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茄:王者的权杖

来源 :财富圈TID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萨特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里,他认为香烟代表着“虚无”,而烟斗则象征着“存在”。他认为香烟是“虚无”的象征,是抽象的、没有固有的特性、容易消失的物体;而烟斗则是“存在”的象征,他写道:“烟斗就放在那儿,在桌子上,独立存在着,平平常常。我把它拿到手上,我抚摸着它,注视着它,以使自己获得拥有感。”有别于香烟与烟斗,雪茄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如果我们从人群属性来划分的话会发现:抽香烟的人通常处于一种需要自我平复和安慰的状态;抽烟头的人通常都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而抽雪茄的人却通常处于一种昭告其地位与权力的状态。如果说香烟属于平民,烟斗属于智者,那没有什么比雪茄更适合代表政客与商人了。何塞,马蒂说:“雪茄烟是印第安人的雪茄烟叶,是思想家的慰藉,是想象丰富的建筑家对大理石旁的空气和乳房芳香的陶醉。”雪茄那粗大壮硕的茄身,毫无疑问正是原始崇拜中的阳具,用属于男性的威严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并不打算掩饰的欲望和权力。
  雪茄的历史
  历史上最早的雪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玛雅文化。在被开发出的神殿里,墙上的浮雕和装饰,明显地描绘出吸烟的行为在那时的一些宗教典礼和仪式上就已经开始了,而他们所抽的烟,正是雪茄的前身。Oigar这个字可能是从古语Sitar而来,意思是熏香或熏烟。
  从海地、基斯盖雅、古巴、巴哈马和加勒比海上其他岛屿,直到美洲大陆的北部、中部和南部,雪茄烟都被证实了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阿兹台克人、玛雅人、文内巴大斯人、奇佩瓦斯人、奥希布瓦伊斯人、克霍埃斯人、希巴罗斯人、阿劳科人、加勒比人和泰伊诺人都会使用烟叶,有的印第安人会在空旷的场地上燃起一堆篝火,团团围坐后将烟叶纷纷投入火中,然后再用特制的中心挖空的植物茎管吸食烟叶燃烧后产生的烟雾。特别是在他们的宗教仪式中,巫师会各向天、地、太阳喷射一次烟雾,借此对天神,地神及太阳神表达尊敬虔诚之意,祈求丰收和获得力量。整个仪式中烟雾缭绕,人人都吸着雪茄烟,个个都如痴如狂,神魂颠倒,悠然自得,产生了非常好的宗教效果。印地安人认为吸食烟草后产生的精神麻醉是超自然的状态,他们希冀在这种状态下遇上精灵,获得圣灵的启示。烟草在部落中还起着药草的作用,相传一位奄奄一息的印地安公主在闻到烟草味后恢复了健康,所以印地安人又称烟草为“还魂草”。部落间的战争中,如果一方接受了另方送来的烟草则表示双方愿意和平共处,反之则会引发一场血流成河的大战。北美洲印地安人平时在外出劳作和长途跋涉时会嚼古柯烟叶用来避邪,叶片中的古柯碱能产生刺激神经中枢的作用使人精力旺盛,他们认为这就是力量的源泉。不过也正是由于长年嚼食烟叶的习惯而使大多数印地安人的面部表情生硬呆板。这也是嚼烟最早的历史开端。
  现有的文献资料无法确定烟草的种植源于何时,也许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科学家在原始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一些被烧烤过的植物叶片样本,研究表明这些样本并不是原始人用来遮羞的草衣,因而人们进行了大胆而又浪漫的推断:在远古时期的人们已经懂得享受烟草的奇妙。虽然起源无从查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源于中北美洲古老灿烂的玛雅文明中已经有了关于烟草的记载。在墨西哥南部查帕斯州(Chiapas)的帕仑魁(Palciqiic)地区至今还保存有的一座浮雕,上面刻看身着艳丽服饰,手捧烟具的玛雅神职人员,在如痴如醉的状态中祈求太阳神。这与葡萄酒文化中的宗教画“巴卡那”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座浮雕被公认为是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吸烟图。当玛雅文明瓦解后,散落的部落就将烟草带到了南美洲和北美洲。而烟草最终受到世界的瞩目和伟大的航海家克里斯多夫·哥伦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十五世纪,哥伦布在新大陆上没有找到他梦想中的金子,但他们找到了更富力量象征的东西——雪茄,从而将这根神赐的第十一根手指带到了全世界,使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1492年11月6日,在哥伦布的航海日记中这样记载着:“我从古巴东部地区海河(今称希巴拉)小海湾附近指挥勘察内陆后,正在返回主船的两名水兵,他们是德埃克塞罗斯和德托雷斯。四天来他们正在完成一项使命,与土著人一道探讨关于热亚那水兵认为卡塔伊王国或西播戈王国(现今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地区是否可能有黄金……”
  在哥伦布的航海之旅途中,他手下的这两个水兵发现许多土著人男男女女经过自己的村宅,男人手里总拿着一根未燃透仍在冒烟的干树枝和一些植物叶,不时地放到嘴里,吸植物时冒出的烟令初登美洲大陆的欧洲人既惊异又着迷。据推测,他们遇到的可能是古巴的泰诺印第安人(TAINO INDIANS,巴哈马和大安得列斯群岛中一支已绝种的部落)。当他们怀着敬畏的心情询问当地人吸的是什么时,当地人用印第安语回答了他们“sikar”。“slkar”一词源于古玛雅语,本意就是抽烟的意思,但他们两人却理解为那种可以燃烧并吸食的东西就叫“sikar”。于是,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衍生出个新的词汇“cigar”,也就是说,在511年前“雪茄烟”一词首次出现在了西班牙人的语言中。
  在有关哥伦布的史料中,史学家萨尔瓦多,德马达里亚加写道:“他们未发现大犬星座,也没有发现出产黄金的宝地,但是却从那里找到比黄金更有价值的一些东西,而且比大犬星座的冲击造成的威力更大。”在评论哥伦布发现的重大意义时,马达里亚加又说:“这样,我们对生活的安排是盲目的……当大自然以新的方式把黄金摆在您面前的时候,哥伦布却不了解它,让它在自己面前继续汽化成烟雾,丝毫未发现它的芳香……”
  的第十雪茄由美洲大陆进入到欧洲后,玛雅文的称谓被拉丁语称为Cigarro,是与现代英文拼法最接近的语言。而雪茄的中文名字据说是来自1924年的秋天。当时,刚从德国柏林和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办妥离婚手续的徐志摩回到上海。一个周末,在家私人会所里他邀请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先生。泰戈尔是忠实的雪茄客,在两人共享吞云吐雾之时,泰戈尔问徐志摩:“Do you have a name for cigarin Chinese?”意思是问他有没有给雪茄起个中文名。徐志摩回答:“cigar之燃灰白如雪,cigar之烟草卷如茄,就叫雪茄吧!”如此美好的意境,可见徐志摩对雪茄也是宠爱有加。由此,雪茄的中文名字诞生,并广泛使用至今。
  雪茄之战
  虽然没有人能确定烟草种植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可以肯定地说,美洲大陆原住民是首先种植烟草,并且也是最早抽烟草的一群人。在北美洲,很可能是密西西比印第安人最现在其祭奠仪式上使用烟草。直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烟草才受到世界的瞩目。哥伦布本人对印第安人抽烟的习俗并不感兴趣,但是船上那些来自西班牙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水手却对此着迷不已,步其后尘者还有西班牙殖民者和殖民地的居民。
  在殖民者返回祖国后,他们便将抽烟的习俗带回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接着这种象征财富的习俗又传入法国, 然后再通过派驻到葡萄牙的法国大使让,尼科传入意大利。在英国,沃尔特,雷利爵士可能是引入烟草并使抽烟成为一种新时尚的第一人。
  雪茄在欧洲的风行得力于两位国王举足轻重的法令颁布:一是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七世,1821年,颁布的雪茄法令中,他鼓励搞品质的古巴雪茄的生产,并由西班牙形成了垄断;另一位是19世纪末的英国威尔士王子,也就是后来的英王爱德华七世,他酷爱雪茄并极力倡导民众也来抽雪茄,从而将其引领为潮流。他们使雪茄在欧洲大陆上蔚然成风。
  然而,雪茄是与历史同在的,是与战争平行的。在古巴被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以后,1557年5月14日,哈瓦那市政厅颁布了一项法令,即对女奴的惩罚办法:女奴在酒店私自分送雪茄烟的话,将被鞭挞50,并向其主人罚款2比索。直至1614年10月20日,西班牙王室向一些雪茄种植园园主颁发皇家营业执照并授权允许他们种植雪茄烟草,但仍禁止他们同外国人经营雪茄烟。
  1723年初,通往哈瓦那的航路被封锁,西班牙殖民者扬言要烧毁当地神父的家和雪茄烟的仓库,这激起了卷烟工人的愤怒,他们纷纷拿起武器奋起反抗。当时有200名西班牙精骑兵凶猛地冲向了卷烟工人。1723年2月23日黎明时分。11名卷烟工人被吊死,他们的尸体在拉斯维利亚斯的圣地亚哥通往哈瓦那的塞家大道十字路口上示众。
  在19世纪古巴独立战争期间,古巴卷烟工人都参加了独立战争。商行老板却资助西班牙殖民军,而导致大部分卷烟工人纷纷移居美国南部的岛屿。
  1895年2月24日,古巴民族英雄、独立先驱何塞·马蒂下达的起义命令是由一名卷烟工人送去的:起义的命令装在一支雪茄烟里。据史学家称,这支雪茄点燃了古巴全国起义的火焰。何塞·马蒂称:“雪茄烟是印第安人的雪茄烟叶,是思想家的慰藉,是想象丰富的建筑家对大理石旁的空气和乳房芳香的陶醉。”与此同时,欧洲人也在致力于扩张他们的帝国版图,英法两国各自占领了古巴并学到了雪茄的制作方法。一位英国士兵将雪茄及种子带回了殖民地,开始种植雪茄烟叶。19世纪是雪茄风行的年代。1810年,美国诞生了第一家雪茄工厂。到了19世纪末,大批古巴移民经由佛罗里达州进入美国,雪茄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增。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烟开始流行,挟着比雪茄便宜许多的香烟大有取代雪茄之势。雪茄制造厂推出成本较低的机器卷制的雪茄以为回应。在经济大恐慌时期(1929年),雪茄烟的售价大幅度降低。
  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再一次降低了雪茄的售价:但是雪茄历史上最大的风暴应该是在1959年卡斯特罗推翻了原来的巴蒂斯塔政府,将古巴带往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反烟、拒烟运动时,雪茄被打入冷宫,再也受不到任何人的青睐。
  大名鼎鼎的“雪茄客”卡斯特罗:古巴雪茄的标签
  “我有好多次梦到雪茄,”卡斯特罗在接受《雪茄客》采访时这样告诉对方,“有时还梦到自己在抽雪茄。”当被问他会不会同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一起抽雪茄,作为一种友好象征时,卡斯特罗说,那一定是件有趣的事。
  都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到底是卡斯特罗成就了古巴雪茄的扬名远播,还是古巴雪茄燃烧时萦绕的烟雾增添了卡斯特罗的传奇色彩。雪茄是卡斯特罗一生最忠实的伴侣。在他15岁的时候,有一天与父亲一起用餐,父亲拿了一支雪茄给他,并教他如何抽雪茄和享用葡萄酒。从那以后,卡斯特罗开始抽上了雪茄,年轻打游击时,身为游击队长的他常用抽雪茄来庆祝胜利,遇到挫折时,也大量抽雪茄来思考问题。大家常能从电视上看见手持雪茄、谈笑风声的卡斯特罗,也常能从报刊上看见口叼雪茄,用沉思的眼神望着你的卡斯特罗,在蓝色的烟雾中,尽显他的机敏与睿智。
  不过,卡斯特罗最后还是戒掉了雪茄。早在古巴革命之前,古巴兴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雪茄运动,卡斯特罗当时戒掉了心爱的雪茄。但大家很快认识到,这一运动得不偿失,因为古巴是雪茄出口大国,反雪茄等于切断重要的外汇来源。于是古巴人民重新开始重视雪茄,雪茄也回到了卡斯特罗手中。
  进入20世纪80年代,古巴流行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卡斯特罗顺应历史潮流,1985年宣布第二次戒烟。由于他有40多年的烟龄,第二次戒烟他是分步进行的,起初,他只是坚持在国内公众场合戒烟,其余时间(包括会见外宾时)照抽不误。一次,一位好事的记者将他叼着雪茄会见外宾的照片公开发表,他表里不一的抽烟行为大大损害了他的领袖形象,为此他痛下决心:戒掉雪茄,他说:“我必须为(古巴)公共卫生做出最后一项牺牲,就是停止抽烟。”
  丘吉尔:生命已尽,雪茄不熄
  1940年夏天,丘吉尔在北非前线与他的爱将蒙哥马利到一家餐馆就餐时,他问蒙哥马利喝什么酒,蒙哥马利将军回答说:“水。我不喝酒,不抽烟,睡眠充足,这就是我保持百分之百的状态且捷报频传的原因。”丘吉尔立即回敬道:“我嗜酒如命,很少睡觉,一支接一支地抽雪茄,这就是我保持200%的状态且指挥你获胜的原因。”
  丘吉尔有一个经典手势——“V”。“V”是英文“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表示“胜利”。而在他的食指和中指之间,如果不打“V”形手势的时候,常常是夹着一支雪茄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硝烟里,当他摊开世界地图,在改变历史的某一个历史性时刻,他的手指间一定燃烧着一支气宇轩昂的哈瓦那雪茄。
  在世人看到的丘吉尔的照片上,他不是手指夹着支雪茄,便是嘴巴叼着一支雪茄。只有一张例外:就是那张经典之作——《愤怒的丘吉尔》。1941年12月30日,年轻的加拿大摄影师卡什在给丘吉尔拍照的时候,觉得叼着雪茄的丘吉尔太优雅了,完全不符合“战时首相”的形象,于是卡什走上去冷不防地把雪茄从丘吉尔嘴边拔了下来。丘吉尔被这突如其来的冒犯激怒了,一下子瞪大了双眼……就在这一刹那,卡什按下了快门,举世闻名的《愤怒的丘吉尔》由此而诞生。
  丘吉尔抽雪茄有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前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回忆说:丘吉尔总是喜欢把雪茄头轻轻地放在威士忌酒里蘸一下,然后再拿出来点燃,深深地吸一口,流露出满意的微笑。丘吉尔一生酷爱味道浓烈、品质遒劲的哈瓦那雪茄。为了表达对这位忠实的雪茄客的敬意,哈瓦那雪茄现在有一种著名的品牌就叫“丘吉尔”,据说这是当年专门为丘吉尔设计的一种大号雪茄,其身长17厘米、围长1.8厘米的型号,至今一直固定下来。
  丘吉尔对雪茄的痴迷达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二战期间,为了能在15000英尺的高空也能享用雪茄,他特制了一种飞行氧气面罩,这种面罩上开了一个洞,让他在乘坐飞机时仍可大抽雪茄。1941年,德军大举轰炸伦敦,炸毁了当时的烟草店,当警报解除后,店主于凌晨2时第一时间通知丘吉尔:“首相先生,您的雪茄丝毫无损。”
  1955年4月5日,81岁的丘吉尔向白金汉宫递交了辞呈。当天下午4时30分,当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出唐宁街10号时,他的 嘴里还是牢牢地咬着一支大号哈瓦那雪茄。
  1965年,丘吉尔以91岁的高龄逝世。他的侍从发现他逝世时,手中还夹着一支雪茄,雪茄相伴他走完了漫长的人生之路。在他长达90年的生命里,估计他每天最少抽上10支雪茄,终其一生大约抽了25万支雪茄,总长度为46公里,总重量达3000公斤。
  肯尼迪:抵制得了古巴,抵制不了雪茄
  如果你喜欢探究人的隐秘世界,你还可以透过雪茄去窥视肯尼迪比他的风流轶事还隐秘的灵魂。他一生与雪茄在一起的时间,比他与梦露在一起的时间要长得多。
  尽管美国对古巴哈瓦那雪茄实行贸易封锁,但仍挡不住美国人对哈瓦那的热爱,美国总统肯尼迪就是一个真正的雪茄迷。他被认为是除丘吉尔之外空前的一位抽雪茄冠军。而且他本人尤其钟情于古巴的哈瓦那雪茄,其中乌普曼雪茄就是他最喜爱的品牌之一。
  肯尼迪上任不久,美国当局便对古巴实行经济封锁,严禁古巴雪茄销往美国,然而在肯尼迪签署这一文件之前,却有苦难言。因为,他太痴迷古巴的哈瓦那雪茄了,他知道,一旦自己签署了这项法令,就意味着自己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抽不到古巴的哈瓦那雪茄。1961年的天,就在入侵遭遇猪湾失败之后不久,肯尼迪采取了抵制行动,而这一行动成为了经典的乌普曼雪茄传奇故事。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将他抽雪茄的新闻秘书皮埃尔叫到椭圆形办公室,说:“我需要大约1000支雪茄。明天早上,给你所有有雪茄的朋友打电话,尽你所能,尽可能多弄些雪茄。”
  皮埃尔急忙出去,第二天早上,他带着700支雪茄找来肯尼迪办公室。肯尼迪得到这些雪茄之后,打开了桌子的一个抽屉,取出一份禁止所有古巴产品进入美国的法令。他回答说:“太棒了。既然我有了足够持续一段时间的雪茄,我就可以签署这项法令了。”肯尼迪这一轶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肯尼迪对极品雪茄的鉴赏使得喜剧演员米尔顿-伯勒也深受鼓舞。在肯尼迪就职典礼上,他送给肯尼迪一个专门订做的胡桃木雪茄盒。
  当肯尼迪惨遭刺杀后,他的夫人杰奎琳-肯尼迪拍卖他的私有物时,伯勒赠送的礼物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竞价在伯勒和雪茄盒的制造商之间展开,最后这个珍贵的雪茄柜以75万美元的天文数字被一收藏家购入。
  海明威:老人、雪茄与海
  海明威一边混迹赌场一边留连春楼,一杯杯的苦艾酒染透了他的脸膛,当浓烈的雪茄雾包围着酒醉的他时,他知道,他经历了足够多的放荡和豪迈,也经历了足够多的悲哀。
  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是地地道道的雪茄迷,他沉迷于雪茄所散发出的那股芳香。他喜欢出海,因为海上风高浪急,点燃雪茄非常不易,因此,海明威便将雪茄两端都削尖以方便燃点。后来的卡洛斯-富恩特所出品的“海明威系列”大受雪茄爱好者的青睐。
  海明威一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古巴哈瓦那度过的。他疯狂地爱着哈瓦那雪茄和当地的朗姆酒,他拒绝回美国,而把一生中最精彩的时间留给了哈瓦那,并在这里留给了世界《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
  传世之作《老人与海》中的那个老人,正是他在当地所认识的一个人,这个人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
  大约在1928年,富恩特斯当时是古巴一条渔船的船长。一次在位于古美之间的海域捕鱼时遭遇了一场热带风暴,他们把渔船驶向附近的岛屿去避风。途中遇到了一条小船,正在和暴风雨搏斗,富恩特斯见状立刻命令渔船前去救护。那条小船上有三个人,正是海明威和他的两个朋友。他们上了富恩特斯的渔船,一起驶向佛罗里达海岸附近的一个小岛。海明威非常感谢富恩特斯的救命之恩,约他两星期后在哈瓦那一家饭店见面。富恩特斯如约而至,见到了海明威。那年他31岁,海明威29岁。有人这样评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在这幅惊世骇俗的画面的背景上,海明威那头老狮子,又总是和他小说中那位被人们公认为硬汉子的老人并肩站在一起,嘴里叼着一支巨大无比的雪茄,眯着双眼向我们微笑。我们还可以想象,海明威衔着哈瓦那名牌的雪茄,在船舷旁写下《老人与海》的情景。这谜一样的神性参悟,让我们听见永恒的喧嚣,茂盛于夏日沉闷的雷霆。一把桨,鱼叉和缆绳,甚至一支哈瓦那雪茄,都可视做生命和激情,在盈盈摇荡的梦想里,勾勒出壮丽的灵魂。
  烟草这一堪称神奇的植物自从被人类发现和认知以来,特别是经由欧洲殖民者引入西方文明社会以后,其是非功过一直为人们争论不休,赞美者有之,鞭笞者也不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吸食烟草的弊端和危害的认识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对烟草开始敬而远之。不过远离烟草,并不等于远离烟草文化;拒绝吸食烟草,也不代表我们可以忽略烟草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起过的重要作用。烟草作为一种广为人知,曾经给很多人带来了吸食乐趣的植物,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留下了一笔笔浓墨重彩,这种毁誉参半的植物确乎曾经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的载体,在人类文明、文化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诸多佳话。烟草文化,尤其是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的雪茄文化,绝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株奇葩,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该将其功绩轻易地抹杀。
  雪茄文化发展至今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世事沧桑。在人类近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笔。由此产生的文化效应波及到各个社会阶层及不同的意识形态领域。雪茄客们的身份,年龄,宗教信仰,政治信仰的跨度之大也是其他奢侈品所无法比拟的。如果没有雪茄,丘吉尔和卡斯特罗也只是历史书上的两个政客而已,恐怕永远不会出现在时尚杂志里,或者也不会频率如此之高地被千千万万个雪茄迷们提起。而马克思则在写完《资本论》后说:“我挣的这点稿费刚刚够我买雪茄的”。
  丘吉尔、卡斯特罗、教父……权力与欲望毫无疑问是雪茄客们的共同属性,而雪茄也就此成为了男性霸权的象征。雪茄仿若他们手中的一枚权杖,这些不屑于与平庸之辈对话的王者,正透过这权杖上燃起的烟雾,审视着自己的来路。
  


  

其他文献
有一些腕表,总是能在第一眼看见的时候便心动不已。从外表窥视内在,隐约间便可见其优秀血统,尊贵出身,这便是镂空腕表的魅力所在。透明的表盖设计,让整个腕表的心脏展露无疑,既能欣赏到腕表的每一秒优雅跳跃,又能真切体味到精良做工的极致魅力,相信没有哪一个爱表之人不对镂空腕表一见钟情。  皇家橡树经典式优雅  2012年是皇家橡树系列诞生的40周年,这款不同寻常的非凡腕表一直领先于时代,在爱彼制表史上留下了
期刊
生活在这个安装在车轮上的时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豪车梦想。豪车,不仅仅是车主与车的“个人”关系,通过它,车的主人在与朋友家人分享荣耀,向对手表示强大。商务豪车,是商业时代的图腾,它为我们建立起来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时代英雄的符号。所以它必须独特、必须奢华、必须极尽想象力、必须带有个人审美特质,所以必须定制。商务豪华车终将成为这个世纪的传奇,在中国,这个传奇由星客特制造。  传奇之一  星客特属美国S
期刊
每每听到路虎的名字,总是让人心灵震撼,庞大的身躯有着傲人的气质,独居高处,给人无限的荣耀感。是的没错,来自英国的纯真血统赋予了路虎天生的贵族气质,而强劲有力的浑厚动力为路虎的开拓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身在何处,路虎总能带你体验最与众不同的世界。  经典之作  2012年款路虎揽胜,标志性的揽胜经典设计,融合奢华前沿风格。全新个性化的外饰风格凸显其标志性的设计风格,更彰显自信。锐利且更具鲜明对比性
期刊
午后,丁玮气定神闲地坐在我的对面,她指间、颈项与耳边不停地跳跃着色彩艳丽的光,像是与那从窗口斜挤进来的艳阳跳着欢快的舞蹈,还不時地邀请我的眼睛加入它们的行列。每件珠宝都是光的使者,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光的信徒,透过珠宝的色彩、线条、形状和重量,我们時刻在扑捉着光的意义,探寻生命的秘密,肯定永恒,美在当下。  珠宝情缘  在丁玮的世界里,珠宝给她带来了多彩的生活品味,也带有珍贵的回忆。她拥有第一件首饰是
期刊
面对形形色色的宝石,我们总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一眼就爱上。红宝石的魅惑,蓝宝石的忧郁,祖母绿的圣洁以及彩色宝石的斑斓,每一块宝石都有自己一个独特的故事,每一块宝石都是唯一的臻宝。
期刊
电影的开始,便是汤唯满含着绝望气息的出现。她算不上美丽,就如同这部电影一样,虽算不上精彩,却有一种独特的质感,抓着某根被时间锁住的弦。  诉说爱情的故事和电影太多,如果说《晚秋》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绝望而厚重的质感,仿若昙花。72小时的爱情,再也没有等到的第四天。于是没有了平淡的相守,没有了相近之轻,没有了柴米油盐的沉垢,也没有了一直到厌倦的拖沓。每一个看电影的人都在默默为他们倒数着不
期刊
TIDE:经贸关系很重要,您可以谈一下如何加强荷中两国的经贸关系,两国政治外交关系和文化关系,在我看来,文化是很重要的承载,它渗透在方方面面,我希望您能重点谈下面中的文化往来。  TIDE:荷兰被称作是“神奇的荷兰”(Mlagic Nethertands):现代、繁盛的商业活动、美丽的风景……首先,不如给我能先介绍下荷兰,我通常把荷兰称作尼德兰(the Netherlands),而非荷兰,这么说对
期刊
苏富比很高兴能成功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并在多场拍卖中,包括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常设当代亚洲艺术、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缔造稳健的拍价,且创下鲜彩蓝钻第二高卡拉单位价之世界拍卖纪录。这些佳绩为本季多个拍卖带来历年来数一数二之拍卖总成交纪录。  此外,苏富比即将在五月份开幕的“苏富比艺术空间”更为热切期待。我们将于这个位处太古广场一期的多用途艺术空间中,呈献拍卖会、展售会、海外拍卖
期刊
“上下四方日宇,往古来今日宙。”无限空间与无限时间所构成的“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空间和时间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从2000多年前的古代哲学家到现代天文学家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经过了哥白尼、赫歇尔、哈勃的从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的探索宇宙三部曲,宇宙学已不再是幽深玄奥的抽象哲学思辩。  人类把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确定为衡量时间的标准——年。但宇宙中所有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不同的,难道在宇宙范围,时间真的
期刊
Prada一直走在时尚的风口浪尖,而对于2012年众人瞩目的定制舞台,不论何时,Prada自然也不甘人後。在经历了多年的洗礼之後,Prada再掀定制浪潮,将全新奢华、个性的元素融入其中,诠释定制理念。  缘起  Prada出生于意大利,是著名的奢侈品品牌。每年2季的米兰国际时装周,最令人期待的品牌便是Prada。而它的历史起源则要从1913年说起。  意大利人注重家族观念,时尚工业也不例外,Pr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