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液常规分析前质控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设备不断更新,在检验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工作,检验质量不断提高。但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医疗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当今大城市又实行“一单通”的标准,所以对检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不仅要求检验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同时也要求临床医生和护士了解检验技术的新发展,使检验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在应用过程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检验报告不仅是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记录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资料。因此,准确、恰当、合理地应用检验报告非常重要,各医院应重视检验项目的管理和利用,提高临床检验的全程质量控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以前我们只重视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而分析前质控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通过近一段时间的比对,对检验结果与病人临床症状不符的现象,我们发现多数都是分析前产生的原因。
血液常规检验是临床实验室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是许多疾病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所以做好血液常规分析前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前质控措施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采血方法的选择:采血方法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在细胞成分上存在差异。静脉血比较稳定,而且重复性比较好,所以最好用静脉采血法。
(2)患者的准备:某些生理因素,如吸烟、进食、运动和情绪等,均可影响血液成分。一天当中,血细胞数上午和下午都有一定的波动状况,造成结果的差异。
(3)采血部位选择:一般采取肘前静脉采血,肘静脉不明显时,可用手背静脉或内踝静脉。幼儿可用颈外静脉采血。采血处应避免有皮肤红肿或溃疡现象。检测项目较多时,应先检查血常规,防止血小板聚集。止血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抽血时避免产生气泡和凝块,患者剧烈运动后要休息15分钟后进行采血,不能于输液同侧臂采血。
(4)采血抗凝管及血液分析试剂选择:抗凝管及血球试剂要先选用正规、三证齐全的厂家的产品,这样能减少实验中的误差。
(5)常规血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在4~8℃冰箱冷藏不超过4小时,若保存不当,会影响结果,标本应由临床检验人员或医护人员采集,做到专人专送。
讨 论
加强分析前的质理管理,要注重和临床医生联系和交流,发挥检验医师的作用。检验科应采用各种方法向临床科室介绍新项目的特点、临床意义以及与已有项目的区别,帮助医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以多种方式同临床医生进行交流,充分发挥检验人员在医院中的作用。
标本的采集涉及人员范围较广,较少受重视,是分析前误差的重要因素。应着重对以下两个方面進行宣传和教育:采集标本前注意事项和采集方法的教育。
标本的传送:负责标本采集和运送的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知识,在运送工具的选择、标本保存的环境和温度等方面严格遵照有关规定。采集标本后应尽快传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需要指出的是,要注意标本的隔离封装,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检验部门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核对标本和检验申请单。对不合格的标本应退回并说明原因,所处理的过程应有所记录。
为便于检验人员对结果进行分析,检验单上应填写临床诊断,诊断不明者可注明重要阳性体征。每个标本容器上除粘贴有与申请单相符的特异识别号码外,还应注明患者姓名、病历号、标本采集时间,以便核对。
实验室内分析前质量控制:要坚持进行仪器日常维护,确保检测仪器正常工作状态。所有检测应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人为误差。所有检测项目都要有室内质控记录,24小时运转的仪器应每8小时检测1次质控标本。实验室应积极参加室间质评活动,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创立完整的工作记录表,记录仪器每天的工作状况及所有试剂情况,确保良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芾.医学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保证.检验诊断与实验室自动化,2004,(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设备不断更新,在检验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工作,检验质量不断提高。但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医疗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当今大城市又实行“一单通”的标准,所以对检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不仅要求检验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同时也要求临床医生和护士了解检验技术的新发展,使检验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在应用过程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检验报告不仅是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记录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资料。因此,准确、恰当、合理地应用检验报告非常重要,各医院应重视检验项目的管理和利用,提高临床检验的全程质量控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以前我们只重视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而分析前质控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通过近一段时间的比对,对检验结果与病人临床症状不符的现象,我们发现多数都是分析前产生的原因。
血液常规检验是临床实验室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是许多疾病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所以做好血液常规分析前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前质控措施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采血方法的选择:采血方法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在细胞成分上存在差异。静脉血比较稳定,而且重复性比较好,所以最好用静脉采血法。
(2)患者的准备:某些生理因素,如吸烟、进食、运动和情绪等,均可影响血液成分。一天当中,血细胞数上午和下午都有一定的波动状况,造成结果的差异。
(3)采血部位选择:一般采取肘前静脉采血,肘静脉不明显时,可用手背静脉或内踝静脉。幼儿可用颈外静脉采血。采血处应避免有皮肤红肿或溃疡现象。检测项目较多时,应先检查血常规,防止血小板聚集。止血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抽血时避免产生气泡和凝块,患者剧烈运动后要休息15分钟后进行采血,不能于输液同侧臂采血。
(4)采血抗凝管及血液分析试剂选择:抗凝管及血球试剂要先选用正规、三证齐全的厂家的产品,这样能减少实验中的误差。
(5)常规血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在4~8℃冰箱冷藏不超过4小时,若保存不当,会影响结果,标本应由临床检验人员或医护人员采集,做到专人专送。
讨 论
加强分析前的质理管理,要注重和临床医生联系和交流,发挥检验医师的作用。检验科应采用各种方法向临床科室介绍新项目的特点、临床意义以及与已有项目的区别,帮助医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以多种方式同临床医生进行交流,充分发挥检验人员在医院中的作用。
标本的采集涉及人员范围较广,较少受重视,是分析前误差的重要因素。应着重对以下两个方面進行宣传和教育:采集标本前注意事项和采集方法的教育。
标本的传送:负责标本采集和运送的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知识,在运送工具的选择、标本保存的环境和温度等方面严格遵照有关规定。采集标本后应尽快传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需要指出的是,要注意标本的隔离封装,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检验部门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核对标本和检验申请单。对不合格的标本应退回并说明原因,所处理的过程应有所记录。
为便于检验人员对结果进行分析,检验单上应填写临床诊断,诊断不明者可注明重要阳性体征。每个标本容器上除粘贴有与申请单相符的特异识别号码外,还应注明患者姓名、病历号、标本采集时间,以便核对。
实验室内分析前质量控制:要坚持进行仪器日常维护,确保检测仪器正常工作状态。所有检测应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人为误差。所有检测项目都要有室内质控记录,24小时运转的仪器应每8小时检测1次质控标本。实验室应积极参加室间质评活动,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创立完整的工作记录表,记录仪器每天的工作状况及所有试剂情况,确保良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芾.医学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保证.检验诊断与实验室自动化,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