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圆了山里妹的富姐梦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dx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素梅出生在井冈山下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一家6口的生活全靠父母土里刨食,日子过得异常艰苦。初中毕业后,年仅14岁的张素梅为了弟弟妹妹能继续上学,主动放弃升高中的机会,南下打工。
  然而一切并非像张素梅想像的那么容易。张素梅先是进入一家制衣厂工作。可是,快到月底发工资时,因劳累过度,张素梅不小心将一件衣服烫坏了,结果被老板扣掉了所有的工资并炒了鱿鱼。张素梅伤心地哭了。
  这时,张素梅动了回家的念头,但生性好强的她暗暗在心中跟自己较劲:不在深圳混出个名堂,决不回家!
  她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饿得直冒虚汗,头昏眼花。那天,她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龙岗区一家水饺店门口时,突然眼前一黑,当即晕倒在地不省人事。
  也许是缘分,这家水饺店是江西省吉安市的刘水莲开的,吉安市也处在井冈山下,张素梅跟她属正宗老乡。纯朴厚道的刘水莲出于老乡情谊,把张素梅救起后,并将她留在店里打工。
  
  出奇制胜,家乡特产让她掘到第一桶金
  
  刘水莲的水饺店是家小店,她和丈夫以及两个女儿惨淡经营了几年,但由于品种单一,生意一直不怎么红火。张素梅知恩图报,在店里干活异常卖力。张素梅是个好学、肯动脑筋的女孩,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她还经常向刘水莲提一些合理化建议。在她的建议下,老板娘刘水莲及时增加了水饺的花色品种,改进了店里的环境和卫生条件。这样一来,小店的生意一下变得红火起来,一年下来的利润居然超过了前几年的总和。
  通过一年的接触,刘水莲发现张素梅很有经商天赋,于是她力劝张素梅另立门户自己开店,并承诺给她解决启动资金。
  在刘水莲的帮助下,张素梅的“井冈山水饺店”于1992年3月正式开业。可是,“井冈山水饺店”开业以来,并不像张素梅估计的那么乐观,第一个月下来,除去房租和员工工资,基本上没什么盈利。这样惨淡经营了几个月后,还是没什么起色。
  张素梅感到束手无策。一天,4个北方男人兴致勃勃来到张素梅的店里用餐,他们一边吃一边对张素梅说:“老板是井冈山人吗?我们到过井冈山旅游,井冈山的风味小吃其实很有特色,比如说红米饭、南瓜汤,几乎去井冈山的人都要品尝。你为何不开一个具有井冈山风味的特色餐馆?”一语点醒梦中人,张素梅顿时明白了自己店里生意不好的原因,那就是缺少特色。家乡有这么多土特产和风味小吃,自己咋就没想到在这上面做文章呢?
  张素梅马上调整经营策略,在保留水饺经营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井冈风味的特色小吃,并以红米饭、南瓜汤等为主打产品,店名也改为“井冈山特色风味小吃店”。为此,张素梅花高薪从家乡请来了一位厨师,并派了一名员工回家乡坐镇采购原料,原料采购后则交由开往深圳的班车司机带回。
  一切准备就绪后,张素梅踌躇满志。同时,张素梅经过一番考虑后,想到了一条既能达到广告效果又少花钱的计策。开张的前几天,她就在店门口打出巨幅广告,邀请市民开张那天前来参加有关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知识竞赛。大赛结束后,100名优胜者将免费用餐并获精美礼品一份。她的这一创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开张那天,上千名群众前来参加了这个活动。很多没拿到优胜奖的群众也留下来排队品尝井冈山风味小吃,场面火得出乎张素梅的意料。由于店里的东西风味独特、货真价实,经过食客们的口口相传,小店的名声一下就传开了,很多人都慕名前来。
  井冈山那些土特產,不论是红米、南瓜,还是井冈笋干、萝卜干或者野菜,对都市人来说平日都难得一尝,因此,张素梅的“井冈特色风味小吃店”便成了他们的好去处。
  为了打好“井冈牌”,张素梅店里所有的原材料都直接从家乡购进,以确保原料的正宗;同时,她还将店内包厢的名字都起得颇具“井冈味”;另外,她还将服务员都送到井冈山旅游局轮训一个月,让她们充分了解和掌握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史以及井冈山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经过培训后,服务员个个成了“井冈通”,客人用餐时,她们便如数家珍般向客人介绍井冈山。对于那些没去过井冈山的客人来说,既品味到了井冈山的美味佳肴,又到井冈山“神游了一番”,张素梅的这一创举深得客人的好评。一年下来,张素梅赚了近60万元。
  
  一路奏凯,精明打工妹事业爱情双丰收
  
  随着生意越做越顺,张素梅手上积累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但她不是那种小富则安的人,她一直在琢磨着如何把事业做大。1997年初,经过市场调查后,张素梅决定在东莞市开一家分店。为此,她花60万元在东莞市买下了一家闲置的娱乐中心,然后又投资40多万元将破旧的娱乐中心装修一新。正当她紧锣密鼓地张罗着开张事宜之时,突然接到城建部门的通知:该房屋系城市规划范围的违章建筑,必须马上拆除!100多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这对张素梅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张素梅天生一种不轻易服输的性格,她决定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两个月后,她通过朋友担保从银行贷款60万元,然后在东莞一处黄金地段租下了一套门面,她的分店终于在东莞市开张了。
  由于几年来张素梅积累了丰富的经营和管理经验,所以分店开张以来,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运转着,生意异常红火,不到一年时间,张素梅就还清了银行贷款。
  随着餐饮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张素梅居安思危,她觉得要想把事业真正做大,就应该有危机意识和超前意识,于是,她决定将自己的事业向别的行业拓展。她知道,自己的家乡还有很多土特产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比如位于井冈山下的遂川县是闻名全国的金橘之乡,盛产金橘,可果农却从中受益不大,原因就是金橘的销售渠道不畅,而本地又缺乏产品深加工能力。2000年4月,张素梅在广东揭阳市投资兴办了一家食品加工厂,将遂川的金橘加工成罐头、饮料、果糕、橘水、橘饼等,经过一年多的运作,产销势头良好,产品行销广州、深圳、上海、珠海及港澳地区。
  在创业路上一路奏凯的张素梅于2003年9月又投资800多万元在珠海创办了一家食品厂,这家厂子投产不到一年,就给她创造了几百万元的利润;她还在家乡投资兴办了一家日用化工厂。
  如今,张素梅已圆了自己的千万富姐梦,但她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创业步伐,她正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其他文献
2007/07/18星期三晴(宿于Ai-Ais camp)  清晨6:30分,我们从南非开普敦向北出发,公路沿着山间谷地蜿蜒,两旁草地上,露珠被蒸上了天空,随风轻舞,如仙人般姿态婀娜曼妙。路的前方有过不完的山峦,雾霭山岚间仿佛远方国度是伊甸园式的天堂。  一路向北,虽然更接近赤道,但在山的包围间,天气开始染上了冷的气息,植被也逐渐变得稀疏,灌木丛匍匐在地上,野花渐渐多了起来,色彩明丽地把灌丛缀成了
期刊
原来巴菲特    股市依然如果如茶地狂热着,而真正的股神已经远去。一年之前,巴菲特宣布将大部分财产留给盖茨慈善基金,退隐江湖。“言必称巴菲特”,他留下经典,却如两千年前,骑着青牛的老子缓缓消失于函谷关。如果生在中国,巴菲特大概会成为老子的信徒,或是太极的高手,随风而来,随缘而去。  巴菲特一生的数百亿美元都是依靠投资得来。  35岁那年,也就是1965钎他收购了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企业。
期刊
[人物档案]  蒋晓松,博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1951年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电影导演蒋君超与著名电影演员白杨之子。博鳌亚洲论坛主要推动者,中日电视节主要推动者。  1969年~1977年,在安徽省莱安县农村插队。1978年~198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任职。1980年前往日本考察研修影视。3年后回国。由其制作的反映女科学家徐凤翔事迹的电视报告片《小木屋》在第28届纽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电视导演奖,
期刊
王树彤曾在微软工作6年,从普通职员一直做到事业发展部经理,之后到全球市值最高的思科公司任市场部经理,一年后加盟卓越网,并出任首席执行官,负责整个公司的管理、业务运作、市场及与合作伙伴的关系等。她有长达10年的IT业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对中国的IT市场有独到的见解。  业界盛传王树彤是一位不可多见的美女CEO,而见过王树彤的朋友都说,她本人看上去比照片还漂亮,一头飘逸别致的短发,越发衬托
期刊
成功之前,她也渴望拥有财富  成功后,她将金钱看得很淡  如今,她平衡着人生的得与失  快乐体验着丰富多彩的人生    1992年,大学毕业不久,王秋杨和丈夫张宝全为了筹集50万元拍自己想拍的片子,选择了下海。他们完全没想到,十几年后竟然拥有了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集建筑施工、装饰装修、物业管理、海洋运输、酒店管理、影视文化、网络通讯、国际投资等于一体的今典集团。旗下不仅有10多家成员公司,而且建
期刊
蔣晓松说自己不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蒋晓松也不愿意人家说他是个企业家;蒋晓松没有走出他的导演情结——蒋出身电影世家,早年负笈东瀛学习影视导演,捧回过中国第一个电视导演大奖。  早在多年前,蒋晓松就不再玩“电视”,因为在海南博鳌他发现了人间仙境,他要把导演的激情铺排在那片山、河、湖、海之中,创作人生最佳作品。  在集蒋晓松10年之精血创意的博鳌水城,世界瞩目、亚洲关切的大事——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举行
期刊
时下,正当不少大学生感叹就业难、赚钱难时,一个仅读过两年技校的西北女孩,却从“e时尚”中发现商机,在短短4年内赚了170万!她设计的个性鼠标垫不仅卖遍北京、上海等地,而且飘洋过海卖到了国外,连世界上最大的零售采购商沃尔玛都打电话向她订货……     小小鼠标垫里找商机    2000年4月的一天,26岁的刘玉芬陪一位朋友买电脑,回来时发现对方少给了一个鼠标垫。待到返回索要时,却听到几位顾客正在抱怨
期刊
□口述/刘 静文/张振中    在欧洲,巧克力被称作“甜蜜梦幻”。在情人节,女孩子收到的往往不是玫瑰,而是个性十足的香醇巧克力。洛阳女孩儿刘静从中受到启示,她独创北京首家“爱情巧克力DIY吧”,引得情侣们怦然心动……    未出校门先挣得第一桶金    我1979年出生在洛阳郊区一个农民家庭,因为经济条件差,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我就下决心自己赚生活费。  第一年寒假我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应聘到一家乳业
期刊
“正宗卤鸡蛋,一块钱一个,吃了还想吃……”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皮衣挥泪大甩卖,卖机会,卖优惠,实惠啊……”   类似以上的吆喝声,可以说在中国各地比比皆是,令人烦不胜烦。可今年32岁的打工汉曹明仁却在这些通过便携扩音机里传出的刺耳的广告声中,发现了商机!他通过替人录制便携扩音机里的广告,一年居然赚了近10万元!     帮人录“吆喝”能赚钱    2002年6月,曹明仁失业了。失业后,他跟随
期刊
广州有一位年轻人,只花1.8万元就红红火火地办起了一家“报社”!不过这家“报社”出版的“报纸”都是“发行量”很小的“喜报”,读者只限于要求“上报”的新郎、新娘及其亲戚朋友,最大“发行量”也没超过500份!但这家“报社”的“社长”却拿着月收入2万元的“高薪”!  他是怎样将这个时尚的新鲜职业,做得有声有色而又利润丰厚的呢?    新婚打工汉决定大赚“结婚喜钱”    1993年,贵州青年李志旺来到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