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学分析

来源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BPT)MRI特征与病理学分级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乳腺外科的BPT患者70例,术前均进行乳腺MRI检查和术后病理学分析,采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标准(BI-RADS)分析不同病理分级BPT患者乳腺病灶的MRI图像进行形态学特征(形状、边界、大小)及影像学特征[信号特征、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TIC)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DC)]。结果术后病理学分析,良性病变38例(54.3%),交界性病变19例(27.1%)
其他文献
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观测数据汇集处理工作涉及的数据量大、并发用户多,不同的观测场的观测项目也各有不同,针对这些问题,讨论了观测数据汇集处理中的线程池技术和泛型编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泛型化线程池的多线程并发体系结构。研究结果可以提高观测数据汇集处理的运行效率,可以支持系统观测项目的动态配置。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鳞癌占70%,腺癌占20%,腺鳞癌占8%~10%。宫颈毛玻璃样细胞癌(glassy cell carcinoma,GCC)现认为是一种罕见的低分化腺鳞癌,占宫颈癌的1%~5%,在鳞状上皮和腺上皮标记物方面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且确诊时患者年龄较小,病因不明,临床表现、早期预后与一般类型宫颈癌无异,晚期预后差,多为浸润性,易转移,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其罕见及特殊性,现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残端宫颈GCC 1例报道如下并做文献复习。
在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络中,针对如何利用合理的信标节点数目去精确定位监测区域内所有未知节点位置信息的问题,利用将已定位的未知节点作为信标节点的通用算法模型,因存在环境影响误差和定位叠加误差,已经不能满足精确定位的要求。提出了带高斯模型的RSSI质心定位算法,利用高斯模型数据处理原则选取高概率发生区的RSSI值,取其几何均值,以排除异常信号传输损耗值;优化已定位未知节点作为信标节点,并对相邻信标节点信号覆盖的重叠区域进行质心平均,进一步减小定位误差。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进行比较分析,基于高斯模型的质心定位算法能减少
为了更好地应对5G通信对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天线的单元数量与隔离度要求,提出了一应用于sub-6G的宽频带8单元高隔离度多进多出(MIMO)天线组。在排列于介质壁上的距离仅为5.5mm(0.101λ0,5.5GHz)的天线对中引入了去耦枝节,有效地遏制了两个天线单元之间的耦合电流。利用相同的去耦枝节结构也实现了相邻天线对之间的隔离。最终4组天线对(8单元)内各单元间的隔离度超过了16d B,能够覆盖宽频带4.8GHz~6.3GHz(反射系数<-6d B),总效率达到54%~78%。天线的其他MIMO指标
目的探讨乳腺癌外科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癌手术后出现肺栓塞的患者27例,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诊断结果、治疗及预后等。结果入组的27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均通过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显示动脉充盈缺损确诊,其中双侧肺栓塞18例,单侧肺栓塞9例。超声检查显示伴下肢深静脉血栓14例,伴上肢深静脉血栓4例。18例早期予以足量低分子肝素(0.1 ml/10 kg,2次/d)抗凝治疗,9例予以减量低分子肝素(0.05 ml/10
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加,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态势。体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对细胞的增殖、凋亡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大量人群资料和临床基础试验也均表明,IGF系统不仅对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文将从IGF系统概况、IGF系统与乳腺癌等几个方面深入研究IGF的功能、相关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方向和新靶点。
PLC编程语言中,流程图编程因其简单易懂而广泛被使用,在工程设计文档中,用户多以表格、文本等形式来描述控制逻辑的过程,而不是PLC能够识别的控制流程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将表格、文本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并能够快速、准确地生成PLC能够识别的控制流程图的实现方法。
目的探究经超声引导下空心针活检术(CNB)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患者术后病理学升级的危险因素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病科收治的超声引导下CNB诊断的DCIS患者,分析术后病理升级为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性(DCISM)、乳腺浸润性癌(IBC)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术后病理升级为IB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348例患者中,61例(17.53%)和126例(36.21%)术后病理升级为DCISM和IBC。对DCIS术后病理学升
作为一种仿生机器人,六足机器人地形适应能力强,但步态控制困难,舵机效率低。为搭建六足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STM32单片机联合舵机控制板实现对机器人的嵌入式步态控制。同时,建立D-H坐标系,对机器人进行逆运动学方程推导,构建六足仿生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在对步态进行分析基础上,基于遗传算法设计步态优化系统,实现完整的六足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达到机器人自主行走的控制效果。实际测试结果表明,与步态优化前的机器人相比,步态优化后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运动速率明显提高。
目标识别是机器人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是机器人与外界交互的起点。在投篮机器人竞赛中,针对球类的识别,传统的机器视觉方法鲁棒性及准确性较差。提出了基于SSD-MobileNet的目标球识别算法,兼具了SSD识别算法的精确性以及MobileNet网络的轻量性,同时对SSD算法中的目标识别先验框进行了改进。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识别效果均优于传统的轮廓颜色识别算法,鲁棒性及准确性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