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通过调用相应的命令,进行合理的设置,能在多个办公组件之间进行一些数据的相互转换,形成资源共享。 关键词:Office办公组件 数据 转换 效率 中图分类号:TP3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1—0063—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调用相应的命令,进行合理的设置,能在多个办公组件之间进行一些数据的相互转换,形成资源共享。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从培养环保意识,争做文明“小卫士”;开展体验活动,争做文明“小标兵”;做好“希望工程”,争做文明“小模范”;深化特色活动,争做科学“小行家”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品德课程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 【关键词】品德教学 培养 小学生 公民意识 胡锦涛同志在17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
袁振国认为,学习策略是可以加以训练的,其训练过程就是学会学习的过程。[1]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一直也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如何培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每一位教师一直探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运用“基本图形法”,在相似三角形一章中设计了一节习题课,展示和体现“运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这一策略,使这一策略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力图实现在课堂上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培养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加强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一、感受自然情趣美,以美怡情,陶冶学生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描写大自然的散文,它们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形象,展示无穷魅力。如《草原》“一碧千里”的鲜明流畅让学生领略草原的“畅旷美”和鲜明的“层次美”,使人心胸开阔,满目生辉;《可爱草塘》“清流图”的神秘恬静,让学生
一、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在我国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旨在改变过分重视语法的讲解和掌握,强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并不是意味着语法教学可有可无,而是改“过分”为“适当”,改练习形式“单一”为“多样化”,既关注语法的规定性,又重视语法的描写性,强调语法学习应该为语言运用服务。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中学英语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弱化语法教学的倾向,在公开课或优质课中往往回避语法讲解
[摘 要]在多年的高三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传统复习方法的不足,如何让复习课上出新授课的感觉,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从生命传承的视角,从四个水平上阐述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深入挖掘这几部分知识之间的内涵,对生命繁衍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以细胞分裂——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为线索将该部分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关键词]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复习、生命传承 高三复习课常
【摘要】数学是一门提炼于生活,但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逻辑性。要学好数学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习兴趣;巧设陷阱,激发审题觉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找准数据,严谨解题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习惯。 【关键词】审题习惯;学习兴趣;审题觉悟;理解题意;
摘要:利用Visual Foxpro 6.0开发了一套通讯录管理系统,它能够记录、查询个人的信息,且完整地保存个人的信息,可作为一个多功能电话记事本使用。 关键词:数据库 Visual Foxpro 6.0 通信录 录入 查询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4-0144-02
新一轮课改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教师安排实验,全班学生照葫芦画瓢的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改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给学生留下了发展,创新的空间。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思考。 1 教学过程中“角色”的改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
一、课题分析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本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然后采取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归纳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
摘要: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Authorware7.0以及数据库Access构建多媒体互动课件。 关键词:框架图标 交互图标 判断图标 导航函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1—0051—02 本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