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食管息肉1例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t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男,40岁.反复进食吞咽困难2年,曾有数次呕吐后发现口腔根部有可被手指触及异物.术前超声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下巨大新生物.2009年1月术中探及食管内肿块,配合术中胃镜定位蒂位于食管入口咽侧壁处.于食管上段纵行切开食管全层,取出4cm×4cm×15cm及3.5cm×3.5 cm ×5.0 cm肿块2个(图1),缝扎蒂部.术后胃肠降压10d,顺利恢复,吞咽困难完全缓解出院.病理报告(食管)低度恶性潜能间质瘤(图2)。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肾功能损伤分级系统在成人心脏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06年10月1日至2006年12月31 日(以手术日期为准)首次行冠状动脉移植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509例病人资料.记录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尿量、血生化指标和临床转归等内容.按照Bellomo评分和AKIN分级系统在心脏手术后分别对病人进行分级、评分.结果 509例中男341例(67.0%),女1
目的 对比分析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瘤扩张在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同时施行升主动脉置换术(A组)或成形术(B组)的结果,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A、B两组术前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主动脉瓣病变、左室射血分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主动脉直径(49.45±3.96)mm,B组(49.31±3.68)mm,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行AVR后A组常规置换升主动脉,B组纵行切除部分升
外伤性胸降主动脉破裂是一类很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外伤性疾病,如未及时诊治,6h内的病死率可达30%,院外总病死率可达85%[1].我们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对7例外伤性胸降主动脉破裂的病人进行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病人男,43 岁.矿石砸伤背部,胸痛、胸闷2h.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伤后12 d胸部CT示右肺下叶不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主支气管近上叶开口处红肿狭窄,内镜尚可通过.胸部CT三维支气管重建示右主支气管近上叶开口处管腔明显环形缩窄(图1),诊断"右主支气管不全断裂"。
期刊
目的 建立外周血单核细胞检测心脏移植免疫排斥相关基因的研究方法,探讨基因在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排斥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以SYBR Green Ⅰ作荧光染料,GAPDH作内对照,观察心脏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与免疫排斥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与病人术前基因表达水平对照.结果 使用Primer Premier 5.0和Primer Express
采用人工瓣环的二尖瓣成形术显著地提高了瓣膜成形术的远期疗效[1].1997年1月至2007年7月我们分析二尖瓣瓣环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60例病人资料,评价Carpentier Classic硬质环、Carpentier Physio弹性环、Cosgrove塑形带3种人工瓣环的中期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病人 女,25岁,孕7个月.牙痛渐重并出现颌下及颈部肿胀,伴有发憋、极度呼吸困难,体温最高达39℃,因怀孕未口服抗生素治疗.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加气管切开.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引产术引出一死男婴。
期刊
病人女,30岁.发热伴胸闷1周.查体右下胸部叩诊浊音,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心率80次/min,律齐.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ST-T段改变.肝、胆、胰、脾、双肾超声检查均正常.X线胸片示右侧第3肋水平以下肺野呈致密阴影,上界密度相财较低,边缘模糊,心右缘及右膈肌影消失。
期刊
2005年7月至2009年1月,我们手术治疗不包括室壁瘤形成的冠心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10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总结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皆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巨大淋巴结增生,其中浆细胞型8例,透明血管型11例,混合型1例.术后全组无复发,皆无瘤生存.结论 巨大淋巴结增生病,术前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单中心型手术切除为最彻底治疗,术后无复发,预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