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质量课程治理体系与育人实践体系关系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材.教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o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高质量课程体系,需要思考高质量课程治理体系和实践体系及其统一关系.与高质量教育要求相适应,我国课程治理体系呈现国家主导多主体参与治理、全面治理、基于国际国内经验和评价监控治理的特征,课程实践体系呈现高标准目标、综合性内容、灵活性实施和综合创新评价等特征.这对学校课程育人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效果,但出现了较严重的分化现象等问题.面向未来的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应确立优质、公平和差异包容的高质量课程标准;共建共享的治理关系;完善各级课程治理机制;从社会源头治理,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把考试评价作为课程治理工具,而不是目的;根据课程育人功能要求不断地完善课程实践体系.
其他文献
基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职能,从社区健康管理的角度阐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所承担的职责,同时以上海市为例,阐述大数据对全程健康管理模式的支撑作用.综述国内外实践,系统梳理当前健康大数据在社区健康管理领域内分别应用于A端管理决策端、B端机构应用端和C端个人应用端的主要进展,对比分析了解到当前在大数据社区健康管理应用方向还存在大数据挖掘不够、社区信息化投入不足、数据质量和安全性待提升及数据缺乏有效整合等问题,并提出包括强化健康大数据在资源配置和调控方面的应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
借鉴政策问题确认的思路、步骤和方法,首次确认现阶段面临的222项公共健康具体任务并形成清单,定量明确每个具体任务的关注程度,以期为决策者、提供者、研究者和公众把握公共健康风险提供全景视野.
遵循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思路和原理,明确提出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应具备的8个要素,包括强而有力的社会环境支撑、动态把握公众需要的能力、把控健康风险因素的水平、适宜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成熟并且协调的组织体系、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健全的公共健康服务功能、公共健康具体任务的关注程度.8个要素又可进一步细化为63个可操作的具体定位.各方认可度为88.8%~93.9%.首次为公共健康体系建设提供了“何为适宜”的定性评判标准.
目的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能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社区患者在线医疗服务使用意愿的形成机制.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淮安市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26份,并通过Amos 23.0构建与分析模型.结果 信息对患者在线医疗服务使用意愿没有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影响行为技能对使用意愿产生间接效应,为0.221;信息对行为技能的直接效应为0.635.动机对使用意
提出抗疫组织力主要是指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党组织为完成其承担的抗疫任务、实现党组织的抗疫目标而组织、凝聚、动员、影响疾控系统内外力量的能力,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党的抗疫主张、贯彻党的抗疫决定、团结动员疾控专业人员、推动疾控改革发展,以及为基层抗疫治理献策.以结果链模型梳理上海市疾控机构党组织抗疫组织力的实践内容,包括上海市疾控机构党组织响应贯彻党的抗疫主张与决定、疾控体系软件和硬件资源投入,形成抗疫专班组建、抗疫人员培训和全方位保障,动员提供循证献策与综合协调、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国际冲突昭示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历史教育对此应有所作为.历史教育的功能一直在与时俱进,内涵不断丰富,从以史为鉴到国家认同,再到国际理解.在信息时代,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并存,历史教育应再度进行调整.跨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历史教育应建构出整体的世界史叙事、均衡的世界史框架,形成合理、深刻的跨文化知识体系.跨文化交流与历史教育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存在高度的一致,它们都致力研究面对和处理差异的智慧,跨文化交流与历史思维都是后天养成的,跨文化交流与历史思维均须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历史教育所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五育融合”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且五育之间的融合是有限度的.就教学目标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情感类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太适合知识类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教学内容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而不太适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就教学方式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开放性教学而不太适合预设性教学.教学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树立“扬长式”的融合教育理念,设计富有“节奏性”的五育内容,倡导“默会式”的融合范式,建构“欣赏性”的融合评价体系.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思维的新方式和教育实践的新范式,其引领下的教学变革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融合的发展.这一价值定位要求教学以"五育间性"为根基,遵循由"渗透"到"互联"、至"互育"、达"合育"的认识逻辑,由"源"及"流"地推动五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渐进融合.通过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勾勒融合育人的应然框架,统整融成型教学资源、强化融合育人的有力支撑,采用融通性教学方式、提升融合育人的实践品质,落实融入式教学评价、实现融合育人的深度覆盖等举措打造五育融合式教学体系,可以确保教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趋势,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统编历史教材采用点线面结合、单点聚焦、大分散小集中的呈现方式,阐述了各民族的"四个共同"、各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政策的初心,构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框架.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史事为依托,教材还原了各民族汇聚形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过程,强化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使学生形成共同的国家历史记忆.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到
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个核心概念,缘起于探索语文教材建设的科学化发展道路.阐明语文要素的内涵及其对于明确语文课程内容,解决语文学科学什么、为什么学,以及建构语文学科语言文字目标训练序列的价值与意义;对全套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关键栏目和呈现方式等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出语文要素的四个主要特点,即内容安排的系统性、目标训练的发展性、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方法运用的综合性,可以提示教师在理解和把握语文要素时容易出现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