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人性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e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勒卡雷说:“电影不是个人的呓语。小说,诗歌可以是,但电影不能是,电影应该是能作用于现实,电影应该是有用的。”有一个电影导演,三年前就拿到一个剧本,却一直不敢拍,直到他的第一个儿子出世。他说:“我没有把握,我等到我的儿子出世,他的生命让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了解。这时,我想,我可以拍了……”这个人名叫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这部电影,后来被称为历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辛德勒的名单》。
  我想,为什么在我们国产电影中看不出广阔的视界和敞亮的心灵?为什么国产电影充满着急吼吼的说教、虚假的感情和做作的表演?因为我们的电影失去了人性的基础,因为我们的电影人很少真正关注普通中国人的精神状况。我们的电影人,是否有一些人躲在象牙塔内,怀着难以捉摸的心理,终日揣测着“上面”的口味,看不见真实、鲜活的中国人?是否有另一些人愤世嫉俗,却过度关注自我,把握不了现代社会的脉博,失去了体察现代中国人真实思想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在世纪末的中国银屏上,仍是帝王将相、秦砖汉瓦、才子佳人满天飞的原因。中国人的物质生活进步了许多,中国人的精神状况又进步了多少?我们有多少人真的知道中国的老百姓在想些什么吗?有多少人真的关注过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状况吗?
  在我们的国家里,曾有一段时期,人性问题是一个禁区,可是我总认为只要电影是人拍的,是拍给人看的,就不能不讲人性。在这篇文章里,我不会讨论人性,因为这是一个大的吓人的命题,我只想说,娱乐片人苦苦寻觅的所谓“卖点”,主旋律片人绞尽脑汁寻觅的教育、引导人民的“切入点”就在于人性。
  因为电影的主题永远应该是人,而不是其他的东西。
  在一个中日导演交流会上,一个著名日本导演在看过几部中国喜剧片后,说了一句几乎让所有中国导演都难忘的话,他说:“你们应该记住,这世上没有可笑的事,只有可笑的人。”一部电影的创作者们如果不能以博大胸襟和敏锐的视角去体察普通人的人性(不是某些特别人物,而是普遍意义上的人性),拍出的电影一定是非常糟糕的。
  不能挖掘出基于人类本性的深刻原因,导致绝大部分国产故事片,给人的最大感觉就是乏味、做作和无聊,对观众失去了吸引力。就拿战争片来说,国产战争片好象永远是表现几个干部在指挥室里对着地图比划,“以伟大的气魄赢得战争的胜利”。可是这样的视角是否单一?宣传英雄的影片是否煽情过度?
  我见过广西前线被苏联造的空爆弹炸成筛状的解放军战士的尸体,这种炮弹的一次齐射可在10秒钟内将四个足球场大小面积内的所有生物全部扫光!而我们的战士却常常要冒着这种炮火冲锋。我们的军队,由于装备和火力的低劣,为了夺取战争胜利,常会付出惨重伤亡,有些战斗的惨烈,远胜于美国人所经历的奥马哈战役,我们应该更有理由拍出《拯救大兵雷恩》这样的电影。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而那些血肉、伤痛和恐惧,往往是战争的真相,难道就这样被湮灭?对这些我们的电影人可曾真正关注过、体会过、表达过?
  周涛在《西部与西部》一文里说:“实际上中国西部的故事一点儿也不比美国西部少,其粗犷的力度和多种文化冲撞的光芒,如能表达,则更精彩。每每翻阅中国西部的历史,有些史料常使人惊愕,那些发生过的事情是那样地富有戏剧性,那样惊险和神奇,随便让哪个有眼光、有能耐的导演拍部片,都不比《拯救大兵雷恩》差,可惜……”
  中国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能够阐明自身的事,我们恰恰是缺少能够阐明自身的人。
  我们因此才变成“世界结束的地方”。
  套用一句中国式的说法,好莱坞的每部片子都是主旋律片——每部片子都极力宣扬美国式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贬低和丑化与它不同的价值观,特别是共产主义价值观。与我们的主旋律片相比,好莱坞唯一的不同在于片子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尽管美国人处处自居老大,甚至动辄大打出手,可这世界上喜欢美国的人仍比讨厌美国的人多得多。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海军和全球作战的战略,却从未听说过“美国威胁论”,有些国家甚至欢迎美 军驻扎,而中国只不过造了些略微大一点的军舰,马上就有“中国威胁论”,而且周边国家也真的相信这种论调。所有的原因都是因为美国人处处给人一种很有人情味的印象,它有一整套手段(其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电影)来“塑造”美国人的世界形象,反观中国的电影业现状,我觉得电影工作者们没有把党和人民交待的任务做好。道理很简单,外国人在我们的电影上看不到人性,他们就会认为我们这个国家缺乏人性。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一部电影的出台,都会造成国际范围的影响。如果我们再不关注人性,片面强调某些甚至是扭曲人性的东西,我们电影所想表达的意识形态,我们想要加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反映真实的中国社会,改善中国人的国际形象,都会很困难。
  今年是建国50周年,对电影人来说,我们处于中国近百年历史中最“黄金”的一段时期。任何国家的历史都表明,只要有50年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期,就会出现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发展,经济蒸蒸日上,科技突飞猛进,文化和艺术百花齐放,精英人才辈出,都会促成对人性的大胆探索和伟大思想的诞生,所形成的基础,足以荫泽几个世纪!
  我已经看到,自《没事偷着乐》开始,已经有导演举起“关注小人物”的大旗。有了关注真实人性的开端,拍出经典之作的日子就不远了。 
其他文献
能歌善舞的人气巨星威尔·史密斯被称为是好莱坞的“黑马王子”,继1996年《ID4星际终结者》、1997年《MIB星际战警》票房取得骄人成绩之后,威尔·史密斯今夏又经《飙风战警》抢滩美国独立纪念日档期,战果赫赫。威尔对自己的超高人气表示欣慰:“我跟外星人交过手,拯救过世界,现在又当上牛仔。我实现了每一个孩子最疯狂的梦想。”此外,威尔与老婆洁达冰姬的恩爱也令人称羡。  (沙粒)
期刊
二十二年前,乔治·卢卡斯执导的科幻片《星球大战》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捧走了7枚金像奖,刷新了票房纪录。  二十二年后的今天,乔治·卢卡斯在突尼斯的沙漠上,又开始了跨世纪的创作。新版《星球大战》首部片《幽灵的威胁》刚一推出,便再次掀起全球星战银幕热潮,《幽》片仅放映了一周,票房价值就比《泰坦尼克号》高出一半;放映了九周,就超过了《侏罗纪公园》的总收入。今年夏季,已在美国创下3亿多美元的票房狂飚。看来
期刊
出品人:张培民 闫晓明 韩三平  编 剧:黄 丹 唐娄彝  导 演:黄建中  摄 影:张中平  美 术:李 秀  录 音:章 文  作 曲:许舒亚  总制片:曹 彪  制 片:薛 鑫  主要演员:  顾维钧……陈道明饰  肖克俭……何政军饰  梅…………许 晴饰  陆征祥……修宗迪饰  王正廷……李建义饰  克里孟梭……Gerard Thirion饰  威尔逊……Edward Meeks饰  劳合
期刊
陈安娜与林孟哲  陈安娜在新加坡娱乐圈已经闯荡了17年,拍过的电视剧有《豆腐街》、《城市双雄》、《高家万岁》、《骤雨骄阳》、《单身女郎》、《锁不住的天空》、《德士司机》、《珍珠街坊》等,特别是近年来,出镜率很高。  在不同的剧集中,陈安娜和男演员都有感人的爱情故事,但在实际生活和充斥着离离合合的娱乐圈中,她和丈夫林孟哲的爱情故事,却显得情深而真实……  千里姻缘  林孟哲是留学美国的马来西亚人,并
期刊
前不久,克劳迪娅·希弗这位荣登世界各国杂志封面次数最多的超级名模被载入吉尼斯史册。与此同时,她在法国当选为1998年最性感的女郎。  克劳迪娅出生在德国小城杜塞尔多夫。她儿童时代的梦幻是考上大学,跟父亲一样当律师。时装界对她来说,既陌生又遥远,她从没想过要涉足这一领域。1989年,17岁的克劳迪娅和女友们去一家迪斯科舞厅跳舞时,被一家模特儿公司的老板发现,从而便与时装结下不解之缘。十几年的T型舞台
期刊
二次大战后期,一场激烈的海空战后,一架重创的美国飞机迫降在中国长城脚下,一支八路军小分队救起飞行员欧文,护送他向解放区走去。  一路上,欧文目睹了中国人民在残暴的侵略者面前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以亲身体会逐步消除了对中国人民和八路军的偏见,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博大的胸怀和对和平的呼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在战斗中与他们建立起生死与共的感情……  半个世纪后,一个老人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黄河岸边,深深地怀念
期刊
板板乡芭茅坡村支书梁老贵即将离任,却为迟迟选不出一位符合条件的继承人而倍感苦恼:妇女主任伍明秀是老支书认准了的接班人,为修水渠迟迟不能和在省城工作的丈夫团聚,正面临离婚的危机;与她竞争的“能人”李冬生承包荒山开办采石场,不仅想要有钱还要有权,处心积虑要把伍明秀挤下去。这下,小小的板板桥可就热闹了……  剧照说明:  1、外号“牛板筋”的板板乡芭茅坡村支书梁老贵  2、聪明能干的妇女主任伍明秀  3
期刊
陈凯歌作为中国电影第5代导演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创造过的辉煌自不必说。去年人们满怀期待的新片《荆轲剌秦王》一经试映,即遭国内媒体的一致批评,因此有人认为陈凯歌已“江郎才尽”。几乎与此同时该片在日本却大受欢迎,票房突破15亿日元。  今年8月陈凯歌再一次把他重新剪辑后的《荆轲剌秦王》带回到国内观众面前,在京城8家有立体声设备的影院公映。再次面对的媒体审视的《荆轲剌秦王》是赢得的一片倒彩还是热烈的掌
期刊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初升的太阳将淡黄色的微光洒向这个小山村。一群熟悉的身影迈着坚定的步伐从农家小院里走出来。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由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今天他们将从这里出发,走向一个广阔的世界。村外的小路上已经围满了前来送行的人。男女老少们有的提着满满一篮子鸡蛋,有的拿着军鞋……和主席住邻居的容妈妈得知中央就要从西柏坡转移到北京,她领着孙子小牛儿特地赶来送行,要把亲手做的布鞋交
期刊
方青卓来西安拍《胡嫂》,正是九月“秋老虎”肆虐的时候。我们来到文艺南路某住宅区一套普通的单元房,刚一踏入拍摄现场,一个系着围裙胖胖的大嫂便映入眼帘,没错,就是她!善良朴实热心肠的下岗女工“胡嫂”方青卓。  上下集电影电视《胡嫂》讲的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下岗女工,下过乡,插过队,经历坎坷,收养了别人的孩子,在做家庭保姆的过程中,与女主人建立了深厚情谊,后来又为抗洪献身的故事。这部电视剧虽不长,却是按电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