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雨润桃李
她一辈子耕耘教育事业
数十年来
带领合唱团唱响香江
心有志而人不老
爱国之心以歌传
言传身教筑爱心
爭做对社会有用之人
精神矍铄声动人
82岁的陈丽妍女士曾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现在的她是香港高龄教工会合唱团的团长。前半生她教书育人,後半生她以歌传情。
那是1995年,刚退休的她与一班退休的教职工聚在一起,只想“唱快乐的歌”,便成立了一个唱歌班。为了更好地演出,他们邀请了曾任民族管弦乐团指挥,兼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的东初老师为他们指导,並担任指挥。东初老师看到了他们的可塑性,将他们组织起来,办成了合唱团。1997年,香港高龄教工会合唱团正式成立,陈丽妍女士担任第一任团长至今。她介绍到,2013年合唱团註冊为非牟利艺术团体後,现在已有团员约130人、平均年龄近七十岁,各位团友团结友爱,“老有所属、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音乐作品的艺术形式,人声能夠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东初老师便将他们分为男高、男低、女高、女低四个声部,在正式演出时,还将他们分成小组演出。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小组,陈丽妍女士笑谈:“我们常在周三、周四排练,周三大组是所有团员参加排演,而周四是混声小组排演,要想加入周四小组,必须要经过考试。”合唱团平时除了唱中文歌曲外,英文、意大利文歌曲亦有涉猎,而且每位团友都能做到歌词脱稿背诵、自信非凡,实属难能可贵。
在东初老师故去後,陆伟成老师便接过了指挥棒,女高音歌唱家陈丽珍女士加入合唱团,並担任义务声乐指导,为合唱团掀开了新的篇章。
陈丽妍女士回顾20多年团长工作,有喜有忧,“当团长虽时有辛苦,但必须有所担当”。第一次去中山演出,临出发前钢琴伴奏老师卻跌伤了脚,时间紧迫,临时邀请钢琴老师已然不可能。她作为领队人在冷静、沉稳的思考後,选择邀请刚毕业的林雅然同学“救场”,中山演出圆满成功,合唱团当晚随即返港参加“七一回归庆祝演出”。一天两场重要演出毫无纰漏、惊险过关,忆及此,她笑言“太令人难忘了”。
虽有辛苦,但观众的掌声就是对合唱团最好的回报。2000年以来,合唱团演出陆续踏足香港、内地及国外各大小舞台,並屡获殊荣。2010年,合唱团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国际中老年合唱艺术节”,在金色大厅唱响中国人的歌。
但更令陈丽妍女士铭记的卻是2008年时,他们受邀参加第29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能参加被誉为中国三大音乐节之一的“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令他们激动不已。当晚在哈尔滨音乐厅专场演出时,全场座无虚席。当他们唱完27首歌曲,音乐会落幕,掌声卻经久不息,观众们盛讚“歌声震响哈尔滨”。
爱国爱港歌声传
因他们各个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唱起歌来声音嘹亮,常常让人们忘记这是一群满头银髪的已逾古稀之人,陈丽妍女士笑言:“我们天天练气、背歌词,开开心心唱歌,怎会老。”老人不迟暮,更因他们的精神气不输年轻人,她一再强调“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之人”。
合唱团经常参与各种公益及慈善演出,2014年起,合唱团每年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办“松涛妙韻会知音”音乐会,售卖门票所得善款悉数捐出,为社会奉献爱心。而能在大会堂音乐厅每年进行演出,也是因他们歌声澎湃动人、为慈善助力的爱心真挚感人。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合唱团更将爱港爱国之情印刻在他们的歌声中,唱响在灵魂中。他们将正能量传递,並将这种精神践行在社会活动中。
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合唱团在上环文娱中心举办了“抗战胜利纪念音乐会”,旨在坚定民族信念、追思建国大业,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爱国歌曲唱响。而後,合唱团在中小学开学之际,前往各校巡回演唱抗战歌曲,男低音何景安副会长亲身讲述香港沦陷後的艰苦岁月。陈丽妍女士说道:“我们用歌声传递历史,更能让孩子们理解与接受。”歌声或低婉哀怆、又或慷慨激昂,将人们带回那段“一声炮火惊醒香江梦”的岁月,经历过烽火连天的战爭年代,方知今日和平的可贵。先烈的血淚,饱含在这歌声过往中,用歌声铭记历史,不敢忘卻,亦用歌声告诉世人,薪火需相传,精神需延续。
合唱团不仅将故事唱了出来,也把故事写了出来。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香港高龄教育工作者联谊会出版《鹤髪话当年》一书,战爭亲历者将回忆写下,那些触目惊心的文字、尘封的历史回忆,鲜明得仿佛就像昨天。香港高龄教育工作者联谊会创办人之一张钦灿先生曾写到“我们希望透过这些见证,能使各位会员会友,以及年轻一辈提高警觉,决不能让历史重演”,掀起心中的痛,是为铭记过去、将爱国之火炬传递。
陈丽妍女士也希望通过对外联合其他友好团体,齐声歌唱爱国之歌,共同为社会增添更多的正能量。
言传身教树榜样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千年前苏轼高唱到,只要愿意,任何时候都能发光发亮,陈丽妍女士也是如此认为的。
做了一辈子教育工作,退休後她也愿为教育事业继续耕耘,“只要我们活着一天,就要为下一代考虑”。她历任救恩小学校董,为祖国下一代倾注爱心。还曾通过中国星火基金资助贫困大學生,圆孩子一个上大学的梦。
“我们退休前要教书育人,而退休後更要奉献社会”,陈丽妍女士在退休後致力於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她在视障人士福音中心担任义工,为他们朗读书本,讲解、传递知识。她还研习书法十二载,其字清雅而质朴,备受称讚,每年她都会参加书法展,而香港书法解码学会会长李伟宏先生也盛情邀请她入会、担任副会长一职。每年她都受邀参加书法展。她想发挥所长助人,於是每逢新春佳节,她都会参加“挥春迎新岁活动”,给油麻地、尖沙咀、旺角一带街坊邻居义务写春联,提笔泼墨将爱心挥洒。由於为街坊奉献许多,她还曾获民建联油尖旺支部颁发感谢状,以示嘉奖。除书法外,她因一曲《昭君出塞》技惊四座,大家才知她的粤曲也十分厉害。閒时她会在教堂教老人家唱粤曲,能夠帮助别人,就是她最大的快乐。
陈丽妍女士认为“言传”也要“身教”,“立志很重要,只要向着这个方向前行,一定能达到目标”,她从小就立志要成为老师,虽只有小学毕业的学历,但通过她半工半读的努力,也总算有了这半生教育事业的耕耘。“我不要求他们一定成才,但一定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她教导子女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每个人都是社会的螺丝钉,不可或缺。因她的以身作则成功教育了子女,被李金钟先生提名,还被推举为“傑出第三龄人士”,以她的事例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向上。如今她的二子一女都有一番成功事业,两位子女从事医生一职,而家中最小的儿子更是成为通晓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的翻译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陈丽妍女士以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告诉人们“老亦有可为”;她也愿以歌动人,将正能量传递下去。
她一辈子耕耘教育事业
数十年来
带领合唱团唱响香江
心有志而人不老
爱国之心以歌传
言传身教筑爱心
爭做对社会有用之人
精神矍铄声动人
82岁的陈丽妍女士曾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现在的她是香港高龄教工会合唱团的团长。前半生她教书育人,後半生她以歌传情。
那是1995年,刚退休的她与一班退休的教职工聚在一起,只想“唱快乐的歌”,便成立了一个唱歌班。为了更好地演出,他们邀请了曾任民族管弦乐团指挥,兼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的东初老师为他们指导,並担任指挥。东初老师看到了他们的可塑性,将他们组织起来,办成了合唱团。1997年,香港高龄教工会合唱团正式成立,陈丽妍女士担任第一任团长至今。她介绍到,2013年合唱团註冊为非牟利艺术团体後,现在已有团员约130人、平均年龄近七十岁,各位团友团结友爱,“老有所属、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音乐作品的艺术形式,人声能夠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东初老师便将他们分为男高、男低、女高、女低四个声部,在正式演出时,还将他们分成小组演出。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小组,陈丽妍女士笑谈:“我们常在周三、周四排练,周三大组是所有团员参加排演,而周四是混声小组排演,要想加入周四小组,必须要经过考试。”合唱团平时除了唱中文歌曲外,英文、意大利文歌曲亦有涉猎,而且每位团友都能做到歌词脱稿背诵、自信非凡,实属难能可贵。
在东初老师故去後,陆伟成老师便接过了指挥棒,女高音歌唱家陈丽珍女士加入合唱团,並担任义务声乐指导,为合唱团掀开了新的篇章。
陈丽妍女士回顾20多年团长工作,有喜有忧,“当团长虽时有辛苦,但必须有所担当”。第一次去中山演出,临出发前钢琴伴奏老师卻跌伤了脚,时间紧迫,临时邀请钢琴老师已然不可能。她作为领队人在冷静、沉稳的思考後,选择邀请刚毕业的林雅然同学“救场”,中山演出圆满成功,合唱团当晚随即返港参加“七一回归庆祝演出”。一天两场重要演出毫无纰漏、惊险过关,忆及此,她笑言“太令人难忘了”。
虽有辛苦,但观众的掌声就是对合唱团最好的回报。2000年以来,合唱团演出陆续踏足香港、内地及国外各大小舞台,並屡获殊荣。2010年,合唱团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国际中老年合唱艺术节”,在金色大厅唱响中国人的歌。
但更令陈丽妍女士铭记的卻是2008年时,他们受邀参加第29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能参加被誉为中国三大音乐节之一的“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令他们激动不已。当晚在哈尔滨音乐厅专场演出时,全场座无虚席。当他们唱完27首歌曲,音乐会落幕,掌声卻经久不息,观众们盛讚“歌声震响哈尔滨”。
爱国爱港歌声传
因他们各个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唱起歌来声音嘹亮,常常让人们忘记这是一群满头银髪的已逾古稀之人,陈丽妍女士笑言:“我们天天练气、背歌词,开开心心唱歌,怎会老。”老人不迟暮,更因他们的精神气不输年轻人,她一再强调“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之人”。
合唱团经常参与各种公益及慈善演出,2014年起,合唱团每年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办“松涛妙韻会知音”音乐会,售卖门票所得善款悉数捐出,为社会奉献爱心。而能在大会堂音乐厅每年进行演出,也是因他们歌声澎湃动人、为慈善助力的爱心真挚感人。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合唱团更将爱港爱国之情印刻在他们的歌声中,唱响在灵魂中。他们将正能量传递,並将这种精神践行在社会活动中。
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合唱团在上环文娱中心举办了“抗战胜利纪念音乐会”,旨在坚定民族信念、追思建国大业,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爱国歌曲唱响。而後,合唱团在中小学开学之际,前往各校巡回演唱抗战歌曲,男低音何景安副会长亲身讲述香港沦陷後的艰苦岁月。陈丽妍女士说道:“我们用歌声传递历史,更能让孩子们理解与接受。”歌声或低婉哀怆、又或慷慨激昂,将人们带回那段“一声炮火惊醒香江梦”的岁月,经历过烽火连天的战爭年代,方知今日和平的可贵。先烈的血淚,饱含在这歌声过往中,用歌声铭记历史,不敢忘卻,亦用歌声告诉世人,薪火需相传,精神需延续。
合唱团不仅将故事唱了出来,也把故事写了出来。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香港高龄教育工作者联谊会出版《鹤髪话当年》一书,战爭亲历者将回忆写下,那些触目惊心的文字、尘封的历史回忆,鲜明得仿佛就像昨天。香港高龄教育工作者联谊会创办人之一张钦灿先生曾写到“我们希望透过这些见证,能使各位会员会友,以及年轻一辈提高警觉,决不能让历史重演”,掀起心中的痛,是为铭记过去、将爱国之火炬传递。
陈丽妍女士也希望通过对外联合其他友好团体,齐声歌唱爱国之歌,共同为社会增添更多的正能量。
言传身教树榜样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千年前苏轼高唱到,只要愿意,任何时候都能发光发亮,陈丽妍女士也是如此认为的。
做了一辈子教育工作,退休後她也愿为教育事业继续耕耘,“只要我们活着一天,就要为下一代考虑”。她历任救恩小学校董,为祖国下一代倾注爱心。还曾通过中国星火基金资助贫困大學生,圆孩子一个上大学的梦。
“我们退休前要教书育人,而退休後更要奉献社会”,陈丽妍女士在退休後致力於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她在视障人士福音中心担任义工,为他们朗读书本,讲解、传递知识。她还研习书法十二载,其字清雅而质朴,备受称讚,每年她都会参加书法展,而香港书法解码学会会长李伟宏先生也盛情邀请她入会、担任副会长一职。每年她都受邀参加书法展。她想发挥所长助人,於是每逢新春佳节,她都会参加“挥春迎新岁活动”,给油麻地、尖沙咀、旺角一带街坊邻居义务写春联,提笔泼墨将爱心挥洒。由於为街坊奉献许多,她还曾获民建联油尖旺支部颁发感谢状,以示嘉奖。除书法外,她因一曲《昭君出塞》技惊四座,大家才知她的粤曲也十分厉害。閒时她会在教堂教老人家唱粤曲,能夠帮助别人,就是她最大的快乐。
陈丽妍女士认为“言传”也要“身教”,“立志很重要,只要向着这个方向前行,一定能达到目标”,她从小就立志要成为老师,虽只有小学毕业的学历,但通过她半工半读的努力,也总算有了这半生教育事业的耕耘。“我不要求他们一定成才,但一定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她教导子女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每个人都是社会的螺丝钉,不可或缺。因她的以身作则成功教育了子女,被李金钟先生提名,还被推举为“傑出第三龄人士”,以她的事例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向上。如今她的二子一女都有一番成功事业,两位子女从事医生一职,而家中最小的儿子更是成为通晓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的翻译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陈丽妍女士以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告诉人们“老亦有可为”;她也愿以歌动人,将正能量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