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部残留窦道MRI检查影像学特征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yuy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会阴部残留窦道(PPS)的MRI检查影像学特征。

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7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PP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患者行MRI检查横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由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共同阅片,若诊断意见不统一,则协商后统一结果。观察指标:(1)MRI检查影像学特征。(2)治疗和随访情况。患者完成MRI检查后,根据MRI检查表现行窦道切除术,术后行常规病理学检查。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窦道复发和再次手术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4月。

结果

(1)MRI检查影像学特征。①病灶位置:7例患者PPS病灶均位于骶前部位,头侧端最高达第三骶椎平面,向下延伸至会阴部。②形态及信号:7例患者窦道表现为不规则片状或管状异常信号;纤维化窦道壁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权成像(T2WI)均呈低信号;窦道内容物T1WI为低信号,T2WI及T2加权成像-脂肪抑制(T2WI-FS)为高信号;7例患者中2例PPS信号均匀,5例信号混杂。③分支及囊腔:1例患者窦道在尾骨尖处出现分支,延伸至骶尾椎后方。4例患者窦道顶端膨大形成囊腔。④感染征象:3例患者窦道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渗出,与盆腔器官分界不清晰,部分粘连;1例患者伴见盆底肌肉增厚肿胀,T2WI-FS为高信号;2例患者见窦道后方片状积液,T2WI-FS为高信号,提示骶前组织水肿。⑤强化特征:1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示窦道轻度均匀强化。(2)治疗和随访情况:7例患者均行窦道切除术,其中2例因位置较高无法全部切除,头侧部分窦道予以充分搔刮;5例顺利施行手术。患者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创面愈合时间为14~78 d,平均愈合时间为42 d。术后病理学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7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0个月。7例患者中,6例愈合,1例3个月后窦道复发,暂未治疗。7例患者均未再次行清创术或皮瓣移植术。

结论

PPS的MRI检查影像学特征为骶前部位片状或管状异常信号,T1WI为低信号,T2WI及T2WI-FS为高信号,增强扫描窦道呈轻度均匀强化。

其他文献
内镜技术作为消化系统疾病重要的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已有近70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不仅作为诊断工具在临床普及应用,在治疗技术上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除了传统治疗技术逐步完善外,不断有创新性的新技术相继问世,如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消化道病变内镜切除及缝合、胆胰疾病的微创诊断与治疗等,目前已成为消化系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21世纪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医工结合理念的深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危重,盲目依赖药物治疗可能导致延误手术时机,增加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手术时机,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合患者病情、临床症状、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等指标综合判断手术时机。
目的探讨肠外瘘患者确定性手术前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对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11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收治的264例行确定性手术治疗的肠外瘘患者(18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和83例NTIS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后86例患者发生SSI设为SSI组,178例患者未发生SSI设为无SSI组。观察指标:(1)术后发生
目的分析影响克罗恩病肠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39例克罗恩病行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4)影响患者术前贫血的临床因素。采用门诊或病房接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30 d内切口感染情况。随访时间
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系统紊乱的腹膜疾病,是由一层增厚的腹膜包裹或部分包裹小肠引起的急、慢性肠梗阻疾病。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结果证实。腹茧症的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治疗上尚未形成完善的诊断与治疗规范。随着CT检查、腹腔镜等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腹茧症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有所提高。虽然保守治疗可以延缓腹膜硬化进程,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手术治疗仍为腹茧症患者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与腹腔镜辅助胃肠间质瘤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98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患者中,45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肠间质瘤手术,设为机器人组;53例行腹腔镜辅助胃肠间质瘤手术,设为腹腔镜组。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施行。肿瘤直径<5 cm的胃间质瘤行楔形切
目的比较3D和2D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44例患者行3D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设为3D腹腔镜组;48例患者行2D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设为2D腹腔镜组。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2)术后药物敏感试验及病理学检查情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50例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50例患者中,87例行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设为腹腔镜组;63例行开腹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设为开腹组。观察指标:(1)术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远期并发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收治的3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远期并发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根据患者营养状态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择期行一期肠切除联合肠吻合术或行一期肠切除造口术;二期行确定性手术恢复消化道连续性。术后予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