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综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to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一个不断调整与顺应的动态过程,其本身相关的理论也经历了由早期的直译到现在的意译。针对如何翻译,不同时期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理论。本文从中国传统译论、外国译论研究和现代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翻译理论进程进行梳理,并提炼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综述与分析,以期能为当前翻译学理论研究和翻译学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翻译理论;综述
  翻译理论是认识主体在翻译实践中得出的有关翻译现象和本质的系统结论、描述或阐释。翻译理论研究在国内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一开始的对传统译论的零散阐释到对外国译论的大量引介,再到对翻译理论建构的浓厚兴趣,每一阶段都折射出学者们对翻译理论研究不同层面和不同方面的认识。从翻译研究的历史进程来看,无论是传统译论研究,还是现代翻译理论研究,都对翻译研究的一些核心问题表现出关注。如“文质之争”、“翻译标准论战”、“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论争、“文学文化外译模式与途径”论辩等等,这些学术讨论都体现出翻译学界对翻译核心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
  一、中国传统译论
  中国传统译论是指在中国传统言意观影响之下的翻译理论。王宏印(2003)将中国传统译论定义为“在翻译论题上、研究方法上、表述方法上以及理论特质和精神旨趣上都表现出浓厚的传统国学味道的译论”,先后经历了“肇始”、“古典”、“玄思”和“直觉”四个阶段。王秉钦(2009)指出,中国传统翻译学说是以中国古典文论和古代哲学及古典美学为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而建立起来的中国本土翻译思想,经历了古代佛经翻译时期、近代西学翻译时期和现当代实用文献翻译时期,先后形成了文質说、信达雅说、神似说、化境说等十大翻译学说。吴志杰(2011)则通过“意”、“诚”、“心”、“神”、“适”五个维度对中国传统翻译学说的语言属性、伦理属性、思维属性、审美属性和文化属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释,建立了中国传统译论“翻译之花”话语体系。
  这些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使得传统译论中的主要理论专题及概念、范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梳理与阐述,还出现了专人专论,如《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沈苏儒1998)中记录了百位学者关于信达雅的论述,广采各家观点,是一本总结式的研究专著。其次,研究的视野较前有所拓展,出现了对传统译论的整体性、综合性考察。如深入研究传统译论范畴的思维特征、认知模式、表述方式以及其内在体系结构等。比如传统译论的分期分类(蒋童1999)、传统译论的“中庸”之道(周文革2011)、对传统译论性质和体系的评价(王晓农2006;刘英凯2002;傅惠生2010)。比较系统地探讨中国传统译论的有三部著作: 《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王宏印2003)、《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张思洁2006)和《中国传统译论专题研究》(吴志杰2009)。随着传统译论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对传统译论研究本身的反思和回顾(李林波2006)以及传统译论现代阐释的方法论、目的与课题的探讨(王宏印、刘士聪2002;杨自俭2004;张佩瑶2008)。
  二、外国译论研究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西方,这一时期的翻译理 论建设蓬勃发展,语言学派、文艺学派、文化学派、社会学派等翻译流派层出不穷。受特殊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翻译理论发展起步晚于外国翻译理论,因此经历了一段对外国译论大量引介的时期。在外国译论引入早期,金隄、谭载喜、蔡毅、庄绎传、穆雷等多位专家学者在译介外国译论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他们把不同国家不同流派的翻译理论引进了中国,并注意与中国的传统译论相比较,促进了译界的理论学习与研究。在中外译论比较研究中刘宓庆、罗新璋、劳陇等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如刘宓庆编著的《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1991)一书从微观分析了词、语、句、语段等各层次的异同,又从宏观对汉英表现法和思维方式进行了比较,从而提出了一系列翻译对策和参照规范。
  在借鉴外国先进翻译理论的同时,许多学者开始运用现代的翻译理念和术语对传统译论进行现代诠释。如王宏印(2003)从中国传统译论中梳理出文派与质派、音译与意译、直译与重译、译意与译味、神似与形似等十个问题,并逐一给予现代的诠释。向西方学习是现代中国翻译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突出特点。译学界对外国译论从简单引介逐步转向较为系统的研究,对中国现代翻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外国译论影响之下,我国现代译论研究方法日益科学严谨,考察现代译论的理论、视角也日益多样化。
  三、现代翻译理论
  中国传统译论和外国译论中的合理翻译经验逐渐被学者提炼出来并在现代翻译语境中加以诠释,从而成为现代翻译思想的重要来源。中国传统译论并不排除接受外来文化。在传统译论的形成和发展中,中国译论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翻译理论的影响。与此同时,有些中国翻译研究者也自然而然会对中国的传统译论进行现代阐释,从而形成了既有别于传统译论又与传统译论一脉相承且兼容并蓄的现代翻译思想。除了学习西方以及诠释传统外,现代的中国翻译理论家们本着联系实践、不忘传统、坚持创新的理念,也提出了许多新的翻译假说,如“多元互补论”(辜正坤,1989)、“文化中心转移论”(季羡林,1995)、“精品论”(叶君健,1997)、“竞争说”(许渊冲,2000)等等,这些理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翻译理论话语的内涵。他们既是中国传统翻译学说的继承者,又是现代翻译思想的实践者。现代翻译思想以对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阐释为基础,吸纳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中符合中国翻译实情的内容,从而形成了有利于中国译论可持续发展的翻译理论体系。
  结语
  作为新时期的翻译工作者,我们应该对中国翻译理论的阶段性研究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把握翻译发展的脉络, 进而逐步规范和完善我国的译学理论建设,更好地对未来的翻译发展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明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2]许钧、穆雷.中国翻译研究(1949-2009)[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穆雷.也论翻译研究之用[J].中国翻译,2012(2).
  [4]王祥兵等. 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J].上海翻译,2013 (3).
  [5]曹明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的方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 (11).
  [6]伍志伟等. 2013年中国翻译研究年度综述——成果、问题与趋势[J].当代外语研究,2014(8).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是数学发展的必然。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即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可以作为人们交流信息的手段,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式,进而解决问题。情境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某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兴趣而设计的相关的教学氛围,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中音乐学习和讲授的方面。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音乐教育指的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生活品味及人生观、价值观的一切教育为主的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校音乐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的不同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也分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本文主要从广义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普通音乐教育中的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化教学也在教学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中职教育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英语口语则是中职教育里一个重要的环节,信息化教学实践,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将其于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也是顺应时代发现的大势所趋。但目前阶段,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特就存在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为中职英语口语今后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从幼儿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养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幼儿园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展幼儿园养成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养成教育;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最为关键的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教育的基础。这个时候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在幼儿园度过欢乐的时光,他们的学习、教育、劳动会对以后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的养成教育也变得至关重要。
期刊
【摘要】:针对高校教学楼出口人员疏散问题,根据实地测量数据,运用 Pathfinder 软件平台设置建筑物和人员运动参数,对某高校教学楼进行人员疏散模拟仿真。结果表明: 充分利用低楼层教室排课,适当将人数较多班级分散安排至靠近楼梯出口教室,且部分樓层楼梯出口人群分布均匀,因此高校应该对各班级合理安排课程,适当控制学生人数,调整教学楼的人群分布,提高低楼层教室使用率,且充分利用各楼梯出口,缩短较高楼
期刊
【摘要】:教材,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组织学科教学的专家和其他相关人员开发、编写而成的极其重要的育人载体。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固守“教材即知识”、“课本是根本”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课本成为课堂的根本,教材成為教学的主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教材实质的认识呈现出新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它不
期刊
【摘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对职业类院校的教育已不再是继续以往的只针对某门专业技能的培训,在现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普通的文员还是作为毕业生的为自己设计简历,亦或是为自己的艺术作品搜索素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成为人们的基本技能,因此,在越来越多的艺术类中职院校,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都纳入了学生公共课的重点环节,尤其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期刊
“你怎么看待开心农场的偷菜行为?”几年前,中山大学自主招生的一道面试题,将一名不懂“偷菜”,只会埋头读书的“好学生”考哭了,在当时引发了一场热议。有评论指出:“一个只顾学习,不懂得生活,不关心时事,连社会流行因素都一无所知的学生,在某一程度上说,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好学生。好学生的生活不仅仅有学习,而且还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尽管许多老师、家长视网络、电脑、手机等现代信息工具为影响孩子学习的洪水猛兽。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的改革,要求物理教学能够会到生活当中,而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更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案例,简单的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  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新课程当中也提出了“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样教学理念的提出,也对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问题情境”一词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问题情境”的创设成为关键角色,不难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目标终究是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且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美术学科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笔者于2017年9月在瑞典交换学习期间,学习了瑞典林雪平大学的《Theory and Practice of Outdoor Education and Learning》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