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OMP事件不是一起营销事件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乳业,真是命运多舛。
  好不容易三聚氰胺渐渐淡出了媒体的议程设置中,猛然间,蒙牛OMP事件又成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坊间杂谈,不绝于耳。一直到今天,官方权威部门(卫生部)都认定,“消费者饮用目前市场上该产品没有健康危害”,但还是有众多网民在各个论坛上表示:我再也不会买蒙牛牛奶了。
  OMP是个什么东西?这一点,我以为无关紧要。对于任何一个奶制品消费者来说,不懂OMP是天经地义的。消费者只需要知道三个关键因素:好喝、有营业、健康。而作为食品行业生产的乳品,第三个关键因素是重中之重。与其说消费者需要OMP,不如说蒙牛需要OMP,因为有OMP的牛奶,它的价格比没有OMP的贵出了近20%。
  既然蒙牛需要OMP概念帮助它获得更多的利润,于是,围绕OMP进行营销,也就顺理成章了。有专家近日在报章上撰文认为OMP事件是蒙牛过度宣传造成的,我很不以为然。消费者不明白OMP但又要让他们接受,强力营销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认定OMP事件只是蒙牛过度宣传导致的后果,那么,这种评论,无异于“小骂大帮忙”。因为,过度宣传只是不合情,但蒙牛此次不是不合情,而是不合法。
  官方(卫生部)网站上是这样说的:
  “OMP不是我国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依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进口没有国家卫生标准的产品应当经过卫生部的批准。蒙牛公司进口并使用OMP没有事先申请批准,并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对此,蒙牛公司已经按照有关执法部门的意见停止在产品中添加OMP,并表示将按照法律规定提出申请。有关执法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对该企业的违法行为做出处理。”
  OMP事件之后,蒙牛的危机公关响应是及时的,在迅速获得各路专家对OMP无害、健康的意见之后,通过包括新浪、网易、腾讯等在内的各大门户网站部署了专题(新浪、网易、腾讯三家门户网站的专题页面,从版头到格局,几乎是如出一辙,有足够的理由让我怀疑这不是新闻专题,而是商业类公关专题),专题的核心是:OMP无害、健康,请大家放心食用!及时归及时,但却是在混淆视线。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守法是它的本分。
  西方国家最近颇为流行一个名词:CSR,即Coope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任感是也。但很多人误以为CSR就是企业大搞公益慈善,每年拿出多少多少钞票捐助,外加注意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做到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大致就很强了。
  这种误解其实是蛮好笑的,这就好比说,一个人四处去干些法律不能接受的事(比如抢劫,或者欺诈,或者盗窃),然后把这些非法所得拿出一部分来捐助,并且这个人在做违法事情的时候,十分注意环境保护(绝对不制造垃圾)、节能减排(比如骑自行车去干坏事,绝对不开汽车)。难道,我们可以就此认定,此人的社会责任感十分之强吗?
  天下之谬,莫过于斯哉!
  真正的CSR是什么,它是有一环作为基础中的基础的:企业,请严守你的本分。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做对的事。一个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的企业四处捐助,那不叫有社会责任感,因为它的本分是要给员工发薪水,不发薪水不仅不合情理,也不合法(违背劳动法)。一个连法律都可以罔顾的企业,它哪怕拿出价值2.27亿市值的股权搞什么基金,也不叫有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公民,我们必须认识到:什么叫责任感丧失?这就是最好的注脚。因为,不守法,就连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都不存在,何谈什么企业社会责任感?
  中国有太多的企业,连对的事情都没做好,就一味地想去做好的事情(比如公益,比如慈善),这就属于本末倒置,甚至是欺世盗名。
  OMP事件,不是一起营销事件(比如恒源祥连念12遍生肖营销,是好是坏,真的不好说),而是一起事关企业责任的“良心事件”。做事先做人,做人要讲良心,这一点,略微有一点儿家教的人都懂得,怎么我们坐拥亿万资产的商业巨头就不明白呢?
  欲挽救蒙牛的声誉,不是在“OMP无害、健康”上大做文章,而是要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违法,老老实实地上缴违法所得,老老实实地把那些涉及OMP的乳品下架。
  我在最近写的另一篇文章中说:“但就我个人看来,这位创始人应该以个人身份去承担责任,而不是在那里大呼拯救民族品牌,如果他真的认为,这个品牌比他的生命还重要的话。因为,在这场危机中,利益相关人,也就是普罗大众,希望看到的是负责,而不是其他。”
  (博识传播的陈涓玲小姐对此文亦多有贡献)
其他文献
在吉列经营最困难的时候,詹姆斯·基尔茨临危受命。他的到来好比一场及时雨,给久旱未逢甘露的吉列带来了一丝生机。事实上,就像艾柯卡之于克莱斯勒、郭士纳之于IBM、韦尔奇之于通用,基尔茨也成为一个“救世主”,是他拯救了濒临衰败的吉列。而在此之前,对于基尔茨的“空降”,很多人并不看好。典型的说法是,吉列的那些人不喜欢外来者,正因为如此,他们最后一次外聘首席执行官是在70年前,而那个人最后以失败收场,输得很
期刊
在经典的营销(广告和公关)语境里,传和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传,就是传者,发出信息的人,或者组织;受,就是受者,接受信息的人,又被称为受众。这两个概念的切割,起先是为了描述的方便(这就像在经济学里非要切割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群体一样),到后来,习惯成自然,就将受众描述成一群盲目接受各种信息的人了。  这种习惯式的思考逻辑,使得广告和公关的操作者或者研究者,一直将这个“自然”视为某种真正意义上的“自
期刊
我平日里总是给人家讲营销、讲营销创新,俨然是个专家,但我最近仔细研究了几个汽车厂家的一些做法之后,开始反思营销是否需要创新以及如何创新两个问题。  首先,引发我思考的是近来媒体对奇瑞销售公司前任总经理李峰的一些报道和评价,通过这些文章,我才知道一直被业界津津乐道、引为经典的分网模式、大经销商制,恰恰给奇瑞今年的销售下滑造成了如此大的负面影响。想当初,李峰就任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之后的“第一板斧”就是
期刊
跨国媒介购买集团正在左右中国媒体的生死?  “跨国媒介购买集团强大的购买力实际上已成为中国许多媒体的幕后老板,已经构成威胁媒体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危局。”资深广告人高峻两年前撰文强调,“这样说并非危言耸听!”他呼吁中国应该行动起来,保护国家之言论喉舌。两年过去了,中国的媒体依然安全。  民族主义无法阻挡全球化的潮流,无论在美国、在欧洲,还是在印度,这些跨国媒介购买集团都有着垄断嫌疑。其实,从市场经济的
期刊
(Steve McClellan)    曾经一度衰落不振的媒体机构再度缩紧开支,重组结构紧紧围绕企业核心打造企业,才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媒体市场上掌控局面。  作为WPP集团的市场头号劲敌埃培智集团(IPG,The Interpublic Group of Companies),不久之前,还完全迷失了发展的方向。直至2005年年末,这家有着十多年历史的公司已经有3年多未能在美国媒体竞赛中胜出。同时,
期刊
1898年,美国广告学家E·S·刘易斯提出了AIDMA营销法则,也就是由最开始的注意(Attention),让人产生兴趣(Interest)并培养欲望(Desire),再形成记忆(Memory)促成行动(Action)的营销理论。然而如今在信息爆炸时代,单纯靠引起消费者注意达到购买目的的营销模式,要想真正发挥效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消费行为模型AISAS  “数字时代,消费者的自主性
期刊
“为人或是为学,心中都要有真诚的土地。”  “凡忘恩者必负义,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所以,“文化的背后是良心”。  前一句是“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百岁老人”文怀沙对《解放日报》记者说的,后一句是在易中天主持的一档节目中文怀沙对听众说的,听起来很真诚,很神圣。  很不幸,2009年2月18日《北京晚报》刊发一篇文章,《李辉质疑文怀沙》,试图剥掉文怀沙神圣的外衣。  李辉质疑文怀沙
期刊
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必然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相结合的。打造卓越品牌也是一样。然而很多营销者总是罔顾现实,无视消费者的心智而一意孤行,面临诱惑时,却又缺乏远大眼光,匆匆踏入多元化和品牌延伸的陷阱。许多企业就这样摇摆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最终变得一无是处。  那么怎样做才能避免迷失自我呢?唯有学习定位论,掌握定位之道。定位,就是用理想主义的精神,做最踏实的事,所以能够积跬步而致千里。1700多年前,中国就有
期刊
据国外财经刊物报道,在出版物上刊登广告呈上升趋势,企业在《金融时报》、《福布斯》、《华尔街日报》上投放广告的势头不弱反强。这股比较强劲的广告推动力与当前较为低迷的经济市场环境似乎有些相悖。  《福布斯》营销副总裁布鲁斯(Bruce Gogers)如此解释说:“对于那些幸存下来的企业,它们都有一些复杂、曲折的故事。它们需要走出去,以一个高姿态昭示世人。”  基于市场不景气,企业面临不断攀升的成本压力
期刊
粤人家餐馆是一家以粤菜为特色的中档餐馆,在成都春熙路商业街已开业两年多。两年多来,粤人家从来没有调整过菜单,一向强调其粤味十足的家常小炒、绵软香滑的粤式靓粥和各类广式面食。在粤人家最初开业的一年里,很多顾客被其正宗的“粤色”所吸引。  但是好景不长,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粤人家附近就开了五六家小餐馆,什么湖南常德肠子馆、东北人家、云南土菜馆等,一时间吸引了众多食客,粤人家的营业额下降了不少。  而在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