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对音乐作品的表达,一定是基于充分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知情感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运用有效适宜的教学策略,支持幼儿更加充分地感知、理解、体验、表达音乐,促进其身体、语言、情感、意志、个性、社会性等全面有效地发展。
多元导入策略,代入适宜音乐情境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意识地设置音乐情境,运用幼儿熟悉的图片、动画片、故事角色、肢体表演、猜谜等形式优化导入环节,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发展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初步帮助幼儿感知音乐。
实施建议:使用故事情境创设时,需要注意故事内容与音乐内容的相关性,教师动作要夸张、形象,更要注意和生活相结合,不要脱离幼儿的实际经验。
声势伴奏策略,快乐体验身体乐器
幼儿的音乐感是由身体肌肉感引领的,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过程就是身体运动的过程。声势伴奏是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敲击发出声音,为乐曲伴奏,无需借助抽象的概念、高难的技巧,不用任何教具乐器,每个幼儿都能自然运用,并且兴趣盎然。
实施建议:由于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动作发展慢,因此教师利用声势引导幼儿感知乐曲时,要提前一拍换到下一个动作,方便幼儿模仿观察。
图谱感知策略,形象识记乐段结构
音乐教学活动中,图谱是有效帮助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有效方法。将抽象的音乐变成直观形象的可视化、可操作的图谱,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教师运用语音图谱、故事图谱、动作图谱,将音乐与图谱建立联系,当幼儿清楚理解图谱与乐曲之间的关联时,就能形象感知记忆乐段结构。
語音图谱:根据乐曲的节奏特点,创编出朗朗上口的短小儿歌。动作图谱:教师根据乐曲的节奏特点或创编的语词,设计出相应的动作。故事图谱:根据乐曲乐段和节奏创编故事情节,将故事发展过程用图谱形式呈现。
实施建议:小班适合使用语音和动作图谱,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多重复,以使幼儿加深印象。
语言引导策略,激发幼儿情感表达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恰当性、科学性是活动顺利实施的润滑剂,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多采用鼓励性、启发性、引导性的语言,设计灵活多样的条理性、科学性的引导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进而引导幼儿的积极思考。
实施建议:小班幼儿应多使用指示性与激励性引导语,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中大班可多使用启发性引导语,帮助幼儿开阔思维,自主想象创造。
角色游戏体验策略,在玩中获得发展
角色游戏体验是以音乐为学习内容,游戏为活动方式,幼儿在音乐背景下玩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为特征。将音乐作为游戏的环境氛围,可以最优化地发挥音乐的表现力,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快乐,获得发展。为了让幼儿玩的尽兴且获得发展,应遵循角色体验三部曲:探索道具作用—教师示范步骤—进行角色扮演。这三个步骤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步内容落实可为后一步实施打下基础。
实施建议:教师示范要夸张,道具的提供要能充分展现角色的特点;示范和清唱环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调整唱歌的速度,由慢到快。
赏听 涂画策略,感受音效记忆旋律
将赏听与涂画结合的方式引入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感受音乐音效、音乐元素、记忆旋律、重音重拍。赏听和涂画结合是根据音乐整体风格、音乐形象特点、音乐情感基调等,链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情境,有助于幼儿展开想象、加深理解、产生兴趣、体验情趣。教师边让幼儿倾听音乐边鼓励幼儿用涂画、符号记录听到的与想到的,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和感受。
实施建议:投放丰富的创作材料,设定固定绘画时间(7~8分钟)。每个孩子都是天生艺术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进行个性表达。
乐器玩奏策略,自主探究表现音乐
玩奏乐器是幼儿对音乐理解的重要表达。教师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自由探索,一是探索乐器适合哪种人物角色使用,二是探索乐器的使用方法,三是探索编配敲击节奏。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发挥想象,自由探索,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与乐器发生“化学反应”,把对音乐的理解用奏乐的方式表达出来。
实施建议:乐器玩奏策略强调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不拘泥于教学活动中,可以延伸到各种游戏活动中。此策略适合中大班幼儿,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尽量多地为幼儿提供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发表意见、与教师和同伴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大胆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澜西园二区幼儿园)
多元导入策略,代入适宜音乐情境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意识地设置音乐情境,运用幼儿熟悉的图片、动画片、故事角色、肢体表演、猜谜等形式优化导入环节,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发展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初步帮助幼儿感知音乐。
实施建议:使用故事情境创设时,需要注意故事内容与音乐内容的相关性,教师动作要夸张、形象,更要注意和生活相结合,不要脱离幼儿的实际经验。
声势伴奏策略,快乐体验身体乐器
幼儿的音乐感是由身体肌肉感引领的,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过程就是身体运动的过程。声势伴奏是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敲击发出声音,为乐曲伴奏,无需借助抽象的概念、高难的技巧,不用任何教具乐器,每个幼儿都能自然运用,并且兴趣盎然。
实施建议:由于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动作发展慢,因此教师利用声势引导幼儿感知乐曲时,要提前一拍换到下一个动作,方便幼儿模仿观察。
图谱感知策略,形象识记乐段结构
音乐教学活动中,图谱是有效帮助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有效方法。将抽象的音乐变成直观形象的可视化、可操作的图谱,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教师运用语音图谱、故事图谱、动作图谱,将音乐与图谱建立联系,当幼儿清楚理解图谱与乐曲之间的关联时,就能形象感知记忆乐段结构。
語音图谱:根据乐曲的节奏特点,创编出朗朗上口的短小儿歌。动作图谱:教师根据乐曲的节奏特点或创编的语词,设计出相应的动作。故事图谱:根据乐曲乐段和节奏创编故事情节,将故事发展过程用图谱形式呈现。
实施建议:小班适合使用语音和动作图谱,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多重复,以使幼儿加深印象。
语言引导策略,激发幼儿情感表达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恰当性、科学性是活动顺利实施的润滑剂,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多采用鼓励性、启发性、引导性的语言,设计灵活多样的条理性、科学性的引导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进而引导幼儿的积极思考。
实施建议:小班幼儿应多使用指示性与激励性引导语,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中大班可多使用启发性引导语,帮助幼儿开阔思维,自主想象创造。
角色游戏体验策略,在玩中获得发展
角色游戏体验是以音乐为学习内容,游戏为活动方式,幼儿在音乐背景下玩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为特征。将音乐作为游戏的环境氛围,可以最优化地发挥音乐的表现力,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快乐,获得发展。为了让幼儿玩的尽兴且获得发展,应遵循角色体验三部曲:探索道具作用—教师示范步骤—进行角色扮演。这三个步骤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步内容落实可为后一步实施打下基础。
实施建议:教师示范要夸张,道具的提供要能充分展现角色的特点;示范和清唱环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调整唱歌的速度,由慢到快。
赏听 涂画策略,感受音效记忆旋律
将赏听与涂画结合的方式引入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感受音乐音效、音乐元素、记忆旋律、重音重拍。赏听和涂画结合是根据音乐整体风格、音乐形象特点、音乐情感基调等,链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情境,有助于幼儿展开想象、加深理解、产生兴趣、体验情趣。教师边让幼儿倾听音乐边鼓励幼儿用涂画、符号记录听到的与想到的,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和感受。
实施建议:投放丰富的创作材料,设定固定绘画时间(7~8分钟)。每个孩子都是天生艺术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进行个性表达。
乐器玩奏策略,自主探究表现音乐
玩奏乐器是幼儿对音乐理解的重要表达。教师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自由探索,一是探索乐器适合哪种人物角色使用,二是探索乐器的使用方法,三是探索编配敲击节奏。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发挥想象,自由探索,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与乐器发生“化学反应”,把对音乐的理解用奏乐的方式表达出来。
实施建议:乐器玩奏策略强调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不拘泥于教学活动中,可以延伸到各种游戏活动中。此策略适合中大班幼儿,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尽量多地为幼儿提供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发表意见、与教师和同伴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大胆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澜西园二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