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视频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镜像视频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增加镜像神经元理论的镜像视频疗法,对照组接受假镜像视频疗法,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洼田饮水试验(WST)、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价,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分级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EAT-10、WST、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分级及SWAL-QOL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2组EAT-10及WS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分级及SWAL-QOL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视频疗法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肌内效贴治疗新生儿上干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部分参考依据.方法:新生儿上干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患儿22例,随机分为肌贴组和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肌贴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并全程接受肌内效贴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测试臂丛功能综合评价、粗大运动功能测试A区(GMFM-A)评分以及神经肌电图检测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波幅值.结果:2组患儿在治疗3个月后,测试结果均优于治疗前测试结果(P<0.05).治疗3个月后,肌贴组患儿臂丛功能
[目的]探究颈椎临床和影像参数是否影响并预测颈椎病相关抑郁症.[方法]对2013年1月-2018年1月121例颈椎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ental disorders-3rd edition,CCMD-3)中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采用单项因素比较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索颈椎病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按CCMD-3诊断标准,33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病例.理论上,该病例展示的“Dyneys非融合动态稳定系统”是治疗Lenke 5型患者的理想技术,即非融合手术,且手术创伤较小.该病例完整随访10个月,正位X线片随访有17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矫形效果维持良好,具有一定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
目的:探索运动平衡仪训练联合rTMS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8例脱落,共32例完成治疗,对照组3例脱落,共37例完成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平衡功能障碍运用动态平衡仪进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动态平衡仪及低频rTMS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满2个疗程,共24次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BBS评分、FMB评分、Pro-Kin平衡仪测试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FMB评分、运动长
目的:观察移动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对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存在一侧肢体偏瘫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科相关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包含常规步行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与移动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10m步行速度测试(10MW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蒙哥马利和艾森贝格抑郁量
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成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第三大原因.随着医疗水平及科普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在脑卒中后幸存,但经常需要全面的康复治疗,以减少损害和提高生活质量.对那些脑卒中后存活下来的人来说,其继发的功能障碍不仅影响到个人及其家庭,而且还增加了卫生单位资源和社区服务的负担.众所周知,神经细胞不可再生,但可以通过调整神经网络的连接来实现功能上的改变,此为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是脑卒中功能损伤后恢复的基础.这为我们通过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调节神经可塑性而改善脑卒中后继发功能障碍提供了依据
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高的五大特点[1].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数据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位居全球首位,也成为我国寿命年损失的第一位病因[2-3].脑卒中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及心理上的疾病,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巨大负担[4].而脑卒中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贴贴扎下的悬吊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儿童平衡量表(P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Pro-Kin 254平衡测试系统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姿势控制能力.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PB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TUGT、运动长度、运动
运动损伤是指在进行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中所造成的伤害[1],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软组织损伤统称为运动性软组织损伤.儿童及青少年阶段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是儿童形成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此造成的损伤却时有发生,有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超过260万儿童因运动和娱乐相关的伤害而在急诊科接受治疗[2],国内报道区域性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中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高达42.9%[3].根据国际运动损伤报告系统,运动损伤可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轻度指脱离运动1~7d,中度指脱离运动8~21d,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体外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原发性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80膝),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能流密度组(A组)和高能流密度组(B组)各40例(40膝),均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4周.剂量选择:A组为0.12 mJ/mm2,B组为0.24 mJ/mm2.分别在治疗前(T1)、治疗结束时(T2)、治疗后4周(T3)采用疼痛目测类比(VAS)、美国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问卷(WOMAC)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组间相同时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