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推进促使当今教学发展了很大变化,从传统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提升逐渐向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转变。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此时班主任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潛意识中影响着学生。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中职教育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班主任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开展途径进行了如下探究,仅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优势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59-03
一、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随着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便成为了中职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普通高中学生不同,中职教学侧重技能,以就业为导向,从学校出来进入社会开展工作是他们选择的主要方向,这或多或少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社会的平稳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没有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他们学习能力差、成绩不理想容易出现自卑心理。此外中职学生大都来自偏远山村或经济困难的家庭,初到学校陌生的环境和人会让他们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问题。所以身为中职学校的一名班主任,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优势
第一,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的导师。班主任作为最亲近学生的教师,可以直接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比如刚进入学校的学生,班主任发现学生不适应新环境,有的则放松学习,而部分学生面对周围的压力产生焦躁。此时班主任就要深入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快速地进入状态。第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班主任的言谈举止是学生竞相模仿的对象,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良好的示范则会影响学生一生,所以班主任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待人要谦和,做事要公正,对待困难要迎难而上,让教师的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以将学生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第三,班主任自身任务的要求。班主任自身的职责不仅包含班级管理和建设,学生的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也是班主任工作的范围。面对新的形式,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以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分析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氛围。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学生和先生的关系是同志的关系,教师是同志中的领导者,因此要尊重教师。教师和学生,一切都是互相平等的关系,用老话来讲便是‘教学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利。”师生只有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才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开展心理教育的根本前提,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深入每个学生的实际,了解他们的背景、学习情况、个性特征等,如此才能开展针对性教学。中职学校学生大都为寄宿生,班主任要进入宿舍,了解他们在校的真实状态。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去看待问题,并及时调整方法,让学生去真心的接受。
健康的班级氛围可以将学生的不良行为扼杀在摇篮中,所以班主任要发挥班级学生的力量,公平、公正选择班干部,定期开展班级活动,并广泛接纳学生的意见。而且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他人的关爱,遇到问题不再独自哭泣,而是平和地与他人交流,对当面难以表达的问题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方式开展交流。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中。活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班主任要整合学校各种资源,将资源的教学作用发挥到最大,比如开展“我是文明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并在实际的体验中提高认知和能力,以此获得快乐。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举办的职业技术比赛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沉稳、冷静处理的良好品质,并在比赛中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引导学生自我建设。在中职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所以班主任要明确好自身的地位,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能一味地包揽过来,而是要引导学生自我反省,开展自我建设和管理,而且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成立互帮小组,在同伴的帮助下解决学习、交友等问题。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工作,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让学生可以科学处理身边的问题,并善用周边的资源来宣泄情绪,比如日记、跑步等方法,此外还可以向心理辅导教师或家长求得帮助。
(四)重视偶发事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中职班主任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引导者,需要及时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对于学生存在的一些疑惑问题,班主任必须要及时了解,从而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这样学生便能够在老师的干预下及时调整好心态。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心理学相关的电影及书籍,让学生能够对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逐渐加深对其的理解,这样学生自己出现那些心理问题之时,学生就可以将自己掌握的心理知识去尝试调节自己存在的不良心态,从而及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另外,中职班主任还需要反复向学生强调,如果自己的心理问题仅靠自身不能解决之时,可以尝试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当然,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需要配合专业人士去引导学生,让其及时转变消极的想法及情绪,主动进行自我调节。相信在这样的心理干预背景下,学生自我疏导的能力会不断提升,也会树立正确的解决问题观念。 (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发现学生进步并肯定。通过对中职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都和家庭、学生生活有直接关系,如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会受自身学习成绩不佳、对前途迷茫等问题的困扰,很容易滋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加以干预,学生的心理障碍会越来越多样,这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中职班主任,必须要充分意识到此点,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及时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及改变,对其进行肯定与赞扬,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逐渐地喜欢上学习及生活,实现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构建目的。相信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即使将来步入社会,也会积极地面对生活及工作,从而及时解决遇到的困惑问题。比如:对于班级中那些偏科的学生,当发现他们有了进步之后,就需要在班级中对其进行公然的肯定与赞美,并要给其一定的鼓励与奖励,让其保持进步的积极学习状态。总而言之,中职班主任想要取得理想的心理教育效果,不仅要明确正面教育与引导的价值,更要意识到细节教育的高价值,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及时了解每位学生及变化,从而根据其进步加强鼓励与引导。
(六)帮助学生树立认知自我、健康发展的观念。中职时期的学生处于增长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时期,作为班主任要做好思想工作,让孩子从失败的考试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并根据自身学情设定阶段性目标,通过一定的努力便可实现,以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只有改变进入大学才能获得发展的陈旧观念,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積极地进入到中职学习中来,才能有更多的选择,才可以获得更高的提升和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只有明确方向、坚持不懈,才能寻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七)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认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和家庭有着密切关系,所以班主任要帮助家长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提高家长的认识。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个孩子存在明显的生理缺陷,而父母还总是说孩子笨、傻,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形成自卑、内向的心理。班主任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交流,将孩子在校的变化告知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变化的因素,并共同商讨孩子身心发展的策略。比如小李同学在校期间十分节省,一天只吃两顿饭,为此班主任要和家长交流,分析出现此种情况的因素——父母常常和学生灌输家庭困难,让孩子节约,不然无法获得助学金,为此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身为家长在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之后,也要做好和学生的沟通工作,缓解学生焦虑、紧张的心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身为一名中职班主任,肩负着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教育职责,班主任要加强对每位学生的了解,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班级的力量、家庭力量、学生自身力量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推动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发展,真正为学生将来学习、生活及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基,成为一个对社会发展有助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红侠.中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优势[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
[2]谭洪波.对中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2011(4):33-35.
[3]支玲.班主任开展中职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24):191.
[4]卢树华.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05):63-65.
[5]孙思.班主任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J].时代教育.2015(08):81-83.
[6]王彩梅.浅议班主任实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22):148-150.
【关键词】中职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优势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59-03
一、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随着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便成为了中职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普通高中学生不同,中职教学侧重技能,以就业为导向,从学校出来进入社会开展工作是他们选择的主要方向,这或多或少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社会的平稳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没有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他们学习能力差、成绩不理想容易出现自卑心理。此外中职学生大都来自偏远山村或经济困难的家庭,初到学校陌生的环境和人会让他们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问题。所以身为中职学校的一名班主任,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优势
第一,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的导师。班主任作为最亲近学生的教师,可以直接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比如刚进入学校的学生,班主任发现学生不适应新环境,有的则放松学习,而部分学生面对周围的压力产生焦躁。此时班主任就要深入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快速地进入状态。第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班主任的言谈举止是学生竞相模仿的对象,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良好的示范则会影响学生一生,所以班主任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待人要谦和,做事要公正,对待困难要迎难而上,让教师的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以将学生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第三,班主任自身任务的要求。班主任自身的职责不仅包含班级管理和建设,学生的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也是班主任工作的范围。面对新的形式,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以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分析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氛围。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学生和先生的关系是同志的关系,教师是同志中的领导者,因此要尊重教师。教师和学生,一切都是互相平等的关系,用老话来讲便是‘教学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利。”师生只有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才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开展心理教育的根本前提,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深入每个学生的实际,了解他们的背景、学习情况、个性特征等,如此才能开展针对性教学。中职学校学生大都为寄宿生,班主任要进入宿舍,了解他们在校的真实状态。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去看待问题,并及时调整方法,让学生去真心的接受。
健康的班级氛围可以将学生的不良行为扼杀在摇篮中,所以班主任要发挥班级学生的力量,公平、公正选择班干部,定期开展班级活动,并广泛接纳学生的意见。而且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他人的关爱,遇到问题不再独自哭泣,而是平和地与他人交流,对当面难以表达的问题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方式开展交流。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中。活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班主任要整合学校各种资源,将资源的教学作用发挥到最大,比如开展“我是文明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并在实际的体验中提高认知和能力,以此获得快乐。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举办的职业技术比赛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沉稳、冷静处理的良好品质,并在比赛中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引导学生自我建设。在中职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所以班主任要明确好自身的地位,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能一味地包揽过来,而是要引导学生自我反省,开展自我建设和管理,而且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成立互帮小组,在同伴的帮助下解决学习、交友等问题。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工作,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让学生可以科学处理身边的问题,并善用周边的资源来宣泄情绪,比如日记、跑步等方法,此外还可以向心理辅导教师或家长求得帮助。
(四)重视偶发事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中职班主任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引导者,需要及时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对于学生存在的一些疑惑问题,班主任必须要及时了解,从而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这样学生便能够在老师的干预下及时调整好心态。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心理学相关的电影及书籍,让学生能够对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逐渐加深对其的理解,这样学生自己出现那些心理问题之时,学生就可以将自己掌握的心理知识去尝试调节自己存在的不良心态,从而及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另外,中职班主任还需要反复向学生强调,如果自己的心理问题仅靠自身不能解决之时,可以尝试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当然,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需要配合专业人士去引导学生,让其及时转变消极的想法及情绪,主动进行自我调节。相信在这样的心理干预背景下,学生自我疏导的能力会不断提升,也会树立正确的解决问题观念。 (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发现学生进步并肯定。通过对中职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都和家庭、学生生活有直接关系,如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会受自身学习成绩不佳、对前途迷茫等问题的困扰,很容易滋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加以干预,学生的心理障碍会越来越多样,这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中职班主任,必须要充分意识到此点,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及时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及改变,对其进行肯定与赞扬,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逐渐地喜欢上学习及生活,实现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构建目的。相信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即使将来步入社会,也会积极地面对生活及工作,从而及时解决遇到的困惑问题。比如:对于班级中那些偏科的学生,当发现他们有了进步之后,就需要在班级中对其进行公然的肯定与赞美,并要给其一定的鼓励与奖励,让其保持进步的积极学习状态。总而言之,中职班主任想要取得理想的心理教育效果,不仅要明确正面教育与引导的价值,更要意识到细节教育的高价值,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及时了解每位学生及变化,从而根据其进步加强鼓励与引导。
(六)帮助学生树立认知自我、健康发展的观念。中职时期的学生处于增长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时期,作为班主任要做好思想工作,让孩子从失败的考试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并根据自身学情设定阶段性目标,通过一定的努力便可实现,以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只有改变进入大学才能获得发展的陈旧观念,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積极地进入到中职学习中来,才能有更多的选择,才可以获得更高的提升和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只有明确方向、坚持不懈,才能寻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七)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认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和家庭有着密切关系,所以班主任要帮助家长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提高家长的认识。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个孩子存在明显的生理缺陷,而父母还总是说孩子笨、傻,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形成自卑、内向的心理。班主任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交流,将孩子在校的变化告知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变化的因素,并共同商讨孩子身心发展的策略。比如小李同学在校期间十分节省,一天只吃两顿饭,为此班主任要和家长交流,分析出现此种情况的因素——父母常常和学生灌输家庭困难,让孩子节约,不然无法获得助学金,为此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身为家长在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之后,也要做好和学生的沟通工作,缓解学生焦虑、紧张的心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身为一名中职班主任,肩负着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教育职责,班主任要加强对每位学生的了解,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班级的力量、家庭力量、学生自身力量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推动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发展,真正为学生将来学习、生活及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基,成为一个对社会发展有助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红侠.中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优势[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
[2]谭洪波.对中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2011(4):33-35.
[3]支玲.班主任开展中职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24):191.
[4]卢树华.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05):63-65.
[5]孙思.班主任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J].时代教育.2015(08):81-83.
[6]王彩梅.浅议班主任实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2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