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展开、风景及确证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幸福而歌


  张 枣
  在别人的房间,在我们
  生活的地下室,时钟沉醉
  鸟儿金子一样吟唱
  阳光织着,织着
  一番锦绣绸面
  在别人的房间,我们
  深深凝望,哦,深深祝福
  那不知属于谁的
  哪个青春俊儿的
  肖像,它在美妙的年龄
  烛泪一样清亮
  都同样被锁在这里
  锁在我们欲吐的心里
  像宁静被闲置在
  我们生活的地下室
  那遮盖我们上下身的丝绸
  正为幸福而忘情歌唱
  《为幸福而歌》是张枣写于1987年12月16日的一首诗歌,在同一天里,张枣还写下了《你认识的所有的人……》。后一首诗张枣注明了写作的地点——北京,这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的信息:《为幸福而歌》是张枣归国逗留北京时写下的诗作。在这之前的一年多时间,张枣负笈德国游学,关于他在德国的生活境况,张枣在随笔、访谈及与好友柏桦的信中都有过细致的坦露。柏桦将其形容为“孤绝得令他欲疯的德国生活”(柏桦《张枣》),这段异域生活的精神状态潜在地构成了阅读此诗的一个参照。在这个参照下,我们不妨揣测,在12月16日这天或相近的日子里,张枣的内心经历了某种愉悦的情感体验,由此写下了这首呈现“语言之乐”(张枣评价华莱士·史蒂文斯语)的诗作。
  对于人们念兹在兹的“幸福”,其本身是一个极具诱惑性,能量巨大的,能够不断激发诗语修辞活力的词语;同时,作为一种普遍的愿景或经验,为人们的生活制造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张枣作为一个具有哲学气质的诗人,对“幸福”的体验、思索自有独到之处,相比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如何“幸福”的问题,张枣更重视“幸福”的“现身”或“在场”状态。在与柏桦的通信中,张枣这样说过:“中国文人有一个大缺点,就是爱把写作与个人的幸福连在一起,因此要么就去投机取巧,要么就碰得头破血流,这是十分原始的心理,谁相信人间有什么幸福可言,谁就是原始人,痛苦和不幸是我們的常调,幸福才是十分偶然的事情,什么时候把痛苦当成家常便饭,当成睡眠、起居一类的东西,那么一个人就算是有福了”。(柏桦《张枣》)这看似悲观的生活哲学却毫不留情暴露出人生实相,无论是在地的物质欲望抑或形而上的精神追寻,“幸福”总是以“缺席”在场,以“异态”现身,“幸福”是人生中偶然的事件、偶然的风景,《为幸福而歌》就是张枣人生行旅中的一次偶然的风景,张枣以魔法般的汉语修辞技艺,潇洒自如地发挥其“汉字之甜”,记录下了这场心灵风景。
  这场幸福的心灵风景是如何展开、然后被定格的呢?诗歌开头透露了这一“幸福”体验的发生场所,是“在别人的房间,在我们/生活的地下室”。从物质或者法律属性来说,“别人的房间”和“地下室”,不是真正属于我们,但是,对“我们”来说,,这种物质属性的“幸福”并不重要,我们在“地下室”的感受“实在”才是最重要的,是真真切切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为了营造这个幸福的氛围,张枣娴熟地调动他的汉语修辞和语言镜头的剪辑天赋,“时钟沉醉/鸟儿金子一样吟唱/阳光织着,织着//一番锦绣绸面”。在日常生活中,沉醉与幸福往往同时在场,如“沉醉在幸福里”,但是这已成为一种日常的滥调套语,并不是诗歌的语言,同时也具有一定程度“虚伪性”,在诗的语言中,只有用“时钟沉醉”这样的诗语表达才能祛魅日常语言的“虚伪”。“时钟沉醉”在整体上定格了即将要展开的风景的情态。接下来诗人转向对声音与光线的谛听和凝视,鸟儿的声音是“金子一样吟唱”,投射到地下室的缕缕光线犹如织着的锦绣绸面。需要提及的是,“丝绸”在张枣的诗歌中往往与美好的经验联系在一起,如“物质之影,人们吹拉弹唱/愉悦的列车编织丝绸”(张枣《入夜》),这里,张枣用绸面来比喻光线的动感与质地,连续使用两个“织着”动词,调动起意象的视觉和触觉(丝绸质地),使诗中的意象活起来,声音与光线的共时律动,使得此诗具有“影像诗”的效果。这个“影像”场景打开之后,“我们”开始出场,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在“深深凝望”“深深祝福”,我们说了什么祝福的话,诗歌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它不需要如同小说或戏剧那样展开。对于我们心照不宣的“祝福”,作者旁逸出这样一个诗意切面,“那不知属于谁的/哪个青春俊儿的//肖像,它在美妙的年龄/烛泪一样清亮/都同样被锁在这里”。对于我们心照不宣、欲吐还休的祝福,通过转换语言镜头和视线,把未说出的东西用一副“青春俊儿”的“肖像”作了巧妙的换喻,以“肖像”来定格“青春俊儿”,来比拟我们美好的不变的祝福,迂回地确证正在进行的“幸福”在场。“像宁静被闲置在/我们生活的地下室/那遮盖我们上下身的丝绸/正为幸福而忘情歌唱”,诗人影像诗学的镜头语言,又重新回到地下室,场景的转换,意象的重现,使得诗歌呈现出一种精致圆形的结构。第一节的“时钟沉醉”对应着最后一节中地下室的“宁静”气氛,光线和丝绸再次出现;光线的律动与质地,正为我们此时此刻的“幸福”歌唱,而阳光的光线密度与律动的姿态,与诗歌第一节中“鸟儿金子一样吟唱”形成了完美的和声。
  张枣作为一个纳博科夫笔下“魔术师”般的诗人,他的诗歌天分不仅仅体现在意象的经营和语言镜头的剪辑方面,在诗歌形式上也有匠心独到之处“在别人的房间,在我们/生活的地下室,时钟沉醉;阳光织着,织着//一番锦绣绸面/在别人的房间,我们//深深凝望,哦,深深祝福/那不知属于谁的/哪个青春俊儿的//肖像,它在美妙的年龄。”诗人在诗句中连续采用跨行、跨节的技巧,使诗歌的节奏呈现出紧密的连续性,情绪和语调上显现出欢快的气氛。同时,诗歌中画面的切换,譬喻的跳跃,轻盈的节奏感,与诗题“为幸福而歌”中的“歌”字形成了有意味的暗合,赋予了此诗独特的形式美感。
  张枣与同时代大多数诗人不同,他的诗歌拒绝宏大的历史切面或时代风尚,如果要从张枣诗歌中寻找某种解读的密码,是很困难的。现实中的那个触机往往被置于张枣诗歌的汉语修辞魔方之后,张枣的诗歌更适合新批评式的封闭性阅读,在那种拒绝历史人事的诗歌话语背后,我们更能领略其在汉语诗歌修辞上的天分以及汉语修辞的可能性风景。如同《为幸福而歌》这首诗一样,诗人并不是让语言直面幸福本身,而是调动汉语的修辞功能,渐次显现幸福的前景、姿势和状态。我们彼此的“祝福”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确证了“幸福”的存在,作为读者,我们也与诗人的愉悦体验产生了的共情。
  高周权,1986年出生,文学博士,现供职于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现代诗歌研究。
其他文献
捣衣声  捣衣的女子,槌打思念和水,搅得一条河不安宁。  捣衣声,像无弹头的枪声。百鸟艺高胆大,吐出针尖,逐一击落。河面幽怨起伏,像美人的额头。  捣衣的女子,起身,提着一桶念想,手里的棒槌,像不甘寂寞的舌头,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临水居  雨季,一条河激情澎湃。我在浪花上荡秋千,看河水善良,听涛声依旧。  河滩,一个人肩背铁犁,手牵水牛,逆流而上,走成另一条生动的河。  临水而居的人,像养在水缸
期刊
“当学问里没有了人的骨头,我不写谄媚;当计谋远离了人性,我不写叹息。  “我写黑暗中的原谅,写早就决定好了的坚强。  “倘若还要写下去,就给漫无边际的自由写下几条纪律:如果遇到黑暗,即便是天使的翅膀也要首先写下忍耐的诗行。”  ——《我在黑暗中继续写诗》  读周庆荣的散文诗,他的文字遵从内心的态度所喷发的火热、宽广、关怀……透出的苍劲、深邃、澄明,一目了然,催人骨血鼓荡,滋生勇气和力量,心怀责任和
期刊
你的肌肤,吐出的每一口粗气,都是一条密不透风的裂痕。  我走过你的明眸,留下,浅浅的喜悦。或忧郁。  岁月在我们的皱纹里,越掘,越深。越刻,越锋利。  亲爱的,只有在夜晚最浓的,一滴黑里,才能找到,我们的黎明。
期刊
1  我居住自己的身体里,四季分明,冷暖自知。  我的村庄先由肉体、骨骼组成,而后产生了情感、精神和灵魂。与生俱来的结构,墙体和门窗,以及嗅觉和听力。有传统的三个字的名称,也有乳名,昵称。   2  我的村庄面积不大不小,正好容下醒与梦,爱与忧,容下年复一年的年轮,容下开花和结果以及日渐老去的顺序。足够我独自行走,歇脚;独自望月,兴叹;独自饥饿,温饱。  像一个小小的逗号,固定是相对的,小于分割,
期刊
刘立云曾坦白道:“我从来不否认,我长期在部队服役,长期与军旅诗的创作和编辑出版纠缠不清。”从诗人对创作的自我鉴定中可知,对他而言,职业本身成为写作的一种原动力,也在题材层面上构成他诗歌谱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作为类型化的文本,刘立云谈及的“军旅诗”,其价值之一是使大多数人视野外的部队生活得到具体的呈现,令大众想象中略显虚化的、带有传奇色彩的戎马生涯变得可知可感。不难发现,刘立云的“军旅诗”有军人充沛
期刊
鱼 网  [美国]罗伯特·洛威尔  任何明净的东西使我们惊讶得目眩,  你的静默的远航和明亮的捕捞。  海豚放开了,去捉一闪而过的鱼……  说得太少,后来又太多。  诗人们青春死去,但韵律护住了他们的躯体;  原型的嗓子唱得走了调;  老演员念不出朋友们的作品,  只大声念着他自己,  天才低哼着,直到礼堂死寂。  这一行必须终结。  然而我的心高扬,我知道我欢快地过了一生,  把一张上了焦油的鱼
期刊
心中那把银锄,一刻也没有停下。  因为,你不能承受那一颗颗丰盈的种子,在手心或心头,流失或噬咬。  那些相望不相闻的悠悠苍狗,那些回首暮云平的皑皑白雪。  那些年,策腾过的骏马、放飞的风筝、追过的蝴蝶……  日夜憔悴的河流,渐渐隐退的村庄,淡出眼帘的炊烟,消失的熟悉脸孔。  那些走过的路,不能回首。那些说不离不弃的人,不再遇见。  那些年,膜拜过的人物、临摹的美人、戴过的面具……  他们日夜萦怀,
期刊
1  先去黟县,还是先去歙县,并不要紧。  要紧的是,把一个武者的粗犷交给山的粗犷;把一个诗者的柔情交给水的柔情。  要紧的是,采茶,担水,放牛……  为自己的皱纹或白发,找一个甘愿的借口。   2  竹海总会将山峦叠得更高,寒冬总会对这里心怀恻隐。  宏村,西递,唐模……  多年前,我在这里,向当年对一个日思夜想的女人悄悄种下一份情。  我想,如果山没了云的环绕,爱没了浪漫的刻意,你还会不会如此
期刊
夜的指针,停靠在凌晨的钟摆,挂在顶楼的失眠掺合着叹息,随着雨声摇摇欲坠。那满城的雨声,像是一层层波浪,极有韵味地走来。又下雨了;千年之后,你是否还会记得:那个梳着长辫子的村姑,撑着一把破伞出现在街头,彼时的你在那一瞬间笑得如同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眼角仿佛弯弯的新月。  虚盈有数的岁月,我拒绝把我的忧伤滴落纸上,跌落尘埃,四散飘零。我把它小心地收藏在我憔悴的身躯里,让它随着时光一起衰老。岁月的年轮在
期刊
我迄今走过的66年生命旅途,大部分是在队伍上度过的,扛枪N年,当新闻干事N年,理论宣传兼诗歌研习N年,1985年调到部队总部专门从事文学期刊诗歌编辑NN年。上过战场却毫发无损,遇到过挫折但完好如初。或者说,我这一生基本波澜不兴,没有多么风光,也没有多少失意。与我的同代人,与我的同学、同事、同伴、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好像没有多大区别。回顾自己在风风雨雨中匆匆走来的几十年,最大的感觉,是背着一条满是窟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