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城市做个活检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降几日大雨,我所居住的城市里的一些街道积水成河,个别地方居然不会游泳的人不敢出门。据我的一个朋友说,他开着自己的车在回家的路上,开着开着,忽然就变成驾驶“私人潜水艇”了。
  我很庆幸自己没赶上“潜水”!
  这天傍晚时分,终于雨过天晴,浓郁的草木汁液夹裹着泥土的清香从窗口涌入房间,久违的艳丽彩虹居然诱人地挂在天边一角。我走出家门,路面上散碎的水洼星星点点,几个孩子高兴地玩着跳青蛙的游戏。我深深吸了几口气,漫无目的地瞎走起来,权当是感受一下潮湿的“海风”吧,尽管城市的周围根本没有大海。
  走到一条街巷的拐角处,忽然听到前面不远处传来一声接一声凄惨的狗叫。我紧走几步转过弯,看到一个壮硕的中年男子,赤裸着上身,正在路边用铁链子抽打一只被拴住的棕色可卡犬。三三两两的围观者在一旁看着。
  我急忙跑过去,看到眼前这个男子的体态如同一个长方形的铁箱子,敦实厚重,肤色黝黑发亮,那双手像一对老虎钳子,而脚下那只可卡犬惊恐地缩成一团。
  打狗的事,我其实常在街头遇到。但是出手如此残暴,令我实在难以忍受。我抑制着对这个壮汉的暴力行为的憎恶,几乎“讨好”般地说:“您别生气,它犯了什么错误啊?请别打它了!”我“讨好”,是为了让他消消气,别再打了。
  壮汉通红着双眼,转向我,他脸颊上坚硬的肌肉以及凶狠的表情,让我心里发颤。“跟你有什么关系!”他说着,挥起铁链子又是几下。可卡犬发出几声令人心碎的祈求的哀鸣,它眼巴巴望着我,似乎在求我替它说情。
  我强忍满腔愤恨,尽量平静地顺着壮汉说:“它犯什么错误是和我没什么关系。可是,请您别再打它了!”
  壮汉住了手,再一次通红着双眼转向我,“自己的狗,想打就打,我打死它,剁馅吃,就酒喝,你管得着吗?”他一边说着,一边又是几下子。
  我紧紧攥住自己的手指头,怒火中烧。就在这一瞬间,我忽然就遗憾起自己不是一个男人,一个高大威猛的男人,否则我会冲上去,夺过他手中的铁链子,再送给他两记响亮的耳光!
  你一个壮汉子,欺小凌弱,虐待动物,算个什么东西!
  当然,上述言行只是在我的意念中完成。而现实中的我,只能木然地站在那里喘气,无能为力。我忽然闪过一念,拨打110。可转瞬之间,又觉得自己荒唐。中国哪有动物保护法啊?!
  壮汉似乎累了,狠狠地吐了一口痰,住了手,点上一支烟,嘴里骂骂咧咧:“敢咬我的椅子腿!打断你的腿!”他站在当街,不停地破口大骂。那只可卡犬,脖子伸得长长的贴在地面上,用力地朝向我,哀嚎着,大大的黑眼仁紧紧追随着我的眼睛,生怕我走掉。
  我心里有无数的道理和无比的心疼要跟这个男子讲。可是,面对这样一个不可理喻之人,我担心自己会再激怒他,让狗狗继续惨遭毒打。我克制着冲动,最后,我还是一句话没说,忍痛走开了。
  一路上,我情绪激动,神思感愤,默默地想,这只可卡犬落入这样低劣的人手中将是怎样的悲惨命运啊!
  我的脑子里全是这桩事,竟然忘记了路面上坑坑洼洼的污水,它们已经沾满我的双脚。
  我停下脚步,望着脚上的污泥浊水,烦忧交加。忽然,想起龙应台曾说过的一段话:“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尺,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她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或许有钱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到一场大雨才能看出真面目。”
  我想,她是从一个城市的“硬件”来观察的。
  刚才发生的那一幕打狗事件,却使我联想到另外一个角度。倘若从一个城市的“软件”,即从人文的环境来观察的话,我想,也许应该是这样:当你被带到一个陌生而且言语不通的城市,那里高楼林立,霓虹闪烁,金碧辉煌。假若,鳞次栉比的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以及琳琅满目的橱窗,这些繁华锦簇的城市外表使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不出端倪,猜不出这里是哪里的话,那么,你只消走进巷里坊间,留心查看一下细枝末节,如同观察一个人只消观察他的袜子和指甲一样,你要把目光投向这个城市的“鬓角发梢”。倘若你发现,经常在街头可遇打狗踢孩子骂老婆之景观,可遇成年人当街吵骂厮打不休之景观,然后发现“鸡犬之声相闻,邻里广而告之”,那么这里差不多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当然,任何一个国家,都同时存在着有涵养的文明人与粗俗低劣之人的两极分化,英国的绅士们与他们的山村老妪之间的差异也是相当的可观。我无意在这里厚此薄彼,以偏概全。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一场路遇的打狗事端,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忽然让我感慨万般。我想,那些看得见的高楼大厦和宇宙飞船之类,固然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先进程度;但是,那些不易看到的诸如下水道以及公民的普遍素养,更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一点也不比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面子建设”次要。
  我生于斯,长于斯,思之痛,急之切。
  (龚琳摘自《当代青年(青春派)》)
其他文献
从火热的公交车站跨上空调车的那一瞬,他感觉一股森森的凉气。这些凉气,来自汽车上方的通风管道,也来自车上乘客们的眼睛。  照说他是不该上这辆空调车的,因为这车的票价比别的公交车贵出一元钱。那一元钱,可以买将近两斤糙米再加几钱盐巴,足够他吃上一天。  但今天,他决定要上而且坚决地要上,因为他今天要做一件大事情,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很难得做一次大事情,总应该选一辆对得起这件大事的漂亮车才行。于是,他选了一辆
期刊
有一回,在苏州汽车站等车,无聊间走进一家商店,三个营业员大嫂一下子围上来,吓人一跳,她们放连珠炮似地介绍各种食物,仿佛面前站的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百年一遇的老饕或是十年一遇的购物狂。过度的热情让我受不了,想抽身退出,但是想到几个中年妇女推销商品,也不容易,就站了一下。无意间看到有卖虾籽鲞鱼的,很高兴,掏钱买几盒。大嫂接过一张百元钞票,滑稽剧演出就开始了。  大嫂甲接过钞票用手用力抖几下,对发出的挺刮声
期刊
一个年轻的企业家捐助了一对乡下小女孩。她们是孤儿。他为她们支付学费,每年到她们的村子去一次,看看她们。  一天晚上,企业家参加完一个宴会,回来的路上,刚好经过小女孩家的巷口,心想,进去看看吧。于是把车子停在路边,走向巷子深处。  到了,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屋里,她们给他搬凳子。这时,企业家觉得眼前闪了一下,是那种老式日光灯亮着之前的那种闪。原来,屋子里亮着的是一盏昏暗的电灯,是女孩拉亮了日光
期刊
2006年夏天,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从波恩港出发,沿着莱茵河开始了他的自行车旅行。  一天,当他来到莱茵河沿岸的一座小镇投宿时,却被几名身着制服的警察拦住。德国国内的治安相当不错,几名警察对他也很客气,在仔细询问了他从哪里来之后,彬彬有礼地把他请到了警局。不明就里的杨立非常紧张,向警察询问缘由,可是对方对情况也并不清楚,说是受一个叫做克里斯托的小镇之托来寻找他。  来到警局不久,杨立就接到从克
期刊
那天是星期天,我和老婆带着孩子开车去买东西,走的那条路是一条可供5 辆车同时通行的单行道。那天阳光明媚,视野良好,我走在靠右边的道上(日本是靠左行驶的),快走到中央大道的交叉点时,我刚确认了前面是绿灯,准备匀速通过的时候,正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骑自行车的老太太,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前面会突然出来一个人,考虑到后面还有孩子和老婆,我下意识地先踩了一半刹车,再把刹车踩到底。尽管这样,老婆和女儿还是来不及发
期刊
整治一位环保局的朋友坚持说“整治”来自他所在的行业。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会儿,“整治”正流行在所有的行业人士中,特别是行政官员,他们的使命就是“整治”各种各样的事(如果遇到麻烦的话,还要“整治”各种各样的人)。我居住的城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整治”所有的道路,这是项非常有意思的、“可持续性”的工作,至少我门前的这一条,已经给“整治”好几次了。除了道路,“整治”的对象还很多,我曾听一个主人许诺,
期刊
这是个有点儿尴尬的边缘年纪:比起中年要年轻一点儿,比起青年要年老一些。年轻的背影尚在眼前,中年的嘴脸已经在门口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到底是一条不归路,脑海中孕育着气象万千的人生景象,咬咬牙顶风冒雪地往前走吧,因为,回是回不去了。  阅历有了,不过世故也有了;经验有了,当然手腕也有了;成熟有了,然而沧桑也有了。得失之间,哪个多一点儿,哪个少一点儿,恐怕只有自己清楚了。  即将中年,千辛万苦,地位是多少弄
期刊
中国人要住什么样的房子,开发商说了算,搁八十年代,有个三十平米的屋子都得弄成“伙单”,至少挤两家,做饭上厕所得排队。二十年之后,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常是一百六十平米以上的大房子,光厕所至少两个。每天开车,听售楼广告里到处吆喝哪哪哪在等待最后40 位邻居,后来一打听,每套房子全上百万,想当人家邻居,把自己孩子都卖了也未必能如愿。  前几天在百盛门口碰见以前一个同学,他当年因为干什么都嘀嘀咕咕的,所以落了
期刊
新单位离本市人气最高的商业街很近,这使经常因为晕车不能闲逛的我如获特赦。午饭后没事就去转一圈。起初,去服装商城,一天下来便发现在这个素有诚信、平民之称的商城内,一套普通内衣也要二三百块,毛衫、外套之类更不用说,千八百属平常,不由得一声叹息。然后去情侣在吧、心语星愿一类的店,那里面都是些很精致的小东西,比如卡通手套之类,倒是一般女人都喜欢的,而且也承受得起,但是久了也腻。后来去逛皮草,在这种地方,就
期刊
萧红不长的一生里,大致跟过三个男人,每一个男人对她都不好,第一个男人曾与她订婚,但萧红莫名其妙地跟另外一个男人出走了,过了一段时间再回头找这位未婚夫,被对方家人逐出门外。这未婚夫也似是个有情有意的,把萧红安置到一个地方,两人同居数月,等到萧红的肚子渐渐大起来时,未婚夫突然无影无踪了,结合整个事件来看,简直像个有预谋的报复。但是,就算是一个报复,仍比萧红后来遇到的男人对她还要好一些,起码这个男人给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