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法》视角看农村法制建设的应对措施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_w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农村地区《劳动法》落实现状,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更好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我们对汪清县西崴子村村民对法律基本知识了解方面做了调查,发现村内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现象较为明显,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势在必行,法制建设亟待完善。本文从劳动法在农村落实的实际情况角度出发,对增加农民法律知识、提升农民法律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农村 法律意识 劳动法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58-02
  在201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以劳动法为例,对延边州汪清县西崴子村村民的法律基本知识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由此提出了对农村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汪清县西崴子村进行,以西崴子村村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受调查的人数为30人,有效答卷30份,年龄在20—75岁之间。
  2.调查和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村民对婚姻法、劳动法、土地承包法等各部门法基本知识了解情况,来初步认识农村地区的法制现状。并详细访访部分村民,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参照有关文献对照分析。
  二、结果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所有调查问卷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西崴子村村民主要年龄段为40—70岁,占村内人口的80%,外来人口占10%,学生占10%,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
  (2)西崴子村村民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占(包括初中)97%,高中以上的占3%。由于老龄化问题严重,加之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受到良好的、系统的教育,导致西崴子村村民的文化程度总体较低。
  (3)男女比例:男40%,女60%。由于村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劳动力流失,使得村内男女比例不平衡。
  (4)工作年限:10年以下占20%, 10-20年占20%,20-40年占50%,40年以上占10%。
  (5)民族比例:汉族占50%,朝鲜族占50%。
  (6)劳动法基本知识了解情况:95%的人没有签订过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15%的人粗浅地了解劳动法;85%的人完全不懂;90%的人不知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5%的人在工作中真正享受过“五险一金”,65%的人仅有一两个保险;99%的人没有发生过劳动纠纷,1%的人在外地工作时发生过;发生纠纷后90%的人都会选择忍气吞声,10%的人会找村民委员会解决。(由于该村大致保持农业耕种为收入来源的状态,劳动纠纷较少发生。)
  由调查结果可知,西崴子村的村民大都不了解劳动法,更不知道如何用劳动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部分村民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虽然农村社会比较稳定,是熟人社会,但是毕竟会出现一定的劳动纠纷,届时农民不会使用法律,将会对自身权益产生影响,因而仍然要对其进行普法宣传教育。
  (7)如果发生劳动纠纷:100%的人会寻求法律援助,100%的人强烈要求进行劳动、合同法的定期普法宣传,100%的人在工作中没受到劳动者合法权利的侵害(都各自种田,自给自足),100%的人会主动维护自身权利,其中10%的人会提起仲裁或诉讼或直接找政府,其余人并不了解相关法律。
  此外,经过和部分农民进行详细的谈话采访,我们了解到,以前农民对法律这个名词很陌生,认为运用法律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因为当时的人们生活并不很富裕,不会把过多的心思放在如何增强法律的意识上,而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加上大部分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生活,很少有事情会牵及到法律纠纷。就算是遇到问题也不会对簿公堂,在中国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中,觉得去法院的事情一定是见不得人的事,害怕来自周围农村社会生活圈子的闲言闲语。以上种种原因便导致了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和对法律知识的陌生。虽然在近几年的社区普法工作中,拉近了农民与法律的距离,但是农民传统价值观中对法律的认知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三、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几点建议
  (一)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以农民的基本生活单位为普法范围,在一村、一社区、一街道中,组织有意义的法制教育活动,鼓励农民参与,在实践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促使其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在社区中,社区图书室、德育活动室等都是举行法制教育的良好平台。可以通过在活动室内或小广场上,甚至田间地头,展览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法律知识宣传画,提高农民对法律的认识。此外,也可以举办并组织观看法制讲座、法律节目等,或者组织农民参加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模拟法庭”等,让农民切实参与到普法活动中来,使法制教育得以延伸。
  另外,可以选派专人,在社区的宣传栏定期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结合农民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法律解决措施,让农民真正感受到法律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的保障。
  (二)提供法律咨询处
  若在社区或村委会中设有提供法律咨询的专门性平台,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农民如何解决其遇到的法律方面的问题,无疑会给农民带来极大的便利。例如,在农民农闲时期,法律咨询平台可以主动针对有意向外出务工的人员进行专项法律知识讲解,使其了解劳动合同的重要意义,学习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普及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措施,减少劳动纠纷隐患,保障农民利益,对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法治中国建设起到积极意义。
  政府应加大社区和村委会的法制工作建设,在硬件设施、软件配备、人员配置等方面投资建设,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落实国家依法治国的方针战略。
  (三)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媒介作为最便利的信息传播途径,可以作为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涉及面最广、运用最多、影响最大的宣传途径。所谓大众传播就是通过某种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向众多对象传递思想和观点的过程。如今,科技手段不断进步,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便利化,很多工具都可以成为法律普及教育的得力媒介。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法制意识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要想从本质上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首先要在文化建设上注重发展多种形式的、不同层次的教育。
  在国家层面上,要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思想道德教育上,要利用科学思想和现代化理论将农民武装起来,促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防止封建思想对农民的法律意识建设产生阻碍。在基层法制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培养“四有公民”,广泛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等类似活动,鼓励农民遵纪守法,让典型模范走到农民中间,为他们普及法律常识,使农民对公民的权利、义务和与自己社会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概括性的了解,让广大农民懂得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以法维权的便利。这样,当能逐步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提高农民甚至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收获成效的。在国家法治建设逐步完善的大环境下,在以法治国方略日渐落实的大背景下,每一名法律人都应积极努力,着眼于农村法制建设工作,抓弱点,补短板,切实为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国家法制建设工作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孙瑶
其他文献
古诗文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尤其是选入课本的作品,蕴涵丰富,启人深思,语句优美,值得玩味。新《语文课程标准》说:“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重新作了更明确的界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体味挖掘诗的音乐美、意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新课改、新理念,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螺旋上升,“让学生学会学习”将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此浅析一下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认识感悟,以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读”中悟,“读”中解,“读”为先    “操先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即以读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采用多
犯罪工具的痕迹信息挖掘是对犯罪现场进行实地勘查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刑事案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浅析犯罪工具的痕迹信息挖掘与运用,提高犯罪现场的犯罪工具痕
在路桥工程施工中,桩基因其承载力好及地层适应性强等优势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某具体工程案例,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在钻孔桩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
摘要: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这是关乎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此为命题,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路径上进行积极的探讨,所提出的关于家国情怀的立题,所做的相关阐述,有着牢固的历史根源和现实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情怀认同 自我认识 家庭观念 关爱友善 忠爱祖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
甘草锌是从豆科植物甘草的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甘草酸与锌结合的含锌药物[1],在体内释放出甘草酸和锌离子,作为内服抗溃疡药和补锌药物使用.由于甘草锌口感好,临床常作为婴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注重写作方法传授,用种种技法训练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小学情境作文从适应学生心理需要着眼,在显著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了探索。    一、创设情境,培养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信是学生敢于创新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指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我们开
从1999年开始,高校不断扩招,我国每年本科毕业生人数大增.近年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很多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我们以石家庄学院为
摘要:随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特色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质量也越来越高。文章从长吉图特色旅游背景下旅游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出发,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旅游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长吉图 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行业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56-0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中
英语新课标下的英语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还为今后的工作,甚至终身服务。为了帮助学生打好高中英语课程的共同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学中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