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功能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选择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非功能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5例非功能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切缘、病理报告及随访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纳入75例患者,有16例(21.3%)出现淋巴结转移。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 cm(OR 4.196,P<0.05)和病理分级G3(OR 4.673,P<0.05)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3年及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92.0%和89.2%。淋巴结转移及未转移组患者5年DFS分别为75.0%和93.0%(χ2=6.09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3 cm、病理分级为G3和手术切缘阳性显著影响患者的DFS,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存在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切缘阳性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非功能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较高,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较大,应行包含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切除。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TP区(HBP-TP)相互结合的特异性多肽并研究其对HBV复制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的HBP-TP重组蛋白为底物,对噬菌体多肽展示文库进行筛选获得特异性噬菌体并测序其多肽区。统计重复率大于10%的多肽序列进行商品化合成。将合成多肽作为药物处理HBV表达细胞后检测HBV复制水平的变化。结果从噬菌体多肽展示文库中筛选出8条靶向HBP-TP重组蛋白
目的了解2012—2015年深圳市手足口病重症患儿柯萨奇A6型肠道病毒(CVA6) VP1~VP4基因特征。方法对2012—2015年深圳市重症手足口病样本中所有CVA6阳性样本进行VP1~VP4全长序列扩增和测序,运用DNASTAR6.0和MEGA6.02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深圳市2012—2015年共有4例重症手足口病是由CVA6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均为发热、疱疹和无菌性脑炎等中枢神
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和耐药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最近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肿瘤细胞的存活、增殖、干细胞特征获得、侵袭、转移及耐药性至关重要。本文从肝炎病毒、肝纤维化对微环境的贡献,以及微环境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等方面对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步骤。6例患者均以全腹腔镜方式完成手术,采用基本术式(腹腔镜胆囊、肝门部胆管和胆总管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联合肝切除、尾状叶切除及门静脉切除重建。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个月。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5
精准、微创、数字化、信息化与集成医疗是精准医学时代肝胆外科学科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与新常态。众所周知,肝胆肿瘤的外科治疗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基于基因组学为基础的肿瘤精准医疗在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我们相信,随着临床证据的进一步积累,肝胆肿瘤外科围手术期的治疗策略必将发生显著的改变。我们预期,精准医学的发展将在以下方面改变肝胆肿瘤外科的治疗选择:一是针对首诊不可
患者男性,45岁,诊断为肝右叶及右尾状叶肝细胞癌伴门静脉右支癌栓(T4N0M0,ⅢB期)。患者经手术+介入治疗后仍然出现肿瘤肝内多发转移。在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指导下接受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仑伐替尼和PD-1抗体派姆单抗的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目前生存时间>11个月,影像学评估达完全缓解,AFP持续正常5个月。
期刊
胰腺颗粒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神经源性肿瘤,存在潜在恶性可能。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故术前很难与胰腺恶性肿瘤相鉴别,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术式的选择依据肿瘤的位置、大小等而定。本文报道一例胰腺颗粒细胞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讨论。
期刊
目的制备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探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5只。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下腔静脉(IVC)制备BCS大鼠模型,对照组仅分离IVC周围组织。术后饲养12周检测肝功能,然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疗,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饲养至12周模型组存活20只(80.0%)大鼠,对照组存活22只。与对照组比较,模型
随着我国公民器官捐献的快速发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器官已获广泛采用。为此,DCD供体的质量,包括如何保存、维护器官的质量亦成为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器官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乙醛脱氢酶2(ALDH2)可在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内的众多应激条件下为各种器官提供保护,自噬的激活与抑制也可在不同应激条件的器官保护中发挥作用,而ALDH2则可通过调节自噬减少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术前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59例HCC患者临床资料,男128例,女3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MVI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β值对独立危险因素评分,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评分对MVI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