,只要真诚待人,没有团结不了的团队,没有改变不了的班子,没有办不好的学校。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2007年,学校管理逐步趋于人性化,教师们感到新任校长是一位心中有教师、心中有学校、心中有学生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学校师生的信任与尊重。
3. 抓住机会,凤凰搬迁
打蛇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彭泽刚校长一直在苦苦思索和寻找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通过一年的分析研究,彭泽刚认为,凤凰中学当时的校舍等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凤凰人口迅速增长对初中教育的需要,初中教育成了凤凰教育发展的“瓶颈”。要解决凤凰初中发展瓶颈,就要扩大凤凰中学的办学规模。由于学校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面积狭小,无法扩建,因此,学校必须迁址新建。
凭着搬迁盘河中学的经验,经过不懈的努力,凤凰中学迁址新建项目在2008年得以立项,2009年10月25日破土动工,到2011年1月,学校新校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011年1月22日,昭通已经是寒冷的冬天,冰凌路滑,彭泽刚硬是带领全校师生在极短时间内,冒着纷飞的大雪,将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他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爱校如家,默默付出,从不计较得失。“我的青春都献给凤凰中学了!”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玩笑话。
二、聚焦课堂,做课程建设的推动者
1. 迎难而上,坚定课改
2011年以前,凤凰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薄弱学校,多年来教学质量严重受制于不利的生源、薄弱的师资、薄弱的硬件。教学质量在昭阳区25所初中学校中处于中下水平,学校面临被撤并的困境。在学校修建好后,如何打造一支学习的教师团队呢?如何将学校办成一所优质的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呢?如何趁势而发、有效突围?突破口在哪儿?抓手在哪里?是在困境中坐以待毙,还是从困境中奋起?彭泽刚苦苦思索着。他常说:“有了好的庙子,还要有会念经的和尚。”在凤凰中学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他的执着追求,他变革图新的精神,他的付出和经历的艰辛都让人动容。他知道,改革就意味着付出,改革就意味着对原有模式的否定。因此,改革意味着风险,改革需要担当。课改就是意志的较量,课改需要奉献,课改更需要魄力。彭泽刚正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经过深入反思与追问,提出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定。
当改革的第一聲春雷在凤凰山下响起,课改就遭到了教师的强烈反对,教研组组长更是集体到校长办公室表达反对意见。由于受传统惯性思维的影响,学校领导班子的很多人也持否定意见。2010年5月,学校改革的方案也在职代会上被否决,课改行动被迫搁浅,所有的现实困境都考验着他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志。
怎么办?就此退缩,还是继续前行?作为校长,彭泽刚选择了后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他凭着这份坚韧不拔的毅力,一直在寻找推动课改的突破口和时机。
2010年7月,云南省教育厅启动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程,凤凰中学是昭阳区进入该项目的唯一一所农村学校,彭泽刚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巧借东风,课改终于得以破冰前行。他后来感叹:“机会往往光顾有准备的学校!” 2. 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学校课改方面,彭泽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撤销教研组,成立学科备课组,重视集体备课;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座位由插秧式改为合作小组围坐式,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学案导学;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实行课堂教学跟踪评价;成立课堂教学评价组。为了推进课改,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书记、教学副校长组成的“三人听课组”,负责全校课堂教学评价。由评教师向评学生转变,课堂教学评价引领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改进。自2010年以来,学校坚持三人同时随堂推门听课,平均每人每学期听课多达180节。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跟踪课堂教学,将管理重心下沉到课堂,聚焦课堂;加强教师培训,提出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校本培训为主,访学培训为辅”的培训策略。
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共同体,自2010年秋季学期起,学校每年派出1~2批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培训学习。截至目前,已经派出130余人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山东昌乐二中、上海建平中学、武汉二桥中学等名校访学。目前,学校160名教职员全员参与了由浙江大学承担的职业素养提升培训,迅速提升了学校教师的团队意识、团队执行力、创造力,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沟通能力,自我认识、自我接纳的能力。课堂全面实行对外开放,给教师压力,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3. 积极进取,敬业奉献
工作以来,彭泽刚以校为家,每天到校最早,一直坚持在学校大门处迎接师生的到来,下午放学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此外,彭泽刚在其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动化解教师之间的矛盾,善于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听得进意见的好校长,心里特别踏实,与他在一起特别开心。
为了提升教师的业务与教育科研能力,他带头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督促教师开展课题研究,2010年申报的课题有5个获奖,为此,区教育局授予凤凰中学“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11年,在彭泽刚校长的引导下,学校教师又申报了6个课题,2012年6个课题都结题并获奖。这些工作既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又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关心爱护学生,经常主动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深受学生及家长爱戴;曾多次深夜护送生病学生到医院就诊,护送突发问题的学生回家。彭泽刚常说,关心学生“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由于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师任务繁重,学校一直没有设置办公室主任,学校的接待、迎检,学校图片、视频等都由彭泽刚承担。工作之余,自2006年以来,一直坚持撰写学校的教育简讯,编辑成册,每年度汇编出版,此项工作从不间断,为学校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他在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
他常常资助和关心贫困学生和教师,资助的学生有的顺利升入高中,有的已经考入大学。自2013年以来,他每年用一部分工资,设立“凤凰摇篮”优秀学生奖励基金,对凤凰中学涌现出的优秀学生给予表彰奖励,他的爱深深地激励着学校的每一位师生。
4. 不断超越,创造辉煌
彭泽刚校长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担任过初中化学、数学、地理、生物、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教师,他所教班级的学科成绩一直保持学校年级第一名。
他在凤凰中学的课改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当代著名教育家冯恩洪教授。冯恩洪教授欣然为学校题词“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并先后11次深入凤凰中学指导。彭泽刚提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办学思想,“快乐学习,差异发展,着眼未来”的办学理念。结合课改实践,他提炼出了“分层教育、分组合作学习、分类(特长)指导”的“三分教育”管理模型。
通过改革,学校形成了“助行课堂”教学流程与规范。学校推行的课改,将课堂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点燃了教师的激情,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舞台。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的有6人;获得国家级课赛一等奖的有2人,省级课赛奖励的教师4人,市级优秀奖励的教师8人,昭阳区委、区政府奖励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80人,2011年至2014年获得昭阳区委、区政府授予的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励的教师30人,昭阳区“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获奖教师90人。
学校课改也培养了一批学术型、研究型的教师。学校教师组织编写了《中考档案·历史》《火线100天》《名校课堂》《3年中考2年模拟》4套中考复习用书,在全国部分省(区)使用。2019年,凤凰中学“助行课程”系列校本教材《课程纲要》编辑出版;2020年8月,由彭泽刚任主编,历时五年完成的《助行课程建设与实践》一书,已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在28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彭泽刚由于业务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研究、精于管理,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2011—201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昭阳区优秀校长;2014年获昭通市学校内涵发展项目2013—2014年度“优秀指导专家”称号;2013年12月,被聘为昭通市人民政府督学;2014年3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聘为云南省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督导评估专家;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选为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库首批培训专家;2013年至今,参加云南省教育厅实施的“云南省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培训;2015年6月,被云南省教育厅推评为中国西部“乡村教育家成长助推计划”培养对象;2015年8月,昭阳区委、区政府授予彭泽刚“昭阳区名校长”荣誉称号;2016年9月,被昭通市教育局确定为昭通市首届名校(园)长彭泽刚学术工作室首席专家;2017年12月,被评为云南省名校长工作坊坊主;2018年,被昭阳区委、区政府评为昭阳区2018年度名校长;2020年,彭泽刚再次被云南省教育督导委员会评选为云南省教育督导评估专家。
在教育实践中,彭泽剛不断凝练自己的教育思想,通过凤凰中学的教育实践,他的“助行教育”思想已经形成,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助行课程”理念,建构了“助行课程”体系。
三、砥砺前行,做“助行教育”的追梦人
彭泽刚投身教育,呕心沥血,始终不忘初心。他带领学校全体师生,一路风雨,一路跋涉。历经坎坷,体验了无尽的辛酸,他拾起了教育的责任与担当;他践行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学校精神。在推行改革过程中,他不畏辛劳、义无反顾,焕发了师生的生命热情。正如香港真道书院邱日谦校长为凤凰中学写的题词“以生命燃点生命”一样。他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这个支点,撬动了学校的整体变革,全面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他常说:“我将怀揣梦想,不忘初心,扎根三尺讲坛,继续探寻适合学生教育之道,为学在昭阳而奋斗。”这正是他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魅力所在。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彭泽刚,男,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正高级教师。现为昭通市昭阳区首届名校长,昭通市人民政府督学、昭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昭通市诗词协会会员、昭通市首届名校长、昭通市名师、昭通市学校内涵发展项目本地专家、昭通市首届名校(园)长学术工作室主持人,云南省名校长工作坊坊主、“云南省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培养对象、云南省首届文化名校长、云南省第一届中小学教育评估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乡村教育家成长助推计划”培养对象、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2006年2月任凤凰中学校长至今。
凤凰中学位于昭通市昭阳区城乡接合部美丽的凤凰山下,学校建筑雄伟,校园绿树成荫。这里鸟语花香,凤岭飞霞,恩波蜃楼,雨公云鬟,由于地势居高临下,因此,凤凰中学又享有昭阳“布达拉宫”之美誉。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凤凰中学已经由一所农村薄弱学校转变为一所优质示范性初级中学,由几乎无人问津的学校转变成教育同行们纷纷前来观摩的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学习的殿堂,成为昭通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彭泽刚,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校长,用自己的经历,印证了“天道酬勤”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一、优化环境,做幸福人生“梦工厂”的奠基者
1. 情系乡村,百折不挠
彭泽刚任盘河中学校长后,由于盘河中学地处特大滑坡体下游,学校后面的山滑坡体和泥石流严重威胁着学校师生和财产安全,加之学校地理位置偏僻,远离乡政府所在地,严重制约了学校发展。为此,彭泽刚经过不断努力,全力争取学校迁址新建。凭着对改变家乡教育落后面貌的热情,通过彭泽刚的积极争取,1998年,盘河中学整体迁址新建项目被政府立项。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在学校经费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他积极奔走呼吁,盘河中学搬迁项目得到了乡、区、市、省级有关领导的支持。1999年,盘河中学迁址新建工程终于在乡政府所在地大花村新址破土动工。2000年,学校教学楼竣工。为顺利迎接“普九”验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带领全校师生投工投劳,将盘河中学整体从7.5公里外的三寨村搬迁到大花村新校区。从此,学校位于盘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政府所在地,解决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僻留不住教师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2. 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由于工作的杰出表现,彭泽刚于2004年11月被调到凤凰镇中心学校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其间,凤凰办事处中心学校六年级的毕业统测总平均分甚至超过部分城区小学。
由于彭泽刚教学管理能力突出,2006年被调到凤凰中学任校长。当时的凤凰中学,只有42名教职员工,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突出,教学质量较低,学校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被老百姓戏称为“干休所”。当时,很多好心的朋友建议他不要去,一所烂学校,一铺烂摊子,千万去不得。有的领导建议他带几个行政人员一起去,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坚信,只要真诚待人,没有团结不了的团队,没有改变不了的班子,没有办不好的学校。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2007年,学校管理逐步趋于人性化,教师们感到新任校长是一位心中有教师、心中有学校、心中有学生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学校师生的信任与尊重。
3. 抓住机会,凤凰搬迁
打蛇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彭泽刚校长一直在苦苦思索和寻找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通过一年的分析研究,彭泽刚认为,凤凰中学当时的校舍等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凤凰人口迅速增长对初中教育的需要,初中教育成了凤凰教育发展的“瓶颈”。要解决凤凰初中发展瓶颈,就要扩大凤凰中学的办学规模。由于学校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面积狭小,无法扩建,因此,学校必须迁址新建。
凭着搬迁盘河中学的经验,经过不懈的努力,凤凰中学迁址新建项目在2008年得以立项,2009年10月25日破土动工,到2011年1月,学校新校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011年1月22日,昭通已经是寒冷的冬天,冰凌路滑,彭泽刚硬是带领全校师生在极短时间内,冒着纷飞的大雪,将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他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爱校如家,默默付出,从不计较得失。“我的青春都献给凤凰中学了!”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玩笑话。
二、聚焦课堂,做课程建设的推动者
1. 迎难而上,坚定课改
2011年以前,凤凰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薄弱学校,多年来教学质量严重受制于不利的生源、薄弱的师资、薄弱的硬件。教学质量在昭阳区25所初中学校中处于中下水平,学校面临被撤并的困境。在学校修建好后,如何打造一支学习的教师团队呢?如何将学校办成一所优质的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呢?如何趁势而发、有效突围?突破口在哪儿?抓手在哪里?是在困境中坐以待毙,还是从困境中奋起?彭泽刚苦苦思索着。他常说:“有了好的庙子,还要有会念经的和尚。”在凤凰中学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他的执着追求,他变革图新的精神,他的付出和经历的艰辛都让人动容。他知道,改革就意味着付出,改革就意味着对原有模式的否定。因此,改革意味着风险,改革需要担当。课改就是意志的较量,课改需要奉献,课改更需要魄力。彭泽刚正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经过深入反思与追问,提出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定。
当改革的第一聲春雷在凤凰山下响起,课改就遭到了教师的强烈反对,教研组组长更是集体到校长办公室表达反对意见。由于受传统惯性思维的影响,学校领导班子的很多人也持否定意见。2010年5月,学校改革的方案也在职代会上被否决,课改行动被迫搁浅,所有的现实困境都考验着他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志。
怎么办?就此退缩,还是继续前行?作为校长,彭泽刚选择了后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他凭着这份坚韧不拔的毅力,一直在寻找推动课改的突破口和时机。
2010年7月,云南省教育厅启动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程,凤凰中学是昭阳区进入该项目的唯一一所农村学校,彭泽刚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巧借东风,课改终于得以破冰前行。他后来感叹:“机会往往光顾有准备的学校!” 2. 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学校课改方面,彭泽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撤销教研组,成立学科备课组,重视集体备课;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座位由插秧式改为合作小组围坐式,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学案导学;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实行课堂教学跟踪评价;成立课堂教学评价组。为了推进课改,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书记、教学副校长组成的“三人听课组”,负责全校课堂教学评价。由评教师向评学生转变,课堂教学评价引领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改进。自2010年以来,学校坚持三人同时随堂推门听课,平均每人每学期听课多达180节。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跟踪课堂教学,将管理重心下沉到课堂,聚焦课堂;加强教师培训,提出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校本培训为主,访学培训为辅”的培训策略。
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共同体,自2010年秋季学期起,学校每年派出1~2批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培训学习。截至目前,已经派出130余人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山东昌乐二中、上海建平中学、武汉二桥中学等名校访学。目前,学校160名教职员全员参与了由浙江大学承担的职业素养提升培训,迅速提升了学校教师的团队意识、团队执行力、创造力,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沟通能力,自我认识、自我接纳的能力。课堂全面实行对外开放,给教师压力,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3. 积极进取,敬业奉献
工作以来,彭泽刚以校为家,每天到校最早,一直坚持在学校大门处迎接师生的到来,下午放学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此外,彭泽刚在其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动化解教师之间的矛盾,善于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听得进意见的好校长,心里特别踏实,与他在一起特别开心。
为了提升教师的业务与教育科研能力,他带头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督促教师开展课题研究,2010年申报的课题有5个获奖,为此,区教育局授予凤凰中学“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11年,在彭泽刚校长的引导下,学校教师又申报了6个课题,2012年6个课题都结题并获奖。这些工作既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又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关心爱护学生,经常主动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深受学生及家长爱戴;曾多次深夜护送生病学生到医院就诊,护送突发问题的学生回家。彭泽刚常说,关心学生“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由于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师任务繁重,学校一直没有设置办公室主任,学校的接待、迎检,学校图片、视频等都由彭泽刚承担。工作之余,自2006年以来,一直坚持撰写学校的教育简讯,编辑成册,每年度汇编出版,此项工作从不间断,为学校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他在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
他常常资助和关心贫困学生和教师,资助的学生有的顺利升入高中,有的已经考入大学。自2013年以来,他每年用一部分工资,设立“凤凰摇篮”优秀学生奖励基金,对凤凰中学涌现出的优秀学生给予表彰奖励,他的爱深深地激励着学校的每一位师生。
4. 不断超越,创造辉煌
彭泽刚校长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担任过初中化学、数学、地理、生物、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教师,他所教班级的学科成绩一直保持学校年级第一名。
他在凤凰中学的课改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当代著名教育家冯恩洪教授。冯恩洪教授欣然为学校题词“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并先后11次深入凤凰中学指导。彭泽刚提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办学思想,“快乐学习,差异发展,着眼未来”的办学理念。结合课改实践,他提炼出了“分层教育、分组合作学习、分类(特长)指导”的“三分教育”管理模型。
通过改革,学校形成了“助行课堂”教学流程与规范。学校推行的课改,将课堂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点燃了教师的激情,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舞台。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的有6人;获得国家级课赛一等奖的有2人,省级课赛奖励的教师4人,市级优秀奖励的教师8人,昭阳区委、区政府奖励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80人,2011年至2014年获得昭阳区委、区政府授予的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励的教师30人,昭阳区“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获奖教师90人。
学校课改也培养了一批学术型、研究型的教师。学校教师组织编写了《中考档案·历史》《火线100天》《名校课堂》《3年中考2年模拟》4套中考复习用书,在全国部分省(区)使用。2019年,凤凰中学“助行课程”系列校本教材《课程纲要》编辑出版;2020年8月,由彭泽刚任主编,历时五年完成的《助行课程建设与实践》一书,已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在28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彭泽刚由于业务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研究、精于管理,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2011—201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昭阳区优秀校长;2014年获昭通市学校内涵发展项目2013—2014年度“优秀指导专家”称号;2013年12月,被聘为昭通市人民政府督学;2014年3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聘为云南省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督导评估专家;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选为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库首批培训专家;2013年至今,参加云南省教育厅实施的“云南省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培训;2015年6月,被云南省教育厅推评为中国西部“乡村教育家成长助推计划”培养对象;2015年8月,昭阳区委、区政府授予彭泽刚“昭阳区名校长”荣誉称号;2016年9月,被昭通市教育局确定为昭通市首届名校(园)长彭泽刚学术工作室首席专家;2017年12月,被评为云南省名校长工作坊坊主;2018年,被昭阳区委、区政府评为昭阳区2018年度名校长;2020年,彭泽刚再次被云南省教育督导委员会评选为云南省教育督导评估专家。
在教育实践中,彭泽剛不断凝练自己的教育思想,通过凤凰中学的教育实践,他的“助行教育”思想已经形成,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助行课程”理念,建构了“助行课程”体系。
三、砥砺前行,做“助行教育”的追梦人
彭泽刚投身教育,呕心沥血,始终不忘初心。他带领学校全体师生,一路风雨,一路跋涉。历经坎坷,体验了无尽的辛酸,他拾起了教育的责任与担当;他践行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学校精神。在推行改革过程中,他不畏辛劳、义无反顾,焕发了师生的生命热情。正如香港真道书院邱日谦校长为凤凰中学写的题词“以生命燃点生命”一样。他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这个支点,撬动了学校的整体变革,全面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他常说:“我将怀揣梦想,不忘初心,扎根三尺讲坛,继续探寻适合学生教育之道,为学在昭阳而奋斗。”这正是他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魅力所在。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