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从微观角度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并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化学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系统地展现了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以及学习方法。本文就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以提高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行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是新世纪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育人目的及方向。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浪潮,我国提高了对核心素养的重视。所谓的核心素养,就是将课程的培养目标从知识转向人,解决的是如何培养人、培养怎样人的问题。核心素养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学科,而是作为人应该具备的为生活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作为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事物的变化与运动的认知,而“平衡观”更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学生实现化学学科关键成就的依托和引领。
一、“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内涵
1.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指物质转化层面,主要有物质的化学变化等,是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一种方法,形成化学学科思想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能够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其次,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会有新物质随之产生以及会发生化学能量转化另外,化学具有可变性也有可变性,学生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总结来说,“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指向的是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体系,解决物质是否会发生变化、物质会怎样变化、物质为什么变化的基本问题。
1.2核心素养相关概念
核心素养改变了传统观念里的教育的目的,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强调整体性和学生的综合表现,有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将多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单独每个维度的素养则是整体要求中的细化。但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联系。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培养策略
2.1结合课程标准,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
对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培养,最基本的就是要对学生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培养。首先,一切关于化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理论思想的建设也是如此。教师应该仔细研究关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下的知识表征,把握该维度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课程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在整体上做到将高中化学的基本理论系统化,再将整个理论体系按照要求划分到不同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保证理论学习的完整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打好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因为化学教学往往比较细化,对于一些化学理论,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提出定义或概念,以至于学生缺乏对于基本理论的探索意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理论思想建立的认识,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2.2细化课程目标,打造核心知识的基础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的把握,只有知识的基础做得好,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形成各项能力,通过能力的综合提升,达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下要求达到的各级水平。要想做到这些,一定要注重对解题方法进行研究,注重学生以化学变化为核心建立知识体系。例如:在苏教版高中化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将该维度素养划分为四个水平上四个水平,并不是并列的,而是将按照难度,深度和认知水平由低到高,综合性的分配到每个中去。有的水平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质变化的永恒性以及化学变化的本质,有的水平希望学生可以从不同视角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这样的划分为该维度素养提供了准则,也为衡量学生对于该维度素养的掌握程度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2.3创新情境教学,形成良好的基本观念
化学是一门引领学生认识世界的学科,这也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不同。每一门学科的存在都有其意义和价值,学习化学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在于高中生成长后的若干年还会背诵某些知识点,而是化学带给人的意义在于其基本观念的形成对今后一生的思維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所以说具体的知识要服务于观念的构建,其中,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情境的构建。通过课堂上创设情境,将结论和现实的讲授转变为学生通过实践来亲自体会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将化学课堂从知识的传授转化为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化学学科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素养的核心,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要以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进而通过知识与能力的掌握,将各个能力综合和升华起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罗琴.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中美高中化学教科书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2]周梦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全国Ⅰ卷分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是新世纪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育人目的及方向。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浪潮,我国提高了对核心素养的重视。所谓的核心素养,就是将课程的培养目标从知识转向人,解决的是如何培养人、培养怎样人的问题。核心素养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学科,而是作为人应该具备的为生活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作为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事物的变化与运动的认知,而“平衡观”更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学生实现化学学科关键成就的依托和引领。
一、“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内涵
1.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指物质转化层面,主要有物质的化学变化等,是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一种方法,形成化学学科思想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能够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其次,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会有新物质随之产生以及会发生化学能量转化另外,化学具有可变性也有可变性,学生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总结来说,“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指向的是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体系,解决物质是否会发生变化、物质会怎样变化、物质为什么变化的基本问题。
1.2核心素养相关概念
核心素养改变了传统观念里的教育的目的,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强调整体性和学生的综合表现,有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将多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单独每个维度的素养则是整体要求中的细化。但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联系。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培养策略
2.1结合课程标准,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
对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培养,最基本的就是要对学生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培养。首先,一切关于化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理论思想的建设也是如此。教师应该仔细研究关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下的知识表征,把握该维度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课程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在整体上做到将高中化学的基本理论系统化,再将整个理论体系按照要求划分到不同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保证理论学习的完整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打好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因为化学教学往往比较细化,对于一些化学理论,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提出定义或概念,以至于学生缺乏对于基本理论的探索意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理论思想建立的认识,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2.2细化课程目标,打造核心知识的基础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的把握,只有知识的基础做得好,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形成各项能力,通过能力的综合提升,达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下要求达到的各级水平。要想做到这些,一定要注重对解题方法进行研究,注重学生以化学变化为核心建立知识体系。例如:在苏教版高中化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将该维度素养划分为四个水平上四个水平,并不是并列的,而是将按照难度,深度和认知水平由低到高,综合性的分配到每个中去。有的水平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质变化的永恒性以及化学变化的本质,有的水平希望学生可以从不同视角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这样的划分为该维度素养提供了准则,也为衡量学生对于该维度素养的掌握程度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2.3创新情境教学,形成良好的基本观念
化学是一门引领学生认识世界的学科,这也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不同。每一门学科的存在都有其意义和价值,学习化学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在于高中生成长后的若干年还会背诵某些知识点,而是化学带给人的意义在于其基本观念的形成对今后一生的思維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所以说具体的知识要服务于观念的构建,其中,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情境的构建。通过课堂上创设情境,将结论和现实的讲授转变为学生通过实践来亲自体会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将化学课堂从知识的传授转化为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化学学科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素养的核心,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要以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进而通过知识与能力的掌握,将各个能力综合和升华起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罗琴.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中美高中化学教科书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2]周梦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全国Ⅰ卷分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