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角度讨论乡村生态村落的价值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乡村生态的美学价值和生态作用越来越受社会和人们的重视。在中华五千年悠远历史中保留至今的古村落,是集古文化美与前人智慧为一体的宝贵文化遗产。乡村生态独特的魅力和风采主要体现在它的原生态和被人们用智慧完善之后的“古今合璧”。所以,要保证乡村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对生态美学价值和遗产保护加强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乡村生态;古村落;美学价值
  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是乡村生态的主要内容。在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几十年里,乡村生态收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因为缺少生态保护意识和美学观念,再加上对乡村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强烈需求,给乡村生态的原生态资源和美学价值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从美学角度对乡村生态村落展开以下三方面讨论。
  1 乡村生态的美学价值
  我国正在将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建设,以配合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脚步。许多乡村在多种文明互相影响的发展中,盲目的寻找乡村生产效益和生存物质保障,早已将乡村的生态文明抛到了九霄云外,有的更是彻底失去了意识观念。因此,对传统文明和美学价值观的拯救教育是刻不容缓的。海德格尔说过:“拯救地球不是指无尽地开发利用自然甚至导致自然枯竭;拯救地球也不是要征服地球,让它从属于人类,那离掠夺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目的,找对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10 月颁布的,其中明确指出:要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了强调。我国分布比较广的乡村拥有不少这样的“遗产”。这些“遗产”有的因为被破坏不再像从前那阳光才美丽,但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美学价值不会因外形的改变而褪色。可是很多地方视其为用之不竭的“招财树”来实现他们的经济目标,歪曲了它们的美学内涵,不分主次的把古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及美学价值当成发展经济的工具,导致现在古城、古庙、古道。古建筑失“古”,毫无计划的在其领域胡乱建造,代替了原始的自然人文风景,如此不尊重美学原则和历史财富,只会使珍贵的“原生态”美学韵味离我们越来越远。
  就美学角度来说,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传承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和随性的人文自然遗产,是生态美学的历史财富,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有效结合,也是他们的美学价值所在。对于建筑群、石雕和碑刻、铭文、洞窟等文化遗产,它们所代表的是一些特殊文化和典型的艺术风格,不管是民族的、宗教的、经济的还是政治的,所表征的都是真、善、美的结合——丰厚的历史财富,多元的文化底蕴,多彩的美学韵味三者的统一。
  2 作为文化遗产的古村落的美学价值
  古村落成为特殊文化遗产的依据是其艺术价值、科学及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而中国现虽然遗留下来为数不少的“古村落”,但够得上“世界文化遗产”的却屈指可数,因此无比珍贵。古村落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可是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却不被重视。所以,必须加强政府、村民和游客的美学意识和古文化保护教育,让人们清楚古村落真正美在哪儿,美在保留历史文化景观的生态文明,让他们知道古村落在迎合现代化脚步的同时不能失去自己的“原生态”魅力,它们作为经历数百上千年风霜洗礼还能完好保存下来的遗产,是极其宝贵的历史文明标志,是真正的“古”乡村,也是我们厌倦了忙碌的都市生活后的“归田园居”。j很多古村落都是在山青水秀的地方,建筑风格与格局布置都充满了民族宗教等文化特色,地方色彩极为浓厚,其古老、朴素又不失端庄的外形诠释了特色鲜明、传统优良的中国人文艺术,是人文美、自然美和古建筑美的有机结合,其丰厚独特的美学价值由此而产生。而人类行为同古村落历史文明、整个自然情况的一致性、融洽度是乡村景观理主要定位古村落美感价值的依据。古村落是一种乡村生态,是汲取历史文明的养分产生的生态文明。如果让其脱离古老的几时文明内涵,它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之说。
  再从发展旅游业来看古村落。开发商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一些乱七八糟的宣传广告吸引游客,他们把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根本不理会这种没有远见的不合理行为对古村落"原生态"文化、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巨大负面影响。他们不顾及古村落本身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只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更有甚者打着开发旅游业的旗号对古村落进行装饰、甚至改造,让其原本独特的风格换上了"新装",一步步走向都市化。照这种趋势发展,古村落彻底失去"古"的本质和独有的"美感"必然会是"指日可待。“美学价值”是古村落作为“遗产”的原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价值因素,其他依附于其的因素如果脱离了它,也将不复存在。同时古村落也失去了成为自然文化遗产的资格,再说其作为可持续资源造福旅游业更是无稽之谈了。
  纵观全局,政府应该积极指引、适当推动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保证古村落的"原生态美"不受威胁的同时,加强对村民在生态保护和美学认知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规范各种旅游广告手段,借助其宣传推广对古村落的生态保护观念和观念,不止局限于利用其古典魅力招揽吸引游客。
  3 乡村自然生态的美学价值
  乡村自然生态是生物种群和环境之间的系统关系形态,它包括地形、土壤、植被、湖河、气候、动物等,它是经过历史长河积淀的发展结果,是人类尊重自然、使用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历史结果。这些构成乡村自然生态分子的客观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自身形态和对人类感性心理的作用是乡村自然生态美的主要来源。
  现代景观理论认为的乡村自然形态美是“真”,是说乡村自然生态的“原态”也是指人类对其符合美学法则的改善。前文提到美学真善美的结合,乡村自然生态的“善”又是什么?是资源永续发展的理念及实现,是对乡村自然生态的理智利用和保护,是它包含的人文历史的宝贵文明财富,宏观的说也是它所蕴含的“社会、生态、经济价值”。在这么多“善”的组成形式中,“永续发展思想”是乡村自然生态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善”的最高境界。   人类有节制的利用、改造产生的“人造自然”和“原生态”美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乡村自然生态独有的魅力和风格。园林、养殖场、人工湖、梯田、公路、景观建筑等后来人工建造的内容就是“人造自然”;而“原生态”是指自然形成的江河湖海、山间绿地、野生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它是“真”维意义的美——人们从外形、纹路、气候、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等自然形态获取的愉快感官感受,同时刺激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伟大方针。感官的舒适只是美感的表面体现,后者才是对美感更深层次的诠释,人类通过对大自然的崇尚和热爱会明白人与自然是无法分割的整体,是一个相互依赖,彼此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由此可见,原生态的“美”不单单是科学价值体系的体现,同时也是感性意义上的美学价值,是乡村自然生态的至真唯美。“人造自然”体现的是“真善”统一的美学,也就是人类以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对自然生态理智的进行构建、合理利用,在发展的同时确保其真美性不受破坏的结合。
  事实上,在人类不断发展的近几十年,人们对自然资源更多的是无穷无尽的索取和享受,相比下,为其采取和投入的保护措施是少之又少,使得人与自然之间原本统一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远,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生命在大自然中演变进化的艰辛历程。“基本的生存无法保障,强烈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意识观念极度欠缺的时候,让人们自觉地尊重自然锅炉,保护自然生态是相当有难度的。海德格尔曾说:“人类的蛮干变成了灾难。这种灾难暂时会以征服自然、科技进步的面目出现,但这种‘征服’只是一厢情愿的事。” 这验证了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乡村自然生态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原生态环境也被严重污染,这些都是“人造自然”没有节制带来的恶果,这会导致乡村自然生态的永续性成为空想,使古村落只能在“供不应求”的严峻形势下面临危机。所以,政府为了控制和规范人们乡村自然生态的不合理利用,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颁布了保护法律,这为乡村自然生态在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可靠的保障。
  结束语
  概括全文,乡村自然生态的真善必须并存,如果其“善”被恶化就会失“真”,倘若其“真”遭到损坏就是伪“善”,两者若同时失去其就无“美”可言。所以说乡村生态发展不能脱离“美学”。只有在实际中普及永续性发展观的教育,将乡村自然生态的真善美巧妙统一,乡村生态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体现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2008(6)
  [2] 程相占.美国生态美学的思想基础与理论进展[J].文学评论,2009(9)
  [3] 周志仪,姜婉平. 从小城镇规划看乡村生态美学[J].安徽农业科学,2007(12)
  [4] 乔治·F·汤普森,弗雷德里克·R·斯坦纳.生态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5] 王远坤.乡村生态的美学认知[J].江西社会科学,2008(1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城市的改造与更新,广州城市空间布局和使用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工业遗产面临消失。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利用措施,对于保护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脉、丰富城市文化、提升城市魅力,以实现广州名城可持续发展,有着紧迫的意义。本文以大元帅府前身广东士敏土厂为例,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 广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广东士敏土厂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工业遗存面对
期刊
【摘 要】 桩基一般未直接用于精密仪器基础的防微振设计,而用于强振时的主动隔振。本文考虑桩土共同作用,提高地基刚度和地基阻尼比,减小变形,避免发生共振。以光刻机基础防微振设计实例,并通过测试证实,桩基可用于防微振设计的新方法,可供类似的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 防微振 地面振动 共振  1 某微电子厂房概况  浙江金华某两层微电子厂房,上部结构于2011年上半年施工完毕,一层层高7m,地坪还未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云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地建筑行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当地的文化以及自然条件都有着一定的特点,云南地区的文化特性以及自然条件对当地的建筑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乡土建筑技术的发展是地区之中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当地居民智慧的结晶,因此,在房屋的建筑中,应该将现代化的技术与当地的文化特征以及自然条件相结合,本文主要探讨云南地区本土建筑创作与地域的关联性。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在主要阐述了工程清单造价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主要记叙了在工程清单的计价条件下,在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或者是施工阶段等等的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把合理的方法和计量措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来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有限的金额之内是工程实施中的主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将工程分为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三部分进行分析如何在工程清单中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
期刊
【摘 要】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拱桥技术研究也取得较大进步,拱桥技术分支逐渐增多。作为拱桥的分支之一,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拱桥技术的带动下也在飞速发展。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桥型静力体系多样化,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近年来,该类拱桥已经在港口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优异成效。但是,在进行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港口工程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考虑,降低环境因素、地质因素等对拱桥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效
期刊
【摘 要】 本文乃针对乡村建设中建设性破坏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遗失和消逝,并最终可能导致传统文化本源与土壤遭致破坏之重要问题而展开的保护、梳理性研究,其以田野考察为主,记录整理传统手工技艺与传统村落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以此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亟待保护,且必须以共生保护模式为方法途径的观点。  【关键词】 传统技艺 传统村落 共生  泸制桐油纸伞传统技艺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作为衍生于农
期刊
【摘 要】 银川市地质灾害较发育,灾害类型以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为主。全市目前存在的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点共计41处,其中泥石流24处,崩塌11处、地面塌陷6处。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灵武东山山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河、苦水河沿岸,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宁东矿区。银川市地质灾害既具有群发性又具有突发性和继发性。  【关键词】 银川市 崩塌 泥石流 地面塌陷  0. 引言  银川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园林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在园林的需求日益增长的背后,是园林行业的飞速发展和企业间的竞争加强。随着园林行业的高速发展,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园林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既要求有艺术修养水平,也要求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协调能力,但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专业人才的缺乏,及在对人才管理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制约着行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隧道施工地浅埋暗挖相对于地表建筑的影响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适应于该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对地表塌陷的控制方法,为相关实际工作的实践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浅埋暗挖;隧道;地表影响;分析,控制方法  一、关于浅埋暗挖的介绍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与地面交通运输量日益增大,城市地下施工中运用工程暗挖法逐渐取代了明挖法,其地下工程暗挖施工方法主
期刊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有关高速铁路地基沉降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对高速铁路的设计、施工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浅述 高速铁路 地基 沉降 计算方法  10 灰色理论  灰色理论属于系统科学理论,它提供了在贫信息情况下求解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它将一切随机变量看作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量,将随机过程看作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对灰色量用数据生成的方法,将杂乱无章的原始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