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芃著《〈春秋〉三傳研究初集》出版

来源 :中国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三傳研究初集》收録論文、札記共十五篇,在前賢論述基礎之上,參以古寫本、古注以及出土文獻等各類新材料,圍繞《春秋》三傳的異文與文本流變等問題展開考辨,析疑解滯,多所發明.具體而言,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内容.rn第1,探求《春秋》三傳在唐宋以前的文本面貌,校勘經傳誤字,訓詁疑難字詞.例如《左傳·隱公元年》“爾有母遺繄我獨無”,前人多以“繄我獨無”爲句,把“繄”看作是發語詞,書中通過排比《左傳》“繄”字用例,在顧野王、江藩、阮元舊說的基礎上,參照出土文獻用例,認爲“繄”之本字爲“殹”,是句末語氣詞,當屬上讀.又如《左傳·昭公四年》“旦而皆召其徒”,古寫本《玉篇》殘卷“占”字書證引作“皆占其徒”、《文選》李善注引作“旦而瞻其徒”,占、瞻音近義通,皆可作窺視、察看義.從此異文出發,推斷“召”爲“占”字形訛,又多方論證,驗覈是說,且《左傳·成公十七年》:“公使覘之,信”之“覘”或是“占”字加注意符“見”的分化字,“占”作“窺察”義實始於先秦.再如《公羊傳·成公十五年》“魯人徐喪歸父之無後也”何休注:“徐者,皆之辭也.關東語.”《廣雅·釋詁三》:“餘,皆也.”王念孫《疏證》據此判定“徐與餘亦聲近義同”,然而古寫本《玉篇》“餘”字書證引此正作“餘”,可證《公羊傳》之“徐”原即爲“餘”.
其他文献
就目前来看,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会计制度,这是国内会计核算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通过采取这项制度,不仅可以使全国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变得更加规范,同时还可以有
《春秋正辭箋》,清莊存與(1719—1788)撰,辛智慧箋,中華書局2020年11月出版.rn作爲清代公羊學和常州學的肇端之作,《春秋正辭》一書直接開啟了晚清百餘年的公羊學思潮,對清代
期刊
清華簡《越公其事》述勾踐滅吴事,與《國語》略同,其中述及之“江”,非長江,實爲韋昭注《國語》之“吴江”或者“松江”.春秋末期,吴國都城在今吴淞江以北,《國語》和《越公
江以達在福建提學僉事任上時,全程主持了閩本《十三經注疏》的校刊工作.通過印本實物版本特徵的對比,證實李元陽江以達銜名係由單江以達銜名挖改而成.江以達早於李元陽開始閩
饒宗頤先生在甲骨學、簡帛學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其所倡導的“三重證據法”及“五重證據法”,對《禮》《易》《詩》《書》等經典多有探討,尤其突出體現在《禮》《易》二經.在禮
高葆光《詩經新評價》反《詩序》,求新説,從文學、史料的角度研《詩》的主張,承自民國以來的研《詩》風潮.高葆光主張從文藝角度析詩,構成《詩經新評價》的核心,高氏主要承襲
《繫年》與《漢書·藝文志》所著録的幾種“春秋《微》”皆屬於鈔撮類史書,該類史書篇幅相對短小,取材來源廣泛,主要是按照一個或多個主題分章鈔録與編輯史事,當具有以史爲鑒
撫州本是今存所見鄭玄《禮記注》最早的宋刻本,開鄭玄《禮記注》附《釋文》之先例,其經注文字與婺州本《禮記注》、八行本《禮記正義》經注同源.將撫州本與婺州本、余仁仲本
陳槃的讖緯研究,可以1948年赴臺爲界,分前後二期.前期論著,乃在“古史辨”思潮影響之下,闡明讖緯文獻的核心思想,爲“符應”之説,此一思想源自上古時代的巫祝、占候和史典所
本文針對中華書局《茶香室叢鈔》點校本存在的主要問題,從甄别採納已有的校勘成果、糾正《春在堂全書》本的錯訛、補出《春在堂全書》本的缺漏、改正點校本排印錯訛、完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