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高中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提高学生理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iu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的概念是从一些物理的现象和物理实验当中提炼出来的,物理学家将抽象转换为实际供人们学习和了解,这些概念是用来表示一个物质的本质和特点。本文将主要研究运用高中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提高学生理解。
  【关键词】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73-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与现在的教学情况,因此我们应当去探究新的教学方式,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运用高中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理解。
  一、创造出概念情景,营造出适当的教学氛围
  1.1结合实际的生活环境,创造教学情景
  学生在学习物理这门学科时主要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记忆,创造情景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环节的必要内容。
  1.2在实验过程中引入基本概念
  这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比如说在“自感现象”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将“千人震”实验引入进来。老师可以先进性询问“将两手都放在一节电池的两边会有什么感觉呢”随后可以找一名同学上台将双手接触线圈L的两端,闭合电路之后询问这位同学是否感觉到有被电到感觉,学生此时并没有感觉,而老师将电键断开的时候学生会有被電流电到的感觉。学生肯定会感到很惊奇,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一块电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的电流呢?就在学生困扰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此时引入主体:等到你们学习了自感现象这一内容的时候就会明白这其中的原理。
  1.3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生活和学习当中,我们也可以将其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尤其是在向学生讲解物理问题在实际中类似场景的创造。
  二、掌握物理规律
  2.1有关规律的教学
  规律教学的第一部分:在以前的学习阶段,大部分的物理规律都是由老师进行实验而展现的,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从中得出结论;第二部分则是规律的适用范围,或者也可以称为是其能够成立的条件,这一部分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记住的同时还要了解其使用范围,从而正确的使用它。第三部分则是规律与规律之间的关联,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对物理学知识之间的关联都要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也就是要了解整个物理学的体系和构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2.2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在所有规律的相关课程中,近乎百分之九十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通过他们自己进行实验得出的数据来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例如:在电阻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结果得出导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呈反比,还与导线的材料是什么金属有关,我们在看教材的时候也能发现金属材料的电阻率被强调为20度时的金属的电阻率,而后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说明这些结论在特定的温度下是正确的。这样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可以加强学生对电阻定律相关知识的记忆。
  2.3增加习题课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加上习题课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巩固,我们也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老师在挑选题目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特殊留意一下这些题是怎样又反映了一个什么类型的物理过程。在分析过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步骤是否连贯紧凑,是否正确,是否严谨。
  三、注重概念规律的记忆的同时加强对其的应用
  3.1停止“填鸭式”教学
  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概念和掌握规律是基础,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引导学生让其学会应用,在学习物理实际上是学习如何应用它,搞清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还没有熟练应用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就进行其他概念和规律的讲解是不恰当的,学生只是知道有这样的一个概念和规律而不会运用这些概念是不正确的学习方式,这种“填鸭式”教学应当修整。
  3.2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是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关键问题,每一个物理现象都有不同的因素来影响它,只有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正确的应用物理知识。我们从感性层面认识了解了概念及规律之后应该让他们成为一个知识网,串联起这些知识并从理性层面认识他们就是将他们进行实际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仅是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而是可以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
  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与基本概念方面要让学生深入了解,不能只注重学习结果。为了能够取得完美的教学效果老师更应该注重学习基本概念的过程,对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应多指导,并且深入思考概念与规律教学的多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姜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J].教材教法.2015
  [2]周爱学.高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其他文献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高校教育中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部分,但受实际情况限制,往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高校应从建立健全公选课全过程督导机制和建立公选课激励机制两方面着手,提升公选课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公选课开设目的。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 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19-02  一、公选课现状  公共选
期刊
【摘要】初中教师在其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学习,诱导学生爱学、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教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 数学教学 学困生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29-01  现在的初中教育对象由选拔择优转变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增加了
期刊
【摘要】以高中物理教学中功的概念为例,结合求做功的不同提问方式及学生的易错点,通过详细分析不同提问形式下如何利用所学知识理解及解决问题,强调对概念的深入讲解及灵活应用,突出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强化概念 做功 灵活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63-0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建立和分析对学生
期刊
【摘要】以物理教学法中的导致悖论法为研究对象,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依据,从导致悖论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悖论的教学功能和导致悖论教学法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得出导致悖论教学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用导致悖论教学法,让学生在“上当”中反思,在“上当”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悖论 教学功能 建构主义 认知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及生活,生活及教育,他主张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培养知行合一的人才[1]新课程标准指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教学中我们应该避免唯分数论,应本着为学生幸福人生负责的态度,教给学生学科知识所涉及的生活领域的应用技能,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关键词】知行合一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哲学  【中图分类号】G62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不断深入和新课程不断走向深蓝,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探究问题方法,提升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初中物理这门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恰好就能胜任这种教育。为了使物理探究实验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具备新的、先进的实验教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58-01  区域活动是幼儿喜欢的自主游戏活动,是开发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游戏的参与者、支持者、引领者、组织者、评价者和反思者”,那么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到底应该在何时介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介入,才能使幼儿个性与创造能力得到主动、充分的发展呢?  
期刊
【摘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逐步提升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在日趋严峻的世界竞争中保有优势,我国一定要重视国家语言软实力的发展,语言是交流的媒介,只有语言能力增强了,才能融入“地球村”,取得发展。当前,我国高校语言教育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亟待转变新的发展方式,本文就重点介绍了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为学生解惑释疑,点拨导向,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活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科学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大学数学课程特点入手,阐述普遍的授课和学习情况,表达大学数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分析通过高等数学竞赛对数学的教学与学习的影响和意义,最后总结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数学 高等数学竞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37-02  作为大学理工类基础必修课《高等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