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凝练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g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帮助青年大学生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色如何凝练?认为应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要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具有科学性。其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有批判精神。最后,要坚持人文性,传递一种人文关怀。
  关键词:教学特色;科学性;批判精神;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207-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帮助青年大学生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功能,就必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而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色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更好地凝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色?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具有科学性
  何谓科学,即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能使人信服,从中受到启迪,而不是假大空,必须体现出它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邓小平南方谈话中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建立这种理论自信,自己相信、真信,就有底气,就能理直气壮,就能把这种理论真正地传递给学生,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科学地把它的真知灼见完整地呈现出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深入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我们长期接触、认识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原版”的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而更多的是从苏联教科书为代表的一套理论体系,是经过苏联人理解、取舍和发挥的马克思主义,因而带有简单、片面、教条化的严重缺点,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却把它当作“正宗”的马克思主义,至今这一现状仍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也常常遭到一些人的鄙薄。
  “重读马克思”是当今西方学界的一种思潮。为什么要重读马克思呢?因为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来看,原来人们基本上是沿着阶级斗争的视界去解读马克思主义。形成这一阅读视界有其复杂的背景,它既与强调阶级斗争为基本特征的俄国版本有关,也与各国共产党人长期处于残酷的阶级斗争环境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模式有关。重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可以帮助我们去纠正以往对于马克思思想的片面认识,也可以通过“重读”去重新认识和发现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要保证理论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必须保证所讲授理论的科学性,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应该成为理论工作者的一项常态化工作。例如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和《人类学笔记》等著作都值得我们反复学习。其次,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2]理论的科学性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也要通过实践来发展、完善。如何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呢?本人认为一定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体验式教学。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体验式教学,有两个途径:一是走出去,认识社会,了解现实。但这个往往会受到教学经费、组织复杂,安全难以保证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大规模、持续地开展;二是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让同学们对我们的改革开放、社会建设有更多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与理论结合,做到有的放矢,使理论分析有了现实的土壤,也使现实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也能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具有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之一是具有革命性,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的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的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3]不仅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而且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也是革命的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反对把旧事物、旧制度看成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反对一切维护腐朽的社会制度、为腐朽的社会制度辩护的理论。它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考察资本主义制度,既看到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一定时期内的进步性,又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个方面揭露其不合理性,无情地抨击它的罪恶和弊端,说明它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指明它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因为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贪污腐败、制假贩假、道德堕落等丑恶的社会现象,需要经过批判加以清除;社会主义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方面和环节,需要通过改革不断的自我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也适用于每个个人。马克思、恩格斯就具有自觉的自我批判意识,他们总是不断反思自己理论的不足,不断克服自己理论的历史局限性,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每个人思维所达到的“需要改善的东西,无例外地总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确的东西多得多”。马克思晚年曾提醒人们注意,不要把他在《资本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一般原理,当作世界各国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如果这样做的话,那就会在给他“过多的荣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了他“过多的侮辱”。马克思认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恩格斯晚年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恩格斯晚年告诫人们不要生搬硬套马克思和他的话,“而要根据自己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从这些论述中可以说明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无疑,社会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丰碑,马克思理论体系中所包含的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以及由此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由于其科学的品质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但是对于诞生在那个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我们不能苛求,正确的理论绝不是终极的真理,历史在发展,时空在变化,在特定的历史下的个人思维“需要改善的东西,无例外地总是要比不需要改善或正确的东西多得多”。坚持批判精神,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也是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持有的态度。这不仅不会否定马克思主义,反而更加体现它的科学性和开放性,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传递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总而言之,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马克思不仅热爱生活,而且决心要改造社会,让它变得更自由、更平等、更公平、更公正。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马克思中学即将毕业时写的一篇论文,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中有几段这样写道:“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841年,马克思在大学毕业的论文中,他引用了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宁愿牺牲自己的话语,表现了自己决心为改造人类世界而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他说:“你知道得很清楚,我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奴隶的服役,我宁愿被缚住在岩石上,也不愿做宙斯的忠顺奴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和价值目标就是要争取人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建立这样一个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过去长时期里,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简单地归结为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等。但这些内容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要争取人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在英国和美国,工人阶级有可能用和平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什么?因为这些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比较发达,社会文明程度比较高,民主法治条件比较完备,因而工人阶级的斗争可以用和平的方式来进行。所以我们不能只记住马克思提出的霹雳手段,而忘记了他的菩萨心肠。在讲授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时,我们也要努力传递马克思这样一种悬壶济世的情怀。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才会避免空洞的说教、抽象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成为有温度的理论。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5.
  收稿日期:2014-09-28
  作者简介:陈艳(1973-),女,广东高州人,讲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李 慧)
其他文献
摘 要:长期的封建教育传统使得中国的大学教育种下了功利主义的种子,市场经济的强力渗入又使大学教育不敌各种形式的功利诱惑,缴械投降,丢弃了学术的自由与独立之精神。世界一流大学梦的出台促使中国的大学学府开始系统思考与国际知名学府的差距,除各种显性的数据统计上的差距之外,隐性的精神层面的差距更不容我们忽视。“为学术而学术”的纯学术精神正是中国大学所缺失的一种宝贵精神,是纠正当前大学教育中各种功利主义的一
期刊
摘 要:社区文化直接服务于广大居民群众,最具社会广泛性、现实性和贴近性。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社区文化活动具有其特殊和重要的作用。南京市鼓楼区各社区积极推进文化建设,但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尚存不足。着力构建和积极推进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社区文化建设,对提高居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文化作用;内核;文化建设 
期刊
摘 要:作为回族伊斯兰宗教教育主要形式的经堂教育迄今已历经四百多年,在回族民间仍然发挥着其培养伊斯兰教接班人的独特作用,同时对传播伊斯兰文化知识及构建和谐社会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下中国正处于急骤的社会变迁中,经堂教育亦毫不留情地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面临着发展困境。  关键词:清真寺;经堂教育;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期刊
摘 要:《哈姆雷特》主要人物皆以悲剧收场,其原因一直是学者争论的话题。哈姆雷特的犹豫和错误判断是大家公认的答案。通过运用柏拉图的正义观来分析《哈姆雷特》,指出在《哈姆雷特》中存在新旧两个世界,两种“正义”模式。而主要人物悲剧命运也因各自破坏对方世界的“正义”最终遭到命运的惩罚。通过此分析,既可以加深对《哈姆雷特》中人物悲剧命运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对莎士比亚戏剧和希腊悲剧的命运观的联系有更深入的体会。
期刊
摘 要:日本文化具有“杂糅性”的特质。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中,日本通过不断对外来文化进行消化融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样式。而在其文化形成过程中,日本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出极具个性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日本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时体现出的主导选择、融合包容、继承创新。  关键词:日本文化;杂糅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
期刊
摘 要:元代青花瓷器是一种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再施以透明釉,在1 200度以上窑炉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青花瓷器的先河,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元代的丝绸之路由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孜孜不倦的开疆扩土,以及对中西交往的包容态度,使得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几乎成为蒙古帝国的内部交通路线,而迎来了一个对外文化交流的高度繁荣时期。以元代青花瓷器以及作为其外销重要载体的丝绸之路这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分析了民族高等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民族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实践载体方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高等教育;民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156-02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越来越普及地使用,网络化考试也成为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应有内容。结合教学实践,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为例,来探讨关于高校思政课网络化考试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网络化;考核方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212-02  高校思政课“考试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测试水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要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水平,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键。要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教育教学、咨询辅导、师资建设和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之能够真正做到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社会发展实际出发,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汉字词汇有许多相似之处,中日两国对于相同的汉字单词界定了不同的外延和内涵。这些相似的词汇不是一方对另一方单纯的借鉴或模仿,任何的模仿和借鉴都要在本国文化之上得到认可才能世代传承下去。并且能在更深程度上反映出在本国文化中这些特定称谓的基本特征。通过中日两国对“墨迹”一词对比研究,解析日本文化在接纳大陆文化的过程中,汉语词汇的受容和展开的变化轨迹,从而揭示两国历史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