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势力对“村长世袭”现象影响及对策分析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受到宗族势力这一非正式社会力量的影响,我国部分农村出现了村支书或村主任职位的家族传承即所谓“村长世袭”现象。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挖掘“村长世袭”现象的前因后果,得出宗族势力导致“村长世袭”的具体路径、“村长世袭”的影响机制、多种结果以及导致不同结果产生的关键因素——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归纳双维度的“村长世袭”模型,从而对“村长世袭”乃至基层民主自治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推动我国农村治理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宗族势力;村长世袭;权力制约与监督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农村也是我国基层民主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的试验田。在宗族复兴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农村出现了宗族势力控制村庄权力、村支书或村主任职权的代际传承现象,即所谓“村长世袭”现象。我们不禁发问:作为宗族势力复兴的一种表现形式,“村长世袭”的内涵外延是什么?宗族势力导致“村长世袭”的路径何在?受宗族势力影响产生的“村长世袭”是利是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本文从华北地区两个存在“村长世袭”现象的个案入手,就宗族势力对“村长世袭”的影响机制进行调查研究,建立村长世袭模型,提供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农村政治生活有序开展、促进为我国基层民主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1.2概念界定
  村长世袭: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是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的组织表现。本研究中的“村长”,即处于农村权力中心的村支书或村主任。“世袭”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本研究将“村长世袭”定义为村庄主要领导权力持续掌握在同一家族之中,即村庄核心权力的接班现象。
  宗族势力:所谓宗族,是指以血缘为基础、以地域为依托形成的家族。同一宗族往往具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相对集中的居住地、明确的宗族规约。改革开放后,宗族组织在许多地区全面复兴(肖唐镖,1997)。宗族势力是指宗族所具备的强大力量,它是宗族组织在农村生活中形成的非正式社会力量,是中国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村庄治理产生深刻影响。
  1.3文献回顾
  伴随着宗族势力复兴,学界开始重新重视宗族对村庄治理的影响(毛少君,1991;Thurston,1998;肖唐镖,2001;唐晓腾,2001)。西方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989)指出,中国宗族组织不仅完完整整地延续下来,而且还得到了发扬光大。中国农村的生活是乡绅势力控制、宗族自治。韦伯观察到宗族组织不仅开办学校,建立祠堂,而且还拥有土地,经营手工业,为宗族成员提供低息贷款,解决冲突和维持公正。
  为保证研究的直观性、针对性,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对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收集数据进行针对性研究;为保证研究的严谨性、科学性,研究采用计划抽样法筛选个案,选取河北省X县D村和河北省Z县Z村作为研究对象。在个案研究中,采用非结构化访谈、启发式提问,给予被访者充分发言的机会。此外,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类型村长世袭的具体特征,得出村长世袭的产生机制及外部影响。
  2.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的中介作用
  2.1个案概况
  (1)河北省Z县Z村
  Z村是河北省Z县下辖的行政村,现有人口571口。该村宗族较多,其中李姓和秦姓为当地大姓,各姓之间普遍联姻,关系复杂。该村目前没有族谱、祠堂、族长,但有一定的祖训、有祖茔,且举办以祭祀为主的宗族活动,总体讲宗族势力水平一般。
  几十年来,张太小、张建民家族发展党员家族化,党支部书记职位在张建民家族成功“世袭”。世袭期间,不设村务公开,不设村民委员会,且均涉嫌贪污腐化。2012年,村民经多次上访无效后,几欲引发群体性事件,最终乡镇党委出面平息事态,并将张建民调离村支书职位,“世袭”闹剧告一段落,但新任书记似乎并未脱离为自己谋利益的老路。
  (2)河北省X县D村
  D村位于河北省X县,为自然村。现有人口1234口,绝大多数为同宗刘姓,其它姓氏始终无法发展壮大。经调查,该村目前编有族谱一本、无祠堂但有祖茔、无族长,有一定的祖训,且举办以祭祀为主的一定的宗族活动,宗族势力水平较高。
  该村村支部书记刘广才和刘树兴为父子关系。刘树兴在第一次村民直选中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刘广才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村支部书记,刘树兴转任村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后票数仅次于刘树兴的大队会计刘树康任村委会主任,刘树兴不再担任村委会主任。刘广才刘树兴的接班,是选举的结果。与Z村不同,D村村内民主氛围较强,有规范的村务公开制度、账务制度,定期选举,深得群众满意。
  2.2过滤网:“村长世袭”成因分析
  两个村庄“村长世袭”现象的产生路径并不完全相同。Z村“世袭”是通过政党路径和乡镇路径两种路径完成的。所谓政党路径,指通过党支部书记职位实现世袭,张氏父子先后担任支部书记;乡镇路径,即乡镇党委的直接任命。张氏父子均为乡镇党委直接任命;D村宗族势力影响农村选举的路径分属选举路径和政党路径。选举路径,即通过村委会主任实现世袭。刘树兴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与拥护,在村民选举中当选村委会主任,形成所谓“村长世袭”。
  虽然宗族势力通过选举、政党、乡镇等路径对“村长世袭”现象构成了解释力,但是两村“村长世袭”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却有不同。除基本情况差异和路径差异外,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充当了中间变量。这一中间变量的作用可以用“过滤网”和“防洪堤”来概括。
  宗族势力以宗族利益参与村政,在单一宗族势力村庄,如D村,村干部选举基本属于宗族内部选举,选民以宗族整体利益为重,公开透明,值得本宗族人信赖的、具有真才实干的候选人胜选希望更大。此时世袭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在这一过程中,规范的选举程序、完善的监督机制充当了一层过滤网,将真正适合村庄发展的优秀人才留了下来。   在多元宗族势力村庄,如Z村,选举本族村长,可为本宗族谋取更多利益,因此村长的产生过程即宗族势力间的竞争过程。该村缺少权力的制约监督,就失去了过滤网的作用,无法保证被选举人的质量,产生世袭,继而势必影响村政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2.3防洪堤:“村长世袭”影响探究
  洪水来临之时,坚固的防洪堤会将凶猛的洪水限制在滞洪区,作为中间变量,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如同防洪提,制约村长世袭负外部性的产生。
  当一个村庄缺失了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在宗族势力作用下,家族内部长期把持“村长”职位,形成世袭。此种村长世袭本位主义严重,村政民主化和制度化能力低,不利于村庄发展;当一个村庄有较为完善的制约监督机制时,宗族势力即便导致村长世袭,世袭村长亦受制于完善的制约监督机制,发挥正面作用。当然,这与当政者的自身素质也有关联。
  D村民众满意度较高,民主选举、村务公开,制约和监督机制健全。在宗族势力的影响下,刘氏父子先后担任村支部书记,世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是由于健全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发挥了对于宗族势力洪流的引导作用,时时刻刻为农村民主实践规划前进的方向。
  3.基于双维度的村长世袭模型
  从宗族势力、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两个维度出发,可将两村庄的村长世袭现象总结成两种类型:D村为单一宗族势力、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健全的村长世袭,简称“单一健全型村长世袭”、Z村为多元宗族势力、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缺失的村长世袭,简称“多元缺失型村长世袭”。
  按此标准,还应存在单一缺失型村长世袭、多元健全型村长世袭。
  单一缺失型村长世袭,即在宗族势力较为单一、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的情况下产生的村长世袭。由于个人、宗族、农村利益具有重合性和一致性,在缺失制约监督机制的环境下,宗族和村庄利益与个人利益协同增进,但长期来看不利于村庄发展;
  多元健全型村长世袭,即在宗族势力多元、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比较完善的环境下产生的村长世袭。这一类村长世袭的产生也有其巧合性。会产生类似于西方多党制的治理效果。
  两种健全型村长世袭以正外部性为主,另外两种反之。双维度的村长世袭模型为现阶段出现的村长世袭现象提供了一个分类依据,为村长世袭现象的优劣提供了一个评判标准,为村长世袭现象的引导提供了一个明确方向。
  4.结论
  源于宗族势力的村长世袭共有四种类型:单一健全型、多元健全型、单一缺失型、多元缺失型。在其产生过程中,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起到过滤网的作用;在其作用于农村治理的过程中,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则起到防洪堤的作用。“村长世袭”的社会影响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在现阶段,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村庄的宗族势力结构,要想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就要大力完善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
  一方面,是要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做好“两委”选举工作;另一方面,要完善监督机制,做好三方监督。即乡镇层面的上级监督、村党支部与村委的平行监督以及民众监督。我们希望村长世袭模型能够推动我国农村治理体系的良好发展,为推动我国农村政治生活有序开展、为我国基层民主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贺欣.宗族势力影响下的我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以H省老湾村为例[D].湖北:湖北大学,2012
  [2]姜文清.宗族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12(2):23-24
  [3]金太军,王军洋.家族的村政参与路径研究[J].经济社会,2011,3(1):12-15
  [4]蔡晓莉.中国乡村公共品的提供:连带团体的作用[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2(4):3-5
  [5]徐勇.浸润在家族传统文化中的村民自治[J].社会科学,1997,10(6):17-19
  作者简介
  董子千(1992—)河北献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本科学生;
  康月娇(1994—)河北石家庄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本科学生;
  赵家宁(1994—)吉林吉林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本科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工业城市的旧城改造往往具有历史文化街区和工业遗产社区的双重属性。如何进行历史遗产保护、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住区更新,并使他们之间有效融合以达到城市再生的目的,是这类城市改造的难点及重点。本文就此提出以城市针灸效应为手段,以城市再生为最终目的,结合案例探讨这种保护改造观点实现的可行性。  [关键词]历史文化片区;工业遗产社区;针灸效应;旧城再生  1、谋求出路——工业遗产所在历史人文地段再生
期刊
[摘要]雷达被誉为国防千里眼,是国土防御的重要力量。但是,以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为基础的信号处理方法使雷达尤其是高分辨率雷达面临着采样率高、数据量大、数据传输、存储以及快速处理困难等问题,这就对雷达工作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压缩感知理论带来了信号采样理论的重大变革,如果将压缩感知技术应用到雷达系统中去,将极大的推动雷达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对提高和改进我军雷达作战效能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雷达;
期刊
[摘要]本文在介绍材料领域科技查新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职工作分析了材料学科科技查新方法的选择标准。提出查新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选择数据库的标准和原则。有效搭配数据库资源,准确提取检索词和构造检索策略,才能准确提取关键词和构造检索策略,才能确保学科领域查新查准。  [关键词]材料学;科技查新;数据库  随着材料领域内的发展,我国必然会需求新的特定的科技查新。而且这些查新也越来越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要解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稳定发展,电子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使信息的传播具有及时性、高效性等特点。对于电子计算机来说,组成其整体的是多种多样、不同功能的电子零部件,只有将其按照设计要求正确的组装在一起,才能发挥其主要的应用功能。因此,电子计算机的装配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的调试工作则是对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减少故障率。本文将对计算机的装配与调试技术进行研究。 
期刊
[摘要]自从20世纪到现在,因为电压不稳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瓦解事故,经常在国内外大电网发生,导致大面积停电的情况以及巨大经济的损失。电力系统电压的崩溃一般是因为系统里面某一条母线和某一个区域电压不稳定所引起,之后会扩散到整个电力系统,最终使得整个系统瓦解。所以如何将电压崩溃现象防止好,并且将整个电压的稳定性提高,是目前很多研究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本篇文章主要提出无功电压的管理方法,给相关运行的管理
期刊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在城乡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也逐渐提高,解放了很多的劳动力。在电力使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行,一但系统出现问题,将会给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实时监测和管理变电运行,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本文从讨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发,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防范
期刊
央行2015年7月31日发布公告,就《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2015新规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顿时在各个圈子引起了热烈的讨论,“造谣派”和“辟谣派”即刻打的不可开交,小伙伴们在唾沫星中迷失了方向。  一、监管背景  就在两周之前,也就是2015年7月18日,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法——《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确立了互联网金融领
期刊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与预期一致,4月份我国经济仍维持一季度的放缓势头,但仍不乏亮点。  经济下行压力未减  在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的同时,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积极因素继续显现,并不断积累。一些指标增速仍在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进口持续下降,不同地区、行业、市场主体分化态势明显,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平稳增长
期刊
[摘要]社交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在航空运输领域,越来越多的航空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产品销售等活动。本文选取国内四大航空公司的新浪微博数据,在用户链接、微博内容性质、用户参与度和微博整合功能4方面进行分析,为探索航空公司对社交媒体的运用提供典型案例。  [关键词]社交媒体;航空公司;新浪微博;现状研究  1.引言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社会媒体,最早由安东尼·麦菲尔德
期刊
[摘要]在安徽太和县,农业突出的问题是: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的农地抛荒、闲置浪费现象日益凸显;另一方农民现代化意识不足,经济水平落后等,导致了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实现缺乏本质的基础条件支持。本文针对安徽太和县农地规模经营问题,选取太和阮桥镇作为代表,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皖北中草药示范基地建设》(J18511109)科研课题为支撑,从社会学、经济学视角,主要采用社会研究方法,坚持
期刊