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量成本是为了揭示产品质量与成本内在联系,衡量质量管理体系在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作用的一项综合管理活动。如何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是每个企业关心的问题,文章结合本单位实际,探究质量成本管理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管理
产品质量成本是企业产品成本构成的一部分,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结果。为使产品质量最佳化,企业应考虑质量成本和风险,应记录、分析、保存和运用有关质量的财务数据,通过有关质量的财务分析,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质量成本管理概述
质量成本是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是企业生产中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整体控制而达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质量成本管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结合发展起来的。它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标准化质量成本管理,统计质量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
根据国际标准(ISO9000)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成本。内部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问题、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即包括企业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传统质量成本管理目标就是控制预防和鉴定成本与内外部损失之间的最优均衡,就是尽可能的将内外部损失等非增值作业予以彻底消除,在质量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消耗资源的价值量最小。
二、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和核算
我单位按照实际生产情况,在财务的帐套内加入“质量成本”一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四个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又设置了15个三级科目,如下图所示。
通过以上分类,各部门按要求进行相关数据统计,上报财务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形成质量成本统计表和月度报表,根据报表考察质量成本的形式、分布及趋势,并与前期资料进行对比,及时提出问题,形成质量分析报告,由相关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实施具体措施,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有关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根据《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我们按照以上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和核算制度,形成质量成本统计表和月度报表,但在此过程中遇到数据收集困难、漏报等现象,我们总结主要是以下原因:
1、质量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质量成本管理控制程序虽按要求纳入程序文件,但实际工作中,各部门未能按照职责,有效的落实到科研、生产各个工作流程中,造成数据漏报、失真等现象,极大的影响了质量成本控制。我们一般注重生产阶段及售后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因为它较直观的发生废品、返工返修、顾客抱怨等损失,容易统计和记录,而对于生产过程来说,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不容忽视,它决定产品能否以最低的成本设计出最佳质量的产品。
2、全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企业对全体员工质量意识培训和教育不够,使得质量成本的概念没有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意识当中,很多人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质量成本管理是质量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因此造成在质量成本数据收集时,数据不全、滞后等问题,统计数据无法真实的再现质量成本控制程度,也无法激励员工使其了解到他的努力对质量成本控制的积极影响。
3、质量成本信息收集不全面
由于相关制度和体系不健全,相关人员职责不明确,部分员工对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不明确,不知道发生的数据是否属于质量成本统计范围,什么时候上报,报给谁,报了有什么作用,因此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没有充分被收集,或收集不及时,使得质量成本核算结果存在失真现象。
四、质量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每位员工在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投身到质量成本管理活动中,对瞒报漏报质量损失的人员,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惩戒。无规矩不成方圆,相信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系,配合监督和奖惩机制,为质量成本管理铺平了道路。同时加强对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通过完善制度、梳理流程,加强设计的论证和评审阶段、样品试制和试验等阶段控制,以保证产品的设计质量,实现预期的质量。
2、提升全员质量成本管理意识
从思想观念、管理方法等方面入手,对企业的各层级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培训课程。首先使最高管理者和其他管理人员重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明确质量成本控制对企业的意义,目前存在的现状,并讨论采取什么措施。其次对广大员工进行意识方面的培训,使得全体员工了解自身工作对质量成本控制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应该怎么做能更好的帮助企业做好质量成本控制工作。
3、完善质量成本信息统计核算机制
首先通过细化和完善不同质量成本等级科目,明确界定各科目的归集范围、流程,确保涵盖全部质量成本统计项目,没有缺项漏项;其次从体系文件和组织结构上,明确各部门在质量成本核算中承担的职责和权力,质量部门监督各部门职责履行情况;最后,通过培训、宣传、图板展示等方式,用通俗的实例展示给员工如何进行质量信息数据收集和上报工作,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该项工作中。
五、结束语
质量成本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质量成本的系统分析,积极寻求质量改进机会,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不断努力的目标和动力,因此我们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情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克劳比.质量免费[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113-130.
[2]杜珊.有关质量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2007,8月:87-88.
关键词: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管理
产品质量成本是企业产品成本构成的一部分,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结果。为使产品质量最佳化,企业应考虑质量成本和风险,应记录、分析、保存和运用有关质量的财务数据,通过有关质量的财务分析,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质量成本管理概述
质量成本是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是企业生产中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整体控制而达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质量成本管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结合发展起来的。它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标准化质量成本管理,统计质量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
根据国际标准(ISO9000)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成本。内部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问题、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即包括企业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传统质量成本管理目标就是控制预防和鉴定成本与内外部损失之间的最优均衡,就是尽可能的将内外部损失等非增值作业予以彻底消除,在质量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消耗资源的价值量最小。
二、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和核算
我单位按照实际生产情况,在财务的帐套内加入“质量成本”一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四个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又设置了15个三级科目,如下图所示。
通过以上分类,各部门按要求进行相关数据统计,上报财务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形成质量成本统计表和月度报表,根据报表考察质量成本的形式、分布及趋势,并与前期资料进行对比,及时提出问题,形成质量分析报告,由相关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实施具体措施,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有关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根据《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我们按照以上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和核算制度,形成质量成本统计表和月度报表,但在此过程中遇到数据收集困难、漏报等现象,我们总结主要是以下原因:
1、质量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质量成本管理控制程序虽按要求纳入程序文件,但实际工作中,各部门未能按照职责,有效的落实到科研、生产各个工作流程中,造成数据漏报、失真等现象,极大的影响了质量成本控制。我们一般注重生产阶段及售后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因为它较直观的发生废品、返工返修、顾客抱怨等损失,容易统计和记录,而对于生产过程来说,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不容忽视,它决定产品能否以最低的成本设计出最佳质量的产品。
2、全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企业对全体员工质量意识培训和教育不够,使得质量成本的概念没有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意识当中,很多人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质量成本管理是质量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因此造成在质量成本数据收集时,数据不全、滞后等问题,统计数据无法真实的再现质量成本控制程度,也无法激励员工使其了解到他的努力对质量成本控制的积极影响。
3、质量成本信息收集不全面
由于相关制度和体系不健全,相关人员职责不明确,部分员工对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不明确,不知道发生的数据是否属于质量成本统计范围,什么时候上报,报给谁,报了有什么作用,因此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没有充分被收集,或收集不及时,使得质量成本核算结果存在失真现象。
四、质量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每位员工在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投身到质量成本管理活动中,对瞒报漏报质量损失的人员,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惩戒。无规矩不成方圆,相信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系,配合监督和奖惩机制,为质量成本管理铺平了道路。同时加强对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通过完善制度、梳理流程,加强设计的论证和评审阶段、样品试制和试验等阶段控制,以保证产品的设计质量,实现预期的质量。
2、提升全员质量成本管理意识
从思想观念、管理方法等方面入手,对企业的各层级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培训课程。首先使最高管理者和其他管理人员重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明确质量成本控制对企业的意义,目前存在的现状,并讨论采取什么措施。其次对广大员工进行意识方面的培训,使得全体员工了解自身工作对质量成本控制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应该怎么做能更好的帮助企业做好质量成本控制工作。
3、完善质量成本信息统计核算机制
首先通过细化和完善不同质量成本等级科目,明确界定各科目的归集范围、流程,确保涵盖全部质量成本统计项目,没有缺项漏项;其次从体系文件和组织结构上,明确各部门在质量成本核算中承担的职责和权力,质量部门监督各部门职责履行情况;最后,通过培训、宣传、图板展示等方式,用通俗的实例展示给员工如何进行质量信息数据收集和上报工作,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该项工作中。
五、结束语
质量成本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质量成本的系统分析,积极寻求质量改进机会,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不断努力的目标和动力,因此我们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情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克劳比.质量免费[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113-130.
[2]杜珊.有关质量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2007,8月: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