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亲和的关系就是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师生紧紧连在了一起,能更好地促进师生间交流和学习。本文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达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宗旨,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师生 和谐 以人为本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但教师因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教师扮演重要角色,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一方,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题。那么,如何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尊重为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学生也是有独立人格、有潜力、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得到尊重是学生作为人的权利与要求。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其基本权利。要克服把自己的知识、观点和认识方法强加给学生的作法,改变与学生居高临下的谈话方式,去研究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伙伴。同时作为教师还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消除偏爱因素,特别是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和暂时还是后进生的学生,最好是与其朋友式的进行沟通,采取公平交流的方法,不能随意打骂学生、体罚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否则极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教师只有尊重了学生,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魏书生曾说过:“民主像一座架在师生心灵间的桥梁,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梁就越坚固、越宽阔”。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学生对民主的渴望也与日俱增,这是社会的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工作中,采取民主的工作作风,有事多与学生商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吸取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默契配合下,学生会心悦诚服,同时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调动出来。教师还可把自己对人生,对教学的想法真诚地和学生商讨,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教育教学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宽松为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师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中渡过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以极佳的心理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巧妙方法,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空间。在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感情丰富,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对待学生的发言,应持期待成功的热情,脸上多一点微笑,眼神多一点信任,口中多几句激励的话语。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应及时给予鼓励。要持无过错原则,既使是有人提出很“傻”的问题和答错题,也不要讥讽,而应从神态、语言、动作上表露出你是在诚恳地引导他们找出错误所在。对于课堂上违纪的学生,应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注意批评的艺术,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才会形成乐学的氛围,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个人长处得到充分展示,而且进一步健康和谐发展。师生之间才会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实现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思维共鸣,感情共鸣,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
三、关爱理解,构建和谐的感情基础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育教学活动是双方活动,同时也是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的心理过程,爱和理解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必须满腔热情,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多一份爱就多一份情感,学生就会喜爱你,爱跟你说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的课,教师的言行风范就会变成学生的无声楷模。因此,教师必须处处流露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了解学生的困难,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要经常参加学生的活动,当好学生活动的参谋,在活动中拉近师生距离。当教师把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学生就会从心灵深处接纳你,愿意接受你的教育,爱戴你,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理解学生是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的感情基础,因为理解是对学生想法和行为按其本身的心理状态去认识和分析,而不是把他人的看法强加给他们,只有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给予正确的疏导,这就要求我们去研究学生。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他们在品德表现、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意志品质方面又表现出不同特点。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确定教学目的、内容,并且耐心聆听学生的倾诉和发泄,让学生在倾诉和发泄内心的苦闷和烦恼中得到调节。同时,也使教师能较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给予启迪和疏通,学生也会视你为知音,乐于与你交流和沟通,师生间才会产生情感的共鸣,师生关系才会更融洽。
四、率先垂范,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适当的情绪及合理的言行皆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钦佩感,才会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让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师生友谊的快乐,使他们相信人世间是真诚的、美好的。从而体验到友爱、尊重、诚实、平等之道德经验。相反,如果老师的态度是自私的、冷漠的,缺乏责任心,他们就会认为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从而产生自私、仇恨、势利的情感,缺乏责任心和合作精神等。正如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无论是多么调皮的学生对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钦佩甚至崇拜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加强学习,给自己加油充电,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习其他各方面的科技文化知识,从而全面提升素养。
当然,教师要为人师表,事事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这样,就会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以良好的个人品质感染学生,让自己的人格魅力散发出光芒,从而缩短学生与你的距离,营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罗惠卿.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
[2]师科敏.关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0(12) .
【关键词】师生 和谐 以人为本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但教师因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教师扮演重要角色,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一方,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题。那么,如何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尊重为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学生也是有独立人格、有潜力、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得到尊重是学生作为人的权利与要求。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其基本权利。要克服把自己的知识、观点和认识方法强加给学生的作法,改变与学生居高临下的谈话方式,去研究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伙伴。同时作为教师还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消除偏爱因素,特别是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和暂时还是后进生的学生,最好是与其朋友式的进行沟通,采取公平交流的方法,不能随意打骂学生、体罚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否则极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教师只有尊重了学生,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魏书生曾说过:“民主像一座架在师生心灵间的桥梁,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梁就越坚固、越宽阔”。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学生对民主的渴望也与日俱增,这是社会的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工作中,采取民主的工作作风,有事多与学生商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吸取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默契配合下,学生会心悦诚服,同时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调动出来。教师还可把自己对人生,对教学的想法真诚地和学生商讨,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教育教学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宽松为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师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中渡过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以极佳的心理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巧妙方法,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空间。在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感情丰富,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对待学生的发言,应持期待成功的热情,脸上多一点微笑,眼神多一点信任,口中多几句激励的话语。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应及时给予鼓励。要持无过错原则,既使是有人提出很“傻”的问题和答错题,也不要讥讽,而应从神态、语言、动作上表露出你是在诚恳地引导他们找出错误所在。对于课堂上违纪的学生,应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注意批评的艺术,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才会形成乐学的氛围,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个人长处得到充分展示,而且进一步健康和谐发展。师生之间才会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实现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思维共鸣,感情共鸣,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
三、关爱理解,构建和谐的感情基础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育教学活动是双方活动,同时也是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的心理过程,爱和理解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必须满腔热情,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多一份爱就多一份情感,学生就会喜爱你,爱跟你说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的课,教师的言行风范就会变成学生的无声楷模。因此,教师必须处处流露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了解学生的困难,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要经常参加学生的活动,当好学生活动的参谋,在活动中拉近师生距离。当教师把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学生就会从心灵深处接纳你,愿意接受你的教育,爱戴你,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理解学生是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的感情基础,因为理解是对学生想法和行为按其本身的心理状态去认识和分析,而不是把他人的看法强加给他们,只有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给予正确的疏导,这就要求我们去研究学生。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他们在品德表现、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意志品质方面又表现出不同特点。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确定教学目的、内容,并且耐心聆听学生的倾诉和发泄,让学生在倾诉和发泄内心的苦闷和烦恼中得到调节。同时,也使教师能较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给予启迪和疏通,学生也会视你为知音,乐于与你交流和沟通,师生间才会产生情感的共鸣,师生关系才会更融洽。
四、率先垂范,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适当的情绪及合理的言行皆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钦佩感,才会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让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师生友谊的快乐,使他们相信人世间是真诚的、美好的。从而体验到友爱、尊重、诚实、平等之道德经验。相反,如果老师的态度是自私的、冷漠的,缺乏责任心,他们就会认为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从而产生自私、仇恨、势利的情感,缺乏责任心和合作精神等。正如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无论是多么调皮的学生对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钦佩甚至崇拜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加强学习,给自己加油充电,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习其他各方面的科技文化知识,从而全面提升素养。
当然,教师要为人师表,事事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这样,就会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以良好的个人品质感染学生,让自己的人格魅力散发出光芒,从而缩短学生与你的距离,营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罗惠卿.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
[2]师科敏.关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